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補氣,瘦補血
朱德保健醫生的養生智慧
作者簡介:
胡維勤
男,1934年生於浙江金華,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警衛局保健處)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他先後為朱德、華國鋒、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領導同志做過保健醫生,並在黨和國家的多次重大會議和活動中擔任保健工作,也多次承擔外國元首、重要領導人來訪的醫療保健任務,積累了豐富的保健經驗,被國務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醫學科學家”,享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
1961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療系;1964~1966年師從國內著名內科教授樂文照先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和疑難雜症的臨床研究;1976年參加北京協和醫院舉辦的“西學中”培訓班(第四期),並師從著名的中醫祝諶予先生,重點學習糖尿病的中醫藥治療。
他於2008年寫就的《將中醫進行到底》凝聚了胡教授幾十年行醫的心得和經驗,一經出版就在廣大讀者中迅速流傳,不少讀者從東西南北各地奔來尋求胡教授的幫助,本書還引起了媒體的爭相關注,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生活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紛紛邀請胡教授為大家主講健康課,新書《胖補氣,瘦補血》是他對自己寶貴經驗的進一步闡釋,將為所有關心健康的人帶來新的驚喜。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胡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眼知健康的訣竅--胖則氣虛,要補氣;瘦則血虛,要補血。而胖瘦又有不同--人有四胖,氣有四虛;人各有瘦,因各不同。大體如下--
膽小的胖子氣虛;
怕冷的胖子陽虛;
腫眼泡的胖子有痰濕;
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濕熱。
火大的瘦人陰虛;
長斑的瘦人血淤;
內向的瘦子氣鬱;
愛長瘡的瘦人有濕熱……
根據不同胖瘦的不同,保健的路子自然也不相同,胡教授針對不同的情況給出了不同的建議--胖人應該補氣;瘦人應該補血。補氣與補血者皆給出了簡單、實用的方法。
編輯推薦:
朱德保健醫生胡維勤繼《將中醫進行到底》之後,再出新作,懇切與讀者分享自己的保健心得,教大家一眼知健康的訣竅--通過看胖瘦來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其方法獨特、易懂、實用。
目錄:
第一章 氣血平衡是健康的根本
第一節 人活一口氣,養氣就是養命
第二節 血是氣之根,血足氣就旺
第三節 氣血越平衡,人的壽命就越長
第二章 一分鐘就可以判斷自己的氣血水平
第一節 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
第二節 平衡氣血的大思路:胖補氣,瘦補血
第三章 氣有四虛,人有四胖
第一節 膽小的胖子氣虛
第二節 怕冷的胖子陽虛
第三節 腫眼泡的胖子有痰濕
第四節 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濕熱
第四章 胖子養生,先要清心
第一節 百病生於氣
第二節 養生秘訣:心平氣和(1)
第三節 養生秘訣:心平氣和(2)
第四節 仁者壽
第五節 富人想長壽,就要像窮人一樣生活
第五章 補氣最簡單的方法
第一節 最簡單的補氣法:清晨拍手
第二節 基本拍手補氣法
第三節 高級拍手補氣法
第四節 站樁補氣法
第五節 補氣六字訣
第六章 十大補氣穴位
一、脾腧穴
二、足三里穴
三、膻中穴
四、湧泉穴
五、關元穴
六、氣海穴
七、太溪穴
八、百會穴
九、肺腧穴
十、懸鐘穴
第七章 十大補氣食物
一、土豆
二、山藥
三、紅薯
四、香菇
五、牛肉
六、泥鰍
七、兔肉
八、糯米
九、韭菜
十、蜂蜜
第八章 你為什麼這麼瘦
第一節 火大的瘦人陰虛
第二節 長斑的瘦人血淤
第三節 內向的瘦子氣鬱
第四節 愛長瘡的瘦人有濕熱
第九章 搖補氣血,先補脾胃
第一節 看手:判斷脾胃是否虛弱的絕招之一
第二節 看眼袋:判斷脾胃是否虛弱的絕招之二
第三節 看舌頭:判斷脾胃是否虛弱的絕招之三
第四節 補脾胃的四寶粥
第五節 捏脊是最好的補脾胃的方法
第六節 脾胃有四怕
第十章 最簡單的補血法--晚上泡腳
第一節 晚上泡腳為什麼能補血
第二節 泡腳的竅門(1)
第三節 泡腳的竅門(2)
第四節 泡腳的竅門(3)
第十一章 十大補血穴位
一、血海穴
二、天樞穴
三、關元穴
四、足三里穴
五、三陰交穴
六、隱白穴
七、髀關穴
八、下關穴
九、期門穴
十、章門穴
第十二章 十大補血食物
一、黑芝麻
二、紅棗
三、豬肝
四、藕
五、胡蘿蔔
六、桂圓肉
七、黑豆
八、黑木耳
九、烏雞
十、紅糖
附錄 胡教授的養生秘方
一、荷葉降血脂
二、小孩大便不通,喝一聽杏仁露
三、蘇葉泡腳可驅散感冒
四、泡李子是治拉肚子的靈丹妙藥
五、涼水泡綠茶,可以治痛風
六、“任脈操”延衰老
七、點商陽穴,祛便秘
八、醋蛋液促長壽
九、“三個半”保平安
十、冬瓜皮快速止咳
十一、絲瓜藤治鼻炎
十二、睡前八法
十三、生氣難受,捶一捶膻中穴
十四、月經不暢,吃幾片山楂
十五、反胃嘔吐,喝土豆汁
十六、十指尖敲桌面,預防老年痴呆
第一章 氣血平衡是健康的根本
第一節 人活一口氣,養氣就是養命
在中南海,我前後為三位老首長做過保健醫生,他們都很長壽。最長的活了92歲,最短的也活了87歲。在這些德高望重的人身邊工作,我體會最深的健康秘訣就是:天地要陰陽和諧,人體要氣血平衡。
天地要陰陽和諧,才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體要氣血平衡,才會精神抖擻,百病不侵。如果天地陰陽不調,不是洪澇,就是乾旱,莊稼沒有收成,災民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社會根本就不可能安寧。如果身體氣血不平衡,一會兒心臟氣短,一會兒肺上淤血,整天胸口上像壓着一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人又哪來健康。所以,健康不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看氣血是否平衡。
那麼,什麼是氣呢?
從中醫角度來講,人體的氣有肝氣、肺氣、腎氣、脾氣、衛氣、營氣、宗氣等。你聽了一定頭暈,就是學中醫的人也糊塗。其實,氣很簡單,你只要記住一句話就可以了—
氣,是人體的動力。
汽車沒有動力,就不能行駛;輪船沒有動力,就不能航行;飛機沒有動力,就不能在天上飛;人體沒有動力,生命就會結束。人究竟活的是什麼呢?人活的就是一口氣。西方人說,上帝最初造人時,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狀捏成人的樣子,但這個人沒有生命,上帝想了想,往泥人的鼻孔里吹進了一口氣,泥人立刻便有了生命。所以,氣是生命之本。古人說:“氣聚則生,氣散則亡。”意思說,氣是生命的精髓。今天,老百姓形容某某人死了,常會說:“某某昨天斷氣了。”斷氣實際上就是指人體的氣散了,氣散了,身體沒有了動力,生命也就結束了。
如果將人比做一棵樹,氣是樹根,身體是樹幹和樹葉。根深才能葉茂,氣長才會命長。養氣就是養根,我們將氣養好了,養足了,身體才會硬朗、結實,才能百病不侵。如果根弱了,樹幹和樹葉就會枯黃。這就是《難經》說的“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在自然界中,風起雲湧,風吹草動,這都是氣在運動。那麼,身體內的氣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它起着什麼樣的作用呢?
