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美國基礎教育之精華與糟泊辨析
送交者: 裕雄 2023年02月13日22:18:5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國基礎教育精華與糟泊辨析

沈乾若

摘要: 

美國k-12教育優勢突出,弊端也極嚴重;在正、負兩方面對國際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故分辨精華與糟粕對於借鑑美國經驗至關重要。作者依據在中國大陸和北美各三十餘年的親身經歷,和長期深入的比較研究,分析美國k-12教育及其改革的優劣成敗。

美國教育全面育人的目標與方法,培育人材的多種途徑,獨立、自由和創新的理念;如認真學習借鑑,對於改變國內極端的應試傾向,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造能力,以及多樣化人才的培養;應能發揮積極作用。

然而無論在體制與管理層面,亦或課程與教學層面,美國基礎教育都存在重大弊端。體制和制度因素長期起着潛移默化的腐蝕作用;頻繁而盲目的改革則傷筋動骨,在短時間內破壞了傳統教育。問題的思想根源,一為追求絕對平等的觀念對教育的長期干擾;二是隨意創新,不講繼承,忽視或否認‘傳承’為教育的根本使命。

 

關鍵詞:美國k-12教育,綜合中學,學分制,走班制,發現式數學,綜合科學課程,探究式教學

 

一.引  

者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系,取得碩士學位後於大學執教數年。八十年代出國,在加拿大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之後從教二十年。退休後到美國生活,並輔導孫輩。十年前創立加拿大博雅教育學會,並聯合海內外教育界人士,從事比較教育研究。通過發表文章、舉辦論壇及與教育決策部門面談或去信等途徑,為北美和中國基礎教育建言獻策。

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其k-12教育,很自然地被世界各國視為先進標準而爭相

效仿,故而影響極大。緊鄰的加拿大,無論教育體制和制度,亦或課程與教學,儘管不無差別,大抵與美國類同。

自來加讀博助教開始,本人即一次次被學生極端貧弱的數理基礎所震驚。大學生不會心算,不會分數通分;對最簡單的平面幾何證明題也一籌莫展;說不出牛頓定律、歐姆定律......。本人授課經常提問,不同背景學生的反應形成鮮明對比。與宣傳和想象的相反,國內來的學生動腦筋,有思路;而本地學生卻在等,等老師自問自答。

加拿大一所社區學院講授微積分期間,學生常抱怨試題難,其實放在國內不過是知識靈活運用的問題。學生中能夠學懂微積分的比例很小。本人講課細而又細,試題難度一降再降,打分時寬了又寬,才勉強讓半數以上學生過關。

筆者個人的觀察絕非個別現象。大批中國留學生及移民在美加和歐洲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一次次PISATIMSS等國際評估結果尤其2020年美國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後,幾乎遍及全美的年輕一代反智與暴力行為,令人瞠目結舌。如此種種,無不打破美國教育的神話。事實告訴人們:美國的基礎教育存在長期性、結構性的問題,它已經並且仍在衰敗。頻繁的教育改革非但未能改進、提高教育質量,事實也許恰恰相反。[1]

筆者並非完全否定美國k-12教育。西方傳統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包括定位於全面發展的人文教育,獨立自主的批判思維,珍視與培養創新能力,人才培養的多樣化理念與渠道等等,極其寶貴。即使在衰落了的今天,仍然值得發掘與學習。再者,美國教育是分層的,大眾教育固有嚴重弊端,精英教育卻不曾放鬆。少數公立高中和私立學校,在教學與管理上都很嚴格,培養出了精英人才。

本文依據作者在中國大陸和北美各三十餘年讀書和教學的親身經歷,對子女和孫輩上學情況的了解及學業輔導,以及長期深入的比較研究;從課程與教學,體制與管理等方面,全景式地概略介紹並分析美國k-12教育及其改革的優劣成敗。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若有謬誤亦望行家指正。更為詳盡的論述請參看文末所列參考文獻。

二.美國基礎教育哪些方面值得學習借鑑?

