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陳景潤 (1)
送交者: xiada 2002年10月20日18:55: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第0章 序言

鄧小平:中國有一千個陳景潤就了不得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
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
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
一步之遙 幕曰停還 數學界譽為“陳氏定理”。

他開拓了數論研究中一個嶄新的時代。他那瘦弱的身影,幾乎凝聚了全世界所
有數學家關注傾慕的目光。自負的日本人,對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稱道兩位
數學奇才:一位是祖沖之,一位便是陳景潤。他們由衷地在這兩位中華俊傑面前頂
禮膜拜。

1975年,正值“文革”動亂之際,鄧小平同志一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力排
眾議,以挽狂瀾於既倒的扭轉乾坤之勢,重整山河。在“高天滾滾寒流急”的日子
里,這位偉人犀利深邃的目光,同樣沒有忘記給處於逆境之中的陳景潤投去深情的
一瞥。面對着惡毒攻擊陳景潤等科學家“走白專道路”的一派胡言,鄧小平拍案而
起,斥責:“什麼白專道路,總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強!”當他了解到陳景潤頑強拼
搏的傳奇式經歷和出類拔萃的業績後,無限感慨地說:像陳景潤這樣的“世界上公
認有水平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陳景潤,由新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代數學家,堪稱時代的楷模,世紀的豐碑。
這位數學巨星,儘管已經去世一年多了,然而,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
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
(AWeil)曾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
走。”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請他作45分鐘報告的邀請。
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取得的成績,他所贏得的殊榮,為千千萬萬的知識分
子樹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幟,輝映三山五嶽,召喚着億萬的青少年奮發向前。

一個人便是一個世界,一個人便是一頁歷史。陳景潤是曠世奇才,然而,沿着
他的足跡,我們卻可以清晰地傾聽到時代前進的腳步聲,可以鮮活地領略到歲月風
雨的涼熱,可以敏感地品味到人生奮鬥的艱難和壯美。倘若說,人生是一部教科書
,那麼,陳景潤的一生,便是足以讓世世代代皆可細細揣摩、咀嚼、吮吸以至於奉
為典範的一部長卷,一部宏篇巨著。

他的經歷比傳奇更曲折。
他的性格比小說更鮮明。
他的氣質如南方的榕樹。
他的品格是北方的樺林。

他是不幸的,當他踏着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聲,胸懷朝陽,邁入一個嶄新紀元
的時候,本應處處洋溢着萬丈春光,滿目鮮花。然而,他卻像我們多災多難的祖國
一樣,飽經憂患,歷盡坎坷。他吃過的苦,受過的委屈,流過的淚甚至殷紅的血,
給他的生命濡染了濃重的悲壯色彩。

他又是幸運的。綜觀他並不漫長的人生之旅,每一關鍵的步履,都有幸得到人
民的哺育、滋潤、支持;都有幸分享黨的溫暖、關心、愛護;甚至,得到了毛澤東
、周恩來、鄧小平等領袖人物的直接關懷,得到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黨
中央領導集體如陽光般溫暖的直接關照和褒獎。正因為如此,光明才戰勝了黑暗,
正義才戰勝了邪惡,真理才戰勝了謬論,科學才戰勝了愚昧,文明才戰勝了野蠻。
陳景潤的人生處處洋溢着雄奇壯闊的色彩。他的欣喜、驚喜和那純真、憨厚、永恆
的微笑,幻出一首美麗壯闊的史詩。

黑色的災難和猙獰的魔影幾乎一步也不肯放過他,令人驚嘆的是,幸運之神卻
像偏袒這位奇才的慈祥的長者,處處護衛着他,於是,才演出了一幕幕悲喜交集的
壯劇。在中國的知識分子中,難得有人像陳景潤那樣得到如此之多的仿佛是天賜的
一個個的機遇,命運同樣垂青於他。陳景潤一生中所蘊含的厚重深沉的際遇,使他
的生命煥發出搖曳多姿的迷人韻味。

“在科學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強烈反差的人格構造,展現出一系列
耐人尋味而又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美學風采。枯燥的數學,被陳景潤點化為繁星璀
璨的天空、萬木蔥蘢的大地;而這位數學家的故事,同樣令人盪氣迴腸,百感交集
。陳景潤走了,他已化為了歷史;化為了祖國大地上不屈的高山、浩瀚的大海;化
為了人們綿綿無盡的思念以及人們為弘揚他的精神和進一步開創他的事業而奮勇前
進的腳步。