首先,身體內的氣具有人體發動機的功能。人的生長發育、臟腑的活動、血液的運行、津液的輸布,都需要氣的激發和推動。一個人如果氣虛,生長發育就會遲緩,臟腑經絡的功能就會減退,或血行滯緩,或水液不化,或津液不布,或痰濕內生。
其次,氣具有人體空調機的功能。人的體溫是恆定的,不能高也不能低。烈日炎炎,室外的溫度已高達40℃,人體的溫度仍然維持在36.5℃左右。天寒地凍,室外的溫度已低於零下5℃時,人的體溫還是維持在36.5℃左右。人為什麼能這樣呢?就是因為身體裡的氣。當外面的溫度降低時,人體內的氣就開始收斂、關閉,以便保持體溫,這就是人一遇到寒冷就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原因;當外面的溫度升高時,人體內的氣便開始發散,將多餘的熱排出體外,這就是人遇熱會出汗的原因。氣就是身體內的空調機,它調節體溫,保持恆定。但現在,很多人都藉助體外的空調機,天熱了,開冷風,天冷了,開熱風。殊不知,體外的空調用多了,體內空調的功能就會減弱,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容易發熱,也越來越畏寒懼冷。
氣還具有人體穩壓機的功能。人體內的各種臟腑器官時刻都在承受着地球的引力,按照物理學原理,它們隨時隨地都有下垂的可能,但為什麼它們的位置又相對穩定呢?這是因為氣,氣的運動在人體內產生的力量,能抵消掉地心引力,使之保持平衡。不僅如此,氣產生的力量還可以統帥血液,防止其溢於脈外,還可以控制和調節汗液、尿液、唾液的分布和排泄。如果人的氣虛,器官就容易下垂:脾胃之氣虛弱,胃就容易下垂;肝氣虛弱,肝就容易下垂;腎氣虛弱,腎就容易下垂;中氣不足,脾腎虧虛,子宮就容易下垂。
最後,氣還具有人體能量轉換機的功能。在大自然中,水能可以轉化為電能,風能可以轉化為熱能。在人體中,能量也可以相互轉化,腎水可以轉化為腎氣,血可以轉化為汗,水谷可以轉化為血……總之,身體內精、氣、血、津、液的相互轉化及新陳代謝都是靠氣來實現的,我們稱這一能量轉化的過程為“氣化”。人體氣足,氣化功能就強;人體氣虛,氣化功能就弱。
所以,氣決定着一個人的健康長壽。
我今年已經75歲了,接觸過很多長壽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發現一個規律:他們體內的氣都很足。我是怎麼看出來的呢?聽他們的聲音。他們說話時底氣十足,聲音洪亮而綿長。我認識一位102歲高齡的壽星,每次和他談長壽經,我都受益匪淺。老人走路穩健,精神抖擻,聲音洪亮。他平時喜歡讀書看報,經常把從報刊上看到的新聞、養生保健常識等讀給村裡的老人聽,我發現他每次讀報時都抑揚頓挫、底氣十足。
所以說,聲如洪鐘的人一般都活得比較長,因為他們的底氣足。底氣足的人體內氣的運動有力,氣化功能強大,可以化邪、化濕、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便是吃了一些有害物質,也沒有多大關係,身體很快能將它“氣化”,代謝出體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相反,體內氣虛,說話有氣無力的人,一般身體都不太好,經常大病小病不斷。這樣的人,即便天天吃無毒無害的食品,也可能由於運化不良,殘渣留存在體內,各種疾病便由此而生。
有的人會說,既然氣這麼重要,那麼是不是只要補氣,就能保持健康的體魄,就能避免疾病的侵襲?於是,許多人盲目進補。聽說補氣佳品莫過於人參,他們就天天吃,日日補。結果,健康沒找着,身體卻“補”出了一堆毛病:頭痛、煩躁不安、手足心發熱、胸悶如堵、腹脹如鼓,等等。
實際上,這種盲目補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氣雖然是生命之本,但是氣又不能太過,過猶不及,這就是咱們中國哲學和醫學最智慧的地方。著名的中醫大師朱丹溪曾說過:“氣有餘便是火。” 張景岳說:“氣不足便是寒。”
氣大傷血,氣太過了,血就會虛。常有病人問我,上火了,口腔潰瘍,牙齒疼痛,咽喉干痛,身體感到燥熱,大便乾燥,應該吃什麼藥才能祛火。這個火,實際上就是我們身體內多餘的氣。氣太過了,就形成了火,火太大了,就會催逼着血在身體內肆無忌憚地亂行。人不能太寒,也不能火大。有人一吃人參補氣,鼻血就長流,就是因為他們的氣本來就不缺,一補就補過了頭。這樣既傷了氣又傷了血。因此,過和不及,都不是長壽之道。
第二節 血是氣之根,血足氣就旺
人體雖然複雜,但最根本的東西只有兩樣:一是氣,一是血。《黃帝內經》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是生命的根本,至於其他的東西都是圍繞着這個根本而運行的。
氣是人體的動力,血是這個動力的源泉。如果我們將氣比做汽車的動力,那麼,血就是汽油。氣和血一陰一陽,氣無形而動,屬陽,血有形而靜,屬陰;氣有溫煦推動的作用,血有營養滋潤的作用;血的生成離不開氣,氣也不能離開血而獨存。
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之說。血無氣的統帥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氣無血作為基礎,氣就變成了身體裡的邪火。氣虛,人就會疲乏無力、氣短懶言、食欲不振、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血虛,人就會心悸失眠、形體消瘦、皮膚乾燥、面色萎黃。
我常聽到許多愛美的女性抱怨皮膚粗糙、鬆弛老化,長斑、掉發,她們對着鏡子嘆息完之後,便將錢大把大把送進了美容院,結果換來的僅是短暫的美麗,過不了一個星期,皮膚又原形畢露。其實,這些症狀都是氣血失衡引起的。氣血失衡,氣不能將血液按時送到皮膚,皮膚缺少營養物質的滋養,當然就會粗糙、鬆弛、老化;氣血失衡,血就會停留在皮膚表面,形成色素,積澱在哪裡,哪裡就成了斑。斑是什麼?斑就是氣滯血淤的標誌。發為血之餘,氣血失衡,頭髮自然會脫落。因此,真正的美容應該從調理氣血開始。一個人只要氣血平衡了,面色就會白裡透紅,神清氣爽,吃得下,排得出,睡得香,渾身上下充滿活力,無病無痛,既健康又美麗。
氣血失衡有以下幾種情況:
氣滯血淤
人體內的氣是不斷運動的,氣升氣降、氣出氣入,血液的流動、能量的轉化、汗液的流出、大小便的排泄……這一切都依賴氣的運動。然而,一天,氣的運動在身體的某個地方突然停滯了下來,接着,血液的流動也隨之停滯了下來……這就是氣滯血淤。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氣滯血淤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出現疾病。氣滯血淤出現在心臟,人就會心慌、胸悶、心絞痛,最後患上心臟病。氣滯血淤出現在肺上,人就會呼吸困難,患上哮喘、肺炎和肺結核。氣滯血淤出現在胰腺上,人就會血糖升高,患上糖尿病。氣滯血淤出現在肝上,人就會脾氣急躁,患上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氣滯血淤出現在胃上,人就會胃酸、胃痛,患上胃炎、胃潰瘍和胃癌。氣滯血淤出現在腦部,大腦供血不足,輕則頭暈目眩,記憶力下降,重則會患上腦溢血、腦血栓、腦梗死、腦萎縮和老年痴呆。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氣不攝血
氣是血的統帥,統帥孔武有力,血就會一切行動聽指揮。一旦統帥的力量減弱,血就會擅自做主,溢出脈外來,這時人便會出現吐血、便血、崩漏、皮下淤斑等情況。
氣虛血淤
人體的氣並不虛弱,卻被堵塞住了,這樣導致的血淤,叫氣滯血淤。人體的氣虛弱,無力推動血液的運行,這樣導致的血淤,叫氣虛血淤。氣虛血淤兼有氣虛和血淤之象,常常會引起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風。
氣隨血脫
氣血相互依存,當血液大量流失之時,氣無所依,便會隨之外脫。氣脫陽亡,這時人就會臉色蒼白、手足冰冷、大汗淋漓,嚴重者則會當場昏迷。
氣血兩虛
氣虛血也虛,這種情況多由久病不愈耗傷氣血引起,此時的人弱不禁風,面色淡白或萎黃,常常頭暈目眩、心悸失眠。
總之,氣與血就像一對夫妻,一陽一陰,誰也離不開誰,二者和諧,身體就會平安,它們一鬧矛盾,人就會坐立不安。
第三節 氣血越平衡,人的壽命就越長
一棵樹,最重要的是根,樹葉枯黃了,從上面很難找出原因,將目光下移,一看樹根,是水澆多了,還是旱了,是生蟲了,還是該鬆土了,你一眼就會明白。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氣血,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了,眼睛不能只盯着這個部位,應從氣血去尋找原因。氣血一平衡,疼痛自然會消失。如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從氣血這個根本入手,恐怕你只能在身體的上下左右疲於奔命了。為什麼呢?因為氣血是流動的,疾病也是移動的。
我時常將身體比喻為一個桶,將疾病比喻為桶里的水,將氣血比喻為組成這隻桶的幾塊木板。從生到死,疾病一直都潛伏在我們的身體裡,就像桶里的水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疾病一直潛伏,不要流淌出來。長壽者之所以活得長,是因為他將水桶裝滿了水;夭折者之所以活得短,是因為他桶里的水只裝了很少的一點,就漏掉了。請大家注意:
水桶能裝多少水,不是由最長的那塊木板決定,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人能活多久,不是由身體最強的那一部分決定,而是取決於身體最弱的那一部分。
一位六十多歲的演員,在北大醫院住院已三個多月,請我去時,他的病已經很重了。開始時,他只是吃飯經常咬到舌頭,後來就發展為兩臂舉不過頭。醫院診斷為重症肌無力。我見到這位演員時,他已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了。只見他眼瞼下垂,渾身無力地枯坐在病床上,說話非常吃力,我幾乎聽不清他所說的內容。他的夫人一邊將體檢報告遞給我,一邊說:“胡教授,你看看吧,他的心臟很好,醫生說憑他的心臟再活50年也沒問題;你看看他的血壓,也非常正常。”我認真地看完體檢報告,沒錯,這位演員的許多指標非常好,甚至很多年輕人都無法達到,但遺憾的是,決定身體是否健康的不是那些好的指標,而是其中最壞的那一個指標。
我替演員把了一下脈,很明顯,這位演員的脾胃已嚴重虛損,胸中的大氣已開始下陷。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受損,氣血就會嚴重失衡;氣血失衡,體內那幾塊木板就會長短不齊;木板長短不齊,水就會從短板處流出。結果,不幸被我言中,沒過多久,我就聽說這位演員去世了。
一個人身體99%都很好,只要1%出現了問題,而且問題很嚴重,那麼,他的身體就會由最差的這1%來決定。身體的好壞不取決於你好的部分有多好,而是取決於你差的部分有多差。所以,養生的宗旨就是尋求身體的平衡,而身體平衡的關鍵就是氣血的平衡。氣血一平衡,身體好的部分雖然不是很突出了,但差的部分卻會好起來。這樣,你的短板就變長了。
我行醫幾十年,遇到過形形色色的病人,有一些身強力壯的病人,表面看上去他們的身體都很好,沒有什麼問題,一把脈,一看舌頭,就發現了問題,他們的氣血極不平衡。這類人一般都是屬於陽盛陰虛型。有一位病人,五十來歲,肌肉發達,精神旺盛,他說自己游泳一次能游兩千米,打籃球從頭到尾可以不下場,按理說,這樣的人身體應該非常健康了吧!其實不然,因為我們看見的這些都是他身體中的長板,他身體中的那塊短板你還沒看到。果然,一摸脈,我就發現他的身體內陰虛火旺,一問才知,他患糖尿病已經3年了,聽說我在糖尿病的調理上有一些經驗,所以來找我看一看。原來他的短板在胰腺上,如果不想辦法將他的短板加長,他的長板就毫無用處,其壽命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們周圍經常會有這樣的人,他們看起來身體強健,某一天卻突然患病,被送進醫院,沒幾天便離開了人世。而有些人,經常往醫院跑,好像周身都是病,卻活得很長。其原因,就是前者的長板很長,短板很短;而後者的長板不長,短板也不短。身體均衡了,自然也就長壽了。
天地陰陽和諧了,各行各業就開始興旺起來;人體氣血平衡了,各種疾病就會慢慢好起來。心臟的氣血逐漸平衡了,三天兩頭的心慌、心悸、憋悶,就會漸漸消失,心臟病就會慢慢好起來;腸胃的氣血逐漸平衡了,腸炎、胃潰瘍等疾病也會慢慢好起來;肝臟的氣血平衡了,肝病就會逐漸好轉……
所以,氣血是養生的中心,平衡是氣血的宗旨。將氣血調得平衡,體弱的人可以長壽;氣血如果失衡,身壯如牛的硬漢也可能一夜暴死。
第二章 一分鐘就可以判斷自己的氣血水平
第一節 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
一天,一個老幹部活動中心請我去講養生,課間休息時,一位胖子走上前來問:“胡教授,你說氣血平衡是長壽之本,講得太好了,不過,我們普通人怎麼知道自己的氣血是否平衡呢?你給我摸摸脈,看我的氣血如何?”
