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40. 康德貶低了感性的任意意志
送交者: luis 2024年02月13日15:49:2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自由意志40. 康德貶低了感性的任意意志

 

這一篇來看看,康德是怎樣跨過,認知與意志的分界線,把廣義上的柿油意志,區分成感性的任意意志,與理性的良善意志,並且貶低前者,抬高后者的。

 

《純粹理性批判》中,總結四個二律背反的一節里,康德先是一如既往地,將“先驗意思上的柿油”,定義成了“自行開始一個狀態的能力”,隨後就指出:“實踐意思上的柿油,就是意志(任意)對於,來自感性衝動的強制的獨立性。……人的意志雖然是,一種感性的任意,但並非動物性的,而是柿油的,因為感性不會使,人的行為成為必然的,相反人倒有一種,獨立於感性衝動的強制,自行規定自己的能力。”

 

簡單講,這段話先是強調,先驗柿油擺脫了,先行序列的“因果“束縛;然後就主張,人們的任意意志,既是感性的,又是“柿油”的,因為它能擺脫,感性衝動的“強制”,自行規定自己,不讓人們的行為,成為“必然”的。

 

不難看出,裡面清晰展示了,38篇談到的,康大咖不喜歡摳字眼,總愛把“因果”“必然”“強制”,這幾個術語,稀里糊塗攪拌在一起,然後再讓它們結成伴,對着“柿油”發脾氣的,一以貫之的道。所以哈,這裡也不炒冷飯了,討論一個新鮮的玩意兒:“任意意志”與“良善意志”的分水嶺。

 

問題在於,《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中,他開篇又談到了,某種 “無條件善”的“良善意志”,認為純粹理性的真正使命,就是產生這種,“在其自身就是良善的意志”,其中不會摻雜,任何感性的需要,愛好,或滿足。這樣子瞅,他顯然是訴諸,感性與理性的標準,把柿油意志分解成了,兩個不同的種類。

 

不好意思哦,親,這種分解的源頭,至少能追溯到,據說先是把意志搞得不見了,後來又把自己搞得不見了,文言又叫“不在場”的,亞里士多德的一個命題那裡:“感性慾望的對象只是表面好;理性意願的對象才是真實好。

 

在此也不去細說,其他地方曰過的,這個命題的片面扭曲了,着重論證一點:康德這樣子,接着老亞講,拿感性與理性當標準,區分兩類不同的柿油意志,就穿越了自己指認的,認知與欲求的嚴格界限,讓自己和自己,鬧起矛盾了。

 

怎麼講啊?前一篇談到,心理結構的三分問題上,康德無可否認地,超越了休謨,沒有停留在,知情意不分的胡辣湯中,而是把“認知的機能愉快和不快的情感欲求的機能”,清晰地隔離開,強調它們“不能再從某個共同根據那裡推出來”,由此做出了,不容抹煞的積極貢獻。

 

然而哈,區分任意意志,與良善意志的時候,大師卻背離了,自己的這個洞見,不是訴諸意志欲求,自身的因素,而是訴諸原本位於認知維度,對於意志欲求來說,明顯是外在外來的,感性與理性標準,結果在出發點上,就步入了把“理性”,當成了認知與意志的,“共同根據”的歧途。

 

說白了,當康德主張,感性的任意意志之外,還有另一種純理性的,良善意志時,已經遮住了一個事實:既然人的所有意志,都是由於“缺失”才形成的“欲求”,滿足了還能讓人們,享受到快樂愉悅的情感體驗,那它們無一例外,都有“感性”的特徵,卻不可能像康德說的那樣子,是全然“理性”的。

 

不錯喲,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把意志欲求,付諸實施的時候,都會受到理性認知的引導。可是呢,這一點照舊改變不了,它們與那些沒有受到,這種引導的意志欲求,共享的感性特徵,更不足以讓我們,跨過描述與訴求的界限,將意志欲求還原到理性認知,這種外在的“共同根據”那裡,嗯哼。

 

康德為啥要用,這樣子自相矛盾的方式,把柿油意志切割成,感性與理性兩大塊呀?目的就是為了,站在理性主義立場上,推崇理性的良善意志,貶低感性的任意意志,《道德形而上學原理》的俗話或曰“理性在有關它,自身尊嚴的意識中,蔑視所有那些,來自經驗領域的動機,並逐漸成為,它們的主宰。”

 

考慮到良善意志,指向了“人是目的”,這個深度理念,康德在此抬理性,貶感性,也有他的理由。可問題在於,這樣子的應然干預,同時還誘導着他,在扭曲事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結果反倒削弱了,他這個原創的貢獻。無論如何,為了證成自己的應然訴求,背離本來的實然真相,註定了只會掏空,價值訴求立足其上的,那個事實根基,不是?