歷史是不朽的。那是源遠流長的母親河。陳景潤用生命編織了昨日歷史的輝煌
,它牽起了今天的絢爛,明天的幽遠,它流過炎黃子孫的心田,也流過祖國大地的
春夏秋冬。

時代和社會的巨變,正更加強烈地證明一個偉人的英明論斷:科學技術是第一
生產力。

當這一真理之樹矗立雲天,掃盡不時捲來的陰霾,我們的人民,將會一次又一
次深情地呼喚陳景潤。

陳景潤必將得到永生。

第一章 臚雷之子

             天緣

福州,又稱榕城,福建的省會。奔騰千里的閩江從這裡滾滾入海。亭亭的玉蘭
,濃蔭如潑的榕樹,靈秀多姿洋溢着南國濃郁風情的城市建築,編織出一幅幅韻味
雋永的水墨畫。

往南出城,15公里處,便是陳景潤的故鄉臚雷。青磚、烏瓦、麻石街,沿街小
店如織。沒有榕城的繁華,那終日潮潤潤的小鎮,卻如鄉情味十足的閩劇,令人一
詠三嘆。這裡背靠 樹蓊鬱的臚峰,面臨碧波粼粼的烏龍江,故古人有“天馬”、
“螺穴”之說,認為是風水寶地。實際上,陳氏的祖先並不顯赫,史載,大約於西
晉永嘉年間從中原逃難入閩,當時 愁潦倒,流落到這裡放鴨為生,又稱“鴨母陳
”。民間傳說不足為證,但饒有趣味。養鴨的陳氏雖則貧苦,心地卻十分善良。一
天,一位得道高僧路過門前,他疲憊不堪,一副遠行倦客的模樣,得到了“鴨母陳
”的熱情招待。於是,高僧被感動了,臨行前,指點臚雷,預言必出非凡人才。說
完,便飄然而去。“鴨母陳”當然仍是放鴨,但日後的陳氏,確是出了幾位名揚四
海的中華俊傑。

如今,臚雷的陳氏宗祠,小鎮中一幢氣勢非凡的古建築,飛檐、吊角、壁立的
青磚大牆前,一對端坐的雄獅,昂然屹立。祠內中庭,氣宇軒然,依次懸掛着三塊
大匾,第一塊上書:陳氏定理。那是褒揚陳景潤的。第二塊上書:教育部長。那是
紀念民國時期的教育部長、化學博士陳可忠先生的。第三塊上書:海軍上將。那更
是印記着一頁頁風雷激盪的歷史,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愛國海軍名將陳紹寬將軍,以
他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永存史冊。三位陳氏子孫,確是給臚雷帶來了無限的
驕傲和光榮,以至人們徜徉小鎮的街市之中,拭目青磚烏瓦的舊式民宅和別墅式小
樓雜陳的風景線,常有恍若走進歷史風雨深處的感覺。

陳景潤的故居有兩處,一處較大的老宅,早已被拆毀,並且蓋起新房,無法覓
蹤了。一處是當街店面式的房子,只有前後二間,大門緊鎖着,像一段封存的歷史
,又像是一個啞謎,任四方來訪的人們,獨自品味其中的落寞和蘊意。

若論家境,陳景潤出生時並不差。他的大伯父曾任中國郵政總局考績處處長。
二伯父是中高級郵政職員,曾任福建省郵政視察室主任。他的父親,職位最小,只
擔任一個三等郵政局的局長。他的一家,可稱郵政之家。海關、郵政在當時是頗為
吃香的。因此,陳景潤的父親並不住臚雷,而是住在福州南台。南國都市夾巷深深
,庭院式的樓房,清淨、簡潔,且煥發着濃郁的書卷氣。

不過,少年時代的陳景潤,是常去故鄉臚雷的。是留戀那綿綿不絕的相思林,
還是屋後綠草如茵的一片向陽坡?儘管,他後來遠居北京,心裡卻一直繫着故梓。
至今,臚雷的鄉親仍然珍藏着陳景潤一幅珍貴的遺墨,那是陳景潤應故鄉之邀,於
1995年 月 日手書的“群力科教興邦,培育中華英才”。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
陳景潤因患帕金森氏綜合症,手抖得很厲害。此刻,距陳景潤去世只有三個多月,
或許,這是他留給故梓的最後的囑託了。

小時候的陳景潤並不因為家境優於鄉間的普通百姓而有什麼特殊,他同樣和農
家的孩子一起玩,這種從少年時代培育起來的純樸真摯的感情,一直貫穿在他生命
的全程。以至到他去世時,赴京參加悼念活動的臚雷鄉親,皆是極為普通的村民。
他的性格內向,是天然的秉賦,而較為優越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則為他內向的性
格,提供了最好的庇護。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個哥哥和姐姐,他們喜歡這
個不大吭聲的弟弟。當時,他們最愛玩的兒童遊戲,就是捉迷藏。陳景潤愛看書,
床頭上放了不少他喜歡讀的書。遊戲當然也是有誘惑力的。不過,陳景潤捉迷藏的
時候,方式有點特別,他往往拿着一本書,藏在一個別人不易發現的角落或桌子底
下,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一邊等待別人來“捉”他。看着看着,他忘記了別人,
而別人也忘記他了。愛書成癖,書中仿佛有着一個永遠也無法窮盡的迷人天地,這
種痴迷,深深地影響並改變了他的人生。