我說:“不用摸脈,你一定是氣虛!”
胖子很驚訝地問我:“你不摸脈,怎麼知道我氣虛呢?”
我說:“氣血嚴重失衡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不需要摸脈,這個方法也很簡單,我一分鐘就可以教會你。”於是,我就向他介紹了一分鐘判斷氣血平衡法。
首先,你要弄清楚自己的體重(公斤)和身高(米)。
然後,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這樣就會得到一個數,這個數叫體重指數,計算方法為:
體重指數= 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如果體重指數在18.5~25之間,那麼,你的氣血就是平衡的。如果體重指數超過了25,你就有點氣虛了;如果超過了30,那你就嚴重氣虛了。如果體重指數低於18.5,那你一定是血虛了。
人的體重與氣血有着直接的關係,人為什麼會胖呢?有人說胖是因為吃得太多,營養過剩。這話有點道理,但又不全面,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吃得比誰都多,可是人卻很瘦,還有一些人,吃得很少,照樣很胖,按照他們的說法,就是“喝涼水都長肉”。
人之所以胖,是因為氣虛。氣虛之後,人體內氣的運動就沒有了力量,氣化功能就弱了下來。氣化功能一弱,脂肪和其他雜質就不能正常被代謝出體外,於是,人就胖了起來。要具體說清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氣在各個臟腑中的功能。人吃了一頓飯之後,胃氣會對其進行消化,脾氣會將消化後最精微的物質上傳給肝,化生成血液,再輸入心臟,而將其廢棄物向下傳給大腸,轉化成糞便排出。
脾胃是人體內食物能量轉化最重要的工廠,中醫說它們是後天之本。在脾胃這座工廠里,推動工廠運轉的動力就是脾胃之氣,也就是人們說的中氣。《黃帝內經》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可見這個脾胃之氣的重要性了。
心臟接收脾氣上傳的精微物質之後,會將它們溶進血液,並輸運全身,而推動心臟運轉的動力就是心臟之氣。
肺呼吸了新鮮空氣之後,會將氧氣下輸給心臟,並由心臟融進血液,而推動肺運轉的動力就是肺氣。
除此之外,人體內還有元氣、衛氣和營氣等,它們共同推動着身體內能量的轉化和新陳代謝。
一個氣血平衡的人,身體內氣的運動充分,進餐之後,該吸收的營養物質吸收了,該排泄的排泄了,該氣化的氣化掉了,他的身體就會不胖不瘦。一個氣虛之人,身體內氣的運動不充分,進餐之後,該吸收的營養物質沒吸收,該排泄的沒排泄,該氣化的沒氣化掉,結果,這些沒有被氣化掉的物質就被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脂肪是什麼?脂肪就是體內沒有被氣化掉的垃圾。
肝上沒被氣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
血管里沒有被氣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
肚皮上沒有被氣化掉的垃圾叫小肚腩。
所以,氣虛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則是判斷一個人氣虛最明顯的指征。
那麼,人又為什麼會瘦呢?有人說,瘦是因為吃得少,營養不良。這話也有點道理,但還是不全面。的確,許多瘦人都是自己餓瘦的,但還有很多瘦人吃得很多,就是不長肉。人之所以瘦,是因為血虛。血虛,火就旺。火是什麼?火就是多餘的氣。瘦人身體內的氣太多了,太足了,大大超出了正常的範圍。這就像一個車輪子,正常的運轉是每分鐘60圈。氣虛了,動力不足,車輪子每分鐘只能轉30圈,這樣一來脂肪就形成了堆積。氣太多,動力太大了,車輪子每分鐘轉了120圈,不僅將該氣化的氣化掉了,而且把不該氣化的也氣化掉了,瘦人整個人體的新陳代謝都呈現出了病理性的亢進狀態,所以,他們血虛多火。
血虛是消瘦真正的原因,而消瘦則是判斷一個人血虛最明顯的指征。
太胖和太瘦的人都不會長壽,因為他們氣血失衡。有人說:“胡教授,人們不是常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嗎?為什麼你說瘦人不會長壽呢?”我要說的是,胖瘦都要有一個度,這個度就是體重指數在18.5~25之間,在這個區間裡偏瘦或偏胖都可以,超越了這個度就要出問題。
太胖了,病就會找上門來,西方研究結果說,看一個人會不會患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只要量一量他的腰圍就行了。男性腰圍超過3尺,女性超過2.7尺,就很容易患上這類疾病。
同樣,太瘦與太胖一樣,都不健康。太瘦了,人就容易患上惡性腫瘤、甲亢、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腸炎等疾病。
我接觸的長壽老人都不胖不瘦,不胖表明他們的氣不虛,不瘦表明他們的血不虛。氣血不虛,和諧平衡,他們當然會健康長壽。
第二節 平衡氣血的大思路:胖補氣,瘦補血
氣不足則會胖,血不足則會瘦,對於極胖和極瘦之人來說,平衡氣血總的思路就六個字:胖補氣,瘦補血。氣血一平衡,胖人就會變瘦,瘦人就會變胖,身體內的各種不適感就會自動消失。
經常有人問我:“胡教授,你們中醫治病真是神了,摸一摸脈,看幾眼舌頭,抓幾把草藥熬一熬,喝下去,就把病給治好了。您能給講講中醫治病的秘訣嗎?”遇到此類問題,我一般會這樣回答:“你弄錯了,我們中醫不治病,治病是西醫的事,中醫只調氣血。”
中醫看病叫調理,西醫看病是治病。調理就是要讓全身的氣血平衡,而治病則是要把病控制住。調理的方法是疏導;治病的方法是對抗。人什麼部位不舒服了,我們中醫首先要圍繞氣血來辨證,看身體是陰盛呢,還是陽盛;是寒證呢,還是熱證;是表證呢,還是里證;是虛證呢,還是實證。然後,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經過一番疏導調理之後,人的氣血慢慢平衡了,疾病自然就好了。不僅如此,中醫調理經常還會帶來一些額外的驚喜。比如,一位胖子本來是找中醫減肥,那中醫便以補氣為主,幾個月之後,不僅體重減輕了,令人沒想到的是,他患了七八年的脂肪肝也被調好了。又比如,一位瘦子的肝不好,他來找中醫調肝,中醫便給他補血,誰知幾個月之後,他的肝不僅好了,而且十幾年的老胃病也消失了,人也胖了起來。病人那個高興啊,比中了500萬大獎還知足。
我大學學的是西醫,我知道西醫那才叫治病。病人什麼部位不舒服,去找西醫,西醫會說:“去,拍個片子!”醫生拿起片子仔細研究,看了半天也沒發現什麼病理性變化,只能開點維生素,讓病人多休息兩天。西醫有很多長處,但也有自己的弱點。弱點之一就是,許多亞健康的問題,西醫根本就檢查不出來,而這卻是我們中醫的強項。
很多人總感覺身體不適,什麼精力不濟、食欲不振、疲勞無力、心慌氣短、腰酸腿疼、急躁易怒、記憶力下降、頭暈目眩、月經不調、失眠多夢,跑了很多醫院,花了大把大把的鈔票,也查不出是什麼問題。最後來找中醫,中醫通過一些方法調理氣血,沒多長時間,病人所有的症狀都沒有了。這時如果西醫去問:“請問這位到底患的是什麼病呢?”中醫大夫只會說,他是氣虛,或者血虛,而無法像西醫那樣準確地說出一個病名來。所以,一些西醫就諷刺中醫,說天上飛過來一群鳥,西醫先要用望遠鏡仔細確定是什麼鳥,然後再瞄準,砰的一聲,槍響了,鳥落了下來。而中醫上來就是一槍,砰的一聲,鳥應聲而落,別人問,打的什麼鳥,中醫說不知道。
我搞了幾十年中醫,體會最深的就是,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病人才不會管那麼多呢,只要身體調理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說句大實話,中醫要想跟西醫比理論,那就好比是潘長江去跟姚明比身高。但如果要是比最後的療效,恐怕就難分高低了。
說來也奇怪,現在我接待的病人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胖子;一類是瘦子。而不胖不瘦的病人卻越來越少了。
胖子來了,我便會給他一套補氣的養生方案;瘦子來了,我便給他一套補血的養生方案。開始,一些病人不以為然,這個人說:“胡教授,我是來找你治中風的,你怎麼給我補氣減肥呢?”另一個人說:“胡教授,我是來治胃病的,你怎麼給我補血呢?”我說:“咱們先試試吧!何況這些東西都是食物,沒有任何副作用。”幾個星期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這個人會說:“胡教授,你的方法還真管用,我現在好多了”。
另一個人會說:“胡教授,謝謝您了,我現在胃好受多了,您看,接着該怎麼調理呢?”
