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成佛之道 第一章 归敬三宝(3)
送交者: 亦宛然 2013年03月27日05:46:3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丁三
戊一: 依法以攝僧,和樂淨為本,事和或理和,禮僧眾中尊。

  釋迦佛成佛說法,就有好多人隨佛出家,佛就把他們組織為僧伽──或簡譯為僧。僧是群眾,是有組織有紀律的集團,所以古人義譯為『和合眾』。佛憑什麼來集結僧眾呢?不是憑自己的才能,所以佛說:『我不攝受眾』(10)。佛是「依法以攝」受他們,使之成為「僧」伽的。法,是人生的正道,究竟的涅槃;佛是以此法來感召大眾,讓大眾為這人生大事而集合攏來。法也是律法制度,就是契合於人生正道的規制;佛是本著這自他共處的完善法則,制為規章法度來組織大眾的。

  依法而組合的僧眾,以「和樂淨」三者「為」根「本」的特色。一、和合,這又有「事和或理和」二種。事和又分為六,名為六和。1.見和同解:大眾有一致的見解,這是思想的統一。2.戒和同遵:大眾奉行同一的戒律,這是規制的共同。3.利和同均:大眾過著同樣的生活受用,這是經濟的均衡。思想,規制,經濟的和同,為佛教僧團的實質。能這樣,那表現於身心的活動,彼此 [P24] 間一定是:4.身和共住;5.語和無諍;6.意和同悅了。此六和,是出家僧眾所應該一致奉行的。還有理和,是佛弟子證到的真理──法或涅槃,內容是彼此完全一致,所以說:『心心相印』;『與諸佛一鼻孔出氣』。這是聖者所特有的,而且是通於在家出家的。單是事和,是世俗僧;理和是勝義僧。不過,釋迦佛在這五濁惡世,依法攝僧,成為住持佛教的中心力量,卻是著重事和。二、安樂:僧眾在這事和(或理和)的集團中,大眾都能身心安樂,精進修行。三、清淨:在和樂的集團中,互相勉勵,互相警策;如有了罪惡,也能迅速的懺悔清淨,僧團才能做到健全。佛制的僧伽,原來是這樣完善的集團。

  從自修到身心清淨來說,僧伽是使我們得安樂得清淨的殊勝因緣,是陶賢鑄聖的大冶洪爐。從利他的宏揚佛法來說,僧伽是推動佛法的集體力量。僧伽為三寶之一,佛弟子應歸依敬「禮僧」伽。宗教的大眾集團,本不限於佛教,如印度的六師沙門團,都是有僧眾的。但在各教的僧「眾中」,奉行佛法的僧伽,最為「尊」勝,所以稱讚為眾中尊。 [P25]

  
戊二: 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隨佛修行者,住持正法城。

  僧寶為歸依的對象,所以特為在家的信眾,說此一頌。在家的信眾們,應該尊「敬僧」伽:或是內心的站矗换蚴钦Z言文字的讚歎;或是身體的禮拜。稟承僧眾的意思,為比丘僧服務;隨僧眾所需要的,隨分隨力,以衣服,飲食,醫藥,床敷,日用品來供養。對於僧眾,千切不可生輕慢心。近代中國,信佛信法,敬佛敬法的還有,而信敬僧伽的實在太少。或是但敬歸依師,或是敬一二人,三寶的歸敬不具足,難怪佛法的希有功德,不易生長起來。

  僧眾這麼多,當然『龍蛇混雜』,有聖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淨的,也有毀戒不淨的。在家弟子們,如見有不清淨的,不合法的,應承認:這是出家人的『僧事』,自有僧伽依照一定的規律去處理。切「莫」隨便「呵」毀「僧」伽全體,或者呵毀一人或少數人。真兆o法的信眾,可以向僧伽提出意見,處理的責權,還是屬於僧伽。依佛制,沒有逐出僧團以前,犯了罪,國法也不能隨便處罰。遇有諍執,國王也只能依律來表決,不能以自己的意見來決定。 [P26] 否則,只有造作毀辱僧伽的重罪,或反而增加僧眾的諍執。