兄弟姐妹了解他,久了,也習以為常了。陳景潤的父親有一個特殊的嗜好:養
烏龜。他喜歡烏龜的沉默和那非凡的耐性,居然把它們養在房間裡。於是,當父親
不在的時候,烏龜便成了孩子們難得的活玩具。兒童是不乏創造性的,陳景潤喜歡
和他的兄弟姐妹站在烏龜上,可憐的烏龜,本來就爬得很慢,背上馱了這群淘氣鬼
,更是寸步難行。孩子們就比賽誰站得最久,每當這種比賽,陳景潤往往是輸的,
因為他容易分神,站着站着,就想起枕邊那一堆樂趣無窮的書了。他默默地走下烏
龜背,寧可認輸,也不願放棄自己那一份萌自內心的愛好。

他當然不會想到以後會去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更不會想到因為愛書而走上
的攻克科學難關道路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少年時的陳景潤,不是醜小鴨,也不是
城裡大戶人家那種養尊處優的公子,而是深深植根在文化氣息很濃的福州 郊土地
上的一棵質樸無華的小樹。離他家數里之遙,是屬於閩侯縣的尚干鎮,背靠雄踞一
角的五虎山,明淨的陶江從鎮前流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工人運動領袖林祥謙
就出生在這裡。翻開近代史,辛亥革命時期的著名革命志士林覺民,仿佛正吟誦着
慷慨悲壯的《與妻書》,從逶迤的小巷中向你走來。抗戰期間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
先生也誕生於此地。福州地靈人傑,近代出了世界禁毒第一人林則徐,古老的三坊
七巷中,依稀仍可尋覓到他那嫉惡如仇偉岸正直的身影。冰心老人的故居在南后街
,她屬海軍世家的後代。起源于洋務運動的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是福州馬尾的
海政學堂。當年,人才濟濟,福州人更是海軍的中堅。和粗獷豪放豁達開朗的北方
漢子相比,福州人的氣質相對顯得堅韌內秀蘊藉含蓄。在這種深厚文化積澱的土壤
里生長出陳景潤,並非是偶然的。

鄉間的 科 和繽紛,大自然的慷慨和變幻無窮,令小時候的 景潤受益匪淺。
他不乏孩童的好奇,很喜歡蜜蜂,這種在鄉間司空見慣的小生靈。站在妖媚的陽光
下,看蜜蜂繁忙地飛來飛去, 余游 嗡,自個兒輕聲地歌唱,採花釀蜜,他會感到
有無窮的樂趣橫溢心中。因此,他覺得看蜜蜂比踩烏龜有趣。雖然,他並不可能領
悟蜜蜂自己吃得最少卻為人類釀造甜蜜生活的高尚,但天緣中的情有獨鍾,卻使我
們深深地感受到,陳景潤品格中的崇高之處:一邊過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一邊卻忘
情地創造人類的輝煌——攀登科學的巔峰,與此有着無法割斷的聯繫。

城裡孩子的靈秀和見識,鄉間孩子的純樸和勤奮,如此和諧地統一在陳景潤的
身上。30至40年代,國家衰敗,民不聊生,他卻有幸接受着比較良好的教育。他在
福州倉山上三一小學,這是一所設備比較完善的教會學校。儘管,社會動盪不安,
戰火綿延不絕,這片外國人聚居的風景勝地,仍是處處 蔭匝地,鳥語花香。他專
心致志地讀書,神遊初識的文林學海,展現出不凡的慧心和悟性,念了二年,便開
始跳級。老師喜歡這個默然少語的學生,同學和他接觸不多,但並沒有歧視他。外
面的世界很精彩,他更大的樂趣是在比外部世界更為寬廣豐富的心靈中遨遊。

天緣如雨,滋潤、沐浴着這棵崛起於閩江之濱的棟梁之材。

           《轡度松

? 不幸的魔影,終於沒有放過尚不識人間苦難的陳景潤。少年時代的無憂無慮,
很快被一場突然降臨的災難淹沒在苦澀的淚水裡。

他才10歲,母親突然病逝。正需要母愛溫馨的年齡,他永遠失去了親生母親那
銘心刻骨的微笑,永遠失去了那聲聲入耳入心暮艋健K趺匆膊換嵯嘈牛さ冒?皙一臉溫和的母親,會停下手中忙忙碌碌的操勞,會撇下眾多兒女撕心裂肺的哭喊
,撒手而去。

這是他第一次嘗到人生的沉重和悲傷。他大哭不已,不吃飯,也忘了吃飯。
10歲的孩子,還是稚氣未脫的年齡,怎能承受得了嚴霜厲雪般的摧殘和打擊。當
一臉悲戚的人們涯蓋追胖玫揭跎植賴墓啄局腥サ氖焙潁坎蛔Φ囟⒆?那張已經變得青灰色的熟悉的臉,淚如泉湧。他的心幾乎碎了。