的確,中醫有時就這麼簡單,只要你明白自己身體內氣血的虛實,吃一段時間的大棗、木耳,人就會好轉,根本不需要開附子、乾薑、人參和當歸。最關鍵的就是要牢記這個六字原則:胖補氣,瘦補血。
氣不足則胖,氣不足的原因有四種,因而胖子可以分為四類。
胖人氣虛,為什麼會氣虛呢?原因不外乎四種:一是氣虛,二是陽虛,三是痰濕,四是濕熱。
氣虛,就是說,這個人身體內的氣本來就不足,氣化功能弱,不能氣化掉身體內的脂肪,古人給這類胖子取了一個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你們看,你正坐在那裡給人診脈,突然一位胖子進來了,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你會覺得那是一堆脂肪,正顫巍巍地向你移動。一個“脂”字,生動地描繪出了這類胖子的特徵。
陽虛,指人的陽氣虛弱,從而引起氣化功能變弱,古人稱這類胖子為“肥人”。
痰濕,指人體內的氣本來不虛,可是由於身體內有痰和濕,這兩樣東西一結合,阻礙了身體內氣的運行,引起了身體氣虛。古人稱這類胖子為“膏人”,《說文解字》中說:“凝者曰脂,釋者曰膏”,意思是說,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鬆軟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鬆松垮垮。
濕熱,指身體內的濕和熱相結合,阻礙了身體內氣的運行,從而造成了氣虛。古人稱這類人為“肉人”。《靈樞·衛氣失常》中說:“肉人者,上下容大。”這類胖子圓乎乎的,渾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
不同原因造成的氣虛,有不同的調理方法;不同的胖子,有不同的養生之道,這就是中醫的辨證施治。
老王以前是一位大胖子,身體虛弱,動不動就感冒,而且經常胸悶氣短、頭暈健忘,老王找我,本來是要調理心臟的,他認為自己胸悶氣短,可能是心臟功能出現了毛病。我一看他那渾身的脂肪就明白了一半,等他將舌頭伸出,我發現他舌體胖大,邊有齒痕,這不是明顯的氣虛嘛。於是,我向他推薦了一式三招補氣法。一式就是牢記氣虛補氣這個大方向。三招就是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許多胖子氣虛的原因是心虛,心虛的原因則是想得太多,整天憂心忡忡、患得患失。一個人如果將自己的心靈敞開了的話,那麼氣也就敞開了。所以,胖子養生先應清心。清心有很多方法,我給老王推薦的是站樁法。每天什麼都不想,靜靜地在一個地方站上半小時。開始,老王很不習慣,難以入靜,站過幾次後,他便嘗到了甜頭,每次入靜之後,他都會感覺到內心一片空明澄靜,身體內有一股氣慢慢地由丹田而出,緩緩地流遍全身。站樁完畢後,他感覺渾身通暢。
我向老王推薦的第二招就是喝粥。粥雖簡單,裡面卻飽含養生的大智慧。常見的粥有上百種,綠豆粥、大棗粥、蓮肉粥、扁豆粥、杏仁粥……任何食物皆可入粥,這也體現了粥的寬容和博大。但什麼人喝什麼粥卻頗有學問,暑熱之人應喝綠豆粥,因為綠豆能清熱解毒;受風寒之人應喝姜粥,因為姜能溫中散寒,通神明,古人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語,意思是說,秋天的姜能讓原來短命之人活到天年。而我給老王推薦的則是荷蒂粥,荷蒂就是荷葉的蒂,它包括荷葉的基部連同葉柄周圍的部分葉片。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荷(蓮藕)這種植物。荷出淤泥而不染,居水中而不被水沒,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它獨占三行,它生於土中,秉承了土氣,居於水中吸收了水氣,長成為植物,又蘊藏了木氣。荷全身都是寶,根莖是藕,具有開胃消食的功效;蓮子心能清心火;荷葉能清熱涼血,降血脂;而荷蒂則能生發元氣,補脾胃之氣。荷蒂在荷的中間部分,它既有上面蓮子心清心火的作用,又有下面蓮藕補脾胃之氣的作用,更能生發元氣,用它來煮粥最適合氣虛的胖子。
第三招是艾灸。每天用艾條熏炙脾腧穴、足三里、氣海穴和膻中穴。這四個穴位都是補氣的大穴,每天熏炙,能起到補氣的作用。
老王採用了我給他推薦的一式三招補氣法,三個月後,不僅身體好起來了,沒有發生過胸悶氣短現象,而且人也瘦了一圈,比以前精神多了。
後來又來了一位大胖子,他姓張,說是老王的鄰居,一見面就說:“胡教授,為什麼老王用你的方法就能減肥,我用這個方法不僅不能減肥,而且還感覺渾身無力呢?”原來老王感覺身體好多了,就將自己的養生方法教給了老張,老張如法炮製之後,卻沒有效果。我看老張面色淡黃而黯,眼泡浮腫,就明白老張的肥胖與老王不一樣,老王肥胖的原因是氣虛,而老張肥胖的原因是痰濕。氣虛就應以補氣為主;痰濕就應以化痰祛濕為主。補氣可以喝荷蒂粥;化痰祛濕則要喝薏米粥和赤小豆粥。千萬不能千人一方,千篇一律。所以,胖人養生,首先要弄清自己的體質特徵。
一個胖子站在你的面前,你如何知道他肥胖的原因呢?換句話說,如何來判斷一個胖子是氣虛型,還是濕熱型呢?下面這套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你了解胖子的體質特徵。
第三章 氣有四虛,人有四胖
第一節 膽小的胖子氣虛
看一個胖子是不是氣虛,首先應看他膽量如何,一般來說膽小的胖子氣虛。
氣是人體的動力,動力不足,人就會變得心虛膽小,不愛說話,不愛運動,不愛冒險,整天沒精打采,氣喘吁吁,說起話來,總是怯聲怯氣。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有這樣的人,他們滿身肥肉,身體龐大,行動笨拙,當他向你走來時,你會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壓力,但當他一開口說話,你就發現原來這個龐然大物其實虛弱無力,因為他低怯的聲音流露出了內心的膽小。
有一天,我正準備出門,忽然聽見咚咚的不太響的敲門聲。我在屋裡應了幾聲:“進來。”但是遲遲不見來人走進。我很納悶,正準備過去開門時,門突然動了。來人先是從門縫裡露出一個腦袋,接着又一點一點地往裡挪動着整個身子,待他站在我面前時,那碩大的身軀着實嚇了我一跳。
“是來瞧病的嗎?”
“是。”
來人姓李,是個大塊頭的胖子,但說話的聲音卻像病貓一樣細弱,從他那膽小如鼠的舉止,我判斷他多半是個氣虛型的胖子。人體中的氣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先天之氣,中醫稱為元氣;二為水谷之氣,就是食物被消化之後轉化成的氣,又稱為中氣;三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氣虛型胖子是指元氣虛弱。元氣虛弱會導致心氣虛弱;心氣虛弱,血液循環無力,人就會疲乏無力,聲音低弱。這位李胖子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是一兩個月,遷延不愈。這不,今天他來找我,就是因為自己感冒兩個月了,總斷不了根。我根據氣虛這個大方向,沒直接給他治療感冒,而是給他開了一些補氣之藥,誰知第二天,李胖子又來了,他進門後說:“胡教授,你這藥方我不能用,你還是另給我開一方藥吧。”
他話聲咻咻,氣喘吁吁,我心裡很納悶。平時接待的病人很多,但很少有一個像他這樣對我的診斷提出疑慮的。
“這是為什麼,請你慢慢說。”
聽了我的話,老李滿腹狐疑地說:
“你這藥方上的人參不能用。我媽就是吃人參補身子,把身體給弄壞的。我媽從小身體就不好。有一年,來了一個走街串戶的醫生,讓我媽吃人參補身體,誰知這個人參讓我媽發了一輩子熱。從我記事起,就記得她臉上經常掛滿汗珠,她一出汗,就說是吃人參吃壞了身體……”
沒等他把話講完,我就哈哈大笑起來,然後對他說:“你誤會了,我給你開的藥方上根本就沒有人參!而且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不該用人參時,就不能用,該用時則必須用。”
我把藥方要過來,細看了一遍,然後又遞給他:“沒問題,這藥方根本沒問題。作為醫生,我們對每一個病人都是要負責的。上面寫的是黨參,你怎麼能看成是人參呢?”