2.1 全面育人的目標與方法

本人退休後的十年,外孫和外孫女從幼兒園讀到中學。他倆先在蒙特梭利學校,後來進了一所k-12一貫制的基督教學校,還曾來加拿大公立小學讀過兩年。

需要說明,不信教而選擇教會學校,除因私校教學與學生管理比較嚴格外,也為躲避公立學校日益離譜、包括‘性教育’在內的‘政治正確’洗腦。現在很慶幸進了教會學校。公立學校的孩子常把變性一類的事情掛在嘴上,令家長們焦慮異常。教會學校學費不很高,也可以承受。

筆者頗為欣賞孩子進的小學。感受最深的是其人性化教育,以育人為宗旨。教室布置像一個溫暖的家。班主任照顧孩子的全面成長體魄與健康,生活自理,情緒控制,人際關係,等等兩個孩子上學十年,老師和同學們始終和睦相處,從未聽到過歧視亞裔或華裔的話語。孩子們都喜愛上學,身心健康,友愛同學;而且能夠辨善惡,明是非,禮貌大方,平等待人。

學校常組織學生戶外旅行,外出參觀——如農場、養蜂場;校園裡也有小塊菜地、飼養小動物等,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體驗親自動手的愉悅。有時還舉辦展覽,如介紹世界上不同國家與地區的飲食、文化、風土人情;展品和展版都是學生自己搜集或動手製作的。孩子們通過實踐活動培養了勞動習慣和生活能力;而且大膽、獨立,與國內孩子殊為不同。

美加中小學的課題研究或製作項目予人印象深刻。老師通常只給一個題目,從收集資料開始到拿出成品——打印成冊的文章或製成的產品——均由學生完成。之後還要面對全班或到展覽會作講解。這樣的項目式學習,對能力的培養全面而有效。不過工作量容易集中在一、兩個學生身上,其他學生跟着混的不少。

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各種樂團及演出、運動隊與比賽、野營、辯論與演講......,不勝枚舉。西方人酷愛體育,滑冰與滑雪、各種球類,處處見到青少年在盡情地運動、玩耍。學生們不但鍛煉了身體而且增長了生存技能,人際交往能力,社區與公民意識,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等;一句話,健全的人格。

相比之下,中國的中學真正重視的是智育甚至分數。高考競爭激烈,學生日日苦讀。文革前男孩子喜好的足球,以及後來遍及城鄉的乒乓球運動,好景不再;中學生每學期兩周的下鄉勞動,已成為歷史。學生體質和運動水平之差,特別是男孩子缺少陽剛之氣,已引起全社會的擔憂。

2.2 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養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在美國和加拿大是一種傳統,從小學即已開始;自然而然,司空見慣。我外孫女數學不錯,四年級讀過之後,校方主動建議暑期突擊五年級數學,開學後入六年級班;第二年又再加入七、八年級合在一起的快班。

中學裡,各種快班、資優班更多,相當靈活。這些特殊班是為滿足高資質學生的需求,沒有應考或其它功利目標。學生和家長們均以平常心看待,各取所需,聽不到‘不公平’的抱怨。

很多低年級學生選修高年級課程,以便騰出時間,到十一、二年級讀大學先修課程。成績好的話,可以作為大學學分,既爭取時間,又節省學費。

美國的公立精英高中,通過考試方可入學。它們大部分為理科高中,也有藝術類的。還有大約三百所比較強的私立高中。另外,美國高中畢業文憑分為普通和高等兩種。優秀學生可以多加難度比較高的考試,譬如紐約州要求學生至少多修兩門數學,一門科學;以獲取高等文憑。美國普通高中的質量一般不敢恭維,有賴精英高中為大學輸送生源,培養學術和科技人才。著名的紐約斯岱文森高中,四分之一的畢業生進入常春藤大學,校友中據說出過八諾貝爾獎得主。