母親疼愛他。小時候,兄弟之中,數他長得瘦弱。然而,吃飯卻吃得最快。福
州人愛吃稀飯,不是清湯寡水式的,而是煮得又粘又稠,吃起來爽口而易下肚。他
不挑食,稀飯配 探 津的大頭菜,外加一點鹹魚,便美不勝收了。母親在?,他往
往是不等全家人坐齊,便一個人去打了飯,自個兒吃將起來。從小,他吃飯像是例
行公事,吃完了把飯碗一推,就搶着去看書。人說時間是生命,他當時並沒有這麼
深刻的認識,在他的目光中,時間是知識。只要有時間,便可以看許多有趣的書,
他多麼想把分分秒秒都捏在自己的手裡。他這種心情,母親很能理解,因此,從來
不責怪他,只是親昵地站在一旁提醒他:“吃慢一些,吃慢一些,別哽住了呵!”
如今,言猶在耳,而疼愛自己的母親卻永遠永遠地走了。

他孝敬父母。骨肉相依的舐犢之情,是他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生性內向的
他,經歷少年喪母的悲劇,更為沉默寡言了。

書,為他分擔和化解了難以排遣的憂傷。失去了母親的撫愛和關照,他的生活
更不講究了。家境仍然不差,但中國傳統家庭的節儉之風,深深地融進這個小康之
家。他穿的衣服,大部分是哥哥退換下來的。文具盒也十分粗糙。沒有鋼筆,只有
鉛筆。家做的布鞋,便算是奢侈品了,他捨不得穿,常穿木屐,這是一種木頭做的
拖鞋,走起路來, 舌叵臁5筆鋇母V藎矯癜儺?源 木屐,一片木屐聲,
算是一種特殊的風情。天熱了,他還愛赤腳。這種不愛穿鞋的習慣,一直延及他成
名之後。在北京中關村數學研究所,他終年穿一雙四面通風的老式塑料鞋,並煞有
介事地向同事介紹經驗:“塑料鞋好,穿塑料鞋不長腳氣。”應當感 渾屠着┘蟻
綬緄難蘸拖蠢瘢拐饢皇娌糯有【脫閃思蚱擁南骯摺

?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強占了福州,屠殺掠奪姦淫婦女,
無惡不作。陳景潤隨父親去了三明。他父親仍是當一個郵政局的局長。環境幽雅的
三一小學,已經成了夢中的記憶。他在三明一所簡陋的學校里繼續讀書。國難當頭
,他已經從人們滿臉的驚惶和滿目瘡痍中體味世事的艱辛了。當時的三明,四面是
深山老林,野獸出沒無常。破破爛爛的縣城,一片頹敗的木屋掩映在昏黃的夕陽里
。他家的住宅附近缺水,小個子的陳景潤常和兄弟們一起到遠處的地方挑水。他力
氣小,舀水的活兒歸他,他很盡心盡力,幹得一絲不苟。一邊舀水,一邊把英語譯
成福州俚話甚至順口溜,引得兄弟們一片嘻嘻哈哈的笑聲。人們讚嘆陳景潤很不尋
常的英語功底,但怎能知道,他那得趣天然而又不乏機智的學習方法,竟源於三明
的莽林野坳之中呢!

正當中年的陳景潤的父親,日日忙於公務,又要照顧一群幼小的孩子,委實無
法適應內外操勞奔波的生涯。他經過慎重的考慮和選擇,娶了後妻。這事在家庭中
並非小可,孩子們出於對生母深深的眷戀,心裡自然多少有點牴觸,感情上增添了
難以言傳的惆悵。尚不大諳世事的陳景潤,感到從未有過的迷惘,一個陌生的女人
闖進了他的生活,並且要擔任管教他撫養他的母親的角色,他不知如何辦才好。陳
景潤保持沉默,靜靜地用自己的目光觀察,然後判斷是非。他從小就很善良,不願
意去傷害任何人,何況還是他的繼母。

遊戲仍是孩子們的天性,家庭的變化,並不會太多妨礙他們的嬉戲的樂趣。小
時的陳景潤也同樣愛玩。當時流行玩彈弓,用彈弓打麻雀,打樹梢上的蟬以及任意
的標誌物,他帶着弟弟,和一群小同學玩得很開心。不料,樂極生悲,一位調皮鬼
失了手,從彈弓中飛出的小石塊,如子彈般擊中陳景潤的弟弟陳景光的嘴唇,頓時
,血肉模糊,慘不忍睹。陳景潤陪着弟弟大哭起來。小夥伴們全慌了。送到醫院,
縫了好幾針。繼母聞訊趕來了,這位曾在幼稚園工作的年輕阿姨,自然而然地擔當
起護理孩子的天職。景光嘴唇浮腫,不能吃飯,她噙着淚,用小湯匙一口一口地給
孩子餵牛奶。這一切,陳景潤都看在眼裡。他不善言辭,卻用溫和的目光表示自己
心中深深的感激。陳景潤的兄弟姐妹最後終於接受了這個母親。解放以後,她一直
在百貨公司工作,且苦心操持家務,盡心盡職,口碑一直很好。50年代後期,陳景
潤的哥哥陳景桐下放,他的女兒就是由這位賢慧的母親撫養的。解放以後上了大學
當上醫生的陳景光,更深深記住了她的恩澤。這位母親後來不幸患上了癌症,50多
歲就去世了。陳景光精心為她治療,兒女們一起妥善辦好了她的後事。遠在北京的
陳景潤同樣掛心着她,寄來了錢,後來回到福州時,特地去悼念她。寬容、善良、
美麗的秉性,陳景潤在步入人生的少年時代,處處已經閃現這一動人的異彩。