聽了我的話,老李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很快,他無神的眼裡呈出愧色,不停地對我說:“對不起,我弄錯了!”
黨參性味甘平,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氣虛不足、倦怠乏力、氣急喘促。同時,我還告訴老李,要多吃小米、豬肚、胡蘿蔔和香菇,因為這些都是補氣的食物。
一個月後,老李又來了。他的氣色明顯比上次好多了。最明顯的氣喘,幾乎感覺不到了,像完全換了一個人似的。一見面,老李就說:“胡教授,想不到你的藥還真管用了。我現在終於明白了,我雖然長得白白胖胖的,其實是一堆虛肉。自從吃了你的藥,我就有了明顯的感覺,感到自己有精神多了。”
我說:“你最主要的問題是元氣虛弱,元氣虛弱有兩個原因:一是先天不足,一是後天失養。先天不足,我們沒有辦法,後天失養,則可以通過藥物和飲食來調理。現在你感覺精神比以前好多了,這就證明補氣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按照這個方向慢慢調理,你不僅身體越來越好,體重能明顯減輕,而且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膽小了。”
老李興奮地看着我:“難道吃中藥還能改變人的性格嗎?”
我說:“那要看是什麼性格了,你這個膽小的性格肯定是可以改變的。因為你的膽小源於元氣虛弱,元氣恢復了,膽小的毛病自然就沒有了。你想不想知道,我是如何診斷出你氣虛的呢?”
老李連聲說:“想,想。”
我說:“第一次見面時,我就發現你非常膽小,胖子膽小一般都氣虛。現在明白了吧,中醫有時就這麼簡單。”
看一個胖子是不是氣虛,還應該特別注意舌頭。氣虛的胖子舌體胖大,舌淡紅,邊有齒痕。
馮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會計,人長得不難看,就是有些臃腫。她感冒已經好些天了,反反覆覆的,去了醫院,開了很多藥,總好不徹底。我讓她伸出舌頭,只見她的舌頭兩邊有明顯的齒痕。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受齒緣壓迫所致。舌體胖大的原因是水太多,水將舌體泡大了,水為什麼會多呢?這是因為氣虛,氣化功能較弱,不能將水濕代謝氣化出去。所以,如果一個胖子的舌頭有齒痕,那麼,這個胖子十有八九屬於氣虛型。
最後,判斷是不是氣虛型胖子,還要看他的精神狀態,一般氣虛型胖子氣短懶言,容易疲乏,還經常頭暈健忘。
“氣為血之帥”,氣虛,推動血液循環的動力就弱,血行遲緩,人就會氣短懶言,容易疲乏。氣虛推動無力,血液無法充分到達臉上,所以這類人總是白白胖胖的。正如古人所說“其人肥白,多屬氣虛”。
第二節 怕冷的胖子陽虛
有一類胖子特別怕冷,大熱天還要穿上秋衣秋褲,這一類胖子多為陽虛。
陽虛就是陽氣虧虛,《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像天空中的太陽,給大自然以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萬物便不復存在,人體若沒有了陽氣,體內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一片黑暗,生命就要停止。
人體是一部大機器,陽氣就是使機器運行起來的動力,如果陽氣不足,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身體禦寒能力下降,自然就會畏寒怕冷。因此,判斷一個胖子是不是陽虛,主要看他是不是怕冷。陽虛型的胖子經常手足冰涼,精神不振,別人穿一件衣服,他卻要穿好幾件。夏天別人都在空調房裡涼快,他卻一遇到空調就發抖。風一吹,不是背痛,就是膝痛。
其次,看一個胖子是不是陽虛,還要看大小便。陽虛的胖子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如果我們把胃比喻成一口鍋,吃下去的食物就是鍋中的米,而陽氣就是煮飯的火,如果火不旺,鍋里的食物就煮不熟,我們吃進胃中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腐熟”(消化),就無法變成氣血滋養軀體,那些煮不熟的“飯”便會直接從腸道排出,所以陽虛的胖子經常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如果再稍微吃了一些涼冷的食物,立馬就會拉肚子。與此同時,陽氣還具有蒸騰氣化的作用,水進入人體後,其分配和代謝都要靠陽氣的推動,陽氣不足,鼓動無力,小便就會清長。
另外,陽虛型胖子有的還會出現陽痿。
有一次,一位患者來到診室。患者姓張,是一位42歲的中年男子,白白胖胖,還有些禿頂。張先生是一個水果批發商。從談話中,可以看出他事業春風得意,不過,由於競爭激烈,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是常事,但是他一直感覺自己身體很好。但不知何時開始,他發現自己有些陽痿,夫妻生活質量越來越差。其間也嘗試了許多“民間壯陽秘方”,基本沒有效果。於是在別人的介紹下,找到了我。
“胡教授,我身體這麼好,怎麼會出現這種事呢?”
我看了看他,已是五月天了,別人都穿上了短袖,可他還穿着秋衣。我問他是不是怕冷。他說: “胡教授,不瞞你說,我是怕冷不怕熱,冬天穿得再多,我都覺得冷,夏天也不敢開空調,晚上睡覺都得蓋棉被。”我又問他大便是不是溏稀,小便是不是清長。他吃驚地望着我說:“胡教授,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我對他說:“你的身體可沒有看起來那麼好呀。你其實是陽氣虛弱。我來給你分析一下,陽氣就是一團生命之火。萬物生長靠太陽,人的溫暖靠陽氣。陽氣包括腎陽、脾陽和心陽等。腎陽不足,生命之火弱小,所以你會體涼、畏寒、怕冷;脾陽不足,脾胃無力消化食物,所以你會大便溏薄;同時,腎陽不足,腎水就不能蒸騰上升,化為腎氣,腎氣不足,所以你會小便清長,而且還會出現陽痿。”
“神了,真是太神了,胡教授,你可要幫幫我,我把自己全交給你了。”他摸着自己的禿頭,一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神情。
我對他說,三分靠醫生,七分還要靠自己。我給他開了張仲景著名的方子--金匱腎氣丸。金匱腎氣丸,又叫八味腎氣丸,由八味藥組成,分別是熟地、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茯苓、肉桂、附子。如果去掉後面兩味藥,就成了六味地黃丸,因為它比六味地黃丸多了肉桂和附子,所以,人們又叫它桂附地黃丸。其功能為溫補腎陽、化氣行水。大家一定知道加濕器是如何加濕的吧!水放在一個容器里,一般情況是出不來的,如果通上電加熱,水蒸氣就會像霧一樣蒸騰而上。附子和肉桂這兩味藥,就相當於給加濕器接通了電流,它能將寒冷的腎水加熱氣化。附子性味辛甘,大熱,肉桂性味辛甘,溫,它們一進入人體之後,就能產生熱能,將寒冷的腎水加熱,變成腎氣,這樣,人的全身就開始逐漸溫暖起來。
除此之外,我還讓他要經常按摩後背督脈上的長強、命門和百會三個穴位。督脈總督一身陽氣,經常按摩這幾個穴位能使陽氣生發。過了兩個星期,我就接到了張先生的電話,他高興地和我說:“胡大夫,你的方子太管用了,我最近精神好多了,而且還瘦了好幾斤啊,那個毛病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太感謝您了。我會繼續按照您教我的辦法調理身體的。”
第三節 腫眼泡的胖子有痰濕
氣不足則胖,血不足則瘦。有一類胖子的氣本來很足,但因為身體內有痰濕,阻礙了氣的升降出入,於是,氣漸漸弱了下去,人則漸漸胖了起來。
什麼是痰?
痰有外痰內痰之分。外痰很好理解,每天嗓子眼裡面那種黏糊糊的東西,這就是外痰,“啪”一口吐出來,污穢、黏滯、稠厚,令人不忍卒看。痰是肺、脾、腎運化所產生的廢棄物。這種廢棄物中有成千上萬的細菌。中醫有“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一說。然而,身體內還有一種痰是你吐不出來的,它不在你的喉嚨里,而在你身體內,它有可能藏在你的腎上,也可能藏在你的前列腺上,還可能藏在你的皮膚下。藏在五臟六腑內的痰,你的肉眼無法看到,但藏在皮膚下的痰,我們卻能看到,它就是一個肉疙瘩,可以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西醫叫脂肪瘤,中醫叫痰核。
什麼是濕呢?
濕說穿了,就是水。雲聚而為雨,雨降而為水, 水匯而為江河,最終歸於大海;陽光普照,大海里的水受熱蒸騰上升,化為雲,雲又聚而為雨……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這便是大自然中水的運行。那麼,人體內水的運行又是怎樣的呢?水進入胃後,水的精氣便向上輸運到脾,脾會將水之精氣上傳給肺,肺氣肅降,調通水道,又將水下輸於膀胱,這樣上下循環,水和津液便滋潤了整個身體。如果脾和肺的功能鬆懈,水的運化不及時,水停留在了身體的某個地方,就形成了濕。濕是什麼?濕就是身體內的死水。
那麼,什麼是痰濕呢?
