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兒點評:這裡是泛指中華民族的後裔與大和民族的後裔的戀愛婚姻——中日姻緣。
中日雖然已經結下了世仇,卻姻緣不斷。這種獨特的姻緣,將會挑戰人類本性的核心價值。由於個體的情感介入中日情侶之間,通過感情交流產生情感,從而觸發了中日男女性愛的源泉。最終導致基因融合,遺傳物質相互同化,充分沁潤了中日前輩世仇情結的種子,必然誕生出共同的後代......
中日的世仇情感是中日前輩社會經驗累積的產物,具體表現為憤怒、恐懼、復仇和相互否定。中日的性愛情感是中日後輩們個體的性愛需求下產生的親密關係的交織體,就是自我表現、相互肯定的男歡女愛。它與傳統中日世仇背道而馳,表現為中日男女忘我的性愛,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中日混血家庭。這種以個體和家庭為初級形式的中日社會情感,是否將導致中華民族與大和民族雙雙放下屠刀,一笑泯恩仇呢?
或許,大力鼓吹開闢中日姻緣,可以早日打開通向中日達成最終大和解的第三條道路......
中國未來混飯吃的3000萬光棍,公派到東瀛去當炮灰,和日本姑娘約炮吧!
-----------------------------------------------------------------------------------------
來源:東網 2015-05-27
中國女性下嫁日本 每3對夫妻有1對離婚
自2003年起,中日跨國婚姻的離婚率高達40%,每3對夫妻就有1對離婚。(資料圖片)
中國人與日本人通婚數字自1996年起,一直處於日本國際婚姻第一位。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數據顯示,中日跨國婚姻數量於2000年首次突破萬人大關,幾乎佔日本全國國際婚姻總數的3分之1。據悉於1993年取「日本人配偶永居」綠卡簽證的中國人(多數為女性)不足3萬人,但到2008年已大大突破10萬大關。
根據黑龍江方正縣外事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前後該縣每年都有200名以上女性嫁到日本,超過方正縣每年登記結婚新人的10分之1。據統計,方正縣每年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僑匯收入高達8000萬日圓(約501萬港元)。
方正縣姑娘李愛萍於1999與前男友分手,當時她僅得24歲。由於其前男友是日本戰後遺孤後代,當時即將要移居日本,男方母親認為李愛萍家境貧困,兄弟姐妹多,而且不懂日語,結婚會給兒子的一生造成負擔,2人於是分手。其後李愛萍當時找到做國際婚姻介紹的朋友,支付4萬元人民幣中介費,然後從幾個日本男性的照片和簡歷中,選擇了現任的日籍丈夫。如今李愛萍更在方正縣買了房子給父母,還能讓父母在冬天時去海南三亞過冬。
李愛萍的日本友人曾告訴她,日本男人娶中國女人一般婚姻很難穩定,每3對夫妻中會有1對離婚。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自2003年起,中日跨國婚姻的離婚率高達40%。幸好李愛萍是幸運的一群。剛到日本就懷孕,做了7年全職家庭主婦,一直到孩子上小學後才重新找工作。當年32歲的她在電子廠工作,雖然到達日本後就開始學習日語,還請台灣人做家教,但李愛萍說自己至今仍未能融入日本社會,只是接受在日本的生活習慣。
基於歷史原因,方正縣的女性外嫁到日本有先天的便利。在日本的方正縣人人數眾多,通過人脈介紹,更容易找到合適的日本男性。有在日華人表示,在一些日本人眼中,這些不懂日語的中國女人下嫁給一個日本男人,就是因為錢。但在方正縣,下嫁日本的行為就被說成「犧牲我一個,幸福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