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DIY——给中国的家长们 |
送交者: 徐大明白 2003年06月27日20:34:3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 前言:求人不如求己 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了,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由于历史原因,对优秀人才来说,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具有足够吸引力,于是产生了这样的矛盾,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优秀的教师,可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教师的家长却很少。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本身就素质有限的教师,在教材僵化、观念落后以及升学压力下,能够实施什么样的素质教育也就可想而知了。 分数不但是学生的命根,很大程度上也是老师的命根。在中小学,老师经常教导学生的是记住什么什么知识点,就可以先保证80%的基础题的得分,难题会在哪些难点上做文章。通过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掌握这些知识,根本无暇顾及学习兴趣、创造力、想象力、探索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 甚至到了大学,这种情况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只不过老师口里的“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能得多少多少分”变成了“记住什么什么内容就能及格”。什么讲一、练二、考三几乎变成了讲三、练二、考一。这固然反映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下滑,但更多的是对落后的基础教育造就的“填鸭”们的一种无奈的迁就。 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部分地方不是根本不提就是简单地增加些唱歌、跳舞之类的课外活动,做些表面文章,效果十分有限。在教师整体水平没有飞跃、高等教育资源依然稀缺,升学压力依然巨大的情况下,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家长来说,在大环境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类拔萃,既要学有所成,又不会成为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最有保障的做法是尽量改善家庭的小环境,施行家庭素质教育,用流行词说叫做DIY。今天我要和大家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 塑造孩子,先塑造自己。 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非常多,但是包括一度炒得很热的《学习的革命》在内,至今没有一本书能够影响其大部分读者,对中国的素质教育产生较大的促进。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理论谈得多,说起来云山雾罩,可是缺乏具体的操作办法,或者具体实施办法过于繁琐,普通人难以实施。对于专职做教育的人来说或许会有一些启发,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除了短暂的精神洗礼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其次,是在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读者很难在内心深处对先进的理念加以认同。我说的这种认同不仅仅是同意那些先进理念的先进性,而是能够真正按照那些先进的理念去做。很多家长能够对那些先进的理念进行表面上的、肤浅的认同,但是并没有将其应用到子女的教育上。 譬如一个教育学家可以让任何一个做父母的在理论上认可打骂孩子是不对的,可是如果让习惯打骂孩子的家长不打孩子得到的肯定是类似于这样的回答:“我们家孩子不一样,就要打,我知道打孩子不对,可打他(她)一顿他(她)还能听一会儿话,否则一会儿都不听话。”就算你把这位家长说的没词儿了,回去以后他(她)该打的时候肯定照打不误。这固然是因为“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一种惰性。接受一种先进的理念,并以之指导自己的行为,首先就要面临的障碍就是改变固有的习惯。克服教育上的陋习和改变其它习惯一样,是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为人父母者,如果屈从于习惯是对子女未来的极端不负责任。 中国的父母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为了子女的未来,他们可以吃很多苦,受很大累,但是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这大都和错误的教育习惯有关。其实,改变自己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改变客观环境。如果您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优秀的人才,请记住这句话: 塑造孩子,先塑造自己。 如果您不愿意改变自己,那么下面的部分就没有必要再看了。 ■ 其实你不懂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讲完一道题以后问学生懂了没有,学生给予非常肯定的回答。但是没过多久,类似的,甚至是同样的问题,该学生依旧一筹莫展。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不好意思说不懂,而是他自以为懂了,但是并没有懂。 遇到难解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存在这样的心理:早点把它弄懂就好了。在老师讲题的时候,他(她)精神非常集中,老师讲完之后,他的思路跟着走了一遍,每一步都听懂了,于是就觉得明白了。老师讲解一结束,他(她)的精神一下子松弛下来,在他(她)为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而感到轻松的时候,刚刚学到知识已经开始模糊。 其实,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抓紧时间反复重温所学的内容,直到原来认为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十分简单为止,此时才是真正掌握了所学内容。也许很多读者看了会说:“不就是复习吗?老掉牙的东西了。”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复习,而是克服“远离困难”的习惯。如果一件事情你必需会做,而它又是困难的,那么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去熟悉它,直到它对你来说不再困难为止。任何形式的逃避都只能增加自己的麻烦,让孩子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上面所说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儿童身上,在成年人身上也一样会出现——很多时候当你说懂的时候,其实你不懂,而当你发自内心的说容易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懂了。