並非不諳世事,更非不通曉人情。陳景潤早早就品味了多味的人生,酸甜苦辣
,盡在胸中。他無緣當象牙之塔中的小居士,也沒有獨自在書齋中耕耘一角而兩耳
不聞窗外事的福份,而是從小就跋涉在芸芸眾生堅實、平凡而不乏瑣碎甚至庸俗的
旅途上。他的可貴之處是不被凡人俗事所淹沒,而是用沉默築起一道無形的馬奇諾
防線,拒塵囂於門外,然後悉心播種希望耕耘春秋,他的這種人生態度和軌跡,可
謂源遠流長。

或許,正是由於他這種獨特的人生抉擇,使他在處理世間人事關繫上,一直顯
得木訥有餘,不擅周旋,和圓滑、刁鑽更是形同水火。但他心中卻是清清楚楚的,
誰好、誰劣,自有個明確的數。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學習上。他愛數學
,枯燥的數字,就像音樂家手上的音符,色 淑 紛,跳動着,神韻非凡,編織出一
曲曲扣人心弦的歌。在學苑,尤其是數學王國里,他才是瀟灑風流縱橫馳聘於風雲
變幻瑰麗雄奇迷人境界中的驕傲的王子。

人生百味,能獨享一味之綿長,是幸運的。

             英華苦讀

福州。倉山。碧波融融的閩江,隔斷了鬧市的喧囂。古樹森森,數不清的榕樹
、樟樹,幻為濃得化不開的雲彩,亭亭如蓋。西式的別墅,爬滿了不凋的藤蘿,靜
靜地,宛如沉醉在昔日浪漫不羈的記憶里。一棵數丈高的三角梅,繁花似錦,恰似
輝煌的火炬,令人心蕩神搖。踏着濃蔭,沿着長滿苔蘚的圍牆,一道蜿蜒曲折高高
低低的小徑,仿佛是歷史的縴繩,輕盈地系住遺落了無數傳奇的校園。這便是陳景
潤高中時的母校——英華書院,後來改名為英華中學,現在為福州高級中學的校址。

英華中學是福建師大附中的前身,早已遷往師大的一側,此地仍是書聲琅琅,
而永遠留下的,是一代數學巨人不泯的腳印。

四周,數百年的古榕環立,像歷經滄桑的老人,飄着長鬚,滿頭青絲依舊,喃
喃地傾訴着堪稱永恆的歲月。沿八字斜坡而下,正好走一個“之”字,就到正中的
操場了。當年,這是一所聲名遠播的教會學校,說來也奇,並沒有培育出什麼出名
的傳教士,倒是培養了一 秋o5 共產黨人和很多著名的專家學者,福建地下
黨的骨幹不少出自這裡。烈士們的高風亮節和學者們的卓越成就,相得益彰。方寸
之地,單是後來成為全國學部委員(院士)的,就達6人之多。操場不大,一側是紅磚
砌成的教堂,哥德式,心形的大窗,塔式的屋頂,高高的鐘樓,無言地繫着那已經
陌生的遠去的歷史。當年,教堂既做禮拜,也兼做禮堂。尚未邁入青年門坎的陳景
潤,也曾在這裡傾聽過上帝的“福音”麼?

和教堂相對的是圖書館,幾棵綠漾漾的樟樹,像莘莘學子,虔誠恭敬地日夜守
護着這裡的溫馨和寧靜。樓房正方形,白色,西式,拱形的百葉窗猶在。英華在福
建教壇,享譽上下,當年,花環狀的大門上,驕傲地懸掛着四個大字:“唯我英華
”。全校學生集中在操場上,聽校長訓話,校長的背景就是這四個字。一臉嚴肅但
心地慈愛的校長,當時並沒有注意到,下面黑壓壓的人群中,會有一個令世界為之
矚目的陳景潤。

陳景潤是在抗戰勝利後,隨父親從三明回到福州的。在蘇州學院即三明一中,
他念完了初中,1948年2月,他到這裡上高一春季班。解放戰爭的炮聲震天,戰場主
要在長江以北,這裡暫時還仿佛是世外桃源,教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伴隨着嵐影
飄飛。