痰濕就是痰與濕結合在了一起。流水不腐,腐水不流。如果水的新陳代謝正常,痰就會隨着水被帶出體外;水的代謝出現了問題,痰就會與濕結合,形成痰濕。
前幾年,我常去北京世界公園附近的一個診所出診。在路上我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坑,夏天的幾場暴雨之後,坑就變成了一個池塘,可惜的是,池塘里的水是死水,不能流動。沒多久,我看到這個池塘里浮滿了塑料袋、廢報紙和各種垃圾,從邊上路過,臭氣熏天。每當看見那個臭水坑,就會聯想到痰濕。痰就像塑料袋、爛果皮一樣,它們是城市的廢棄物;濕就像那一池死水。二者一結合,便會滋生出臭氣、蒼蠅和蚊子,嚴重污染周邊的環境。
所以,臭水坑是城市的大敵,痰濕是身體的大敵。
那麼,如何來判斷一個胖子的體內是否有痰濕呢?首先,應該看他是不是腫眼泡。體內有痰濕的胖子額頭油光可鑑,眼睛下掛着兩個大大的腫眼泡。“脾為生痰之源”,脾主運化,如果一個人的體內痰濕堆積,脾的運化失調,脾氣就會不升,脾氣不升,人的眼瞼就會浮腫。
看一個胖子體內有沒有痰濕,還應看他的腰和腹。氣虛的胖子雖被稱為“脂人”,卻屬於“均一性肥胖”,人胖腹不大,形體勻稱。陽虛的胖子雖被稱為“肥人”,卻是上下皆肥。有一類胖子,他們身小腹大,脂肪都集中在了腹部,一圈又一圈,被人戲稱為“游泳圈”。如果一個胖子戴上了游泳圈,腰腹肉肥下垂,那麼他多半體內有痰濕。
看一個胖子有沒有痰濕,還要看他是不是經常胸悶痰多。“肺為貯痰之器”,一個人體內有痰濕,肺失宣降,人就會胸悶痰多。歷史上的司馬昭就是這樣一個人。三國後期,司馬昭獨攬大權,生活日益奢侈,每天大魚大肉,身體內便形成了痰濕,經常痰多胸悶。結果,正在他準備登基之時,忽然中風不語,一命嗚呼。
一天,一大早從河北來了一位病人,說好幾年了,總感覺胸悶,肢體不爽,身體發沉。我仔細打量了一下病人,他雖個子不高,但肚子很大,是典型的蘋果型肥胖。再看他的雙眼,眼瞼的上下都有些浮腫。我問他:“胸悶,有痰嗎?”
他說:“有,有很多痰。”
我又問:“愛吃肉嗎?”
他說:“肉是我的命,一天都不能缺,涮羊肉,一頓能吃兩斤。”於是,我便知道這位是一個有痰濕的胖子。
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一個人整天大魚大肉,脾就會嚴重受損,脾消化一斤蔬菜,只用兩成的力量就夠了,而要消化一斤肉,則要用上十成的力量。脾每天都滿負荷工作,自然疲勞不堪。脾虛弱了,運化無力,水的代謝就會出現問題;水的代謝出現問題,脾所產生的痰就不能隨水代謝出去,就會一起停留在體內,這便形成了痰濕。痰濕一點點在體內堆積,就會阻塞氣道,使氣機不暢,氣鬱悶在胸中,就會胸悶,睏倦、身重不爽。
我如實將情況告訴了這位病人,並對他說:“你現在身體內有痰濕,必須化掉,要化掉則必須先把肉戒掉,否則神仙都沒有辦法治好你。”
病人猶豫了一會兒:“胡教授,一定要戒肉嗎?吃點藥不行嗎?
我回答道:“一定要戒,否則就容易患上糖尿病或者中風。”
我們中醫最怕病人不配合,你這邊幫他化痰祛濕,他那邊不斷堵塞,這樣的調理根本沒有效果,其實,中醫調理,三分在醫生,七分在病人,我不要求所有人吃素,但對於有痰濕的胖子而言,吃一段時間的素是必須的。吃素可以清淡血液,化痰祛濕,解放正氣,疏通氣血。這樣就可以避免糖尿病和中風的發生。
我苦口婆心地說了大半天道理,遺憾的是,這個胖子似乎沒聽進去,離開了診所。
大概是三年後的一天,一位婦女挽着一個男人來到了診所,男的上來就握着我的雙手,說:“胡教授,還記得我嗎?”我回憶了好一陣,才想起了他。他告訴我,兩年前,他突然昏倒,右手臂整個偏癱了。直到那時,他才想起我說的話來,後悔得不得了。從那以後,他堅定地戒掉了肉,鹽也吃得很少,就這樣身體慢慢地恢復了一些。這次來京,希望得到我進一步的指導。
我給他的建議是繼續戒肉,多吃冬瓜、赤小豆、荷葉和山楂,枇杷葉也不錯。這些食物能化濕、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時間長了,身體內的痰就化開了,氣血就通暢了。同時還要堅持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最好是散步,每天1小時,5公里。最後我再一次向他強調:三分調,七分養;三分靠醫生,七分靠自己。
第四節 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濕熱
有一類胖子,古人稱為“肉人”,我們稱為結實型的肥胖,與虛胖相反。他們性格急躁,動不動就發火。其實,這類胖子的急躁易怒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他們的體內有濕熱。
濕就是身體內的死水,死水與痰結合,就成了痰濕,死水與熱結合,就成了濕熱。農村的人都知道,麥收以後,農民會將麥稈砌成一垛一垛的,一陣雷雨過後,麥稈被淋濕了,這時你將手伸進麥垛內,就會感覺到裡面又潮、又濕、又熱,這種濕乎乎、熱乎乎的感覺就是濕熱。
濕熱蘊藏在麥垛內,時間一長,麥垛就會腐爛、發酵,農民用它來做肥料;濕熱蘊藏在人體內,排不出去,就會造成膽氣上溢,口苦口乾,急躁易怒。濕熱內阻,陽氣被遏,因此人總感覺身重睏倦。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是濕熱型的胖子呢?首先可以觀察一下臉色,如果體內濕熱過盛,面部就會出現油垢,一眼望去,臉就像一張油光紙,又油又亮,用手一摸,感覺有一層油似的。除此之外,臉上還經常會長出一些痤瘡、粉刺,痤瘡很多情況是因為體內濕熱鬱積,排不出去,最後在臉上激發出來,這也是我們平時說的痘痘。
看一個胖子有沒有濕熱,還應看他的飯量。濕熱型的人都食慾旺盛,很能吃,但能吃並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處於“胃強脾弱”的病理狀態。體內有濕熱會影響到胃,胃有濕熱,中醫稱為“胃熱濕阻”,胃受熱之後,其功能就會亢進,這時人的飯量就會大增,動不動就會感到飢餓。然而,胃納過旺,就勢必加重脾運化的負擔,脾有“運化水濕”的作用,脾的負擔過重容易造成“水濕內停”。所以,中醫又將這類胖子稱為“胃熱濕阻型肥胖”。
分辨濕熱型胖子,還要看舌。濕熱型胖子舌質偏紅舌,苔黃膩,體內的熱越盛,舌苔就越黃,就好像煮飯的時候火太大,飯就煮焦了,成了焦黃色的鍋巴,如果再不關火,鍋巴就會燒成了黑色。所以舌苔的顏色越深,證明你體內的濕熱越嚴重。
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大小便來判斷自己是否有濕熱,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都是體內濕熱的表現。如果身體裡熱重於濕,則大便燥結;濕重於熱,則大便黏滯,小便短赤。濕熱體質的人,怕濕怕熱,對濕環境或氣溫偏高,尤其是夏末秋初濕熱交蒸氣候難以適應。
看一個胖子體內是否有濕熱,還應看他的眼睛,濕熱內蘊,熱灼血絡,這時人的兩眼內就會有紅赤的血絲,不痛不癢,西醫說這是免疫系統的反應。其實,這就是體內有濕熱的表現。
總的來說,面垢油光、長痘、舌苔黃膩、脾氣急躁、眼睛紅赤、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都是濕熱型胖子的表現。
說到這個濕熱型的胖子,我想起曾經治療過的一個病人。記得是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我到農村去看望一個大學時的同學。在一次會議上,他說了幾句不合時宜的風涼話,被趕往農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多少年不見,我們正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感慨良多。正說着話,一個農婦走了進來,說她家的孩子身體不舒服,想請我去瞧一瞧。我不解地看了看她,又看了看我的同學,同學說:“是我讓她來的。這個孩子,我看了大半年了,總也看不好,我知道你來,昨天就告訴她了。”我們匆匆吃完飯,去了農婦家。
進了家,我就看見了農婦的孩子,只有十五六歲的樣子,體重足有70多公斤,見我們進來,理都不理,只顧吃飯。我們在椅子上坐下後,孩子的母親趕緊在我面前放了一張桌子,給我們倒了一杯水,然後就喊那孩子過來,那孩子理都不理,一臉的煩躁。
“這孩子,人小火性倒大,你是不是找打啊?”他母親訓他。
我看了看孩子,孩子的臉上長滿了痤瘡,兩眼赤紅,我問他:“眼睛痛不痛、癢不癢?”
