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關於抑鬱的幾個常識 |
送交者: law5678 2014年05月07日20:20:03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抑鬱症會遺傳嗎?
也會也不會。有證據表明,基因對抑鬱症的發病的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抑鬱症有很多類型,重型的抑鬱症中遺傳因素的作用比較大。
然而,基因不是影響抑鬱症發病的唯一因素。這就像戰爭的爆發不僅僅是因為經濟決定的一樣。而且,即便是有遺傳的可能性,也不是遺傳抑鬱症這個病,而是遺傳這個病的發病素質。也就是說,即便你的家族中有抑鬱症的“基因”,但是你也不見的就會出現抑鬱症的發作,後天教育、自我調節得當的話,即便有抑鬱症的“基因”,也不見得就一定會患有抑鬱症。
另外,如果你的父母、親戚中有人得過抑鬱症,而你也得了抑鬱症,這並不就等於你遺傳了抑鬱症的基因。醫學界判斷遺傳的證據在於基因的測查,而不在於這種家族中是否曾經出現過抑鬱症患者。但是目前尚未確定抑鬱症的遺傳基因是什麼,所以抑鬱症的遺傳還是一個有待證實的醫學假說。
為什麼會得抑鬱症?
這還是個醫學難題。
至今為止,醫學界和臨床心理學界還沒有確定抑鬱症的病因是什麼。
總的來說,專業界的看法是——
(1)抑鬱症是一個綜合徵,就像發熱一樣,各種原因都可以引起發熱,而不同類型的抑鬱症有不同的發病機制;
(2)有四大因素對抑鬱症的發病有重大影響:遺傳、心理、社會、腦內神經遞質的改變。其中腦內神經遞質的改變是最直接的發病因素,因為無論是遺傳還是心理、社會因素都會改變腦內神經遞質,從而引起抑鬱症的表現。相應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也都會改變腦內的神經遞質,從而治療抑鬱症。
為什麼抑鬱症需要服藥,純粹的心理治療不行嗎?
感冒不服藥也會好,為什麼有些人還會服藥呢?因為過程太痛苦。
抑鬱症也一樣。
不服藥的話,輕型抑鬱症也會經過心理治療緩解,但是過程太痛苦。而且,這個過程中工作、生活受到影響,心理治療的時間也會加長。
所以,即便從經濟角度考慮,邊作心理治療邊服藥也是有利的。
而重型抑鬱症必須服藥,因為自殺危險性很高。
把抑鬱症看作是純粹的心理疾病或者純粹的生理疾病都是幾個世紀前的落後想法。
為什麼有時候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抑鬱症好了又復發?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抑鬱症一開始會出現好轉。但這是一個臨床的假象,稱為“移情性好轉”。
這種好轉是因為來訪者對醫生產生了情感上的依戀,而暫時掩藏或忽略內心衝突和痛苦而出現的。隨着治療的深入,這些掩藏的部分又表現出來,從而造成了人們的錯覺,抑鬱症好了又復發。
所以,心理治療一般都需要幾個療程的治療。即便是短程心理治療,也需要15-20次的會面。
而三、五次就治癒的案例,大部分出現的都是“移情性好轉”。
抑鬱症可以斷根嗎?
這就像問感冒可不可以斷根一樣。
如果及早發現、及時治療、足夠療程的心理和藥物治療(大約2-3年),約三分之二的抑鬱症患者的疾病都可以治癒或得到明顯的改善。日後生活中注意心理保健的話,復發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有很小一部分的抑鬱症患者的情況會經過治療後沒什麼效果或效果維持時間很短,這一類難治性抑鬱症患者是根本就沒有徹底治癒過,談不上斷根的問題。
很多抑鬱症患者病情的復發其實是自己造成的,而不遵照醫囑擅自停藥、減藥、加藥,不定期隨訪,心理治療剛起效就退出,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心理保健等等。
而抑鬱的情緒是根本不可能“斷根”的,抑鬱的情緒是我們正常情緒的一部分,完全沒有抑鬱情緒的人恰恰是不正常的。
什麼叫做抑鬱性神經症?
做心理治療的抑鬱者很多都有抑鬱性神經症,而不是重型抑鬱症。
抑鬱性神經症的病因往往有社會心理因素的,與諮詢者的個性偏離有關。
主要表現是對日常活動和娛樂的興趣明顯減退,體驗不到樂趣;對前途悲觀失望,但是並不絕望;感到打不起精神,缺乏動力和熱情,似乎什麼都不想做,也不想動;自我評價下降,,常常自卑、自責、內疚;感到生命缺乏意義與價值,甚至企圖自殺,但在具體實施上,則又顧慮重重;常常伴有焦慮和軀體不適。
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內心有矛盾和衝突。治療以心理治療合併藥物治療效果較好。
什麼叫做反應性抑鬱?