美國精英高中與中國高中目標大體一致。必修課為主而選修課為輔;對必修課的嚴格要求和管理,包括統一考核的手段在內;既是美國精英高中的一項成功經驗,也為中

國自身多年的實踐所證實。

優秀生源的培養選拔還有其他一些渠道:大學先修考試 AP、國際文憑課程IB,以及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競賽等諸多科技競賽。一代代資質優異的學生嘗試了科學探索,通過自學與實踐獲得了知識,學會了思考,增長了能力。

不但資優生有其成長的快車道,處於最底層的殘疾學生也得到很好的照顧。在儘量與普通學生一道上課的同時,學校指定‘特殊教育’的教師一對一輔導他們。這類學生得到的財政撥款應不是一筆小的數目。美國和加拿大均如此。

在追求平等的口號下,中國近年來透出一股否定精英教育的傾向。尤其最近出爐的一刀切新政,重點學校、重點班統統取消,而且不允許課外學科培訓,只恐為自廢武功之舉。

2.3 大學淘汰制及通識教育

國內的‘高考焦慮’及其各種表現幾乎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美加大學入學競爭儘管也蠻激烈,但與中國不在一個層次。究其原因,淘汰制應當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普通院校寬進嚴出,名校則嚴進嚴出。四年制美國大學之內能夠畢業的學生平均60%畢業率如此之低,蓋因中小學質量差,學生薄弱的基礎不足以應對大學學習。

然而,只要有淘汰,便有警示作用。筆者強烈建議國內大學實行淘汰制。首先,大學生不能再懶懶散散混文憑。第二,‘一考定終身’的局面被打破,高考的重要性隨之降低,焦慮自然得到緩解,至少部分緩解。第三,沒有真知與能力很難大學畢業,以刷題為手段的應試培訓將不再奏效,遲早會被摒棄;從而能夠為中小學培養學生真才實學,注重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淘汰制下,一部分學生出局;但更多的學生要麽轉換專業,要麽轉到檔次低一級的學校就讀。美國高等院校的這種靈活性,國內高校可以學習。大學需要給學生更多的自由,選擇與出路。

國內近年提倡通識教育,對美國有關情況多有研究。通識課程包括科學常識人文知識邏輯推理言修辭等宗旨在於培養人的視野格局和總體素質。大學前兩年接觸各個學科,也便於學生依據興趣特長確定專業。美國通識教育歷史悠久;研究型大學、普通大學和社區學院等不同類型與檔次的院校,通識教育的課程也頗為不同;有豐富經驗可供國內院校借鑑。

2.4 公、私立教育和教育公平

美國和加拿大的k-12教育歸各州(或省)管轄。加拿大公立中小學由省教育廳撥款,其唯一根據是學生人數。不論城市或鄉村,公立學校的設施都大同小異。既沒有貴族學校,也見不到破舊不堪的校舍。美國的學校撥款下沉到學區,故富裕學區和貧困學區的中小學,辦學條件頗為不同。不過前面介紹的公立精英高中,並沒有從政府得到額外款項。

在北美,公立和私立教育歷來並行不悖。公立免費而私立收費,故前者具有天然優勢,占據主導地位。只有在公立教育發生質量或其它危機時,才會有較多的家庭轉向私立學校。質量達標的私校,政府按學生數進行補助。除此之外,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但公與私涇渭分明,不得互相勾連或滲透。譬如,公立教師如果私自做有償課後補習,會受到重罰。所以這種事很少發生。

課外培訓方面,不同族群課外培訓的規模與熱度大不相同。西人也有作學科補習的,但不多;較多的是音樂、舞蹈、繪畫等才藝培訓。華裔和韓裔熱衷於學科補習。機構多,學生參與的比例也高。但其規模遠遠不及國內。

課外培訓是對正規教育必要的補充。尤其華人社會,教培行業不可能消失。教培機構除在有關部門註冊外,其它事項政府一概不管。欲將培訓規模與熱度控制在合理的範圍,調控的旋鈕主要是正規教育的質量與均衡。

上述美加各個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如能認真學習借鑑,對於改變國內極端的應試教育,緩解當下社會沸騰的教育焦慮,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及多樣化人