  還有,凡是出了家的,就成為僧伽的一員。你不要多生分別:年高或者年少,男眾或者女眾,博學或者湆W,精進或者放逸,持戒或者犯戒,老鄉或者外籍。凡是僧伽的成員,都應尊重恭敬,一律布施。因為僧伽猶如大海,有大龍也有魚蝦,有藻苔也有珍寶;大海是不加簡別,一樣含容的。然世間儘多是這種人,或重持戒的,或重禪定的,或重念誦的,或重威儀的,或重義學的,就此妄生分別,說長說短,某優某劣,擁護誰,反對誰。信眾們!切「莫」心不平等,「衡量僧」伽!僧眾的功德,不是一般所能認識的。例如一般的偏重老年,輕視少年,不知『生年上座』只是皮皴髮白,只是六根衰朽,想貪著受用而不能,與佛法功德有什麼關係呢!

  信眾對於僧眾,應該信仰:凡是出家而屬於僧伽的,雖程度千差萬別,但同樣是「隨佛修行者」。只要有出家眾,就會有寺院,有聖像,有經書,就有三寶可尊敬。佛法,始終是由於出家僧而延續下來。所以分別起來,不免有高 [P27] 下,優劣,凡聖的差別;而總合起來,卻成為一有力的僧團,「住持」如來的「正法」,堅固得金「城」湯池一般,不為天魔外道所破壞。大家不妨反省:自己對於佛法的最初起信,或最初引起興趣,不一定都是賢聖吧!所以說:破戒比丘而服袈裟的,還是人天福田。真盏脑诩倚疟姡瑧貏e尊敬僧伽(團體),愛護僧伽,從旁助成僧團的和樂清淨;切不可呵毀嫌責,或以權力來從中鬥爭。佛世,僧伽發生了諍執,連佛的話也不肯聽,分成二部。佛對信眾們說,這都是僧,都應該供養。所以,『如破金杖為二分,二俱是金』(11),實可為在家信眾的座右銘。──上來讚歎僧寶功德。

  
丙二: 三寶真實德,無漏性清淨。化世真亦俗,佛法得長存。

  三寶,是我們的歸敬對象,在一切宗教的教主,教理,教徒中,三寶是最圓滿,最清淨的。然佛像與僧眾,不一定能符合這一意義吧!這應該知道:如現在,佛是或玉,或石,或金,或銅,或木雕,或土塑,或紙晝的佛像;法是三藏經典,或古今大德的法義;僧是出家眾。這稱為住持三寶,是佛滅後,佛 [P28] 教流傳於世間時的三寶,恭敬供養,依此而歸向於真實的三寶。又如釋迦佛出世時,釋迦佛是佛寶,佛所開示的教說──四諦,緣起,涅槃等是法寶;隨佛出家的凡眾聖眾,是僧寶。這是化相三寶,是佛出人間教化時,以此三相為三寶。恭敬供養,依此而歸向十方一切佛,正法,一切賢聖僧。化相與住持三寶,都是佛教在世間的具體形相;以此為歸依對象,從而更深入一層。

  論究到真實的歸依處,是「三寶」的「真實」功「德」,這在古來,又有好多分別,現在略說二類。一、佛的無漏功德是佛寶:依聲聞來說,是五分法身;依大乘說,是無上(四智)菩提所攝的一切無漏功德。正法或涅槃,是法寶。有學無學的無漏功德是僧寶:依聲聞乘說,即是四雙八輩的無漏功德;依大乘說,是菩薩,攝得聲聞,辟支佛的無漏功德。二、大乘教所說:究竟圓滿所顯的最清淨法界(攝得體相業用),是佛寶。少分顯現清淨法界的,是僧寶。遍十法界而不增不減,無二無別的法界(或名真如,實相等),是法寶。平常所說的一體三寶,理體三寶,常住三寶,都不過此一意義的不同解說。所以, [P29] 三寶的真實功德──真實的三寶,是「無漏」的,是不與煩惱雜染相應的,也不為煩惱雜染緣起的。又是「性清淨」的:無漏的有為功德,稱為清淨;無為功德,不但是離垢清淨,在雜染中,也還是本性清淨的。無漏而性淨的三寶,才是真正的歸依處。

