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对孔子思想的误解
小议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得失(五)
老几 2014.8.1
胡适的自相矛盾在《大纲》中是“一以贯之”的。比如他一方面崇尚老子无为用弱的思想,另一方面又从《诗经》考证出老子为“革命家”。(实际上胡适既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无为”,又不懂用弱。至于什么叫“无身无患”,什么是“小国寡民”,更是完全搞不懂。这从他广为人讥垢的哪些抗战初期的投降主张就不难知道。)
胡适对孔子的解说,也是如此矛盾。胡适一方面对孔子为人称赞不已,另一方面又认定孔子杀了少正卯。先看一下胡适对孔子的称颂。“孔子的性情德行,是不用细说的了。我且引他说自己的话:‘饭蔬食,饮水,曲耾以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何等精神!”…
再看看胡适叙述少正卯:“孔子作司寇,7日便杀了一个‘乱政大夫少正卯’。有人问他为什么把少正卯杀了。孔子数了他的三大罪:一、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二、其谈说足以饰袤荧众。三、其強御足以反是独立。这三件罪名,译成今文,便是‘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
胡适这里的论证也很有代表性,他给出了引文,却没有说出引文的出处。据网友“胡学博士”考证,孔子诛杀少正卯的故事最早出现在《荀子•宥坐》,这个故事后来被汉末出现的《孔子家语》略加改动之后收录。胡适的上述引文就是来自《孔子家语》,而此书在当时许多学者都认为是伪书。胡适在其“孔门弟子”篇中说:“《孔子家语》所记76人,不消说得,是更不可靠了。”“所用《孔子家语》一段,不过借作陪衬,并非信此书有史料价值。”。对《荀子•宥坐》,胡适也有评说。在其“荀子”篇中,胡适说,《荀子》“大概今本乃系后人杂凑成的。其中有许多篇,如《大略》、《宥坐》、《子道》、《法行》等,都是东拉西扯拿来凑数的。”
尽管如此,只有需要,这些似乎并不影响胡适用其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梁启超在《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批评说:“相信孔子杀少正卯这件事,这是厚诬了孔子,是对孔子人格的不敬。”
类似的矛盾还表现在对于孔子的学说方面。胡一方面说:“孔子的人生哲学,依我看来,可算是注重道德习惯一方面的(86页)。”另一方面又认为:“孔子的“学”只是读书,只是文字上传来的学问。(79页)”(胡雷人的地方是把此论与易传接在一起讲,显然把易经作为文字学问而不是“象”学)。
胡适认为:“一部论语虽不是孔子所作,却极可靠,极有用。… 研究孔子学说的人,需用此书和《易传》《春秋》两书参考印证,此外便不可全信了。”这话大致是不错的。那么胡认真读《论语》了吗?没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是学文吗?不是。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的“学”只是读书,只是文字上传来的学问吗?当然不是!
难怪梁在上面批评胡的另一条评论说:“以“知识论”来讲孔子,只是“弃著华而取糟粕”。因为知识论在孔子哲学上只占得第二、第三的位置。孔学的根本精神是如何做到“我的思想行为与我的生命融合为一”及“我的生命和宇宙融合为一”,孔子的“学”并非如《大纲》所言“只是读书,只是文字上传授来的学问”,而是“活动”和“体验”。”
孔子在世时评论座下弟子,除了颜回,别人都不具备继承自己思想的根器。颜回早夭,曾子以下弟子均无器量继承衣钵。孟子荀子虽各有发挥,却已偏离孔子教导。以后儒家每况愈下,更是离孔愈远。胡适不明其理,却硬说是孔子之说,造成流弊千年。如此胡话,大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