才的培養;應能發揮積極作用。

三.美加基礎教育體制與管理制度存在嚴重弊端

3.1 單軌制的綜合中學不可取[2][3]

當今國內教育熱點是中考分流;即初中畢業後,通過考試,讓部分學生升入普通高中,其他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很多家長為此焦慮,拒絕職高。近期更有一些專家學者主張:將職業教育推遲到高中畢業後再開始,而高中階段則採用美國和加拿大的綜合中學體制。

關於綜合中學對美國和加拿大社會帶來的危害,筆者曾發文並上書力陳其弊;某些海外教育界同行及有識之士也已洞察。

普職分流的雙軌制乃國際間的常規體制。在歐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普通高中學業教育處於同等地位。德國的職業教育舉世聞名。其他如法國、芬蘭和瑞士,初中畢業生進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比例分別為65%[4]、72%[5]、和85%[6]在亞洲,七、八十年代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等四小龍的騰飛,均得力於包括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內的完整職教體系的建立。

中國自民國至文革之前的‘三足鼎立’,即普通高中、中等師範和中等專業技術學校三類機構並存;初中階段亦設有技工學校。這一體制很好地滿足了社會需求。七十年代筆者所在的工廠,技術過硬的八級工工資高,倍受尊敬。五十年代讀小學時的班主任畢業於中等師範學院,語文數學都教,講得很好;其他老師亦然。可惜這一套體系在文革中被當做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砸爛了!

採用單軌制的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兩類學校合二而一,稱為綜合中學。在美加,中等職業教育基本不存在。學生須讀完12年普通義務教育,才能接受專門的職業教育或培訓

美加中學的綜合性,筆者起初並不了解。只奇怪同一門課怎會分為很多檔次?例如數學,有所謂‘微積分預科’,也有‘基礎類’、‘應用類’;選修課又怎會花樣繁多?既有打字、木工、烹飪等實際操作類的,也有IB,AP,跳級快班等學術指向的。原來,它們是為適應學校中各種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而不得不開設的。綜合中學實質上是個大雜燴,十個手指按十隻跳蚤!不但很難為升學類學生奠定學業基礎,就業類學生需要職業技術培訓也只能開幾門選修課,淺嘗輒止。

在中國,升學率是衡量中學質量最重要的指標而在美加卻畢業率為標準。為了多數學生能夠拿到畢業文憑,所謂高中畢業,除英文外,其它科目大多只要求初中水平低標準、低質量,乃綜合中學痼疾。

令綜合中學頭痛的,是其居高不下的輟學率,多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二,少的也有五分之一。年輕人如果不愛念書,本該學門手藝,準備養活自己和家人的。但美國和加拿大的制度既不提供切實的職業培訓,也不容許他們就業。他們要麽窩在校園裡無所事事,要麽輟學在社會上鬼混。美國青少年吸毒酗酒、校園霸凌以致高犯罪率,綜合中學‘功不可沒’。

美國的用工荒十分嚴重,不但製造業,連政府部門也招不到足夠的合格雇員。就業類高中生不該被困在綜合中學了!對他們開放職業技術培訓乃當務之急。若這些學生習得一技之長,加入勞動大軍;既緩解用工荒,社會犯罪率也會降低。

教育綜合化是上世紀中期教育民主化思潮中興起的一項社會運動,追求平等。倡導者認為,將學生分配到兩類不同的學校,接受不同檔次的教育,違背公平原則然而綜合化的結果,卻阻斷了社會中下層向上攀升的階梯,加劇了貧富兩極分化,使社會變得更不平等。

前面提到美國及西方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養’,其實高中普職分流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大環節。很遺憾,這關鍵的一環被絕對公平思潮沖斷了!幸虧歐洲和其它國家並未全盤接受,讓我們有了較為全面的比較與鑑別。

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人的秉性也各不相同,存在各種智能類型;‘讀書人’只是其中一種。人力資源這種需求與供給的內在和諧,真乃上天所賜。人們本來可以對號入座,各得其所的。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長期以來中小學依照讀書人的規範來培養學生;很多其它類型的學生無以施展拳腳,成了‘差生’。不少學生調皮搗蛋,甚至厭學棄學,正源於此。

