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學生基礎知識比美國學生紮實”是自我麻醉
送交者: cyd 2003年11月12日20:28: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國學生基礎知識比美國學生紮實”是自我麻醉
丘成桐給中國基礎教育潑冷水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觀點被普遍認同:中國學生的數理化成績要比同齡的美國孩子好,中國學生基礎知識要紮實得多,只是創新能力差一些。

  11月5日,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對這種觀點毫不客氣地潑了瓢冷水:“這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認為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有多好!”

  丘成桐是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道出此言的,此前,他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舉辦的“21世紀的計算”論壇上做了演講,北京高校有2500多名愛好計算的學生聆聽了他的演講。

  丘是被公認為是近1/4世紀裡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在29歲時就攻克幾何學上的難題“卡比拉猜想”,轟動國際數學界,因此在1982年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他迄今惟一獲得該獎的華人。

  “美國最好的學生真是好得不得了。”丘成桐說,應該這樣比較,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能進他所就職的哈佛大學的學生都應該是這兩個國家最好的學生。而兩類最優秀的人相比,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對不會遜色於中國學生,相反是要強很多。

  教育界和社會上還有這種說法,認為中國的中小學生要比美國的學生數理化知識學得多,比如,在某個年齡段,中國孩子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已經學得滾瓜爛熟,但美國孩子加減法還做得磕磕絆絆。

  “這也是錯的,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校里,中國學生念的功課,他們也都是要學的,而且學得很靈活,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填鴨式地教。一些好的學校,十一、十二年級學生的微積分已經做得非常漂亮,但聽說國內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學微積分。”

  丘成桐在很多場合都舉過這幾個例子,幾個來自國內一頂尖大學的學生找到丘先生,求教一個幾何方面的問題。丘成桐感到很奇怪,他們問的是一個微分幾何方面的古典問題,是學生們在讀本科時就應該掌握的數學知識:“還能說中國學生比國外學生學得好嗎?”

  還有一次,也是北京某著名大學的博士申請到哈佛作研究。“一看他的論文,我嚇了一跳,程度低得一塌糊塗!坦白講,還不如一些大學的碩士生。”丘成桐多次用這些例子提醒,不能再對國內的教育盲目樂觀。

  學生們在聽了丘成桐的學術演講後,都希望他談談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大師。丘先生回答:“我研究了30多年數學,對自己在數學基礎上要求很嚴,希望能夠儘量將自己的基礎打好。打好基礎才能遊刃有餘。”

  ■你說我說

  也有人不同意丘成桐的觀點,“國內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孩子多厲害呀,連着多年占據金牌霸主的地位。美國孩子能行嗎?”

  其實這些討論已經出現在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當時就有學界專家告誡,別被“奧賽”的光環蒙蔽。中國之所以能在數學“奧賽”上年年豐收,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選手都是層層選拔的,並在賽前經過了嚴格的強化訓練。在國外,參加“奧賽”是自由的,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組織得這麼好。在我國,各種“奧賽”都帶有明顯的應試教育痕跡,不再是培養興趣的活動。

  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數學博士的陳先生說,他非常同意丘先生的觀點。陳先生本人赴美留學之前在國內一所高校執教多年,“海歸”後又在一家跨國公司負責和國內教育界打交道,他的一雙兒女正在接受美國的教育。

  陳先生說,國內學生學的都是書本上的“死知識”,根本不會靈活運用,即便學再多的知識也是無用的。“是不是應該這樣理解基礎知識的概念?重要的不是會背書本上的知識點,而是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的教育不看重會背多少公式,而是會用多少公式”。

  “我的知識結構註定我在很多方面都比我的美國同學差,或許在一些考試方面我能考出不錯的成績,但要談到創新,或者是設計什麼新東西,我和他們有相當的差距。其實應該這樣考慮這個問題,只有很好地把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才能有創新。這說明創新能力強的美國孩子,基礎知識是掌握得非常好的。我們對基礎知識這個概念可能也有誤解,認為基礎知識就是掌握的書本知識有多少,其實基礎知識應該包括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陳先生說。(劉世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怎樣才能作好一個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