反應性抑鬱,是指由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緊張等應激因素引起的抑鬱狀態,人們叫能夠理解這種抑鬱,有些人會認為這種抑鬱無需治療。
在遭遇生活事件如交通事故、離婚、喪偶、失業、自然災害、長期的不良競爭等後,可以使人患反應性抑鬱。它與正常人表現出的憂傷、苦惱、氣餒等悲傷情緒不同,正常人的悲傷情緒往往在短時間的發泄後迅速恢復正常;而反應性抑鬱則不同,它是以未被克服的心理衝突為基礎而發病的,抑鬱情緒嚴重,持續時間長,其嚴重程度必須達到使其心理功能下降或社會功能受到損害才能診斷。
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配合抗抑鬱藥物治療。
抗抑鬱藥會讓人變呆,讓人上癮嗎?
常用的抗抑鬱藥分為三環類、四環類、SSRI類和SNRI類藥物。
所有的藥物治療抑鬱的療效都是差不多的,所有的藥物都有副反應。
三環類和四環類(氯丙咪嗪、阿米替林、馬普替林)等的特點是價格便宜、副作用大。
SSRI類和SNRI類(氟西汀、帕羅西汀、西酞普蘭、文拉法新等)是新開發的藥物,特點是價格昂貴、副反應小。
人們看到的精神病患者的“變呆”有兩種原因:一是病情本身的表現,如重型抑鬱症患者的思維緩慢、活動減少、抑鬱性假性痴呆等,這種情況恰恰是說明藥物治療力度不夠,而不是藥物引起的副反應;二是抗精神藥物(如舒必利)引起的錐外系副反應,一般來說,抗抑鬱藥物是不會引起這樣的副反應的。
而所有的抗抑鬱藥物都不會讓人“上癮”,產生軀體依賴。但是有依賴特點的人會對所有的藥物都產生心理依賴,心理依賴主要靠心理治療解決。
抗抑鬱藥物的副反應主要是臉紅、心跳加速、便秘、噁心、失眠、焦慮、頭暈、口乾、性功能下降或亢進等等,一般來說,大部分副反應會順着用藥時間延長而減少或消失。
什麼叫做繼發性抑鬱?
很多疾病如流感、艾滋病、肝炎、癌症、甲狀腺功能減退、腦動脈硬化、癲癇等,使用很多藥物如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甲基多巴、普萘洛爾、口服避孕藥、激素、阿的平等也後都會出現抑鬱,為繼發性抑鬱。後者也被稱為藥源性抑鬱。
其實繼發性抑鬱很常見,住院病人大約三分之一都會出現,只不過我們國家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還不可能常規性的對這些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中老年人也會得抑鬱症嗎?
是的。雖然抑鬱症主要在青壯年時期發病。
更年期抑鬱是很常見的中老年抑鬱類型。以前由於醫學界內部的各種原因,很多醫生對精神病學知識了解不多。所以很多更年期抑鬱被診斷為神經衰弱或更年期綜合症。
女性45-55歲、男性50-60歲這個年齡階段,人的生理、心理上變化較大,生理上免疫功能降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逐漸衰退,激素水平降低,常常帶來一系列的軀體疾病和情緒上的變化,心理上承受着來自工作、學習、家庭、婚姻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壓力。
所以這個時期比較容易出現抑鬱。
更年期抑鬱一般起病緩慢,逐漸發展,病程較長,開始多表現為失眠、乏力、頭昏、頭疼、煩躁不安等各種軀體不適感,然後患者常情緒低落、焦慮不安、悲觀消極,對比現在,思維遲緩、反應遲鈍,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力不從心、對平常喜歡的事提不起興趣,特別是易疲勞,休息後也不能緩解,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只會吃飯,不會幹事的廢人。"
更年期抑鬱症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合併短期的支持性心理治療。
老年期抑鬱也是老年抑鬱的常見類型。隨着我國進入老齡化國家,這個問題也比較突出。
患者常常感覺有被被社會拋棄的失落感、寂寞孤獨、自卑、覺得死之將至、萬念俱焚。很多人開始多是以各種軀體不適主訴到綜合醫院去就診,患者的主訴與臨床軀體檢查結果不相符合,各種治療方法也不能獲得明顯的效果。其實這是老年人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情緒的結果,只要醫生多問一下情緒方面的問題,是可以發現抑鬱情緒的。
老年抑鬱的治療以藥物治療合併家庭治療效果較好。
女孩不抑鬱,因為還沒有性發育!