他說:“沒什麼感覺。”
我又問:“身上經常生瘡嗎?”他母親在一旁忙回答說:“這孩子總是生瘡,屁股和後背上經常都會長出一些瘡來。”她讓孩子把衣服脫掉,我看見孩子的後背上有六七個癰,有的剛開始長,有的紅腫,有的已經化膿。
我看了看他的舌頭,只見他的舌質偏紅,舌苔發黃。我問他一頓能吃多少飯。他母親搶着說:“他幹活不行,吃起飯來就是個桶。”男孩瞪了他媽一眼,以示抗議。
我問同學以前是怎麼調理的,同學說:“我見孩子這麼胖,一定是氣虛,所以,主要以補氣為主,誰知調理了很久,一點效果也沒有。”我對同學說:“這個孩子肯定是氣虛,不過他這個氣虛是由濕熱造成的,濕熱就像一層濃霧壓住了身體內的氣,化掉濕熱,濃霧一散,孩子的氣自然就不虛了。”我開了龍膽、石膏、澤瀉一類清熱化濕的藥,並告訴農婦,要給孩子吃一些綠豆、冬瓜、苦瓜、蓮子、薏米等清熱祛濕的食物,千萬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
過了六七年,一天,我正在給別人看病,一位身穿軍裝的年輕人來找我。他對我說:“胡伯伯,您還認識我嗎?”我看到眼前這位身材魁梧的小伙子,怎麼也想不起來。聽完他的自我介紹,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那位胖墩墩、脾氣急躁的小伙子,自從吃了我開的藥後,體內的濕熱就漸漸消去,再加上他年輕,陽氣足,身體很快就走上了正道。入伍體檢時,各項指標都很正常,這不,他順利參軍來到了北京。看見他身體如此之棒,我心裡說不出的高興。
有人問,現在為什麼有濕熱的人越來越多,我的回答是,因為喝酒的人越來越多,吃辣的人越來越多。《傷寒論》將有濕熱的人稱為“酒客”,酒是大熱之物,經常飲酒的人往往臉上赤紅,就是因為體內大熱,一遇到濕,便會形成濕熱。
前幾天,住我樓下的小廖來看病。小廖做餐飲生意,才三十出頭,生意就已經做得很大,在廣東、北京等地都開有分店。他剛進我家門時,我差點沒認出來,原來挺英俊瀟灑的小伙子,現在中年發福,整整胖了一大圈。臉上長了很多紅色的青春痘,坑坑窪窪的。小廖說:“胡伯伯,我總是胃脹、胃痛、口臭,臉上這些痘痘一年多就沒消停過,您幫着開個方子吧。”
我看了一下他的舌頭,舌質偏紅、舌苔黃膩,為濕熱內蘊之象。我問他是不是愛飲酒,他說:“干我們這行的,天天都離不開酒,一喝就是半斤八兩,不醉,老顧客不高興呀!”我對他說:“你的體內有濕熱。濕熱在體內堆積得太多,你就會胃疼、發胖和長痘,但這僅僅是一小部分的毛病,如果你再這樣下去,不注重調理,很容易患上黃疸、火熱等病症。”
小廖一聽我這麼說大驚失色。我繼續對他說:“有的人覺得濕熱不算是什麼大病,實際上,濕熱在我們的體內是一個大的隱患,濕熱停留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出現相應的麻煩:如果濕熱停留在關節筋脈,就會出現局部腫痛;如果停留在脾胃,就會覺得腹脹、噁心;如果停留在肝膽部位,就會出現肝區脹痛,或者是皮膚暗沉、眼白髮黃,而且人還會暴躁易怒……不過,不要緊,現在抓緊時間調理,就可以化掉體內的濕熱。”
對於濕熱,只要平時注意調理,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拔火罐是一個祛除濕熱的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簡便的一種方法。火罐的溫熱效應能使人體內的濕和熱很快地由皮膚透發出來。在背上脊柱兩邊的穴位叫做背腧穴,背腧穴每一個穴位和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都是相對應的,因此背腧穴可以治療相應的臟腑疾病。在這些背腧穴拔罐可以把體內的濕熱給吸出來,達到祛風除濕、清熱瀉火、行氣通絡的功效。如果是胃中濕熱太盛引起的胃脹、胃痛、大便不正常、口臭,則需要從胃經瀉去濕熱,你可以沿着胃經從腹部往下敲到足部,每天敲打10~15分鐘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還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為日常調理來使用,那就是每天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來按揉,每次1~3分鐘,每日按摩1~2次。這樣做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作用
第四章 胖子養生,先要清心
第一節 百病生於氣
胖子多了些肉,少了些氣。這個人啊,一旦他的氣少了,各種各樣的毛病就暴露出來了。什麼氣陷、氣咳、氣結、氣閉、氣厥、氣鬱等,都會在身上出現。中醫里有一句話,叫“百病生於氣”。
人活一口氣,有氣才有生命。一天,我看電視裡介紹美國宇航員登月,節目說有人懷疑美國宇航局作假,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美國宇航局公布的一張照片,照片上一面星條旗在月球上迎風飄揚。科學家懷疑說,月球上沒有風,星條旗根本不可能飄揚。看到這裡,我忽然有所感悟,原來月球上之所以沒有生命,就是因為沒有風。風是什麼?風就是天地之氣,它的主要成分是空氣和水分。離開了這兩樣,怎麼會有生命呢?
再看一看我們生存的地球,風無處不在,東風送來春雨,寒風送來冬雪,難以想象,如果沒有風,地球將會怎樣?
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風是天地之氣,它的運行遵循一個規律,那就是“水升火降”。太陽是火,太陽光照射到海面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之後,陽光的熱量把海水蒸發成了水蒸氣,冉冉上升,在天空中形成了雲,雲降而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天地之氣就是這樣水升火降,周而復始。
人體之氣與天地之氣一樣,也是按照“水升火降”的原則運行。人體內的火髒是心,水髒是腎,心火下降,溫暖腎水,腎水就會上升,中醫稱為“腎水上承”。 《格致餘論》說:“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有焉。”
水升火降,氣的運行順暢,身體就健康;水不升火不降,人就會生病。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上火,原因就是氣的運行違背了水升火降的規律。上火是什麼?上火就是該下降的火不下降了。身體內本來應該有火,這就像天地間本來應該有太陽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正因如此,中醫里派生了一個“火神派”,專門以補火為主。然而,火的運動方向應該是向下的,如果火不下降了,總是在上面燃燒,那麼,人的頭部和面部就會長痘長瘡,口腔潰瘍、牙齦腫痛。這就是上火。
在人體內,隨着心火下降的有肺氣、胃氣和膽氣;隨着腎水上承的有脾氣和肝氣。
肺氣不下降了,肺就會有火,這時人就會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暢,還會全身浮腫,胸悶、腹痛。
胃氣不降了,胃就會有火,這時人就會不思飲食,胃脹胃痛,噯氣吞酸,呃逆嘔吐。
膽氣不降了,膽就會有火,這時人就會膽氣鬱結,患上膽囊炎、膽結石和膽囊息肉。
所以,一個人上火了,先要看他的身體內是哪一種氣不下降了。百病生於氣,只要把該下降的氣降下去,火自然就滅了。根據不同的情況,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降火。
1.蓮子心降心火。
顧名思義,蓮子心就是蓮子的心,味苦,性寒。一些中藥店和茶葉店均可以買到,如果心火旺,心煩多怒、口腔潰瘍,用蓮子心來泡水喝,就可以敗心火。
2.綠豆粥降胃火。
綠豆味甘,性寒涼。胃有火,則可以用綠豆粥來敗火。
3.梨降肝膽之火。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熱,熟吃可以滋五臟之陰。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長癰。這說明你的肝膽上有了火,這時你可以生吃一些梨來敗火。
4.豬肝降肺火。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等,則可以多吃些豬肝。
第二節 養生秘訣:心平氣和(1)
什麼是心平?一杯水你不停地攪動,沉澱物上下翻滾,水就會變得渾濁。你不攪動了,水靜了下來,雜質慢慢沉入杯底,水就變得清澈起來。心平就是心要像水一樣平靜不動。
什麼是氣和?氣和就是氣的運行和諧順暢,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一個人只有心平了之後,氣才能和。
一天,北京一位姓王的局長來找我,見面就說:“胡教授,快幫幫我吧!我都快崩潰了!”這位王局長人很胖,面容疲憊,雙眼布滿了血絲。“不要着急,坐下慢慢說。”他坐下後對我說:“快半年了,頭一直昏昏沉沉的,有時眼睛發花,頭、脖子、後背也都硬邦邦的,跑了不少醫院,積水潭醫院也去了,拍了一大堆片子,也沒查出原因,醫生告訴我沒病,但為什麼這麼難受呢?”我問他血壓高嗎?他說不高。我又問他:“你患這個病之前,是不是有什麼事不順心,經常發火?”他回憶了一會兒說:“你不問,我倒忘了。半年前,一封匿名信寫到了上級紀委,說我受賄,我白天夜裡地干,沒想到有小人在後面放冷箭,這能不讓人生氣嗎?”說起這件事,他仍按捺不住怒火。他突然停頓下來問了一句:“胡教授,我這病與發火有什麼關係呢?”我說:“不僅有關係,而且關係還很大。”一個健康的人,體內氣的運動一定是順暢的。如果氣的運動不順暢了,身體就會感到難受。影響氣的運動的因素很多,不過最直接的莫過於自己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古人總結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怒則氣上,意思是說,經常發怒會改變氣的運行方向,人體內的氣是按照水升火降原則運行的,發怒之後,氣就會停留在上部,古人形容這一狀態為怒髮衝冠。氣滯留在上部之後,心火就不能下降,心火不能下降,下面的腎水就不能上承,腎屬水,肝屬木,肝木沒有腎水的滋潤,水不涵木,肝陽就會亢盛,這時人自然就會昏昏沉沉的。王局長就是這種情況,他是典型的肝陽上亢,如果不及時調整,很快就會患上高血壓。
這位局長聽完我的話之後,立刻高興了起來:“胡教授,太好了,說實話,剛開始別人向我介紹你時,我還不相信,現在聽你這麼一說,我感覺真找對人了,你就給我開藥吧。”
我問他:“你相信我嗎?”
