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哲学实用二:如何待人 |
送交者: microsoftbug 2013年08月23日07:35:4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范例哲学实用二:如何待人
先扯远,古希腊前期有一位哲学家名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中国人知道他是由 于他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of things which are, that they are, and of things which are not, that they are not。")”。 他是“智者派”的首领,就是以赚钱为目的,教人如何辩论和说话技巧以便在政治 打败对手。柏拉图称他为“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的代表人。据说为此,他曾 经被雅典公众驱除,著作被焚毁,吃了不少苦头(见维基百科),可见“焚书欺儒”, 国外也有。 从范例哲学的角度看,其实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他不是在说,星球的运转应 该符合人的意志。当时普氏的背景我们知道的很少,大概因为柏拉图等人的思想, “对世界认识的主观意愿与客观事实分开”的看法很流行,所以他的观点免不了遭到 众人的讪笑。从中国人了解他的角度,我认为这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就首 先翻译错了。这句话应该翻译成,“个人是万物的尺度”- 缺了一“个”字。因为 在汉语中,没有单复数的区别,所有很容易将个人与集体名词相混淆。从亚里士多德 的语言分析逻辑上看,单数名词是针对个体的判断,复数名词是对普遍的抽象。前 者是经验的东西,后者是本质的材料。所以,在形式逻辑上,单复数的区分,可以 看是如同中国的“阴阳”之别的重要。不知哪位前辈翻译老先生,来个“难得糊涂”, 结果可让晚辈人吃了大亏。 我主要是范例的角度来看罗氏的这句话,因为我们起码应该承认,对许多思想,精 神,意志,法律,等方面的东西,还是人为的因素很大的。这就是难怪中国的传统 文化中,人人都想当皇帝。虽然毛泽东早死了,今天剩下的中国人仍然是“每个人心 中都有个小毛泽东”,更不用说我们这几天出场的薄公子了。其实,从范例哲学上 看,中国人的这种“皇帝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种想“主导一切”的“皇 帝情结”,其思想来源,是因为人是范例,而且是高级范例。高级范例区别与低级范 例的根本在于,人的思维具有“绝对和无限”的性质。但最关键的,和最后的问题 是,任何个体的人,他/她的思维的状况,其实是应该“相对的绝对”,而不是范例 原型的本质,“绝对的绝对”。不要管后者是什么意思,如果您没读<论范例>的话。 前者的意思是,在这个“相对的绝对”中,既每个人的理解中,都有其限制和缺陷, 而且个人无法认识和克服,无论你如何努力 - 一句话,你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绝对”。 那范例哲学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相对的绝对”问题呢?白话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待 人?范例哲学认为,人的活动的对象有三种:自然物,人之间的关系,精神产品, 既思想或思想的产物。前者是自然科学家,后者是理论研究的知识分子。中间的,是 一切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当我们对待三种活动对象时,我们往往是从一种员则出发, 用一种办法“一言一蔽之”,或“one size fits all” - 问题就出在这里。 对前者和后者,用一种原则来涵盖一切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对科学家来说,我们 应该永远尊重客观规律,可以被视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对后者,多 是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如美国建国的先父们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或“政治权力平等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基础”等。最后,对中间的“与人的关系打交 道”,应该如何对待呢?正确的方法是,用一句俗话说,“见人下菜碟” - 从范例 哲学的角度看。 见人下菜碟,一般是贬义词,是“机会主义行为”。但是,有其道理。因为,人的 思维的范例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应该用一种原则来套用一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是 不同的,更不用说理解和知识的局限。用一种原则到处套用,是懒汉的做法,缺乏哲 学上的理论根据。回想自己的过去确是这样的。我记得中国历史上有杨州文人,别 人请吃饭后要给钱,主人不收。他们出门后则放手将钱扔出,自曰:我的原则是不 能白吃,不收钱是你的事,我要保持自己的清白。 类似事,在许多人为人的问题上都存在。从范例哲学上看,这是对人作为高级范例 无知的结果。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2: | 《自然》杂志向叶诗文道歉的背后 | |
2012: | 核能的神话:能源说客们如何蒙蔽了我们 | |
2011: | 申时行:(相)若非是亲眼所见 | |
2010: | 看了几天,给这里的情况做个综述吧 | |
2010: | 俺觉得楼下的几位大虾,包括小宏兔,都 | |
2009: | 欢迎欧阳混淆了无神论和自然神论 | |
2009: | 道德相对主义的六大混乱 | |
2008: | 问王姐: | |
2008: | 这里的陈丹蕾,你给FZZ新语丝投过稿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