一般來說,抑鬱者是女性多於男性。成年女性得抑鬱症的比率比成年男性大約要高出兩倍。但是有趣的是,研究發現,在青春期前,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抑鬱。進入青春期後,女孩子得抑鬱的比率就超過了男孩兩倍。
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性激素外,心理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馬薩諸塞大學的Susan Gore發現,抑鬱的青春期女孩傾向於過度關心和過度捲入家庭中母親的情感問題,而男孩子對家庭問題的敏感性沒有這麼高。另一方面,抑鬱的母親傾向於向女孩傾訴而不是男孩。也許這是女孩容易抑鬱的一個原因。
另一方面,普林斯頓大學的Joan Girgus發現,對軀體形象的關注也是女孩抑鬱的原因之一。
Nolen-Hoeksena and Girgus 發現,女孩子的個性和男孩子比較起來,更加容易在情感上依賴人際關係,更少有確定性,被動性更多。所以,在青春期,當女孩要面臨很多突變,如與男性的交往、身體的改變、性慾的出現、社交活動的受限制等,她們往往會不知如何主動處理,變得沮喪,從而抑鬱。
社會中的男權主義也強化了女孩子的抑鬱。如很多社會中要求婦女的形象是被動的,婦女更容易受到性侵犯和歧視等。
所以,隨着女孩子長大,抑鬱的危險性也增加了。
心理醫生也會得抑鬱症嗎?
當然了,而且心理醫生得抑鬱症的比率還比其他人群要高的多。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很多抑鬱症患者或者自身心理有問題的人容易選擇心理治療這個行業;第二,心理醫生長期暴露於不良情緒中,容易捲入。
所以,一般來說,心理醫生自身要注重心理保健,自己要時常接受督導(督導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心理醫生自己接受心理治療)。
不抑鬱≠快樂
什麼叫做快樂?是有很多的錢嗎?是有很多人讚賞你嗎?是有漂亮的外表嗎?是有聰明的頭腦嗎?是有博士學位嗎?是有車有房嗎?是總是感到自己很幸運嗎?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態度嗎?是你相信自己快樂你就快樂嗎?是願望得到滿足嗎?是很多人都愛你嗎?是你能控制很多人嗎?是你能為所欲為嗎?是幫助別人嗎?是獨自一人沉思嗎?……
很多外在事件的並不能影響到你的快樂,六合彩得主在幾個月後快樂程度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殘廢者的快樂程度從總體上來說也不比一般人低很多。
有些心理治療師(如Meyers)認為:快樂意味着充實、有意義、愉快的生活。你呢,你也這樣認為嗎?還是不是?
有些哲學家認為快樂就意味着欲望的滿足。你呢,你也這樣認為嗎?還是不是?
還有哲學家認為,快樂就意味着消除欲望。你呢,你也這樣認為嗎?還是不是?
那麼,你認為快樂和抑鬱的關係是什麼?只要不快樂,就會抑鬱嗎?只要抑鬱,就不會快樂嗎?
好像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可是,心理學家們發現,抑鬱的對立面並不是快樂。比如說,研究發現,一般來說,女性的抑鬱者要比男性多。如果抑鬱的反面就是快樂的話,那麼男性的快樂程度應該比女性高。但是,測試發現,不是這樣的。男性和女性的快樂程度是一樣的。
這證明了,抑鬱的反面不是快樂。
也許你已經有體驗。當你擺脫了抑鬱後,你並不會快樂起來,只是感覺到痛苦消除了。
是的,快樂和抑鬱並不是矛盾的。它們可以同時存在。痛並快樂着。就像你對一個人可以又愛又恨一樣。
你不可能同時既緊張又放鬆。可是你的確可以又抑鬱又快樂。
為什麼我們的快樂那麼短暫?為什麼我們不能承受生命中沒有太多強烈的快樂?
因為我們像個孩子一樣存在幻想。
我們對人生的幻想有:
第一,我的生活應該是安全的,死亡、車禍、意外、下崗等等喪失不會在我生命中發生;
第二,人們都會關心我、愛我,就像父母一樣對我一樣。
第三,我的生命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就像一個搖籃中的孩子一樣。
第四,人們都會尊重我,就像我的親人一樣。
這些幻想讓我們無法接受社會的自然規律。
當生活告訴我們,我們的幻想實現不了的時候,我們就會說:“我不喜歡。”
正是這種態度讓我們和穩定的快樂無緣,而不是實際發生的事情。
比如說,父母的死亡,會讓一個人不快樂,抑鬱,因為他有個幻想:“母親不應該這麼早就死的。”,但是如果他的想法是,“人人都會死,母親也一樣,人人都可能有意外,母親也一樣。”他就不會那麼抑鬱。
難道世界應該因為我們的幻想而改變嗎?
真正的、穩定的、長期的快樂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這個基礎是,我們要承擔起生命帶給我們的創傷。不管發生了什麼,接受這就是事實。記住,接受事實,改善未來。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人到中年需防骨質疏鬆(一)病因 | |
2013: | 男人健康滑坡10大徵兆 | |
2012: | 閨蜜私語-男人免進! | |
2012: | 大家要小心了 | |
2011: | 5色食物守護身體5大器官 | |
2011: | 朱大夫語錄--自然物理療法-能治療癌症- | |
2010: | love陽光:治療胃病偏方大公開 | |
2010: | 減肥?試試中式、酸奶沙拉 | |
2009: | 被庸醫複雜化的口臭 | |
2009: | 關於陳竺的玩笑 / 作者:o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