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内外与表里
万景路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日本国内,日本人普遍都是风雅礼貌循规蹈矩,而当他们一迈出国门,有些日本人就彻底大变身了,随地吐痰者有之,乱扔烟头者有之,态度傲慢作风蛮横者亦有之,至于抢红灯者也是偶尔得见,简直就是前后判若两人。
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日本人做人做事是有着内外之别的标准问题的。日本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以“内”、“外”为区分标准。笼统地讲,一般意义上,日本人视有亲情关系的家人为“内人”,而外部的“义理关系”之人则为“外人”(此处的义理关系主要指半感情、半强制性、半计算性的社会关系)。但有时对所谓“内人”的释义也有所不同,譬如,如果是学校,出自同一所学校的就是内人,反之则是外人。同理,以供职单位来看,同一公司的人是内人,反之则是外人。而对于我们这些旅日外国人而言,日本人就是内人,外国人则是外人。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日本人一般常用“他人”或“他者”来表示与己无关的人,其实,这里面已隐隐含有了一种冷漠之感。而日本辞典在释义“他人”时,亦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二是指没有关系的人。没有关系的人是“他人”易理解,问题是,即使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和近乎于血缘关系的爱人,也由于兄弟姐妹早晚要各自成家而含有成为“他人”之隐性的意义存在,而在日本人内心深处亦被视为“他人”,日本人自古就有“兄弟乃他人之始”的俗语留世,就是对日本人这种心理最好的诠释。
其实,我们还感觉到这个“他人”在日本人的心里还有着不同的“他人”标准存在的,比方说,日语里有各种敬语,日本人也自幼练就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真功夫。两人见面,能马上分清年龄长幼上下级关系的自然是敬语信手拈来,即使是无法确定对方的年龄身份时,日本人也会在第一时间通过观察及试探性的寥寥数句问候语,立马确定对方身份从而迅速选择相应的敬语应酬。
我们这些“外人”由于没有受过,或者是即使受过也不大搞得明白的这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语法训练,自然也就很难修炼到日本人那种出口即可以不同敬语应对的游刃有余之地步。不过,这些敬语貌似对“他人”尊重了,却也把对他人的语言使用明码标价般地分为了三六九等,换言之,就是公开把人分等级对待了。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一提,比方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两个日本人客套起来没完没了的场面,其实,越客套就越说明了对话双方的关系之一般,那就是典型的“他人”对“他人”了,是只能靠客套才能维系双方表面热络的关系。
夫妻关系可以说是世上最亲密的关系,但日本同样有“夫妻原本是他人”的俗语流传至今,同床异梦就也有了响当当的理由。如此看来,日本人所谓的内外之别,有时还是比较混淆的,受着客观关系、时空、人性等多重影响。不过,日本人在这种内外之别上玩得炉火纯青,却也害得我们这些必须的纯粹的“外人”团团转懵圈。但有一点笔者倒是看明白了,在日本人的眼中、心里,真正算得上是“内人”关系的,其实只剩下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子”(指父子和母子)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日本,几乎只有纯粹的亲子关系才会有着无须顾忌无拘无束的天伦关系存在,除此之外都是“他人”关系。
可以说,日本人是以内外之别来做为其行动准则的,日本人一旦确定了内外之圈子,那么针对外人来说,就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是难以打进“内人圈”的,因为作为行为准则的内外有别意识,在日本人的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正是这种内外之别的观念,让日本人在世人心目中留下了团结、一致对外的的印象。无论是当年的战场,还是如今的商场,以及体育赛场等,几乎无处不在的显示着日本人一致对外之拼搏精神,而且这种一致对外的骨子里还隐隐含有着一致排外之意。因此,我们悲哀地发现,尽管我们再如何喜欢日本喜欢日本文化,日本人骨子里也永远不会真正接受外人的。加入日本国籍,你也是外人,嫁给日本人为日本人生儿育女了,你仍是外人,即使你的行为、语言比日本人还日本人,在日本人内心世界里,你依然还是一个外人。呜呼!这就是外人在日本的现实,想开点,别做成为日本人“内人圈”之一员的“蠢”梦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