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要不要缩短,教育要不要革命? |
送交者: 徐迅雷 2003年11月19日19:20:0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最近浙江大学传出两个有关教育教学的消息,还是蛮值得一看的。 其一:浙大校长潘云鹤在2003中国名师名校长论坛上说,小孩子学习时间可以提前,并可缩短他们接受基础教育的时间。“培养人才和培养运动员是一样的,黄金期只有那么几年,如果赶上了你就可能是冠军,如果错过了你就只能默默无闻。”(浙江《都市快报》11月1报道) 其二:浙江大学正在酝酿“学期革命”,从明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正式实行“四学期制”,学生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学期上课。(《钱江晚报》11月14日报道) 我国教育的这锅汤汤水水,实在是又老又混,让人弄不灵清。什么教育体制,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外来人口子弟入学七七八八,什么高考录取分数线各省高高低低,最近还有个高考试卷出错迟迟不认错也弄得沸沸扬扬。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这两个消息多少有一点清风拂面的感觉。 作为一所著名大学的“操盘手”,潘云鹤校长说,“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早读书的。我们的基础教育能否也让孩子上学的年龄提早,并缩短基础教育的时间,赢得更多的黄金时间。”潘云鹤自己就是不到5周岁上学的,当初家里是为让他吃点苦头才提前把他送入小学,可这提前的小学教育让他以后的学习受益匪浅。说实在的,我很赞同潘云鹤的说法,我这个6岁上学的人,也一直为自己上学稍早、小学当时只读5年、高中赶上最后只读两年的一届、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人、不满20周岁大学毕业而喜不自禁。上世纪在六十年代,毛主席他老人家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尽管这样的“最高指示”一度演变成“学习要废止,教育只革命”,但在新时期,我们还是有必要冷静地想一想:学制要不要缩短?教育要不要革命? 为了验证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制可以压缩,三年前,浙江大学和省教育厅合作做了一个“高二生直升大学”的实验,即在杭高、杭二中、学军中学和浙大附中分别挑出10个学生,共40人,通过面试直接进入浙大学习。到第二年,这些学生各方面都和普通学生持平了,有的甚至比其他学生表现得更好。这些是优秀的学生,一般的学生也至少能在高三节约半年时间。那么初中呢?小学呢?基础教育时间越拉越长,我看与孩子们越来越早熟、青春期越来越提前恰好“反比”,别的好处我看不出来,最直接的结果大概就是让“高龄”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在校园里有了更丰富更多彩的性活动。 把基础教育时间拉长、规定孩子年龄达标才能入学的教育管理者,最基本的理论无非是“基础很重要,要打好基础”。但不要忘了,愚蠢的、灌输的、应试的、低效的基础教育,绝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时间越长,注定是让可怜的孩子们享受到越多的苦难。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观点被普遍认同: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11月5日,来自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国际数学大师、兼任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的丘成桐,对这种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据《中国青年报》11月7报道) 一直来为自己的基础教育洋洋自得的“教育家”、“教育官”,不知道有没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中国的基础,究竟浪费了孩子的多少潜力、多少青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小平他老人家早在1983年金秋在北京景山学校视察时的题词。二十年过去了,如今如此的基础教育,真是愧对先知啊! 与基础教育一样,大学教育的学制和体制问题,也困扰着人们。“学期制”是其中的一个具体问题。传统的学期制是学期长,假期也长,存在着学习节奏慢、课程设置不灵活、教学与科研矛盾突出等问题。从国外看,美国、日本等大学五六月份就开始放假,高校实行“三学期制”或“四学期制”,更利于开展学者的国际交流。当然,这些“学期制”的变革,还不是涉及教育灵魂的革新,但不停地思考如何变革,应该是大学的“操盘手”所首先考虑。 有人曾言:一个孩子的教育,应当在他出生前一百年就开始;也有人曾说:教育是当代人为后世理所当然偿付的债务。我们的教育培养了太多的小聪明,忽略了大多的大智慧。要把一个国家的教育打理好,请问首责在谁,或者说,谁是国家教育的“操盘手”?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