陳景潤向來不引人注目,儘管,他父親仍是當郵電局局長,家境不錯,但他節
儉慣了。穿着粗布舊衣服,他排行老三,衣服只能揀哥哥的穿。仍是沒有鋼筆,用
鉛筆記筆記,做作業。他不愛說話,遇到同學也不會繃着臉,而是笑一笑,算是打
招呼了。和善、老
實,是他
中學同學對他的總體印象。長期看書,且愛躺在床上看,患了近視,戴着一副眼鏡
,一條眼
鏡腿斷了,用一根線綁着,初看,有點滑稽,也顯得“寒酸”,但他從不在意。英
華中學校
風不錯,同學並不歧視他。早早就來上學,上完課背起書包就回家,一頭鑽進他的
書堆中。
因此,一副書呆的模樣,當時,學生們把那些用功讀書的學生叫“booker”,這並
非是英語
單詞,而是福州方言中書呆子的譯音。陳景潤是班上有名的“booker”。

他對書迷得太深,上課是全神貫注的,微微地張着嘴巴,思緒隨着老師的話語
緩緩流
動,心無旁騖。在諸多功課之中,他最喜歡數學,高中的數學老師除了首次給他們
講過“哥
德巴赫猜想”的沈元老師外,還有陳老師、何老師,他們都是學識淵博且要求很嚴
的老師。
講課時,學生不敢有任何超越規範的舉動,鴉雀無聲。循循善誘的老師指點迷津,
傳道解
惑,一絲不苟。課後,布置的習題很多,可以選做,而陳景潤每一次總是把習題全
部做完。

解題是一種洋溢着無限樂趣的勞作,那是心智的比試和較量,一步步,如探迷
宮,山窮
水盡疑無路,冥思苦想,突然,一縷陽光,搖曳着七彩的光暈,驟然而至,烏雲散
盡,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帶着怡盪的春意,和盤托出,真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平凡
的日子,
在一次次千變萬化的解題中,變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困惑和失敗當然是常有的
,正因為
如此,像攀登懸崖絕壁之間的羊腸小徑一樣,一峰讓過一峰攔,踏盡層 疊嶂,直
上峰頂,
那種攬盡無限風光的喜悅和自豪,使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陳景潤對於解題
,向來不
吝惜時間和精力,其奧秘就在於此。老師和同學都不得不讚嘆陳景潤自覺刻苦學習
動,心無旁騖。在諸多功課之中,他最喜歡數學,高中的數學老師除了首次給他們
講過“哥
德巴赫猜想”的沈元老師外,還有陳老師、何老師,他們都是學識淵博且要求很嚴
的老師。
講課時,學生不敢有任何超越規範的舉動,鴉雀無聲。循循善誘的老師指點迷津,
傳道解
惑,一絲不苟。課後,布置的習題很多,可以選做,而陳景潤每一次總是把習題全
部做完。

解題是一種洋溢着無限樂趣的勞作,那是心智的比試和較量,一步步,如探迷
宮,山窮
水盡疑無路,冥思苦想,突然,一縷陽光,搖曳着七彩的光暈,驟然而至,烏雲散
盡,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帶着怡盪的春意,和盤托出,真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平凡
的日子,
在一次次千變萬化的解題中,變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困惑和失敗當然是常有的
,正因為
如此,像攀登懸崖絕壁之間的羊腸小徑一樣,一峰讓過一峰攔,踏盡層 疊嶂,直
上峰頂,
那種攬盡無限風光的喜悅和自豪,使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陳景潤對於解題
,向來不
吝惜時間和精力,其奧秘就在於此。老師和同學都不得不讚嘆陳景潤自覺刻苦學習
的精神。

在班上,陳景潤並不是成績最冒尖的同學。因為他對學習有自己的主見,他不
是單純地
跟在老師的屁股後面跑,也不盲目地追求甚至迷信卷面上的分數。他身體雖然瘦弱
,但記憶
力卻十分驚人。他從不滿足於讀懂,而是把書本上許多極不易記的數理化概念、公
式、定
理、定律背得滾瓜爛熟,並一一化入自己的腦海里,要使用時,猶如囊中取物,手
到擒來。
他的背書本領,在學校曾成為佳話。一位化學教師曾經要學生背一本書,許多同學
都認為很
困難,陳景潤卻笑着說:“這一點很容易,多花點功夫就可以背下來。”果然,過
了不久,
他真的當着老師和同學的面,把這本書琅琅地背出來了。

