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去年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1%,不少教师出现了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北京市教科院去年的一项相关调查更是让人吃惊不小:近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行,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任何一个行业,当其半数从业人员希望改行之时,意味着这个职业已留不住优秀人才。首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广大农村地区?
就像在炎热夏天经常出入空调房间因过大的冷热反差而容易引起“感冒”一样。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中小学教师“感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职业神圣崇高与实际地位相对较低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
长期以来,教师从事的事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们被世人比作春蚕、蜡烛、人梯、人类灵魂工程师。然而,在这些褒奖的词汇里面,过多地强化了教师所具有的奉献角色,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这使教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让教师的利益随时存在被侵害的可能,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拖欠教师工资,就是“拖你没商量”。
走上神坛的教师,往往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
教师不仅必须体验像“蹦极”一样强烈的角色落差,而且还得承受沉重的工作压力。学生的施教难度越来越大,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分数、升学率等工作指标的检查考评越来越多,教师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面对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课程改革等等,教师们应接不瑕,疲惫不堪,身心俱疲。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不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几近底线,一旦出现心理偏差,像说话交流时的“一本正经”,做事急于求成时的“一相情愿”,面对复杂情形思考时的“一种模式”,与家长交际时的“一锤定音”……极容易在一些教师言行举止中显现出来。
历史好不容易把万人之上的领袖们从神坛上请了下来,并由父母官降了两个辈份,成了人民的儿子,而现在我们却非要把平凡的老师请上神坛,只要求教师多奉献,少索取,这是有失公允的。在高处不胜寒的神坛上,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的心理疾病似乎像矿工群体中的尘肺病一样成为了职业病,这也许是中国的特产。因为把教师推上神坛,在西方是不易发生的,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上帝最为完美。
其实,人们对一个职业社会地位的评价是由经济收入、所支配的资源、传统价值观、劳动强度、风险程度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一位煤矿井下采煤工,即使其月薪高达4─5千元,他的社会地位评价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因为他承担的劳动强度大和风险高。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也是如此。今天,也许收入问题已经不再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光靠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是不够,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心理,让教师走下神坛,还原为人。
教师是人不是神,同样需要社会对其自身价值的关注,同样存在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渴望。所以,无论是从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现实给教师的利益分配来看,还是从人性发展及人人平等的角度进行分析,社会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把教师打造成完人,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道德的符号或者道德的奴隶。
在这个信息过剩、口号满天飞和情绪浮燥的年代里,更需要人们用理性的精神及平静的心态来审视我们的言行,尤其是教师和教育。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严重危害教师自身,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所以,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发现,今年的教师节越来越多的传媒已经不再造神,而是把目光聚焦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个话题上,真诚地搀扶着教师走下神坛。这是不同于以往教师节的新视点,也是社会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更是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