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需要自身启蒙
在海外多年了,广泛地接触过出大陆来的各型各色的人,学各种专业的学生和学者。因为大家背景相同,中国人到一起又爱谈政治,为一点小问题争个脸红脖子粗是常事。
由于我的专业关系,我也有机会与当地的学生和教授们讨论国际上发生的各种问题,看看从根本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出来的人,与自己的想法的异同。久而久之,大家讨论过的话题多了,内容逐渐遗忘,但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同一教育程度的背景下,表现出的谈问题的方式,变得很清晰,给我印象深刻。比如,通过大家经常用的口语,就可看出一个人的思维的出发点的分歧。
中国人常说的口语,是"...应该...(如何)",表示一种自己相信的"标准或原则",作为行事说理的基础。而外国人常说的口语是,"...opinion...(如何)",表达为一种"意见或观点"。
除了对所谈话题的知识了解的区别,每人不同的专业和爱好外,中国人和外国人明显的思维方式的区别,在于中国人不分辨自己个人的观点表达,和事实的鉴定,需要分隔开来。也就是说,中国人缺乏这样一个概念:什么是主观意见,什么是客观事实。在意见中,哪些是公认的原则,那些是自己对这些原则的评价。在事实的鉴定上,哪些是已有的发现,哪些是需要补充的证据,等。外国人谈论中,他们总是告诉你二者的区别,中国人一般都不作或不懂这种区分。
如中国今年以来发生的薄熙来事件,因为它涉及英美国家,所以一些外国关心中国的人也有所了解。中国人谈起,往往慷慨激昂,各个人听来都象判官。外国人谈起来,多首先对发生的事实感到惊讶,然后总忘不了告诉你一句,"...that's just my opinion."。这种话中国人从来不讲。
我随既想到,美加的大学,很重视教育知识的全面。在大学一年级,对学分的要求,文科和理科都需要。不容许学生只选学喜欢的专业。在中国的大学,没有这种要求。外国的大学注重的,不仅是最前沿的发现和知识传播,也同时注意思维的方法和角度。用中国的概念表达,就是"鱼和渔"的关系。
西方的思辨哲学和分析思维的传统,无疑是我们中国人需要补上的一课。没有中国知识分子首先明白于此,不可能带来普通民众的理解。所以首先,中国知识分子需要自身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