強烈的求知慾望,使他形成獨特的學習方法,他總是把老師講的基本知識讀得
滾瓜爛
熟,布置的作業全部做得工工整整,然後大量地閱讀有關的課外書籍,向更高的知
識領域進
軍,仿佛是攀登一座風光綺麗的山峰,他儘量站在最高的地方,鳥瞰美不勝收的佳
景,品
味、領略它的最動人之處。應當感謝英華中學圖書館,歷經滄桑之變,至今仍保留
着陳景潤
在這裡念高中時的借書卡,他念的是中學課程,而借閱的圖書卻有:大學叢書《微
積分
學》、大學叢書《達夫物理學》、哈佛大學講義《高等代數引論》、《郝克士大代
數學》、
《密爾根蓋爾物理學》、《實用力學》等,這些都是比較高深的科學專著。從借書
卡上還可
以看出,像《微積分》一書,他還先後借了兩次。可見他是認真做了鑽研的。一個
中學生,
學好本身的課程之餘,大膽地闖入氣象萬千的大學殿堂,在那裡津津有味地俯拾珍
奇,他毫
無自慚形穢之色,敞開心靈,吮吸着知識的乳汁,滴滴甘甜,盡入胸中。陳景潤日
後的輝
煌,就是從中學時代開始扎紮實實地奠定堅實基礎的。陳景潤崇敬老師,別看他平
時沉默寡
言,但向老師請教,毫不羞澀和膽怯。學問學問,很多知識是問出來的。陳景潤的
勤學好
問,在英華是頗有點名氣的。他的求教方式很有趣,看到老師外出,或者老師從高
中部到初
中部去,他就緊追上去,和老師一起走一段路,一邊走,一邊問問題。小徑濃蔭如
潑,偶
爾,也有斑駁的陽光,紛紛揚揚地篩落下來,那師生並行的剪影,悄然剪斷了歲月
的苦澀和
艱辛,幻成一幅永恆的寫意畫,裝點着英華的一片好風景。

老師是照亮學生前行的燭光,而陳景潤把這生命之火虔誠地融入自己的求學之
旅,高中
最後教他數學的是陳老師,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師還清晰地記
得,當年
的陳景潤不僅向他請教初等數學,而且經常向他請教高等數學的有關問題,向他借
閱日本學
者寫的《微分學問題詳解》、《集合論初論》等。高樓萬丈起於平地,中小學是基
礎。陳景
潤正是遵循着這一科學的規律,扎紮實實地學好中學課程,並充分發揚主動學習的
精神,在
打好堅實基礎的前提下,涉獵更高層次的領域,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數學家。

人生的道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英華苦讀,陳景潤邁出了堅定的可貴的
第一步。

             少年之夢

成功往往源於機遇。它是觸發創造靈感的電火花,它是預示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季節的第
一縷春風。千金難買的邂逅,恰似緣系萬里之遙的幸會,留下了曠世不凋的傳奇。


1948年,陳景潤正上高一。命運鍾情於他,沈元教授走進了英華,走進了陳景
潤的生
活。沈元教授是留英博士,原任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沈教授因父親去世,回
福州奔
喪。當時,正值解放戰爭,長江以北, 躚堂致 ,殺聲震天。南北交通暫時中斷了
,沈教授
滯留福州。聲名遠播的知名學者,很快就引起學界的注意。協和大學盛情邀請他去
講學,他
婉言謝絕了,他的一顆心,依稀仍留在北平清華園。英華中學是他的母校,得知他
的訊息,
請他為母校的中學生上課,這位對培養了他的母校情深意重的學者,欣然答應了。
不教大學
而去教中學,沈元教授的選擇,的確有點出人意料。鄉梓觀念較重的福州人,遠遠
沒有想
到,此舉居然會演義出數學界幾乎是驚天動地的一幕活劇。

這是緣份。然而,為什麼會獨鍾陳景潤呢?卻頗值得思量。

航空工程, 鄢依短 的偉業。諳熟這一領域的沈元教授,如今是中國科學院的
院士,北
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校長。當時,正值瀟灑博識的青春年華。他一走進英華中學,站
在陳景潤
所在班級的講壇上,立即引起所有幼稚中學生們的一片傾慕。不善言辭的陳景潤細
細地打量
着他,和藹,平易,可親可敬的微笑,如五月的陽光,令人心曠神怡,字正腔圓的
京腔,依
然洋溢着淡淡的鄉音,入耳入心。沈元教授講課風趣,形象生動。學貫中西的學者
,放牧中
學數學的芳草地,恰似閒庭信步,指點流雲、飛鳥、小草、露珠,本是單調乏味的
數學概
念、定理、公式,仿佛全都鮮靈靈地閃爍着生命的異彩。數學,凝聚着人類智慧和
創造的學
科,竟是一個何等鮮活何等瑰麗的天地。

同學們入迷了。陳景潤更是如痴如醉。沈元教授從心坎里喜歡母校這些天真可
愛的中學
生。或許,是為了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或許,是寄希望於這些朝氣蓬勃的
學子們的
未來;或許,是一個大學者神遊數學王國之時,無意中扯來了一片奇光閃爍的落霞
。在一次
講解中學數學時,他談起了世界數論中著名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數字是平凡的,有誰不知道那幾乎伸手可觸的1、2、3……等符號呢?數字又
是神奇
的,當由這些貌似平凡的數字編織在一起的時候,其千變萬化的奧妙,是浩瀚的大
海,無垠
的長天,是窮盡一生也無法全部破譯的整個世界。在數論中,有二個基本的概念,
小學三年
級的學生就接觸過了,一是偶數,凡是能被2整除的正整數,就叫偶數,如2、4、
6……;
其餘的1、3、5……就叫“奇數”。二是素數,除了1與它自身以外,不能被其他正
整數整
除的這種數,就叫“素數”,最初的素數有2、3、5、7、 ……等。另外的正整數
,就是
除1與它自身外,還能被別的的正整數除盡,這種數叫做“複合數”,最初的複合
數有4、
6、8、9、10……等。就是這些看去很普通的東西,卻蘊藏着極為玄妙的天機。拭
去歲月的

