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人性逻辑35.正当是防止“不可接受之坏”的底线
送交者: luis 2022年11月06日15:38:3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人性逻辑35.正当是防止“不可接受之坏”的底线

 

好好冲突的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会说,取主舍次的选择才是“对”的,取次舍主的选择就是“错”的呢?答案照旧在于,因此造成的好坏悖论交织。还是从子曾经曰过的,“好色好德”问题谈起哈:前面说了,要是谁能将它俩统统拿下,实现德色双馨的丰满理想,哪里还用的着在此啰嗦嘛。你就偷偷得瑟去吧,嗯哼。

 

然而呢,硌得浑身痛的骨感现实是,由于人的各种有限,包括但不限于时间不够,精力匮乏,二者抵触等等,德和色往往没法兼得,结果你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世纪难题——不,考虑到子曾经曰过的事实,应当说是个千古难题:怎么办呀?

 

不好意思哦,亲,无论怎么办,都不太好办:要是你选取了你喜欢的色,就不得不舍弃你也喜欢的德,从而落入你痛恨的缺德结局;要是你选取了你喜欢的德,又不得不舍弃你也喜欢的色,从而落入你痛恨的缺色结局。用东坡的名言讲,叫此事古难全”;用时髦的金句讲,叫“艰难的决定”……

 

可是呐,布里丹驴子的光辉榜样,又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在那里,逼着你再艰难,也要狠下一条心,“舍—得”它一回,俗话或曰“有舍有得”。至于舍的是哪一个,得的是哪一个,就取决于你通过“权”衡比较,把更“重”的分量给了谁啦,文言又叫“权重”。当然喽,你的这种权衡比较,既可能被情感所助推,也可能被认知所引导,这里暂且不去管它了。

 

再假定你以圣人为光辉榜样,也是明摆着的那种,把权重的天平偏向了好德一边,亦即把德当主要好,把色当次要好,你肯定会做出取德舍色的选择,并觉得这样子才对。反过来,倘若你发现,要是有谁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了取色舍德的选择,亦即为了获得你认为次要的色,居然舍弃了你认为重要的德,你却会觉得,这样子是错的。

 

话说到这份上,事情就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咧:本来呢,从你重德轻色的立场看,取德舍色的选择,明显让你获得了值得意欲的有德之好,实现了伦理方面的权重自由;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宣布,你的选择“好”呀?

 

这里的多猫腻在于,取德舍色的选择,虽然让你获得了值得意欲的有德之好,实现了伦理方面的权重自由,可同时也让你遭遇了厌恶反感的缺色之坏,陷入了实利方面的权轻不自由,并且二者还难分难舍地捆绑在一块。于是乎,面对这样子的好坏悖论交织,你就很难一根筋地说它“好”(当然也不会说它“坏”),只能拐个弯,另外拿与好坏不同的“正当不正当”做标准,说它是“对”的了。

 

不仅如此。你在“可以接受”的意思上,说取德舍色的选择“对”,重心也不是放在了有德之好上,而是放在了缺色之坏上:尽管你打心眼里不愿意,落到形影相吊的单身狗地步,可考虑到和它相交织的有德之好,实在太重要了,你就会觉得,缺色之坏虽然令人讨厌,但作为代价,毕竟“可以接受”,不是?

 

反过来,同样从你重德轻色的立场看,取色舍德的选择,虽然让你获得了值得意欲的丰色之好,实现了实利方面的权轻自由,可同时也让你遭遇了反感厌恶的缺德之坏,陷入了伦理方面的权重不自由。

 

于是乎,权衡了轻重后,你也很难一刀切地断言,这种选择是“好”或“坏”的,只能拿与好坏不同的“正当不正当”做标准,说它是“错”的了,理由则恰恰在于,尽管丰色之好的确让你趋之如鹜,浮想联翩,可考虑到和它相交织的缺德之坏,实在太严重了,对你来说到了作为代价,依然“不可接受”的地步,嗯哼。

 

正当为何必要”的谜底,也就藏在这段弯弯绕的分析中:要是这个世界上,压根没有好好冲突,及其逼着人们做出的取舍选择,及其造成的好坏悖论交织,人们只要拿好坏当标准,就足以评判周围的一切东西了,根本不需要另请高明。

 

可是喔,一旦陷入了悖论交织,好坏的标准就不够用了,因为人们面对的,不再是只有好,或只有坏的清纯局面,而是好坏之间,虽然能够分开,却既没法隔断,又没法抵消的纠结缠绕。也因此,仅凭“是否值得意欲”的好坏标准,就不免捉襟见肘了:悖论交织的里面,既有好,也有坏,你怎么单靠这对标准做评判呀?

