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舍得一身剐,誓把分子工程推上马 (1)
送交者: 酸葡萄 2004年10月13日17:30:5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舍得一身剐,誓把分子工程推上马

  酸葡萄

  没想到的是,没“骗”到鱼,反倒弄了一身鱼腥臭。下面是我打算给总理办公室的一个提议原文(括号内的注解是新加的)有两版本,先后送上。因手头已没有另版,所以估计下文是第二版,但主要内容没变,数据没变,新版只是把语言SMOOTH了一下。最坏的结果是,科技部拥有本版,而科学院只有旧版。但让他们评审的四个英文版研究计划即PROPOSAL没变。看完下文之后,人们就会发现,需要请专家评审的也就那几个详细计划而已。没有说要请他们评审建立研究所的计划。不幸的是,恰恰相反,“专家”们只“评审”了我的建所计划,不评审具体的研究计划。说实话,在那几个具体的研究计划面前,不是人人都可以“专家”的。看懂都不易,评审就更难了。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不,药物所的专家学者不是得出了结论了吗?所以,俗语说:事在人为嘛。可是,既然药物所要“批”四个亿,那就应该先让人明白那是什么样的“四个亿”吧。

  其实,下文只送到了“处级”干部手里。你们会发现,关于有机所与北大的说词,药物所还在继续撒謊!把这个报告公开,确实是出于无奈。

  邱发洋自荐

  尊敬的总理:

  我叫邱发洋,是一名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现在硅谷地区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工作。在踏入美国之前我就打算学成之后回国服务,虽然现在我个人已有十几万美元的年收入和数万股公司股票,但我还是打算辞去这里的工作,放弃高收入的职位和在美国的居留权,希望早日踏上回国之路,为使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作贡献。我之所以选择回国服务,是因为我所学的知识和拥有的专长对祖国的发展和富强会产生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使命和责任的驱使,也是祖国的呼唤与个人自信的结合。本来一个留学生回国不是什么了不起之事,但我有一些想法的确与众不同。因为牵涉的层面很大,所以请您帮忙。

  从本科开始,我一直是学有机化学的。该学科与制药,材料,环保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密切相关。一九八八年到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我到了硅谷从事新药的开发和研究。因为我是打算回国服务的,所以我把在公司的工作当作是留学的继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所遇到的问题,我都是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并加以认真总结。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不断思考着新的应用对象。由于长期的日积月累,现在,我已经具备了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知识和能力。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机会与挑战一起摆在我们面前。是机会,因为融入世界潮流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挑战,因为我国的发展更需要经得起世界潮流的冲击。现在,我国赢得了二零零八年的奥运会举办权,为我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不断赢得机会的同时,我国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将会不断增大,而且会更加复杂。纵观全局,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上的差距,包括科技在产品中的含量和科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

  几年来,硅谷的工作效率和创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就是生产力这句话在硅谷得到了最佳验证。因为现代化的工业离不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农业离不开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国防更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具体表现和集成,所以建设四个现代化,归根结底还是努力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把国家的竞争力提高到当代的世界水平。在我看来,现代化包括软件(管理决策)和硬件(科学技术)两方面的现代化,且两者紧密相连。我认为科学技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效率的科研管理制度和得当的科技发展政策;二。完善的科学发展环境;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先进的科研成果;四。通畅的科技(人才与产品)流通市场。其中第一点最重要,它也是科学发展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它,后面几点就是水到渠成或只是时间问题了。

  近几年,我经常回国了解国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包括工业界和学术界。遗憾的是,工业界(尤其是医药工业界)主要是仿制别人的产品,几乎没有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而学术界(尤其是高等院校)则在变相重复别人的工作,甚至有严重的抄袭现象。虽然有很多例外,但总的印象是缺乏创意,没有竞争力,故很难找到科学研究的活力和灵魂。这种局面对于加入世贸后的中国极其不利。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于国内条件落后所造成的,而本人并不认同这种看法。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人的因素。同时我也认为这种局面是我们“人”可以改变的。因此,我希望回国为祖国建立一支过得硬的科研队伍,并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我们仍能做出大量的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想在国内成立一个新的研究机构,暂定名为分子工程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下面我就此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一。成立分子工程研究所的必要性