煙雲,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代代智慧非凡的數學家乃至大師們精妙絕倫的探索
之功。

沈元教授的講課是諄諄善誘的,當講完這些基本知識之後,話鋒悄然一轉,恰
似高明的
導遊,將幾十雙眼睛齊刷刷地引向萬象森森的數學峰巔。

1742年,德國著名的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了一個奇妙的數學現象:每一個大偶
數都可
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例如10,可以寫成7+3。什麼原因呢?卻無法證明,他自己
也無法
證明它,於是,就寫信給當時意大利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請他幫忙證明,歐
拉窮盡一
生的勞作,終於沒有成功。這道難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數學家,200多年過去了
,仍然僅
是一個“猜想”。

雲遮霧障,橫斷巫山,遙看層 疊嶂無數,流泉飛瀑之聲依稀可?,可謂是“
引無數英
雄競折腰”。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
冠上那顆
華光四射的明珠。沈元教授以一個練達老到數學家嚴密的邏輯思維,把中學生們的
心撩撥得
如火如荼。

陳景潤痴痴地微張着嘴巴,此刻,他已經無暇顧及周圍同學那一雙雙驚訝地瞪
大的眼
睛,他的思緒時而隨着老師的話語,巡視異域風光的瑰麗奇秀和迷人的風情,時而
獨自雲遊
開去,瀏覽數學世界的波光雲影,林林總總。他是一隻雛鷹,羽毛未豐,不敢遠飛
,但一眼
瞟去,似有無數仙鶴飛舞的神聖之地,已足以讓他心蕩神搖。呵,數學,自己神往
痴迷的學
科,居然有着如此廣闊如此雄奇如此令人傾倒的魅力。他如痴如醉,樂而忘返。

或是講累了,或是讓學生在隨他跋涉之餘,稍作歇息,沈元教授將教鞭輕輕地
放在講台
上,喘一口氣,學生們乘機活躍起來,幾個膽大學習也不差的學生躍躍欲試,居然
向老師夸
下海口,這道題,由我們來做。小學三年級就接觸過了,有什麼了不起!無憂無慮
的中學生
往往把登天看做只是舉步之遙,這是他們的純真可愛之處。

老師笑了,輕鬆而閒適。他不想做更多的解釋,更不願打擊他們的“雄心壯志
”,只是
詼諧而幽默地說: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你們中間有一個同學,他真是了不得,他證明
了哥德巴
赫猜想。”

轟地一聲,所有的中學生都笑了。歡快的笑聲,如極為燦爛的南國獨有的三角
梅,醉了
春天,醉了閩江,醉了正孕育在戰火之中的未來的人民共和國。

是一種調侃,還是真有此等奇夢,和陳景潤具有師生之誼的沈元教授,後來成
了陳景潤
的知交。兩位同鄉常在一起切磋數學春秋,一起出訪美國,一起回到英華中學參加
校慶,兩

個人還一鷦謨⒒醒J氛估攔葜校饌獾胤⑾值蹦昴鈧醒繃糲碌慕枋榭āK?們之間無
所不談,談起這堂不同尋常的數學課,沈元教授總覺得恍如就在昨天。他實在沒有
料到,當
年說的夢,居然會幻出輝煌的現實。

有點讓人無奈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人間活生生的傳奇,不知要比杜撰的神
話精彩多
少倍?
陳景潤當然也笑了,內向的他不像其他同學笑得那麼浪漫、狂放,他是把最美
的笑容深
深地珍藏在心底的。同學們誰也沒有注意到他。中國人有一句俗話:真人不露相。
淺水灘上
的浪花嘩嘩地響,深潭裡的旋渦卻是毫無聲息。

第二天上課,幾個成績在全班拔尖的同學,興致勃勃地向沈元教授交上自己做
出來的
“哥德巴赫猜想”。沈元教授把這些卷子捏在手中,笑吟吟地說:

“我不看,不看,你們真的認為,騎着自行車,就可以到月球上去麼?”

又是一陣開懷的笑聲,放肆地溢出教室。莫笑當年這些中學生的無知,時至今
日,位於
北京中關村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經常會接到來自遙遠地方的沉重的郵包,打
開一看,
聲稱是已經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還有扛着大麻袋草稿紙的陌生
訪客,同
樣自詡是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英雄,而這些人,往往連最基本的數論常識都不懂
。枉費了
時間和生命,令人可笑又惋惜。

陳景潤沒有去做卷子,初曉數學的他,卻牢牢地記住了老師講的那個夢。夢斷
崑崙,夢
斷人生的苦澀和艱辛。它如一顆神奇的種子,落在這位尚是青少年的數學奇才的心
田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