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zt 君子愛生 得之有道--饒毅博士撰文悼念吳瑞先生
送交者: 力刀 2008年02月19日16:57:0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君子愛生 得之有道--饒毅博士撰文悼念吳瑞先生


君子愛生 得之有道

饒毅

如果真信世界上流行的幾大宗教,可不必多想生死的意義,也減少了留在塵世的人
為去世者悲哀的理由。

對於實質上的無神論者來說,長生乃正常的願望。如果沒有多活一點時間的願望,
進化上比較容易被淘汰。

近年來,生物學家已經可以使動物壽命大大延長。其中最奇妙的方法是改變基因,
最簡單的策略是限制食物攝入。

人要得到身體長生不容易。早有賢者認為人可以通過子女、影響後人、做有益的事
業來延續自己的生命。不過,在物慾盛行的今天,追求精神的長生,可能不太合潮流。

2008年2月10日去世的吳瑞先生,就是一位軀體離開而精神仍留在人間的“長生”
科學家。

今年八月,本是吳瑞先生八十歲生日,許多學生籌備在美國和北京舉行學術活動,
慶祝他的壽辰。可惜他不能出席這些活動了。令人欣慰的是,吳瑞先生留給世間一些重
要的精神遺產(legacy),其中包括他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在他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人們。

吳瑞在分子生物學和植物生物學等領域有重要貢獻。他在上世紀60和70年代對基因
工程技術發明的貢獻,尤為突出。他在DNA序列測定方法上,有多篇論文,常常和英國
科學家Fred Sanger交替進展。1971年,吳瑞將引物延伸(primer extension)用於DNA
測序,成為Sanger測序法之重要一步。引物也用於其它兩項諾貝爾獎的工作中:Kary
Mullis的PCR,和Michael Smith的定點突變。

吳瑞發明的聯接子(linker)和銜接子(adaptor)迄今仍然是克隆DNA的常用工具
。所以,他對70年代重組DNA技術的建立起了很多作用。重組DNA技術導致生物技術產業
的建立。他主編的《重組DNA》曾風靡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界。

DNA測序方法,Sanger的貢獻最大,他發明了測序方法的幾個關鍵步驟。他獲得諾
貝爾獎當之無愧。Sanger曾撰文表示,吳瑞1968年第一個測定DNA順序。不過,68年的
方法不能普遍應用、也不能測長序列DNA。71年吳瑞的引物延伸,是測序一個關鍵步驟
。給獎是可以的。Sanger在1980年諾貝爾獎獲獎演說沒有提吳瑞的工作,但是他在1988
年的《生物化學年評》長篇自傳、在2001年的《自然醫學》短文中,都肯定了吳瑞的工
作。

八十年代後,吳瑞在水稻轉基因技術上有先導性貢獻。他和他的實驗室通過轉入不
同的基因,增強水稻對害蟲、乾旱、鹽等的抵抗能力。其原理也適用於其它農植物。

得獎可以活在人們的口中,對於留傳於世的發明和發現,即使很多人不明確知道發
明者,發明仍活在人們的腦中。

吳瑞先生的“長生”還體現在他的學生身上。他直接教育過一些學生,而他在中國
特殊時期,對中國學生的幫助,影響了更多人的生活和事業。他於1981年發起的中美生
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聯合招生(CUSBEA),從1982年到1989年,直接幫四百多中國學生
到美國讀研究生,成為華裔一代生物學家的主流。當時,中國絕大多數人(包括多數老
師)都不知道怎麼留美。吳瑞和北大的張龍翔、顧孝誠等為中國一大批學生鋪石開路。

CUSBEA逐年出國的有許多成為生物學家:王小凡、袁鈞瑛,韓珉、施揚、吳虹、馬
駿、傅向東、傅新元、王曉東、金亦石、駱利群,……一個長長的名單,他們活躍在世
界科學界。回國的CUSBEA學生(如上海的趙國屏)和吳瑞培養的其他人(如上海細胞所
的郭禮和),成為中國生物學界的重要力量。CUSBEA學生也有進入生物製藥界,或做醫
生、律師、企業家、投資商。四百多人,絢麗多彩。

早期生物留學美國的主要是CUSBEA學生,以致有些人誤以為許田、李恩和我也是
CUSBEA學生。包括我在內的非CUSBEA學生確實受到了吳瑞先生直接和間接影響。CUSBEA
學生在美國學校的表現,使它們較快打開了接受大陸學生的大門,使其他學生更容易留
學。CUSBEA學生普遍注重學業,有助於改變早期學生中打工和維持生活的心態。今天成
千原來的學生在美國生物醫學界成為教授、實驗室負責人,與CUSBEA形成的學術中堅有
關。吳瑞先生熱心幫助中國發展科學和技術,也成為後輩的典範。許田、韓珉、莊園建
立復旦大學發育遺傳研究所,王曉東、鄧興旺建立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魯白、管坤良
、吳虹組織海外學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評審。海外生物界形成相當多的人長期
為中國服務的傳統,也可能與吳瑞的典範有關。

初期留學生普遍缺乏美國社會基礎,有些人有時有點孤苦伶仃。CUSBEA群體給更多
人提供了社會網絡。我除了原來的朋友,也得益於這些朋友。吳瑞當初可能沒想到他給
一群學生建立了互助會。這個群體,後來形成了吳瑞學會及後繼的華人生物學家協會,
推動了海內外華人學術交流。吳瑞幾乎參加所有這些組織的會議。起初,都是一些他兒
子輩的學生在一起組織學術交流,而且都是他幫助出國的。但是吳瑞平等對待學生,積
極鼓勵交流。當這些學生輩的人成為教授後,吳瑞照常參加他們的會議。他的風格,推
動形成了一個學術上平等交流、事業上互助的群體,而這個群體又影響後輩。

八十年代,吳瑞先生在台灣參與建立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所。2003年建立的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吳瑞先生在困境中鼎力相助,在工作中鼓勵推動,在發展中建議
諮詢。為研究所的師生所愛戴。吳瑞幾十次到中國,在北大、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農
大和其它許多地方留下了足跡。近十年,他是教育部長江學者項目終審委員,參與選拔
支持回國人員。吳瑞不僅從事組織、諮詢、教育。他做過多種事,比如曾經捐幾十萬美
元給美國康奈爾大學支持學生,也為中國科學家修改稿件。近年在經常性的聯繫中,我
直接看到吳瑞先生積極認真地參與推動中國許多事情。吳瑞先生會“長生”在兩岸三地
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

秦始皇以權利得不到的身體之長生不老,一些賢者以對社會的貢獻,以人品風範,
以有趣的工作,以……,獲得精神之“長生”,也許可以稱為“君子愛生,得之有道”。


Wu, R., and Kaiser, A. D. (1968). Structure and base sequence in the
cohesive ends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DNA. J Mol Biol 35:523-527 (1968).

Wu, R., and Taylor, E. (1971).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of DNA. II.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cohesive ends of bacteriophage lambda
DNA. J Mol Biol 57:491–511.

Sanger, F. (1988). Sequences, sequences, and sequences. Annu Rev Biochem 57:
1-28.

Sanger, F. (2001). The early days of DNA sequences. Nat Med 7:267-8.


發表於2008年2月18日《科學時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中國畢業生“錢”途最光明的10所大學
2007: 2007年留學形勢仍大好 各國有哪些熱門
2006: 漢芯事件再次印證了先帝對中國臭老九的
2006: 讓何作庥們見鬼去吧!
2004: 一個最值得推崇的教育體系
2004: “老師”,將步“小姐”後塵?
2003: 季羨林: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
2003: 中國的大學排行榜就應該輕視人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