  所谓分子工程指的是在分子水平上把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求衔接在一起,使之具备某些特殊的性能和用途。经过多层次的优化之后,使所要求的分子性能达到最佳值,然后再放大规模并投入市场。譬如说,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属于分子工程,新材料的发明与探索也属于分子工程。由此可见,分子工程的研究成果将直接为国计民生服务,为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铺路。很明显,分子工程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因此也就离不开多个领域的密切配合。把分子工程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来研究,其意义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其自身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因为分子工程所研究的是如何把基础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尽快转换成生产力。虽然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既可出自我们自己又可来自他人,但其所提高的生产力只属于我们自己。

  我个人认为分子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分子结构与分子功能的关系,基本手段是化学合成,而本身又远远超出了化学合成的研究范畴。如果说工程是科学的应用价值的具体表现,是科学转换成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那么,分子工程是分子科学的目标和归宿,是联系基础研究与社会效益的桥梁。因此,对分子工程的研究愈深入,所获取的社会效益就愈丰厚。由于先进的分子工程技术会大大加快科学技术转换成生产力的步伐,所以,把分子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是大势所趋,故成立分子工程研究所是势在必行。况且,分子工程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大方向。

  放眼世界,有关分子工程的研究机构遍及美国,欧洲和日本。一些著名的大学如美国的密执安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和名沽屋大学等都成立了分子工程系。有的学校虽然没有用分子工程这个名称,但他们正在做的就是分子工程的研究内容,如哈佛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等。那么国内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研究机构呢?据我所知,只有北京大学建立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全国范围内,致力分子工程研究的单位极少见。虽然与药物或新材料有关的研究机构国内已有很多,如上海药物所以及几年前成立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北京医学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化学研究所等等,但从分子工程的角度来看这些研究机构,他们所做的工作都只是分子工程的一部分。尽管这些单位在国内享有盛名,但他们都没有把分子工程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在课题选择及新人培养方面他们沿用的是传统学科的思路。缺少分子工程所要求的学科整合。就拿新药开发来说,我国中草药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加以分离,然后将其作为向导化合物加以快速改造和快速筛选,进而开发出更有效,更安全的新药,结果会事半功倍。这是我国新药开发的优势之一。目前我国的化合物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我们对分子结构的改造能力及对分子功能的预测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与世界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虽然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成立在某些程度上是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新药筛选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对药物筛选问题的瓶颈--筛选化合物的来源--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即高效快速有机合成,终于还是劳力密集型。这样一个孤立的新药筛选中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尤其是在跨国公司的大量资金面前,就难说会有什么优势了(注:药物所的新药筛选中心日筛选能力是二万,从成立到现在共筛选了十余万多药次,且许多化合物是向全国征集的,相当于全力工作了一星期。见http://www.screen.org.cn/.那其他时间他们在干什么呢?国家的钱就这样被浪费了,有人请功,有人升官,国家得到了什么呢?我的心在流血!)。按目前的思路发展下去,我国的中草药资源很快就会变成别人的资源或者人类的财富了。我个人认为,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我国科技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所至。在我国的现行教育制度下,高等学校所追求的是学科系统性,而这系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数理化系统。在这种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譬如说,一所综合大学的数理化生等系的学生在专业上几乎没有共同语言。更加硕士生课程没有比本科生的强多少,只是内容更加狭窄,而博士生课程则形同虚设,或者根本没有课程要求,这样,虽然硕士博士满天飞,但能飞得高,看得远的寥寥无几。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调整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不但要包括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要针对现实问题使学生对其他的学科也有相当的了解。对于新药开发这样的研究课题,这种需要尤其明显。鉴于我国新药开发的现状,我们必须先弄明白我们的问题在那里,我们的差距在那里,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缩短差距的途径。即使当今的美国,“在制约行业,前期生物学与后期化学是两个独立的世界。他们用的是两套不同的工具,两者在数据交换与转移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困难”(注:译自《化学与工程新闻》)。与美国相比,我们在资金,设备,资料,经验及软环境方面都不如人,且我国从事新药开发的研究人员绝大多数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知识,如做化学合成的不懂生物和药理,做药理的不懂化学分子识别原理。故不同学科间的交流问题在我国将会更加严重。总之,我们所缺少的是新药开发所要求的各方面知识的整合。