  不過,從佛法「化」導「世」間,利益眾生來說,不但應該歸敬於「真」實的三寶功德,「亦」應歸敬於世「俗」事相的住持三寶(佛世為化相三寶)。因為,但歸依世俗,自不免流於形式的崇拜;而專重勝義(真實),也不免過於高深,不是一般所能明了。所以必須歸依現實事相的住持三寶,依此進向真實的三寶。佛教的重視『像教』,其理由就在此。住持三寶為事象的,從此表顯真實三寶的功德,這才能溕钣芍吕頍o礙,「佛法」才能「得長存」世間,為一切眾生作救護,作福田。

  
乙二: 自誓盡形壽,歸依佛法僧,至心修供養,時念諸勝利。

  佛法僧三寶,是沒有污染的;具足功德的,所以是真正的歸依處。受歸依 [P30] 的,先要懇切懺悔,生恭敬心,清淨心。長跪合掌,在歸依本師前,依師長教,「自」己立下「誓」願說:『我弟子某某,「盡形壽,歸依佛」,兩足尊;盡形壽,歸依「法」,離欲尊;盡形壽,歸依「僧」,眾中尊(三說)。願大德憶持,慈悲護念,我是優婆塞。我從今者乃至命終,護生。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三說)(依《大名經》及律說)(12)。凡發願受持歸依的,那怕是生死關頭,也不能中途變悔。就是說笑,也不可說我不信三寶,或者說我不是三寶弟子。如歸依而又棄捨,生生世世,受苦無窮。所以,要切記『盡形壽歸依』的誓言。

  歸依了三寶,應該以「至」铡感摹箒怼感薰B」。對於佛像(佛塔),經典,僧眾,即使是不大莊嚴(例如佛像的工巧不妙),不大清淨,也不可輕慢,要一律生尊敬心。供養佛,如禮拜,讚歎,右繞,及供奉香,華,伎樂,燈明,幢,幡,寶蓋等莊嚴具。供養法,如書寫,印刻,或者莊嚴經典,以香,華等來供養。供養僧,是衣服,飲食,坐臥具,醫藥,日用雜物,但必須佛 [P31] 法所認為清淨的(僧眾可以用的),切勿供養不如法的物品。至於最上的供養,沒有比依從如來的法教,聽從僧眾的指導而切實奉行的了!

  我國的佛教徒,都修早晚課誦,時間比較長;對在家事務忙的信徒,多少有些不適合。最好,依印度舊法,日三時,夜三時──六時修行:次數不妨多,時間不妨短些。修三歸依「時」,要憶「念」歸依三寶的「諸」般「勝利」 ──功德。如一、成為佛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礎;三、減輕業障;四、能積集廣大福德;五、不墮惡趣;六、人與非人,都不能嬈亂;七、一切好事,都會成功,八、能成佛道。如能時時憶念歸依三寶的種種功德而修習,那對於修學佛道,成就信心,獲得希有功德,是非常容易成就的。

  
乙三: 此歸依最尊,此歸依最勝,不由餘歸依,得樂得安隱。

  依上面所說,「此歸依」三寶,在一切歸依中,「最尊」,「最勝」。如有求歸依的真眨钱斎环菤w依佛教的三寶不可了!不要邪正不分,以為歸依什麼宗教都一樣!其他宗教的教主,教法,教徒,沒有能究竟離染污的,也沒 [P32] 有具足功德的;自救不了,怎能為他人作歸依處呢?所以,即使歸依外道,也決「不」會「由」其「餘」的「歸依」,而能「得」到有為功德的安「樂」,「得」到無為功德的「安隱」。安隱,就是安穩,指涅槃的究竟常樂而說。