 

其實吧,緊接着剛才那句,彰顯理性自身尊嚴的話,康德就反差鮮明地指出:“將情感和愛好的刺激,與理性概念混雜起來的道德學說,勢必會使心意搖擺在,毫無原則的動機之間,只是偶然地趨於善,卻常常趨於惡。”

 

此外呢,《純粹理性批判》裡,他也在更抽象,更一般的意思上宣布:“實踐柿油的前提在於,某種東西雖然沒發生,卻應當發生,因此它的原因,在現象領域是不確定的,以致我們的任意,也不包含因果性。”

 

儘管三號二律背反的正題,明確承認了:“除了遵循自然律的因果性外,還有必要假定,另一種由柿油而來的因果性”,康德的這些論述,卻又把感性的柿油意志,說成是隨機偶然不確定的,既可能趨於好,又可能趨於壞,結果“不包含因果性”,更“不會使人的行為,成為必然的”,前後有矛盾,左右不自洽,於是乎就讓人,丈二和尚摸不着腦殼,冒出一堆問題來咧。

 

問題一:要是感性的任意意志,像他說的那樣子,也是柿油的,那它怎麼偏偏不包含,由柿油而來的因果性呢?

 

問題二:要是任意意志的柿油,在於不會使人的行為,成為必然的,跳起舞來,最恨國標,偏愛搖擺,那何以良善意志的柿油,卻在於一根筋地,遵循絕對命令,把人的行為變成了,只會趨善避惡,不會趨惡避善,一定如此的必然?

 

問題三:要是良善意志,由於包含了,趨善避惡的因果性,才是真柿油,那怎麼還能說,不包含因果性,在善惡之間,搖擺不定的任意意志,同樣是柿油的,不僅能夠免於,感性衝動的強制,而且還能自行規定自己呀?

 

火上澆油的是,有一次康大腕,還趁火打劫地潛在承認了,感性的任意意志,其實也包含着,只會趨好避壞,不會趨壞避好的“分析性”:“欲求機能對感官的依賴,叫Neigung,而後者總是標示着需要。”

 

無論我們將這個詞,譯成“性好”,還是“愛好”,這個概念界定,業已把康德自己給出賣了,因為它在德語裡的原初語義“偏斜的傾向”,恰恰蘊含下面的意思:一個人的欲求機能,出於“本性”或“喜愛”,“感”興趣而“的東西,必定是他自己眼裡,能夠滿足需要的“好”,不會是他自己眼裡,妨礙這種滿足的“壞”,所以才叫“愛好”或“性好”,嗯哼。

 

吹毛求疵地講,康德哲學的晦澀難懂,魅惑無窮,大多來自這類,誰都說不清楚的,用詞含糊,概念混淆,自相矛盾的變戲法;哪怕閣下使出神通,讓他老人家復活,親自舉辦一個,高報酬的講座,恐怕也講不出個,子丑寅卯來。畢竟,要是他能說清楚的話,當年就該說清楚咧,何必給康粉們留下那麼多,到現在還說不清楚的難解之謎呀,不是?

 

藉助上面的辨析,我們倒有可能,捅破康德為什麼,這樣子變戲法的窗戶紙:定義善概念的時候,他再次站到了,理性主義立場上,斷言:但凡我們稱為善’的,必定在每個有理性者的評判中都是欲求能力的對象”,從而給意志層面的“值得意欲”,加上了兩個,認知層面的限制條件:不僅“理性”,而且“普遍”,仿佛這個世界上,真有像他定義的那樣子,老少通吃,男女都愛,中外皆喜,古今一統,木有異議,美美與共的,共同“善”似滴。做夢。

 

一朝權在手,不用白不用。所以哦,如同奧古斯丁當年,從上帝的視角,審視人間那樣子,康大牛也按照,自己定下的這條標準,從普遍理性的視角,打量所有的理性存在者,基於柿油意志,從事的所有行為:凡是符合這條標準的,就是基於理性的良善意志,必然趨善避惡的,真正柿油行為;凡是不合這條標準的,就是基於感性的任意意志,偶爾趨於善,常常趨於惡,吃了搖頭丸,因此腦殼擺個不停的,不那麼真正的柿油行為……

 

結果哈,這樣子的鮮明對照中,康德的劍走偏鋒,就讓老亞相形見絀咧:感性意志追求的,甚至不再是表面好,而是爐火純青的惡,倒好象處在感性支配下,少了些理性的人,力氣就變大了,能夠無視同義反覆的人性邏輯,碰上了喜歡的好,居然避之不及,瞅見了討厭的壞,反倒趨之若鶩……

 

這樣子把應然當實然,用己位理解,取代移位理解,會造成怎樣的謬誤,已經說過多次了,對於像康大腕,這樣子的有理性者,當然普遍適用,所以在此就不表啦,僅僅指出一點:像他這樣子主張,“理性蔑視經驗”,不僅實然維度上,不接地氣,背離了日常生活,而且應然維度上,也會讓“人是目的”的良善意志,落入凌虛蹈空的陷阱,仿佛人們的感性慾求,理應被視為原罪,打進“非目的”的冷宮似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在台灣成立的世界大同黨被廢止備案
2023: 外匯交易實戰圖例02-11
2022: 磐玄︰《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2022: 人類情愛史---原始的激情(聖徒的性道
2021: 隨便:傲慢的代價
2021: 再談範例的四種關係(Instancology)(2)
2020: 一切都是天意還是報應?
2020: 872知情人揭露生化武器內幕;救命的護
2019: 戲說宇宙(6)
2019: 投降還是不投降,就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