  许多人认为我们有中草药的优势。然而,在我看来,这只是文化上的优势。拥有中草药的文化不等于拥有新药开发的能力。只有当我们有能力把中草药用于新药开发时我们才拥有中草药的优势。一般而言,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式,非普通的合成技术所能及,那么,即使我们有能力弄清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若是没有能力对其进行结构改造,我国的中草药优势就难以发挥出来。因此,若要把中草药用于新药开发,就要求我国的化学合成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我国掌握了高效快速化学合成技术之后,我国的中草药优势才能在我国发挥出来。我国的新药筛选中心就如虎添翼,整个国际竞争局面就会大大改观。因为高效快速合成技术是分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分子工程就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尽早建立强大的分子工程研究队伍。由此可见,成立分子工程研究所,大力发展高效快速合成技术乃是当务之急。

  随着我国分子工程研究的深入发展,不难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拥有第二个甚至更多个新药筛选中心,而且许多企业都会拥有自己的新药筛选队伍。

  二。分子工程研究所的基本目标

  成立分子工程研究所不仅是为了发展高效快速合成技术以解决新药筛选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更是为了解决新药开发与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即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能的关系问题。因为理论的预测靠精确的实验来证实,理论的发展依赖可靠的实验来支持;反过来,快速准确的实验结果又为理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开展分子工程理论的研究,必须优先建立分子工程的基本实验手段,即成熟的高效快速有机合成技术,以便为分子工程理论的验证和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可靠的保障。因此,一旦具备高效快速有机合成技术,我们就可以全面展开各个领域的分子工程理论研究。短期(十年)内分子工程研究所的基本目标将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五年时间至少完成十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有机合成研究课题,并在世界一流的专业杂志(如《美国化学会志》)上至少发表二十篇高质量的有关化学合成的论文,代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也标志着我国从事分子工程研究的基本手段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每年在国际一流杂志上所发表的有关化学合成的论文总数不足十篇。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有机合成水平(包括目标分子的复杂性及合成技术的先进性)只相当于美国Woodward在五十年代初的水平。在合成思路的创造性方面我们落后更多。要实现半世纪的飞跃,我们必须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必须发挥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需的高度创造性。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准备和信心。成立分子工程研究所就是要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开辟代表科学前沿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聚集和培养能够从事高水平研究的专业人才。如果在五年内我们完成了十个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合成技术研究项目,那么,我们也就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即我国现有科研条件虽然在某些方面尚需完善,但在许多方面已经可以满足创造国际一流研究成果的需求。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同时,我们也培养了一批相关的人才。这样的结果既可大大鼓舞国内学术界的士气,同时又会吸引大批留学生回国服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科研效率和科研质量将会有引人注目的进步,而分子工程研究所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第二,用十年时间逐步建立和发展分子工程的有关理论及方法,重点在提高我们对分子功能的预测能力和培养有关的人才。分子工程的理论牵涉到很多学科,包括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并要求这些学科紧密合作和交流。因此我们将邀请有关的专家前来授课和进行项目合作;我们也将为其他单位代培研究生。我们的目标不但是要全面掌握分子工程的理论及其发展动态,我们还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理论,使之更加准确,更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力争站在这一领域的最前列。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改变以往的学科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改进学生培养方式,以分子工程为教学方向,以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度创造性和综合研究能力的人才为宗旨,全面检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研究课题。争取十年初见成效,即取得大量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二十年大见成效,即培养大量的高级研究人才,开创大量新的研究领域,并引导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来表达从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创造性和敬业精神,尽快使分子工程研究所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