說什麽將學生分配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有違公平?!分流是遲早的事。從小學中學、大學,乃人群從一體到分化的過程,最後進入不同的行業和職業。而中學正是分化的階段。十六~十歲的高中生已然分化,不能再捆綁在一起硬性推遲分流到高中畢業,違反生成長的時間表社會各行各業也難以獲得所需要的人力資源。

3.2 中學自由選課和走班制[2][4]

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中學裡,自由選課的學分制和相應的走班制已經實行百餘年。在國內,本世紀以來這項制度的呼聲也此伏彼起,成為‘接軌國際’的一項標準。與對綜合中學的呼喚一道,學分制和走班制的呼聲近期頗為高漲。

學分制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空間。不同類型的學生:升學類或就業類,成績好的或學習困難的,各取所需把選擇權交給學生,以保障人的自由成長和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學分制與走班制的這些優勢廣為人知。

然而親身經歷為筆者展示了學分制的另一面。事實上,學分制給西方帶來的,並不全是成功的果實。

3.2.1 走班制下的鬆散管理

自由選課使設置不再可行,只能採取走班制。學生沒有固定級和教室,更沒有班主任;處於一種‘放養’狀態。各年級只設一、兩個諮詢教師,學生諮詢選課或其他事宜。

對於處在青少年時代的中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班級制是他們學業和人格成長的保證,極為重要。班集體的歸屬感;班主任的關懷照顧與管理;同學間一道學習切磋;團隊合作、榜樣、親密的夥伴,等等;對孩子心智成長不可或缺是寶貴的人生經歷與體驗。

美加小學實行班級制,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然而一入中學學生就全靠自己了。孤單與彷徨無助的感覺在所難免,尤其性格內向的孩子。十幾歲的學生還缺乏自律能力開放鬆散的管理模式下,學生得不到嚴格管教學業上也多懶惰較高的青少年犯罪率,除前述綜合中學不適當地將就業類學生關在學校,另一個原因是走班制疏於管理帶來的孩子學壞墮落。進入中學,正是孩子成長中叛逆期的開始。缺少關愛和管教對他/她們學業、心靈和人格帶來的危害,人們為何看不到呢?!

可以說,學分制下優秀人才的成長乃至脫穎而出,是以犧牲其他青少年的人生發展和前途為代價的這一制度對於青少年品德及社會成員文化素質,以及社會秩序的負面影響,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不可低估。

3.2.2 自由選課與畢業標準

來看一看學分制下的高中畢業選課要求,以加拿大卑詩省為例。10至12級課程,分為語言文字、社會與人文、數學與科學、藝術或技術、及體育等五大領域。學生三年須修滿20門課,其中數學與科學領域必修4門,比重很小。

這樣的要求之下,學生選課的自由度相當大。低難度課倍受青睞,高難度的數理化則遭遇冷落。典型的理科課程組合為:數學10、科學10、數學11、生物11(或化學11、物理11)。12級理科課程即使全無接觸,也能夠畢業。

物理是難中之難,大部分學生視為畏途。選學物理的學生只占15%左右。學生少,物理教師也難以培養。美國多達五分之二的中學開不出物理課。

結果不但進入理工領域的人數占比極低,而且在大學裡又有多於三分之一的學生因修課困難而轉到其它領域。一代代積累下來,理工領域荒蕪,人才遠遠不足。當今美國製造業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數十年前既已埋下伏筆。

中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就曾採用美國的學分制和走班制;但只實行十年,即遭到強烈反對而回歸班級制;從此保證了大範圍內教育質量。若全方位實行,過度縮減統一課程,將學校辦成‘課程超市’;尤其初中階段若一直實行走班制;則美國和西方前車可鑑。

