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仔细阅读一下季老的人生三论,来看看季老到底有没有什么非要说给大家的话。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php?id=5025
季老的观点,我总结如下
第一论:(1)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和死亡都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2)既使我们对于人生如此被动,我们仍然需要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何在。
对于第一个容易理解的点,季老费了很多口舌,但对于第二个与第一个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季老却草草结束,只是呼吁大家“不妨”在日常活动之余,好好想想,目的却是微不足道的“使你头脑清醒一点,减少一点糊涂”。我的糊涂就在这里。
人的生和死都由不得自己,为什么要我们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清醒一点,糊涂一点,可以解决你的生和死吗?哪个清醒的人可以不死?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圣典,都是要解决这个矛盾的。而季老却语焉不详,回避矛盾。说他幼稚,没有内容,岂不是很恰当吗?
第二论:季老来到了“人性”,他没有表明他支持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似乎他支持鲁迅的观点“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也说过,季老的杂文,除了引用别人的观点有点意义以外,别的都是絮絮叨叨的废话。这就是个例子。
显然,他把人的本性也推广到动物和植物身上,说人和动物甚至植物一样都是为了生存下去,并努力繁殖,让自己的后代占领世界每个角落才好。我都不知道如何评价这样的人性观了。他把鲁迅的发展看成是生殖了,丝毫没有考虑到人还有精神的生活。最后,人或者动植物没有布满世界,是因为“造化”使然。紧接着,他就指出“造化”不是上帝、神、老天爷、大梵天。研究了一辈子印度文化的季老,否定了大梵天,似乎一点都不热爱印度文化,我不觉得他的人生有什么意思。
第三论:季老开始讨论他最不拿手的“造化”,或者“命运”。造化让动物有天敌,因此抑制了他们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而对于人,“造化”让人不同于动物,有了良知。但紧接着,季老就说“我不大相信什么良知”。我有点疑惑,不知道季老不相信人的良知存在还是不相信人良知的可靠性。似乎第二种理解更可靠。他认为人的良知靠不住。季老紧接着举例说明动物没有良知,不想人需要吃你之前,作你的思想工作。季老举“为国捐躯”和“中国的脊梁”来说明良知是存在的,但紧接着用曹操坏到极点(嘿嘿),来证明其实没有良知的人是存在的,甚至是远远多过有良知的人。
他说“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抑制自己本性的,就是一个道德的人”,甚至给出了百分比,“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位自己着想的人,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季老是个够格的中小学老师,自然知道六十分万岁是不够的,要达到更高分数,就需要更高的“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也就是说,要更严酷地“抑制自己本性”,呵呵。多简单的算术,就解决了人的道德和良知问题,大师就是大师。
看了季老的人生三论,你们对于如何生活有了什么新的打算?你们准备怎样“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抑制自己本性”?别打算作个不道德的人哦。要抑制自己的本性,不要生存,不要温饱,还是不要发展(生殖)。你们为了别人可以有更多的老婆老公,就为别人着想,就不要娶老婆嫁老公了;为了别人吃好的,自己就节食减肥吧。
这几天很郁闷,因为自己怎么也看不出季羡林同志是个“国学大师”,而他的这样的杂文被许多人赞到了天上,说季老“一代宗师,世人楷模”,睿智之声,不绝于耳。我感到自己就像皇帝的新装的小孩,怎么也看不出季老学问智慧的新衣来。党和国家非说他是大师,咱也没有办法。他那些梵文,那些著作咱不懂,但从他杂文中的文笔和思想来看,季老的哲学思辨能力幼稚。哲学之于人文科学,相当于数学之于自然科学。一个人文学者,思维如此混乱,概念如此不清,他的学问怎么高深呢?会几种甚至几十种语言,不代表就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