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清华也需要反思
送交者: 余 心 2007年11月27日15:44:3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清华也需要反思

余 心


清华95岁了,值得祝贺。作为一个受过清华6年传统教育的熏陶,又风风雨雨走南闯北摸爬滚打过来的清华学子,仅仅祝贺一下是不够的。应该送上一点什么礼物,这就是我的反思。
记得在 211工程开始的时候,清华就提出过一个口号:在100周年校庆的时候,把清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当时的清华满怀豪情壮志,似乎胜利在望,也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现在只剩5年了,就要接受检验了,胜利在望了吗?世界一流了吗?现在好象没有人再提它了,似乎有点心虚了。而我偏偏还要旧话重提,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这其实是清华的习惯性的思维定势。清华常常自我感觉良好,目空一切,豪气袭人,视天下为无物,一切目标都不在话下。这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
当初提这个口号就是没有根据的。第一,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样的标准,根本就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这样的口号有什么用?不就是大话、空话、套话吗?第二,为什么一定要在100周年的时候,提前或者超过一天行不行?提前或者超过两三年行不行?第三,既然提出了目标,如果没有实现,谁为它承担责任?恐怕现在也是不知道的。归根结底,这不过是说说大话而已。

清华的这个作风是需要自我反省一下的,因为它其实流行在众多的清华人身上。记得在清华同方第一次提出股改方案的时候,那些高管们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最后的底线”,“没有第二套方案”,“如果被否决,将不再提出新的股改方案”,“如果被否决,将造成股票大幅下跌,受损的将是广大股民”,如此等等。结果呢,方案被否决,股票反而大幅上涨,而且,后来还是乖乖地提出了第二套方案。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这就是清华人自我感觉良好的结果,这就是清华人目空一切的结果。
2000年校庆的时候,沈阳巨贪慕绥新曾经在清华大礼堂嘲笑过北大。他说:北大人喜欢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清华人的本事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很简单。(大意如此,当时没有录音)
他是怎么把复杂问题变简单的呢?他在北京治病住院,一个下属单位给他送来了3000元钱,他嫌少了,竟然说:“这样的单位留着它还有什么用?”你看,他的下属单位是干什么用的?就是给他送钱用的。当然,这只是清华学子中的少数。但是,这也能折射出清华人目空一切的自我感觉来。

“硫酸泼熊”事件发生后,舆论哗然。清华某负责人赶紧出来解释:“这不只是大学教育的问题。”我也承认,是不只是大学教育的问题,但是,同样也不“只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然而,如果大中小学都强调不只是自己的问题,还有谁去找它的问题所在呢?一个大学负责人,这时候决不应该强调不只是自己的问题,而应该认真虚心地找找自己的问题。问题发生在你的大学,不是首先检查自己的问题,而是急于撇脱自己、洗刷自己,这哪里是一所负责任的大学所应该有的态度呢?这也是清华的一贯作风,它教育出来的学生必然也是这种作风。这难道不是需要反省的吗?
清华曾经自豪地宣称,它是“工程师的摇篮”。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它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一个完善人格的人,而只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工程师”。哪怕是优秀的工程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技能超凡的“工匠”而已。虽然后来不再提“工程师的摇篮”了,但是,这一习惯性的教育模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观。这就是产生“硫酸泼熊”事件的原因之一。
清华历来重视业务能力培养,清华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全面,体系严密,技术能力和研究能力均超凡脱俗,还具有某些诸如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是坏事。但是,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这还不是一个完完全全、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还不是一个百分之百有益于社会的人。清华教育缺少的是,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
清华毕业生的显著特点是“听话出活”。这也是清华人曾经引以自豪的一个特点。这种“听话出活”的毕业生,可能会是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但却无法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他们在技术上可能会有创新,但是在整体上却是保守的和固步自封的。他们在旧社会,会很好地为旧社会的统治阶级服务;他们在极“左”思潮时期,也会很好地为极“左”思潮服务;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因此,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他们的服务越优秀,对社会的危害就越严重。
清华体制缺少的是,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胸怀。据说,清华排斥金庸,不接受金庸到清华讲学。(我在一次会议上听到过这样的传达,因为未见文字材料,不便引用原文。)尽管金庸如何,仍可以众说纷纭,任君评说。但是,作为高等学府,作为做学问的地方,任何学说,任何流派,不管是雅是俗,是正是邪,都是不应该排斥的。你可以不喜欢金庸,你可以批评乃至批判金庸,你也可以认为金庸俗不可耐、一钱不值,但是,你不能剥夺别人接受金庸、喜欢金庸以及接触和研究金庸的权利。在教导和训练自己的弟子时,更需要这种广博和宽容的气度,更需要提供给弟子接触不同学说和不同流派的讲台和条件。毛泽东就曾经说过,要保留唯心主义在北大的讲台,不接触唯心主义,怎么知道唯物主义的正确呢?排斥他人,贬低他人,并不是自己强大的表现。北大和浙大的胸怀,不是显得更加博大宽广吗?

清华正是缺少这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因此,他们总以为,只有自己的那一套,才是最正统的,最高雅的,最先进的。这种夜郎自大式的自我感觉,可能有一天,会葬送堂堂清华的光明前程。这跟清华多少代以来,都是近亲繁殖有关。清华历来只能容纳自己的弟子,外来人员都是难以在清华立足的。但是,历史已经证明:不管是学术上的近亲繁殖,还是人事上的近亲繁殖,都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

请宽恕我的直言,我实实在在是在为母校痛心,毫无耸人听闻之意。也请不要急于用“不只是大学教育的问题”为自己辩护。如果清华能够听得进一切逆耳之言,那么,将是清华之福,将是清华学子之福,将是仰慕清华的晚生后辈之福。
清华人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了。清华的教育传统,清华的用人体制,清华的自我感觉,是不是应该有所反省、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呢?否则,我们应该担心的,就不仅仅是能不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而是更为严重的社会效应了。
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这是一个害人害己的坏观念。掩盖“家丑”,不仅仅不利于家丑的驱除和改进,更加不利于社会的监督和鞭策。今天,这里抖落了一下家丑,我想是有好处的。我认为,清华也应该有这个“雅量”,不至于恼羞成怒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疯狂的Google
2004: 如何看待中日两国的差距?
2003: 西南政法大学:风雨五十年
2002: 我的北大和清华观
2002: 素质教育与高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