當然另一方面,選修課和分層教學還是必要的,更要給學生留下時間和空間來發展興趣專長。年級較高,學生資質好、自律能力強的條件下,走班制也並非不可行;畢竟大學就全部走班了。然而一切均需經過試點,取得經驗再行推廣。並且要給下層機構留有自主權,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

中學課程設置與構成乃一項重大工程,涉及如何從浩瀚的知識海洋和眾多科目中,選擇最基礎最重要最適合的,教授給中學生;為他們構造科學的知識結構,奠定堅實的人生基礎。不同類型人才的知識結構自然亦有不同。這樣的任務需要具備真才實學的高層次精英來擔當。顯然,授予學生及其家長過多的選課自由,很難做到科學合理;雖有滿足個人興趣潛能之利,更有避難趨易、功利追求之弊。筆者認為,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如文科、理科、藝術類、體育類——的硬性課程要求是必須的。將‘選擇性’提到過高的地位,是一種時髦的錯誤傾向。

3.3 畢業與升學考核

卑詩省中學原有全省統一畢業考試,實行了一百餘年,效果很好。但2004年改為選考,2011年大部取消,2016年全部取消。現只剩數學和英文水平測試,而數學測試僅十年級程度。

加拿大沒有全國統一的大學選拔考試。大學錄取取決於中學選課情況和成績單,及申請文書。由於缺少統一標準,對學生學業水平的評估十分困難。

申請美國大學,須提交入學考試ACT,或者學術能力測試SAT的成績。ACTSAT I測試基礎文化素養,其中的數學和科學推理大致十年級程度;從前為各大學強制要求SAT 科目試,選考科目取決於相關院校規定,標準要求為三科。然而近年來,眾所周知,為了非裔和拉丁裔等弱勢群體入學各大學紛紛降低以致取消了對統考成績的要求。

美國和加拿大中學的自由選課制及畢業升學日益降低的標準,後果嚴重。儘管稟賦優異且自律的學生有自由和渠道努力成材;但一般學生中,幸運者得以接受高等教育,大部分卻未能獲得應有的知識文化素養,作了分母。

四.課程與教學改革動搖教育根本[5]

一九五七年十月,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史稱史普尼克時刻’,給美國帶來極大衝擊。美國教育從此進入頻繁變革的一個歷史時期。

若干課程與教學改革影響甚巨。擇其要者,其一是以‘發現式數學’(亦稱改革數學)取代傳統小學數學;其二是以綜合科學課程代替理、化學和生物的分科設置;第三則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三項改革均傳播到加拿大、歐洲、澳洲乃至世界各國。尤其前兩項課程改革,對理工科教育產生了巨大的破壞作用。以後無論人們怎樣焦慮,投入多少資金與人力,均屬修修補補,未能扭轉衰敗的局面。

4.1 小學發現式數學釜底抽薪[6][7][8][9]

上世紀六十年代起,發現式數學逐漸取代傳統小學數學。‘發現式’本意為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發現規律;但這裡不過一個好聽的名稱而已。

此前小學數學以算術為主體,自然數整數分數及小數度量衡、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百分數比例等人類最早使用、最實用的數學知識,亦是學習代數、三角、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前提算術簡單易懂,貼近生活適合小學生的興趣與智力。但改革過程中,算術被當成醜小鴨算術知識毫不吝惜地被壓縮或丟棄。數列、變量、方程等中學代數被下放到小學小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代數知識,也不感興趣;故欲速而不達。

方法上,經典的加、減、乘、除豎式運算輕忽至放棄學生被要求掌握一些新發明的幼稚荒唐的套路。教材中甚至屢屢出現錯誤令人啼笑皆非。

小學數學授千百年前建立的古老數學分支其內容與方法的穩定理所當然哪裡容得頻繁而任意的改動?!從前的小學畢業生可以應對日常生活中各種數學問題,而如今美國人離了計算器寸步難行。新課標不但摧毀了小學數學,而且釜底抽薪,使後續的數學與科學教育失去了依託。

近年來美國大多數州已不再採用發現式數學課標,而用各州共同核心標準。但清除發現式數學的餘毒卻遠非易事。

4.2 綜合科學課程顛覆科學教育[5][10]