 

于是乎,“可不可以接受”的对错标准,就应召赶来了,并把焦点对准了悖论交织里的坏:先是权衡比较,捆绑在一块的好坏价值的主次轻重,然后再看你为了得到与坏交织的那个好(比方说丰色之好),可不可以接受与好交织的那个坏(比方说缺德之坏);如果“可以接受”,这个取舍选择就是“对”或“正当”的;如果“不可接受”,这个取舍选择就是“错”或“不正当”的。证毕,哇塞。

 

其实哈,照前面的分析,这样子的评判,又是纯属废话一句的同义反复:要是你觉得某个选择是取主舍次,如同取德舍色那样子,你肯定会认为,缺色的次要之坏“可以接受”,因而这个选择就是“对”的;反过来看,要是你觉得某个选择是取次舍主,如同取色舍德那样子,你肯定会认为,缺德的严重之坏“不可接受”,因而这个选择就是“错”的。事情一点不复杂,不是?

 

顺带解释一下,从“弒父与君,亦不从也”的高雅小语录那里,演化过来的低俗大白话“师太你就从了吧”,只有这样子才说得通:要是这事纯粹好,没有坏,师太她肯定会趋之如鹜滴,哪里轮得到老衲你,苦苦央求她“从”了啊?但正因为这事除了有对她好的一面,还有对她坏的一面,形成了难分难舍的悖论交织,所以老衲你才会低声下气,敦请她把坏的一面看得轻一点,觉得这事勉强“可以接受”,是谓“从”,嗯哼。

 

不过很遗憾,事情虽然不复杂,现实中也随处可见,但西方哲人的头脑更简单啊,既没有重视,好好冲突引发的取舍选择,更没有想到由此生成的悖论交织,结果哪怕提到了,正当的意思在于可以接受,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拎不清里面的多猫腻在哪儿,于是乎给浅人留下个原创的机会,把这一点论证出来了,欧耶。

 

相比之下哈,虽然中国传统哲学也没能说明,正当的意思为什么在于“可以接受”,但《说文解字》对“正”字的解释,却用象形文字分崩离析的方式,给了我们画龙点睛般的精辟启发:“正,是也;从止,一以止。”

 

这个解释,先把“正”字和“是非”的“是”字挂起钩来,等于为我们把“正当”等同于“是”做了背书,接下来又把它拆解成了“一”和“止”,让我们茅塞顿开,直接领悟到了它的“划底线”效应:“正”其实就是设定了“一”条,人们应当在它面前“止”步,不许跨过去的界线。为什么不许跨过去呀?答案很简单:一旦跨了过去,突破了底线,你就会遭遇严重的坏,“不可接受”……

 

儒生们总喜欢从正能量的角度出发,把这里的“一以止”,说成是“止于至善”,可好像没意识到,特别关键的那一点:就算有个“至善”在,也是你很想实现的目的吧,干嘛要在它跟前止步呢?跨了过去,超过了它,不就更上了一层楼,提升了你的人生境界么?凭什么要给自己画个圈圈,让“至善”变成“雷池”,不敢越过去一步呀。明显说不通,不是?

 

然而呢,要是从负能量的角度着眼,将“正”解释成“止于不可接受之坏”,就像顺水推舟那样子啦:虽然你努力避免一切坏东西,但既然面对着冲突导致的悖论交织,反感的坏总是和想要的好捆绑在一起,没法切割开,想避也避不了,那你就必须守住一条底线:尽管为了得到主要好,你可以接受次要坏,但任何情况下,你都不可为了得到次要好,接受严重坏,因为后者会实质性地毁灭你的存在。

 

有了许多难言不难言的经历后,儒人们现在也开始呼唤“底线意识”咧,可喜可贺,可口可乐。不过哦,温馨警示一点:任何底线,只要货真价实,都是针对“不可接受”的“坏”划出来的,不是针对“值得意欲”的“好”划出来的。理由不复杂:既然“至善”是你打算趋于的目的,它就不是什么“底”,你也根本用不着,在它面前,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立马止步……

 

友情提醒一句:你需要“一以止”的,只是冲突情况下,你为了得到某个你想得到的好东西,有可能在悖论交织中,遭遇到的不可接受的严重坏。正当底线的终极功能,恰恰也就在于提醒你,别得意忘形,为了趋好,忘了避坏,嗯哼。

 

这样子看,正当底线的“止坏”效应,其实就是自由意志的“避坏”意向,在不可能避免所有坏东西的冲突情况下,凝聚起来的一种结晶,并再次展示出,它对“趋好”的前提效应:无论面前的值得意欲之好,怎样让你心醉神迷,神魂颠倒,你都要牢牢记住,不可为了得到它们,突破那条不许突破的底线。

 

后面会看到,这一点正是罗尔斯们像唐僧那样子,翻来覆去啰嗦个不停,可就是说不清个所以然的“正当对好的优先性”;“道德元理”和“正义启明”的系列还将解释,伦理领域的“权益”“正义”,又是怎样从人性逻辑维度的“正当”这里,一步步演变过去,发挥不可突破的底线功能的,敬请耐心等待。拜托。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论“信砖家”
2021: Introducing
2020: 民主是价值也是工具-----儒眼看民主
2020: 大地震:新道学
2019: 从“辱华事件”看中国人的问题
2019: 哪位大侠能开发餐馆的网上点餐系统?
2018: 关于Inoutscripts / Nesote Technologi
2018: 【7EDU】 UC申请截止倒计时!& 11/
2017: 中国文化中的独立人格问题
2017: 蒋介石战败后用《毛泽东选集》改造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