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笑死我了,幸好没在中国拿博士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12月26日14:57:4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走出“博士”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博士”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在此,我们,C&K通讯社,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博士研究生”,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自古以来博士作为文武百官之一,不论是掌管图书还是专掌经学传授,都具有崇高的地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汉朝初期,博士的职责主要是,“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唐朝设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两代亦有“国子博士”,人数从来就是几十人。西洋的“道可特”是绝不同于中国的“博士”的。

面对目前各大院校每值毕业时节,“博士”到处都是,饭店、宾馆爆满的“博士宴”,悬挂起“庆祝XX博士学成”横幅,员工们戴起“博士帽”;幼儿园孩子们从小的理想也有很多是当“博士”;学校里大红大绿的“博士讲座”、“博士培训”的海报占据了抢眼的位置;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博士信息”;数以万计的“博士名片”和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博士信息”满天飞舞;卖茶的叫了“茶博士”,卖酒的也被叫成“酒博士”;人们相逢互称 “张博士”、“李博士”,“博士”在中国悄然壮大乃至渐趋泛滥。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从乡村到城市,从普通民众到社会精英,对“博士”趋之若鹜。凡此种种,皆表明中国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准博士国家”。
  
  我们主张学术宽容、尊重教育,我们无意排斥“博士”。我们对中国的“博士”问题抱以了解的同情:盖庞大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需要学位支撑以重建生活希望,而部分社会精英则欲借“博士”以“自重”;盖中国的教育危机、学位贬值、就业艰难迫使国人寻找身心安顿之所;盖生存的压力带来的精神支离与价值虚无导致人们重新发现“博士”的价值;盖“博士”作为巨大的商机和利润而为很多院校所鼓噪与利用。种种原因使得“博士”成为部分国人的可能与选择,使得“博士”成为国人无法躲避的文化景观。职是之故,我们无意攻讦“博士”和指责中国院校授予的博士学位。相反,我们愿意祝福那些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中国博士愉快地生活。
  
  但是,我们注意到,大部分国人在对“博士”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博士”等只对学术界本身而言才具有神圣意味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对“博士”盲目崇拜行列。尤可痛者,在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在对孩子们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将“博士”作为他们的榜样,更是无形中把一种外来文化人为种植在毫无文化鉴别与选择能力的孩子们的心灵之中。我们认为,这是国人的一种文化集体无意识,即在对“博士”没有任何价值认同与归属的情况下,就随“博士”之波,逐“博士”之流,无意中为“博士”在中国的传播与泛滥推波助澜,为中国的“博士化”营造了文化氛围,做了“博士们”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国人在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亦即经过百余年来国人对自家历史文化传统系统而又激烈地批判和颠覆之后,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已经呈建制性退场和整体性崩溃,导致中国缺少主干性的价值信仰和文化形态,进而导致中国现代文化的荒漠化和混乱化,从而为“西风劲吹”和“诸神乱舞”打开了方便之门。换而言之,“博士”在中国泛滥并不是因为其自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不是因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不能为国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撑,而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亦即中国缺乏或没有既自信又自主、既具有一贯性又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与信仰。我们不拟苛责国人在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但我们呼吁国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重建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意义世界。
  
  历史和现实还告诉我们,“博士”在中国的传播与泛滥,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问题,同时也是西洋国家“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与扩张。这一点,即使西洋国家内部的欧洲国家也提出了抵制“美式博士”的问题,呼吁具有欧洲特色的“博士”。我们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国的“博士”问题,从建设中国“软主权”、“软力量”、“软边界”的角度重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积极引导国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警惕和防范中国的进一步“博士化”。
  
  如何慎对“博士”?如何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如何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不揣愚陋,胪列如下几条呼吁和建议以供国人参考:
  
  第一,对依然在校读书者,不再使用“博士”称呼,改称为不带感情色彩和崇拜意味的“贡生”或“监生”等等。
  
  第二,对研究生者,亦不再使用“博士”称呼,称呼“道可特”,有关部门应该在学术宽容、尊重教育和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重新审视和合理规范目前日渐流行的“博士狂潮”。尤其是,我们认为,在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在对孩子们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将“博士”作为他们的榜样的行为,已经“防碍国家教育制度”这条宪法原则,因而亟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严加规范。
  