  
乙四
丙一: 所說歸依者,信願以為體;歸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濟。

  歸依的要求,歸依的對象,歸依的儀式,都已經說過了。但「所說」的「歸依」,到底是什麼呢?這是深切的「信」順,信得這確是真歸依處,的確是能因之而得種種功德的。知道三寶有這樣的功德,就立「願」做一佛弟子,信受奉行,懇求三寶威德的加持攝受。歸依,就是「以」此信願「為體」性的。所以受了歸依,就要將自己的身心,「歸」屬「彼」三寶,不再屬於天魔外道了。隨時隨地,都要傾「向彼」三寶,投向三寶的懷抱。例如迷了路的小孩,在十字街頭亂闖,車馬那麼多,不但迷路,而且隨時有被傷害的危險。正在危急時,忽見母親在他的前面,那時,他投向母親的懷抱,歸屬於母親而得到平安了。歸依三寶的心情,也應該這樣。能這樣,就能「依彼」三寶的威德,「 [P33] 得」到「救濟」。在梵語中,歸依是含有救濟意義的。所以,三寶的功德威力,能加持受歸依的,攝導受歸依的,使他能達到離苦常樂的境地。總之,從能歸依者說,歸依是立定信願,懇求三寶的攝受救濟。從所歸依的三寶說,不思議的功德威力,加持受歸依的,引攝眾生,邁向至善的境地。

  
丙二: 若人自歸命,自力自依止,是人則能契,歸依真實義。

  一般說來,歸依是信仰,希願領受外來的助力,從他力而得到救濟。一般他力宗教,都是這樣的。然佛法不只如此,而更有不共外道的地方。佛在涅槃會上,最後教誡弟子說:『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13)。這是要弟子們依仗自力,要自己依著正法去修學,切莫依賴別的力量。這正如《楞嚴經》中阿難說的:『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14),一切還得靠自己去修習。所以歸依的深義,是歸向自己(自心,自性):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自己身心的當體,就是正法涅槃;自己依法修持,自身與僧伽為一體。佛法僧三寶,都不離自身, [P34] 都是自己身心所能成就顯現的。從表面看來,歸依是信賴他力的攝受加持;而從深處看,這只是增上緣,而實是激發自己身心,願其實現。所以說:「若人自」己「歸命」──命是身心的總和,歸命是奉獻身命於三寶。能依「自力,自」己「依止」自己而修正法,而不是阿難那樣的,以為『恃佛威神,無勞我修』,那末「是人」也就「能契」合於「歸依」的「真實義」了。

  
註【1-001】《妙法蓮華經》卷一(略引)(「大正」卷九.七頁上)。
註【1-002】《雜阿含經》卷三(「大正」卷三.一七頁中)。
註【1-003】《大智度論》卷一一(「大正」卷二五.一四二頁中)。
註【1-004】《周易》「繫辭上」。
註【1-005】《論語》「雍也」。
註【1-006】《攝大乘論本》卷上(「大正」卷三一.一三六頁下)。
註【1-007】《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三(「大正」卷九.六七0頁下)。
註【1-008】《雜阿含經》卷三六(「大正」卷二.二六三頁下)。
註【1-009】《佛說阿彌陀經》(「大正」卷一二.三四八頁上)。 [P35]
註【1-010】《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說:「如來不言我持於眾,我攝於眾」,引文取意(「 大正」卷一.一五頁上)。
註【1-011】《四分律》卷四三(「大正」卷二二.八八三頁中)。
註【1-012】《大名經》,《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三七說:「佛告大名:諸有在家白衣男子,男根成就,歸佛法僧,起殷淨心,發罩B語自稱:我是鄔波索迦,願尊憶持,慈悲護念」:「我從今者,乃至命終,護生」(「大正」卷二九.五五二頁下──五五三頁上)。
註【1-013】《大智度論》卷二(「大正」卷二五.六六頁下)。
註【1-014】《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一(「大正」卷一九.一0九頁上)。 [P37]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从佛教角度讲,温总理这种人最难度,
2012: 深山兰:古人对食物链计算的有趣短文
2011: 《新民晚报》:临床实验不能违背医学伦
2011: 天津九十六中学部分老年师生乒乓联谊会
2010: 宇宙到底有多大?
2010: c_y_lo, 南蛮,及pzzmd, 和三者对谈
2009: 一目: 应该学习日本人的认真
2009: 谁“言真重”杀了“言真轻”?!我们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