  第三,用五年时间建立,发展,完善并逐步推广高级快速筛选技术,包括新药筛选,材料筛选和催化剂筛选等等。目前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初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需要注入大量资金;二。筛选对象缺乏多样性;三。筛选原料来源有很大的局限性;四。筛选手段缺乏普遍性;五。筛选结果缺乏重复性和可靠性。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筛选的核心问题是筛选手段的可靠性和筛选原料的质量,数量及其代表性。因为筛选手段相对比较固定,一旦建立就可以大量投入和重复使用,故筛选的瓶颈依然是筛选原料的来源。虽然快速筛选的依据并不复杂,但要彻底解决筛选过程所遇到的根本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合成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和推广高效有机合成理论及快速组合合成技术。否则,快速筛选的质量和数量就取决于所投入的总劳动量和总资金量了。而且,用于快速筛选的设施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会等米下锅。目前的组合合成只能应用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而做一些初级的组合。正是由于受这种制约,组合合成的对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且组合的多样性也大大降低。许多有用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天然丰度甚低而不能依靠直接提取方法来获得大量的原料,更加其化学结构相当复杂,导致合成成本过高而被排除在组合合成之外。目前对于复杂的天然产物分子的筛选往往需要建立一个高度简化的分子骨架,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由于对分子骨架的选择只是凭直觉,没有经过优化,故这种直觉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任意性和随机性,且往往是盲目的。在此基础上的优化没有消除直觉上的随机性,所以优化的结果往往是一个局部最佳值。这是目前的高通量筛选的普遍弊病,也是绝大多数高通量筛选虽数目庞大但价值微薄的直接原因。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分子工程研究所将发展一套独特的关于快速高效有机合成的理论及设计方法,全面提高化学合成效率和速度。这样,我们不但能在短期内合成复杂天然产物分子本身,我们还可以选择结构更接近天然产物的分子骨架,通过组合技术合成大量的复杂衍生物,并使所需的成本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有高效快速化学合成作为依托,我们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许多复杂的天然产物都能快速合成出来,从而成为新药筛选的对象或新药向导分子。只有高效快速有机合成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全面而彻底地研究一系列分子的构效关系,才能使我们能以较小的代价开辟一片广阔的新药研发新天地,才能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在快速合成的原理和技术确立之后,我们也就具备了开展新材料和新催化剂研究的能力和手段。将高效快速合成与组合化学相结合,我们就可以大大加速高级材料的研究进程和新催化剂的开发速度。而这些新材料和新催化剂反过来又可提高有机合成效率,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高效快速有机合成理论与技术将不但使快速筛选(包括药物筛选,材料筛选及催化剂筛选等等)技术成为通用的分子工程研究手段,而且它还将把有机合成整个学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快速筛选技术的实现将标志着分子工程研究所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分子工程技术开发基地。

  第四,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家安全系数,分子工程研究所将利用其在分子工程理论,快速合成技术和快速筛选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尤其是国防科研项目。分子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是高级材料,包括有机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医药材料,通讯材料,光学材料,显示材料及特种功能材料等等。而有关的研究结果将可直接或间接用于国防建设。同时我们将积极转让最新研究成果和协助国内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为提高研究所的竞争力,我们将逐步规范竞争规则,试行终身考核制。参照美国一流大学的考核标准,对助理教授考核不超过五年。通过考核者,升为副教授或教授;没能通过考核者,自谋出路。对副教授的考核也不超过五年。通过者,升为教授;没能通过者,亦自谋出路。不同的是,我们对教授也实行考核,时间为五年。通过考核者,定为终身教授,以后不再接受考核,但上七十岁以后不再招收研究生;没能通过考核者,则聘为合同教授,视当时情况而定。考核者应为国内外的著名学者。一般国内五名,国外五名。考核内容为应考者在考核期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实行这些考核就是要把研究所变成研究生与博士后的练功房,教职人员的竞技场。这将有助于提高科研效率和科研质量。如果顺利,我们将向全国介绍和推广我们的经验。

  第六,采用职位责任制,即所设职位都有其相应的职责。在行政上只设所长办公室,负责招聘,财务与后勤管理及对外联系;服务设施尽可能承包给其他单位;研究人员以研究生和博士后为主,兼收少量技术员;在师资结构上短期内以助理教授或特聘教授为主,长远目标是形成正教授与助理教授为二比一的格局,并力争在二零二零年达到半数正教授为中科院院士的目标。研究生与教授的比例将大于十比一。分子工程研究所还将争取在十年之内拥有美国科学院院士。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我的“民间科学家”母亲
2003: 弹弹大学排行
2002: 北京不需要“北京人”
2002: “美丽心灵”纳什诺贝尔奖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