初中階段取消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分科設置,將各學科內容拼裝在一門課程中來講授,稱為綜合科學課程這類課程是為滿足綜合中學的需要而設置的;理由是,傳統理、化、生科目過多過深不適合學業較弱的學生

綜合科學課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六十年代開始大力倡導並推行至八十年代, 已被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採用中國教育部也為教改方向推行稱為‘綜合理科’;但遭遇基層與廣大教師的強烈抵制。

綜合科學課程的弊端顯而易見。首先,將理、化、生及地球與空間科學合併成一門,減少了科學教育的課時無法承載宏大精深的各學科內容。第二沒有合適的師資。各科知識須統統掌握,傳授給學生,中學教師中極少有人具有如此高的資質和學識。長達半個世紀,現成的專業師資不得用其所長,卻不得已講授自己一知半解的東西。第三,課程內容碎片化,多屬描述性、常識性的課程標準由生物或環保等專業的教育專家主持制定,對物理和其它科目相當外行。缺少概念的深入講解和公式的推導應用無必須的習題和計算。未知學生何以習得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和素養?如何奠定理工科基礎

初中是學生邏輯思維、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錯過了一生都難以彌補。由於以綜合科學作為基礎課程,後續的理、化、生每科只安排兩個學年,而真正意義上的學科學習這時方才開始。學生年齡已大,時間太短,很難掌握紮實的知識

從初中到高中的分科設置延續了一百餘年,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各個檔次的人才,滿足了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需要。被綜合課程取代之後,教師講不清楚,學生學不明白;基礎科學教育就此江河日下。此類課程實施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後果之嚴重,很少其他教育政策可以相比是教育史上一項重大錯誤。很遺憾,時至今日仍然沒有改選更張。

4.3 課堂教學改革荒腔走板[11]

以學生為中心’、‘探究式學習等,為美國和西方近年來倡導的教學模式。名稱誘人,其實不過否定教師面向全班的講授;規定課堂上學生分成小組圍桌而坐,自學或討論;教師到各桌輔導解釋。

教學模式取決於科目和內容。作為基本的模式,面對全班的講授如何能夠廢止?只是灌輸式的講授需要改變。啟發式教學,尤其師班互動、嘗試教學卓有成效,應當發揚光大。

在北美,探究討論式文科用的較多,且有一定效果。理科課程則適合於某些內容或環節。一般情況,圍桌討論式增加了教師授課的難度;又照顧不到全班學生,課堂往往散漫而效率低下。北美課堂普遍如此。但美國精英高中,教師們不理會‘以學生為中心’那一套,傳統方式照講不誤。國內大班授課,若一律圍桌自學討論,後果更不堪設想。故教師們大都‘陽奉陰違’,上級檢查時做做樣子而已。

就本質而言,學習、研究或文學藝術創作等腦力勞動都是個體的。討論需建立在個體學習的基礎之上,屬於輔助性質。將討論式作為一種獨立而排它的學習方式,其結果便是多數學生不動腦子。

美國教育專家還閉門造車,杜撰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若說它們是整體的、長期的目標,或有幾分道理;但作為一門課程甚至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實在荒唐。這類莫名其妙的東西,也被奉為圭梟,堂而皇之地寫入中國的課程標準。

筆者並不否定討論式教學,也不是說傳統方式完美無缺。就課堂教學,中美兩國均不無某些有益的嘗試,如情境教學,項目式學習,信息化等;核心素養的討論也有其價值。只是大範圍內,眼下時髦的‘探究式教學’不過徒有其名;連基本的知識技能都未能傳授給學生,遑論探究創新。

需要指出,硬性規定教學模式乃外行所為;它暴露出一種僵化的思維,是對教學的粗暴干涉。再者,國內新課改提出‘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改革核心’的論斷,完全錯誤。學業教育的根本是課程,課程的設置、內容與結構是關鍵性的;教學只是課程的實施。教育高層的職責在於提供合格的課程,課堂教學則宜交給基層,留給教師來掌握   教師固然需要學習提高,尤其是新教師。教研組建制下,教研組長或老教師的指導幫助,同事間的觀摩切磋,都是國內的成功經驗。培訓也是必要的。但只能介紹示範、而不該下命令、一刀切。