  第三,对“博士”流行起重要推波助澜作用的厂家和商家,应充分挖掘中国诸多传统称号所蕴含的巨大商机,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合理创新活动形式。同时,不必因西洋有个“道可特”,中国就以 “常侍”、“贡生”与之抗衡。
  
  第四,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优”的文化偏见,改变“以今非古”和“崇洋媚外”的文化心态,对中国文化持以“了解之同情”与“温情和敬意”的立场,回归传统,承续斯文,创新与发展、恢弘与光大中国文化,树立中国人的自尊心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心,重建中国人的信仰体系和意义世界。这将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艰巨性的文化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全方位的积极参与。每个有着担当意识的中国人,都应自觉肩负起这一神圣的文化使命。
  
  无论如何,问题关键在于国人是否能幡然醒悟,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化集体无意识,是否有了走出此种文化集体无意识的自觉和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决心和勇气、责任和使命。我们以为,中国人,应该而且必须朝此一方向努力!奋进!


雅科夫现象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群氓不解芙蓉起舞、集体裸奔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的伟大意义---谋求名利、施展权谋。在此,我们,十位来自中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郑重呼吁国人慎对“集体裸奔”,走出芙蓉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裸奔主体性。

每值“裸奔节”来临,芙蓉姐姐摆出S型,诗人登高裸吟回车诗,美女球场裸吻大明星。街谈网议,乐此不疲;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裸奔信息”;数以万计的“裸奔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今天你裸奔了吗”;“裸奔前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与此相表里,“裸奔”在中国悄然壮大乃至渐趋泛滥。从普通民众到社会精英,对“裸奔”趋之若鹜。凡此种种,吸引了多少眼球?多少裸奔高人还因此赚银两成了名?还有多少裸名因名得福,在娱乐界找到了好雇主?这皆表明中国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准裸奔国家”。

我们主张宽容,我们无意排斥“不裸奔”。我们对中国的“不裸奔”问题抱以了解的同情:盖庞大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裸了也白裸”,而部分社会精英则欲借“不裸”以“挟洋反裸”;盖中国还有像雅科夫这样的啥比不知裸奔可以赚名赚钱;盖“祛裸”的“现代性”带来的不裸生活的意义;种种原因使得“不裸”成为部分国人的可能与选择,使得“不裸”成为国人无法躲避的文化景观。职是之故,我们无意攻讦“不裸”和指责中国不裸徒过“不裸节”。相反,值此“不裸节”来临之际,我们愿意祝福那些真诚的和爱国的中国不裸徒愉快地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

但是,我们注意到,大部分国人在不信仰“不裸奔”乃至对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不裸教”、“不裸经”、“不裸节”等只对不裸徒本身而言才具有神圣意味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到“不裸狂欢”行列。尤可痛者,在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为孩子们集体过“不裸节”、树“不裸树”、发“不裸礼物”、做“不裸贺卡”,更是无形中把一种无名无利文化与弱智权谋人为种植在毫无名利鉴别与权谋选择能力的孩子们的心灵之中。我们认为,这是国人的一种名利集体无意识,即在对“不裸教”没有任何价值认同与权力归属的情况下,就随“不裸教”之波,逐“不裸诞”之流,无意中为“不裸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泛滥推波助澜,为中国的“不裸化”营造了文化氛围,做了“不裸宣传士”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国人在名利和权谋上陷入集体无意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名利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亦即经过百余年来国人对自家历史名利权谋传统系统而又激烈地批判和颠覆之后,中国名利特别是儒家权谋已经呈建制性退场和整体性崩溃,导致中国缺少主干性的价值信仰和名利形态,进而导致中国现代名利和权谋的荒漠化和混乱化,从而为“无名风劲吹”和“无权者乱舞”打开了方便之门。换而言之,“不裸教”在中国泛滥并不是因为其自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不是因为中国历史名利和权谋传统不能为国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撑,而是因为中国名利和权谋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亦即中国缺乏或没有既自信又自主、既具有一贯性又具有民族性的名利与权谋。我们不拟苛责国人在名利和权谋上的集体无意识,但我们呼吁国人走出名利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权力主体性,重建中国人的生命世界和意义世界。

