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作弊奖励"与"大学无奈作弊何" |
送交者: 黄力民 2003年01月04日17:38:0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中国青年报2002/11/7报道: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22个班级因考试"零作弊"获100元"红包"奖励。十多年来,有多少人(教育部、教育厅、大学当局等等)为遏止考试作弊想了许多办法而不得,如今终于轮到以金钱收买学生。一方面是全国大学熙熙攘攘地向"一流"、"知名"迈进,另一方面却是"大学无奈作弊何"! 被视作教育"毒瘤"的考试作弊为什么遏止不住?首先想到的原因是利益驱动,然而考试作弊的利益实在太小,无非是不学习或少学习也能及格。一则报道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与学生座谈时有学生递条子写道,如果我告诉校长我们多数同学都在考试中作弊过您是否相信?校长回答不相信,学生以笑声委婉地表示了师生间存在的鸿沟。我们可以推测校长的心态--这是优秀学生群体呀,作弊究竟为什么呢?大学生对于考试作弊的态度说明从功利角度已难以解释此现象,当今社会存在的舞弊文化场令人不能回避,大学生不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已。试想学生所耳闻目睹的贪污腐败、行贿索贿、黑幕黑手、假冒伪劣都是触犯刑律的大舞弊,就是与大学有关的作弊行为如假文凭伪文凭、升学入学考试的作弊、学校当局在管理中的种种虚假行为也都比课程考试作弊深刻的多。其实考试作弊只是众多学习作弊中的一种,还有更为可怕的抄袭作业(一个班的作业本少到只有几个版本,这比考试作弊率高得多)、拷贝毕业论文(图书馆的刊物上批注:该文我已用了,各位不要重复--好可爱的学生)。还有,人们很少听说过研究生考试作弊,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没有而是研究生课程考试的"猫腻"更上档次。大学的混乱情况显然远不止考试作弊,该文中还提到"部分基础课的逃课率高达35%",众所周知的是以素质教育名义开设的各种选修课的逃课率更惨。试看所谓"校园魔鬼词典"的两则:1)复习--就是快速学习:在一两天之内把本该一个学期学的东西学会;2)周末--停止逃课。有如此多的学生(无论学习基础好的、差的)没有或很少完成学习环节,又没有必要的自学来填补逃课造成的缺失,便是神仙也难以通过考试。而且,作弊的事家长做得、学校做得、官员做得,学生为何做不得? 看来似乎应当以净化育人环境作为遏止考试作弊的药方,然而这措施根本倒是很根本,可是谁做得了呢?还不是空话一句。能做的、较为现实的事是大学教育的反躬自问--学生为什么不愿学、学不好? 近来的一句流行语"当不了教授就别当"是大学生对于"不愿学、学不好、学不会"的回应,直指教育本身对于考试作弊的不可推脱的干系。但我们不能单单委屈了教授,还要追问"当不了副教授就别当"、 "当不了讲师就别当" 、"当不了校长就别当"、"当不了系主任就别当"。撇开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不说,考试作弊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大学教育自身的萎靡:一大堆既陈旧乏味又无用的知识,以枯燥、呆板的方式讲授。可以统计一下,有多少课程学得没意思,有多少课程学得很痛苦,有多少课程学了没有用,又有多少课程虽然有用或有意思却被不负责任或不够水平的老师讲得一塌糊涂。 由此也可解释很多学生身在大学却特别看重自学:文科的书很适合自己读,电脑高手常常不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学英语的最好处所并非名牌大学却是形形色色的非正规、非主流学校、培训班,而当今最牛的学问--如何当官偏偏教科书上没有。反过来说就是凡列入教学计划的反倒不学。 这书读得如此痛苦,读了又没有太大的用,如果考试不弄点"技巧",那不是太亏了吗?大叫一声"这书不读也罢"拂袖而去的人虽有但也不过是韩寒之类的怪才,绝大多数人或依父母之命或冲着一纸文凭怎么也得读下去。 就事论事地说,很现实的办法也有,由任课教师通过优选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来设计一种考试使得作弊既不可能又无必要,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这又涉及到现今的大学制度,考试是由学校领导与管理部门掌握的,任课教师绝不会对考试作弊问题有很大的关注自然也不会去为此而操心。 学校拿出100元钱希冀遏止考试作弊,与迈向"一流大学"的冠冕堂皇相比较,显得多么的可笑而无奈。面对今后层出不穷的考试作弊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100元钱显然不足以驱动学生"从思想上远离作弊"(100元钱对于一个班的意义大概是每人一根台湾热狗或一杯饮料),而更多的奖金只会增加"零作弊奖励"的可笑程度。武汉科技大学的效果如何呢?据说"上期末仅有两个班级3名学生有作弊行为,而以往一门功课就可能抓出几个作弊学生",又据说学生也认为这与过去将作弊者"告示天下"的方法相比是一大进步。我疑心这不过是热闹一下而已,考虑到具体操作的困难,很可能实际的情况是"奖金照拿弊照作"。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