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与原则(7) - 世界的分类(B) |
送交者: InstanceTV 2014年02月01日13:40:10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事实与原则(7) - 世界的分类(B)
范例所讲的“两对儿世界”,“绝对世界与相对世界”,“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 是需要一些说明的。 绝对世界,就是在前边讲过的“本体”。具体例子,如作为“高级范例”的人的身 上,我们大脑中的思维就是这个本体的“沧海一束”。可见,我们如果“懂”得了 自己的思维,也就懂得了世界的本体,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个绝对性质 的本体,是无法用言语准确地描述的,正像“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一样的(撇 开政治目的,道理相同):任何例举都不能代表全体(something like digital vs. analogue)。我们的语言只能近似地“逼近”这个本体,否则我们无法揭示和传递真 理。但我们永远不会准确地形容它,因为它不存在于“相对世界”:它是相对世界 的基础。但它的“存在”又是不可质疑的,因为它是我们质疑的基础。 相对世界,是一对儿。它们就是我们“现象界和范畴”(康德),“绝对精神和逻辑, 自然,思维”的世界(黑格尔)。就是柏拉图的“形式Form”和亚氏的“物理世界”。就 是海德格尔的“dasein(being-then-and-there)”和包括人的存在的所有存在。从范 例上看,就是由“在,存在,定在和思在”组成的范例。范例解释了多年来世界关 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争论:究竟谁是更真实的,抽象的实体还是物理世界?所 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究竟谁是第一性的,精神还是物质?范例为什么说微观 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区别?等这些问题。因为以前所有的这些世界的区分,都可归结 到范例所谓“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区别中去。 当我们不加区别地提出问题,像上面例举的那样,我们是无法确切的给予回答的, 因为我们混淆了两个世界(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在宏观世界中,当然是物质在运动。 要运动必然存在着速度,所以这就是物质移动的速度。在这里,根本的概念是物质 的存在,一切都基于物质的存在。而在微观世界中,则一切相反。运动是根本的特 征,运动的结果是物质的出现。这个“运动”的概念,在两个世界中都有区别的。 就像“心动”和“手动”的区别一样 - 如果打个比方。在微观世界中,我们不可以 问“什么在运动?”,正像我们在宏观世界里不可以问,“为什么物质存在?”一 样:这些都是它们的根本属性。正是宏观世界的相对论,将“运动与速度”的转化 关系揭示出来,变成了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所以才有我将“速度”的 概念用来连接起两个世界。 哲学上的猜想或逻辑上的判断,并不能代表科学的技术性探索。量子力学前沿的 “非定域关联”问题,即所谓,“当测量一个粒子时,另一个与之关联的粒子会瞬时 改变状态,无论它们相距多么遥远。”(以潘建伟院士为代表),被爱因思坦斥为 “spooky”。其实我倒认为,这一方面是“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的问题。另一方面 是现有的哲学理论缺陷和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还没有实现不等于没有逻辑上或潜 在的可能性。以范例的“两个世界”的观点看,这就是一个要“垮界”的问题。我 似乎更倾向是“周围的环境”,或叫“场”,“电子云”等,由于它们的相同,而 产生“电子对儿”的另一方,而不是我们真正将“电子云夹裹着令一个哭哭啼啼的 电子”,将它们强行分开,而不能“斩断”它们的“情思”(电子自旋的四态,目前 只作出三态)。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无独有偶的。你相信“心灵感应”吗?无论在情 人之间还是在双胞胎之间。我想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两个世界的存在,一个以时空 为二个必需条件,一个只需要时间,不需要空间:当我们排除了一切可能性时,剩 下的无论看起来如何不可能,它必然是我们要找的结论 - 没有空间的一维世界,除 了“超距”,还能剩下什么呢? (完)
FYI: Note: Telepathy Test If they are cheating, they would make it 100% correct. http://youtu.be/rjmZXWBd0-Q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3: | On Invalidity of E = mc^2 | |
2013: | 老实说,如果龙芯按我说的,设计成让程 | |
2012: | 如果不用老百姓过日子的平凡眼光去看" | |
2012: | 韩寒的三重门和三重皮 | |
2011: | 中国学术评价网学术不端行为评议团公告 | |
2011: | 天朝御用的文艺人:郎 朗 | |
2010: | 亮亮你的真本领!也请大家评论! | |
2010: | 为什么不简单地假设,宇宙的尺度是不变 | |
2009: | 胡適論漢字和中文打字機(zt) | |
2009: | CBS NEWS 上有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