譬如,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用鼓励性语言,不打骂、讽刺、挖苦孩子,不给孩子消极的暗示。这是大多数人都能认同的观点,但真正做到这些的家长能有多少呢?可是没有做到的家长往往不会说自己不懂,而是会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护,在他们说懂的时候,其实并不懂。只有那些在生活中就是那么做的家长才有资格说懂。真懂和假懂区别就在于行动。 在下面,我提到的一些原则对您来说可能是非常熟悉的,不过,别急着说懂,很多时候您并不懂。是不是真懂,只要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就行了。这一点同样适合于其它“大家都懂”的道理。 ■ 千万别小看孩子 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的潜力非常惊人。学生负担重的喊声给人一种假象:现在的教学内容已经接近孩子能力的上限。其实,孩子学习吃力,课余时间被功课占满并不是因为他们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是因为教学方法不当。如果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能轻松学好现行教学大纲上的内容。 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内容是依据学校的教学能力设定的,它要保证所有符合办学要求的学校都有能力贯彻它的内容,是一种低水平的要求,远远低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潜力。把这种低水平的要求当做金科玉律,不敢跃雷池半步是可笑的。得法的素质教育并不会以牺牲成绩(这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为代价,它可以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轻松超越大纲要求。很多人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其实,这是不对的。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结果应该是高分高能,如果某种素质教育连现行大纲这样的低水平要求都达不到,那么这种素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素质是可疑的。 在所有的智力竞技中围棋算是最难的。成年以后才开始学围棋的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达到业余3段以上水平,但是4、5岁、5、6岁的孩子在短短2、3年之内超过这一水平的数不胜数。在这项复杂的竞技中,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智力优势。这表明,孩子不仅在语言学习上比成年人具有优势,在形象思维以及复杂的逻辑思维(这两点都是围棋必需的)等方面的学习上也有独特的优势。低估孩子的智力,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内心先入为主地为孩子划定一个能力的上限(很多家长都有意无意的在这么做)是非常不可取的。 在你觉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千万要记住的一点是:不要小看孩子。 ■ 学习的三个主要障碍 扎诺夫说,学习有三个主要的障碍:批评性的—逻辑的障碍(“学习是不简单的,所以怎么可能有趣而轻松地学习呢”);本能的—情绪性的障碍(“我很笨,所以我无法去做它”);以及批评的—道德的障碍(“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我最好埋头苦学”)。了解一个学生“属于哪一种情况”,你就能获得较好的关系。走进他的世界,你就能迅速而顺利地消除阻力。 这三种学习障碍在中国都非常普遍,严重地禁锢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学习不是简单的,不可能有趣而轻松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扎根于我们这个民族。其实,即便没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一些天资不错的孩子仍然能在进入小学后对学校教学内容表现得游刃有余,正常的教学内容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缓慢的教学进度在浪费着他们的生命。不过,如果他们表现得“好高骛远”,老师往往会这样教导他们:“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盖一座高楼必需先打好地基一样,基础不好早晚要出问题……”如果学生还不服气,老师们还有一个撒手锏:“你能都得满分吗?如果你能都得满分就不用跟着我学了。”一般来说学生是不敢接受这种挑战的,于是只好乖乖就范。 当然,在这里我无意苛责老师们,他们有自己的难处,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班,而不是单独的一个学生,他们不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单独安排进度,只能根据全班整体情况和现行教学大纲按照统一的进度教学。如果某个学生坚持不按进度学习,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一种不听话的示范作用,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 学生一般还是相信老师的,结果,一年级的时候觉得也许二年级会难一些,二年级的时候觉得三年级也许会难一些,一直等到小学上完才发现那点教学内容根本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 其实,“基础论”并不是错误的,只是老师将它用错了地方。应该打好的基础是这样一些基本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旺盛的求知欲,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科学、灵活的思维方式,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并且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而不是对一些简单的知识无休止的“精益求精”。事实上,一些原本学习成绩不好(或曰“基础不好”)的学生,在提高了前面所列举的这些基本素质的情况下可以轻松地跟上进度,甚至在短时间内成为优等生,这也在一个侧面证实了在传统观念中我们认定的基础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基础。 扎诺夫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学习障碍,本质上都是由不良暗示引起的,只不过前者来自于自身,是遇到挫折后一种本能的认知,而后者来自于外部,来自于父母、师长和我们的传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提倡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提倡的是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把学习描述成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老师教学的时候也经常对困难夸大其词,把非常简单的学习过程说得很复杂,好引起学生的重视,殊不知适得其反,这么做往往人为地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和学习能力的下降。 