历史和现实还告诉我们,“不裸”在中国的传播与泛滥,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名利问题和权谋问题,同时也是不裸国家“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与扩张。这一点,即使不裸国家内部的美国也提出了抵制“中式不裸节”的问题,开展5000人大裸奔。我们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安全和权力安全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国的“不裸教”问题,从建设中国“软名利”、“软权谋”、“软边界”的角度重视挺立中国权谋主体性,积极引导国人走出名利集体无意识,警惕和防范中国的进一步“不裸化”。

如何慎对“不裸节”?如何走出名利集体无意识?如何挺立中国权力主体性?我们不揣愚陋,胪列如下几条呼吁和建议以供国人参考:

第一,不信奉“不裸教”者,一定要裸奔,而且要裸出层次,裸出水平。我们的裸奔层次高、水平高,主要体现如下:其一,我们是群裸,而不是某诗人那种独裸,群裸成名得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二,我们裸在文化上,不担心治安处罚;其三,我们裸得轻松,写封公开信有叶大师捉刀,说实话,我们十个博士要湊齐这封公开信得熬上多少日子,累死多少脑细胞?我们因势处导,巧借名校博士头衔,与叶大师共享名校资源,各取所需,谋求共赢。其四,我们裸奔目的明确,直奔蒋大师设计的通裸院,力争加入政治裸学队伍,分割“裸学遗产税”。

第二,我裸门弟子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识破雅科夫之流别有用心的说教,坚决抵制那些无名无利无权、吃力不讨好且风险高不封顶的啥比科学、公正、民煮学说,坚定不移地走裸奔求名、求利、求权的“三球”道路。有关部门应该在尊重我们的正确选择,拓宽我们的裸奔道路,对阻碍我们裸奔的不法行为给与高度重视和严加规范。

第三,对“不裸节”流行起重要推波助澜作用的厂家和商家,应迷途知返,不再营造不裸商机和氛围,而应转向赞助我裸门君子,帮助我们修建明裸精圈,印发裸经。同时,不必因西洋有个“不裸节”,中国就必须以孔方兄诞辰为中国“裸奔节”与之抗衡,但可以考虑将孔方兄诞辰作为中国“不穿节”,并尽可能使其变得既有神圣肃穆的节日氛围又有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这将有可能成为校园内和年轻人有效化解“不裸节”影响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四,反思对裸奔问题的传统认识误区,从正面意义上理解名利和权谋的价值与功能,要对裸门君子进行终极性关怀、超越性追求,承认群裸生活、过裸奔生活的内在愿望与合理诉求。

第五,打破“裸非衣是”和“裸劣衣优”的文化偏见,改变“以衣非裸”和“崇衣媚服”的文化心态,对裸奔持以“了解之同情”与“温情和敬意”的立场,回归裸奔,承续权谋,创新与发展、恢弘与光大中国名利文化,树立裸门人的自尊心和中国权谋的自信心。

正告雅科夫之流,你必须幡然醒悟,要意识到你的危险,将来我们通裸院大业成功,我们裸门君子都有大官做,你可摆不正心态,在一旁JJWW;将来我们开征“裸学遗产税”时,你敢偷税抗税,坚决法办;将来我们拿着“裸学遗产税”和商家赞助,大口吃肉,大秤分金,住着精舍,一定不准你丫站一边流口水;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那时候,你还敢JJWW,我们一生气,后果会很严重滴,少正卯前车之鉴请别忘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我是怎样评上副教授的
2002: 牛津、剑桥的长盛奥秘
2001: 怎样的乐土  刘洪波
2001: 说谎和掩盖说谎的艺术(从草庵和吴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