五.結束語

美國k-12教育的優勢在於全面育人的目標與方法,培育人材的多種途徑,以及自由、獨立、批判和創新的理念。

然而無論在體制與管理層面,亦或課程與教學層面,美國基礎教育都存在嚴重弊端。體制和制度因素長期起着潛移默化的腐蝕作用;頻繁而盲目的改革則傷筋動骨,在短時間內破壞了傳統教育。

以上問題的思想根源,一為追求絕對平等的觀念對教育的長期干擾;二是隨意創新,不講繼承,忽視或否認‘傳承’為教育的根本使命。

美國k-12教育優勢突出,弊端也極嚴重;在正、負兩方面對國際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故借鑑美國經驗,分辨糟粕與精華至關重要;盲目照搬或全盤否定都是錯誤的。

 

參考文獻:

1. 沈乾若:北美理工科教育是如何衰落的?每日頭條,2019 1.20;知乎,2020 7.31;騰訊網,2020 8.9;瞭望 2020 8.13

2. 沈乾若:北美的綜合中學和學分製成功麼? —關於美加教育體制的思考與建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0(9): 34-38

3. 姜大源關於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議(上、中、下),中國青年報,2014.2.24

4. 沈乾若:自由選課制的利弊得失—寫在高考改革全面推行之際,物理與工程,2020,30(2):27-31.

5. 沈乾若:重創理科教育的美加課程改革,物理與工程,2019,29(5),27-33

6. 蓮溪:是誰奪走了美國人的數學能力?--美國百年數學戰爭演義文學城,2017.3.11

7. 馬立平:小學數學的掌握與教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4

8. 馬立平:美國小學數學內容結構之批評,數學教育學報,2012,21(4)

9. 沈乾若:發現式課標拖垮小學數學,數學通報,2017. 56 (11),7-11

10. 沈乾若: 綜合理科為科學教育帶來什麽?加拿大博雅教育學會網站,www.boyaquest.org

11. 沈乾若:中美課堂教學法———灌輸式與探究式辨析, 物理與工程, 2020,30(6):37-42+47

20222月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碩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數學博士。《加拿大博雅教育學會》名譽會長,《融匯中西教育論壇》召集人。中國大陸和加拿大數十年大、中學教學及辦學經驗現為獨立教育學者,從事比較教育研究。研究方向為教育體制與政策,基礎數學與科學教育。sharon_q_shen@yahoo.com 

To Distinguish the Essence and Drawbacks of

American K-12 Education

American k-12 education has great strengths and major drawbacks, and has had profound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dross from essence when drawing lessons from American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in mainland China and North America each for over 30 years, and a long - term and in - depth comparative study, k-12 education and its refo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goal and methods of students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e multiple path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the spirit of independence, freedom and innovation, etc. are worth to learn; to change the somehow exam - oriented education in China.

However in American k-12 education, major drawbacks exist in both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level, and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level as well. The former has long been playing a subtle corrosive role; and frequent and blind reforms have damaged or destroye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a short time. The ideological root of the problem, one is the long - term interference of pursuing absolute equality in education; and the other is to innovate at will, ignoring or denying inheritance as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education.

Keywordsk-12 education in U.S.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credit system, discovery mathematicscomprehensive scienceinquiry teachin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磐玄︰《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2022: 人類情愛史---原始的激情(聖徒的性道
2021: 隨便:傲慢的代價
2021: 再談範例的四種關係(Instancology)(2)
2020: 一切都是天意還是報應?
2020: 872知情人揭露生化武器內幕;救命的護
2019: 戲說宇宙(6)
2019: 投降還是不投降,就這個問題
2018: 追求公平不如追求科學技術進步
2018: “時間”對話(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