这些学习障碍往往就是在学校教育中产生的,很难在学校中解决,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和简单的教育方法,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在家庭解决。 ■ 素质教育就这么简单 下面,我就来谈一些具体的方法。首先,作为家长应该确立这样一种信念: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有创造性的、令人兴奋的、有趣的事情,是对孩子的爱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体现。这件事情不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我们要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来进行这项工作。这也是我前面说的——塑造孩子,先塑造自己。 如果,你能够有这种认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脸上自然会露出轻松、愉快的微笑,把你对教育的这种认知传递给孩子。反之,你的脸色必然是紧张的、严肃的、甚至是扭曲的,向孩子传达的是相反的认识——学习是艰难的、恐怖的、痛苦的,教育是一个令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异常痛苦的过程。显然,如果把这样的信息传达给孩子,您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至于原因,前面说的已经非常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调整好心态,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为了便于阐述我的观点,我以3-4岁的学龄前儿童为例。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开始进行识字训练和数学训练了。 此时,也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很多家长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也确实教会了孩子一些东西,但是由于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拔苗助长的后果,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为今后的提高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常见的错误可以简单分为两类:粗暴型和诱惑型。前者以暴力胁迫孩子接受识字、算术等基础教育,后者以物质奖励诱惑孩子学习。有的家长是单一的粗暴型或者诱惑型,有的家长奉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二者兼而有之。 不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惩罚还是获得物质奖励,都已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只有从学习本身获得的乐趣才是持久的和更具积极意义的。 首先,应该让孩子有最基本的数的概念。至于教孩子数数跟教孩子说话区别不大,要注意一个是要有耐心,另一个就是对孩子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他(她)是聪明的。到他(她)有了基本的“数”的概念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识字训练了。(请注意,我没有搞错,识字训练的确要在这个基础上才比较容易进行,至于为什么后面会解释。) 可以经常性的捧一本故事书给孩子讲故事。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当孩子已经习惯了从故事中获得乐趣的时候,不时有意的在故事讲到一半的打住,过一段时间再讲下面一部分,或者讲一些类似西游记这样的根本不可能一次讲完的故事。出于好奇,孩子会迫切想知道故事的后半部分,这时就可以激发他(她)识字的愿望,高诉他(她),只要识字就可以不必依赖家长了,自己看书就行了。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非常简练的,这为孩子的语言开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联合国中,同样的文件总是中文的页数最少。英文要做到基本没有障碍的阅读,至少也要8000以上的单词,但是中文只要学会2000常用字就可以阅读绝大部分文章了。而掌握1000常用字就完全可以进行简单的阅读。 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知道,开始学汉字的时候会困难一些,但是多写几遍也就记住了,渡过开始的阶段之后,认字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一天认10个字是很小儿科的,按照这个速度,不到一年的时间一个文盲就可以没有障碍的进行阅读。即便一天只认5个字,一年下来也可以基本达到无障碍阅读的水平。 当孩子有了识字的愿望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观点高诉他(她)——孩子对1年的时间和1000、2000这样大的数没有什么概念没关系,只要想办法让他(她)了解,按照家长的话去做,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自己看书就行了。以一天认5个字为最初的目标,然后从最简单的字开始教,(最简单的,也就是一、二、三、四、五),让孩子感觉到一天认5个字很容易,(一、二、三不用10分钟就可以学会,然后再学个“四”字,学个“五”字,第一天就功德圆满了),此时孩子会数数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如果孩子不会数数怎么能教他(她)“一、二、三”字呢?如果这3个最简单的字教不了,让他(她)头一天识字认5个字还真是个有难度的任务。 当然,汉字并不都是这么简单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让孩子轻松地迈出第一步,让他感觉,学字其实不难,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孩子认了5个字以后,要像表扬一个真正的天才一样对孩子的才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的成就感,此时,为了追求更多的成就感,孩子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然后应该教他汉语拼音,因为学会了拼音孩子就可以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独立学习认字了,所以学习拼音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此时,学习热情高涨的孩子也很容易接受汉语拼音的学习计划。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包括复韵母)一共才56个,一天学5个的话,11、2天就可以学成了。在学习热情高涨的情况下,一天学习5个声母或者韵母是很简单的,您的孩子甚至可以给您意外的惊喜,当然,在学习期间排山倒海般的赞扬是必不可少的。 