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不平等是最可怕的 |
送交者: 武夫 2004年07月19日18:26:2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每年的这个时候,高考的话题总是很热,特别是近十年来,特别是国家除消了毕业生分配制度之后。人们用各种方式对高考分数线的巨大差异表示不满、提出抗议,甚至有的人要状告教育部,然而,我们能够看到的,仍然是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越拉越大,仍然是考生、家长尤其是那些十八九、二十多岁的考生的不平、甚至愤怒,仍然是这些不平、愤怒之后的无奈直至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出现了所谓“高考移民”现象,人们对“高考移民”现象的关注,发现了教育的不平等,而我们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政府对此仍然无动于衷? 一、“高考移民”现象能够制止吗? 事实上,“高考移民”现象是市场规律的必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从计划步入市场(虽然还不完善),而市场经济就是公开、自由、平等,特别是人们有自由的选择权,人们考虑的是投入、风险、收获,追求利益最大化,因为有较大的分数线差异,人们自然要选择投入较低、风险较小、收获最大的“移民”策略,这是市场赋予人们的权利,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实际上是对人权的侵犯。目前,人们对“高考移民”现象的关注,过多的是关注生源由教育发达地区向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流动,而极少有人关注生源由教育欠发达地区向教育发达地区的流动,而实际上这后一种现象已经较为普遍,现在在教育发达地区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这种“高考移民”,他们在教育发达地区接受教育,然后返回出生地参加高考,虽然增加了投入,但是减少了风险,获得了更大收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的自由迁移(虽然我们现在还没完全实行人口的自由迁移,但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会越来越频繁,我们不能想象父母二人远在千里之外谋生,而留下子女一人在“家乡”求学。现在,在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当地政府为了杜绝“高考移民”(实际上是杜绝由教育发达地区向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高考移民”)“侵犯”本地高考学生的“权利”而制定了许多政策,进行“堵”、“驱”,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类“高考移民”,只会增加“高考移民”的成本,你不允许借读,我可以落户口,你有年限限制,我可以提前办理,你抓得更紧、处罚更严,我可以花更多的金钱、打通更多关系,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助长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尽快解决高考录取这种不公平现象,教育发达地区向教育欠发达地区流动的“高考移民”与驱逐者之间的矛盾和积怨越来越深的话,势必造成教育发达地区对教育欠发达地区“高考移民”的驱逐,因此而产生的后果对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十分“抱团”的民族是十分可怕的! 二、教育的不平等是最可怕的不平等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手段。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国家要强盛、国际地位要提高,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而高素质不仅仅是指个人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团结协作精神、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精神。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在注重个人学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的是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助人为乐和奉献精神,因为这是世界上知名的百年企业的宝贵经验,因此我们便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给员工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企业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发展壮大。对企业如此,对国家更是如此。在一个不平等的教育环境下,首先是受教育者必然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会导致受教育者对国家感情的疏远,我们许多出国留学而在国外发展甚至定居国外的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这种不信任也会导致国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成本的大幅增加,政令不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等其根源与此没有一点儿关系?在一个不平等的教育环境下产生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的伤害,这种伤害在其进入社会后便会逐渐表现出来,国人中“关系”之风越演越列,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年轻化,政策歧视(如户籍歧视、对低学历人员歧视)和地域歧视等等,不能不说是与教育环境无关。不平等的教育环境,不仅仅影响到受教育者本身,对其亲人、对其周围的人产生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我们总是在讲“祖国的未来”如何如何,未来掌握在谁的手中?就是目前这些受教育者手中。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性本善”、“性本恶”的命题中,有一句经典:恶花怎么能结出善果? 三、政府对教育的这种不平等为什么无动于衷? 说无动于衷可能有点儿过头,但这么多年来国家没能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总是说不过去的。能够听到的声音是一些所谓的专家提出的几个论点:“北京、上海对教育的投资大,因此当地的学生应该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请问,北京仅是北京人的北京,还是上海仅是上海人的上海?你们是独立王国吗?还是中央政府仅仅是北京或者上海的中央政府?教育投资这一块从建国以来我们不相信北京或者上海的高校仅仅是北京或者上海人自己投入的,即使是,也不可以“各自为政”。这是“计划经济时代遗漏下来的问题”,部分专家如是说,实际上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我们总不能有了问题就推给“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了,我们就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何况,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大众的公平受教育的权利都不应被剥夺。还有一种说法,“北京、上海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我们不知道这些专家就这种水平还是他们故意以一种气人或者歧视的态度说这话的,因为目前我们没有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你怎么能判断谁的素质更高呢?任凭下面吵翻了天,中央至今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表态,不知道为什么? 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制度对其倾斜,虽然使得哪里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回去“建设家乡”,这只能使当地的优秀人才更加匮乏,这种政策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没有好处。如果是少数民族,我们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我想,反对的人极少。 政府在解决教育不平等方面显然是不作为,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政府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们只能猜测。改革,实际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利益的重新分配过程中,必然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如果利益受损的这部分人与当权者关系密切甚至就是当权者自己的话,这种改革就很难实施。我们作个假设:如果当前北京、上海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最高,我想,实行全国统一分数线早就开始了!不是吗? 我们的专家们也不是没有出来作过设想与解释,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大都是自主招生,我们的条件还不成熟。高校自主招生固然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但是这是目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吗?目前能够体现我们教育平等的应该是全国统一命题、统一分数线,而且这种政策必须尽快实施,最起码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减少地区分数线的差别。而我们现在做的是,从全国统一命题到各省自主命题,表明看是自主权的下放,实际上这是在掩盖这种教育不平等现象。这时候有人可以说分数线的差别是因为各省试题难易程度不同造成的(这真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招数)。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所谓的教育改革,只会掩盖矛盾甚至加深矛盾。即使高校自主命题、自主招生,而我们仍然将指标分配到各个地方,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改革”只能加深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其实,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并不是什么高科技难题,只要抛开既得利益,真正站在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上,无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高校自主招生,只要除消了地区的名额分配,给每一位考生一个均等的公平竞争机会,高校招生这一方面的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力的改革又有何难?! 公平的受教育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力,这最基本的权力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民主、法制、公平、权力……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3: | 美国人的智慧真地装在华人的脑子里吗? | |
2003: | 北大改革的硬伤 | |
2002: | 华裔女科学家鲍哲南可能获诺贝尔奖? ( | |
2002: | 西南交大的“文凭风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