当孩子完成学习计划后,高诉他(她),比他(她)大得多的小学一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具体多长时间可以去调查一下,至少需要一个月吧)。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些评价能给他极大的成就感,这是孩子在通往天才的道路上最宝贵的源动力。 完成这一步之后,“自己非常聪明,一天可以轻松的学会5个以上的字(或者声母、韵母)”已经成为一个概念烙在孩子的心里。在家长的鼓励下他会很自然的把这一惯性保持下去。同时,给孩子一些小学低年级的课本和带拼音的低幼读物,他(她)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拼音自己去学习识字,学习读书。此时,甚至只要每天给孩子一个大致的学习计划,稍微督促一下,就可以保持比较高的识字速度。 过一段时间(长短视实际情况而定,大致1-3个月吧)后,再教孩子学习查字典,这也很容易,之后他(她)就可以凭借这一有力的工具去阅读没有拼音的书籍,学习效率能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步骤如果教育得法的话,其实并不需要家长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主动地、快乐地学习,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 当孩子可以独立阅读一些简单的读物的时候,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合他(她)的书籍,并鼓励他(她)把从书上看到的东西复述出来。在孩子复述的时候要非常认真的倾听并且做出很爱听的样子(事实上,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可以自己看书,并且把看到的讲出来也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对他(她)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及时的给予充分表扬,对叙述不清的地方通过提问引导他(她)把话讲清楚。这对提高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非常有效。 小孩子都是非常好奇的,会问很多成年人看来很幼稚的问题,但是这种求知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应该给予充分保护和培养。对于孩子的问题,能回答的要尽量回答,回答不了的可以高诉他(她)好好学习,将来就会知道了。同时可以多给他(她)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讲一些在他(她)理解范围之内的科学常识,当他(她)对科学产生一定兴趣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他(她)学习数学了。 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前面说的学习识字的方法类似,不同的是,家长自己要有一个简单的计划,每天教孩子一点新的东西(不用太多,一点就行,以孩子可以不费太多力气就能理解为佳),最重要的是确保孩子能够真正学懂(学懂的标准可参考本文第三部分)。学习要尽量使用启发式的,先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然后再进行讲解。和前面一样,对孩子的每一微小的进步要给予表扬,增加他(她)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给孩子准备好一些小学的课本。如果您的进度满足不了孩子的求知欲(也没有必要满足,真要满足了往往也就意味着厌倦情绪即将产生了),已经习惯了自己看书的孩子会自己去学习书上的东西,他们的自学往往会给您更大的惊喜。您要做的可能只是经常性的监查一下孩子的学习成果,然后给予表扬。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学得太快,实践证明小步快跑的方式是学习的最佳方式,通俗的讲就是在不感到特别困难的前提下不断地克服小的困难,解决小的问题,取得小的进步,这样积累起来会取得惊人的进步。如果学得太快,容易卡在一个地方前进不了,从而导致自信心下降、自我评价降低、学习兴趣锐减等一系列负面后果。当然,孩子的进度多快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孩子本身可以进步得很快,但是却被人为的限制住了,也会导致一些诸如成就感不足,发展潜力受限等负面影响。而评价孩子学习进度最佳的方式就是测验,按照他(她)学习的进度找一些卷子或者习题让他(她)做,(当然做题的时候最好不要说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而要说是和学校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比一比,看看能不能超过他们,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如果孩子做的比较熟练,并且正确率在90%以上,就说明他(她)还没有达到能力的上限,可以鼓励他(她)继续往下学。 上面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培养兴趣、保护天性、确立目标、正面激励、小步快跑。如果您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在其它方面,譬如绘画、音乐、体育什么的,又有能力对他(她)进行该方面的培养,希望他(她)将来在该方面有所建树,也可以按照上面的原则加以培养。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他(她)能自己克服,尽量鼓励他(她)自己克服,在孩子有畏惧心理的时候鼓励他(她)大胆的尝试,如果按照我前面说的教育方式去做了,孩子应该有足够的成功体验,充分利用这种宝贵的成功体验,他(她)很容易会养成尝试新鲜事物,克服未知困难的习惯和勇气,获得现今中国孩子最缺乏的独立精神。 这样的教育不但可以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她)自学的能力以及 良好的学习习惯、独自克服困难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得充分的自信心。同时在这种启发性、引导性而非强制性的教育还能从小培养孩子自由、平等精神,自尊、自立的性格,乐观、开朗的天性等等我们经常强调但却很难培养出来的素质。具备了这些素质,应付低水平的应试教育可以说易如反掌,在此基础上,摆脱了应试教育枷锁的孩子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天性。 最白的纸可以画上最美的图,上了学的孩子,大部分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学习障碍,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无法用像前面对3、4岁的儿童那样整理出一套普遍适用的简单但却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只要对症下药,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具体的教育方法要写出来并能直接指导绝大部分家长,需要很长的篇幅,我在这里就不详述了。希望能有机会跟全国尤其是北京的家长就素质教育进行探讨,我的电子信箱是xudamingbai@263.net,欢迎来信。 ■ 行动、行动再行动 再好的理论也需要行动起来才会有效果,我送给全国家长的最后一个忠告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为了您的孩子,请马上行动起来。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