他說:“相信。”
我說:“真的相信?”
他說:“真相信。”
我說:“那好吧,我告訴你,你這個病無藥可治。”
王局長一聽,大驚失色。我連忙解釋說:“我的意思是,你的病僅僅靠藥是不行的,主要還是要調整心態,少生氣。”於是,我將我寫的《將中醫進行到底》送給了他。
許多病僅僅靠藥是治不好的,必須調整心態,心態平和了,氣的運行就會順暢,病自然就好了。一些人的心態調整不好,關鍵是想不透、看不開。對於這樣的病人,我常開的藥方就是:《莊子》一部,細讀,主藥則為《逍遙遊》。我非常喜歡莊子的《逍遙遊》,一隻小鳥,看見一棵樹,會覺得很高,看見一個小池塘,會覺得很大,因為小鳥的眼界很低很窄。如果將眼光放高遠一些,就像那隻鯤鵬,直上青天,一飛就是十萬八千里,那麼,你還會在乎那些樹和池塘嗎?人也是這樣,如果你用金錢和官位的砝碼來稱自己,你就會看不透想不開;如果你用生與死的砝碼來稱自己,身外的一切皆不重要了。
許多人參加別人的追悼會時,一下就想明白了,什麼功名利祿,什麼官位美色,這一切的一切與生命相比都無足輕重。為什麼這時的人會如此清醒呢?因為此時此刻,他是用生與死的砝碼稱自己,他站得很高,看得很遠,就像那隻鯤鵬。但追悼會一結束,一投身到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許多人又開始追名逐利,斤斤計較起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又變成了一隻小小鳥。
一個人站不高看不遠,一丁點小事就會攪得他坐立不安,整天不是怒就是悲,不是憂就是恐,不是驚就是思,這樣一來,體內之氣亂成了一團,身體怎能安康。
《黃帝內經》中有這樣兩句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現在健康領域十分熱鬧,今天有人勸你吃素,明天就有人勸你吃肉。似乎都有道理。誠然,我們見過吃素的長壽老人,也見過吃肉的長壽老人,但我沒見過一個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的人能長壽。
人的心胸開闊了,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他身體內的氣就會順暢,這樣的人“真氣從之”,怎麼會生病呢?因此,要想健康長壽,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眼界,看淡一切功名利祿。
一次,李連杰在坐飛機時,突遇險境,飛機上下顛簸,機艙內驚叫聲和哭喊聲混雜一片,李連杰雖為武功高手,內心也萬分恐懼。然而,就在這時,他卻看到座位旁的一位女士神態自若,毫不驚慌,李連杰非常奇怪。等到飛機脫險之後,他問:“你難道不害怕嗎?”女士回答道:“這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空的,你看穿了,也就無所謂了。”李連杰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不久便隨這位女士皈依佛門,並成立了壹基金。所以,一個人將很多事情看穿了,就能做到恬淡虛無;人做到了恬淡虛無,真氣就會順暢;真氣順暢,人就會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第三節 養生秘訣:心平氣和(2)
成都一位老人在公園裡打麻將,一個上午手氣都不好。到了中午,終於等來一手好牌,只差一個九條,就清一色了。別說,老人的運氣還真不錯,唯一一個九條硬是讓老人給摸了起來,老人激動不已,誰知樂極生悲,就在這時,老人突然心臟病發作,摔倒在了椅子上,手裡仍緊攥着那個九條。
這個事例再次證明:任何情緒一旦過度,都會影響氣的運行。
憤怒的情緒會讓氣往上涌。
激動興奮的情緒會讓氣的運行渙散,成都那位老人就是這樣,高興過了頭,氣往外散,疾病就發作了,中醫稱這類現象為“喜傷心”。
悲傷的情緒會讓氣的運行消沉,《黃帝內經》說:“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人悲傷的時候肺葉會張開,心跳會加速,人就容易抽泣,但此時心肺之氣受阻,熱氣不能散發,氣便消沉了下來。《紅樓夢》中的林妹妹就是這樣。
恐懼會讓人的氣往下走。人一恐懼,氣就會向下運行,腎在身體的下部,氣一下子都集中在了下部,腎一時怎麼承受得住,腎氣不固,人就會出現小便失禁、遺精、滑泄等症狀。人們常說嚇得你尿褲子,就是這個道理。
驚慌會讓人的氣四處亂走。驚慌時,人常常會六神無主,這是因為此時身體內的氣亂了,身體內的氣本來是按照“水升火降”規律進行的,心火下降,腎水上承,肺氣下降,肝氣上升,胃氣下降,脾氣上升…… 然而,人一驚慌,氣就會亂作一團,這就像一群兔子在草地上安閒地吃草,一看見人來了,它們便四面八方亂躥,人的氣亂了,六神自然會無主。
憂思會讓人氣結。氣結,實際上就是氣滯。《黃帝內經》說:“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悟,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一個人總是憂慮,為瑣事煩惱,神就會凝於事,氣就會聚於某一處而不行,憂思便會成疾。中醫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思過了頭,脾氣就會鬱結,這時人常常會茶飯不思、胸脹肋痛,除此之外,憂思還會傷胃,氣滯留在了胃裡,胃氣不暢,人就容易消化不良,患上胃病。前不久,日本前首相因醜聞不斷而住進了醫院,醫院說安倍晉三患上了胃病。我一聽到這一新聞就樂了,你們看中醫是不是很準呀!安倍晉三首先整日為醜聞而憂思,中醫說憂思傷脾胃,這不,安倍晉三就患上了胃病。其實,很多人的脾胃之病,都是因為憂思過度引起的。
現在,許多人都將疾病的原因歸咎於外在的病毒,生怕沾染上,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摸,其實,我們最應該注意的是身體內的病毒,當憂思、悲傷和恐懼成為習慣時,疾病就離我們不遠了。無論外界如何騷動,能保持內心平靜的人,也就遠離了疾病,這便是《黃帝內經》說的:“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養生沒有別的秘訣,關鍵就是要想得通,想得越通,活得越長,不哀悼過去,不擔心將來,用真誠和智慧之心好好活在當下。
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沒有七情六慾,人就不能稱之為人,沒有理性,人也不能稱之為人。我十分推崇古人的一句話,叫“以理節情”,就是用理性的態度來對待感情,可以喜,可以悲,可以怒,可以思,但是要有一個度,只有做到了這樣,人才能獲得長期的健康。
第四節 仁者壽
中國有句老話,叫仁者壽。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什麼是仁者呢?孔子說:“仁者,愛人。”又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仁者要有愛心,要寬宏大量,不要斤斤計較;自己不願做的,就不要讓別人去做,自己想要做的,要先讓別人去做。一句話,仁就是忠恕,就是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具體地說,仁者要有三顆心:一顆善良之心,一顆慈悲之心,一顆寬容之心。擁有了這三顆心,你就稱得上仁者,這樣的人就會健康長壽。
記得上個世紀50年代,我還在上海時,單位分家具,一位老醫生因德高望重,分到了一套紅木家具,而一位行政幹部分到了一套普通家具。行政幹部對老醫生說:“您歲數大了不方便,我幫您把家具送回家吧!”老醫生同意了,但誰知下班後回到家中一看,家裡擺放着一套普通家具,那套紅木家具卻被行政幹部掉包拉回了自己家,全家人義憤填膺,要去找行政幹部評理,老醫生卻淡淡說了一句:“算了吧,身外之物,不要太計較。”很快,這件事便在醫院內傳開了。當時,我還年輕,聽說這件事後,很不理解,認為老醫生太窩囊,自己以後千萬不能像他那樣被人欺負。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我對老醫生的做法深有體會了。老醫生是位真正的仁者,仁者註定會有好報。老醫生因擁有善良、寬容和慈悲之心,一生沒有大病,活到了101歲,而那位行政幹部不到50歲就病死了。天道就是這樣,人太算計了,天就會放棄你,人不算計,天則會助你,這就是仁者壽。
如果你去過香港的淺水灣,就會發現岸邊有一座兩三丈長的小橋,叫仁壽橋,橋身的側面書寫着三個字:仁者壽。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座橋每天的人都絡繹不絕,不少乞丐在橋的附近行乞,而來到此處的人,大多數都樂意施捨。行乞之人得到恩惠,臉上總是掛有笑容,而施捨的人,臉上也總是有一種平和、寬容、滿足的表情。很多人在橋上走來走去不願意離去。向人打聽了才明白,原來這橋還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傳說:只要懷着向善之心走過此橋,可增壽三年。
其實,這並不是傳說,而是事實。善是萬病之藥,善是養生之本,善心就像柔和的水,養育人的五臟六腑,讓全身的氣血達到平衡。善能讓人的心胸寬廣,善能讓人的心態平和,善能讓人遠離七情六慾。人善心靜,養血益氣。一個人真正地做到了向善,他體內的氣就會運行通暢,疾病就會遠離他。很多人都是這樣,自己有了疾病,吃藥不管用,於是便一心向善,幾年之後,病便慢慢地好了。但我說的向善,一定是真心向善,而不是形式上的向善。
我曾在北京雍和宮看見這樣一幕,一位中年婦女,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去排隊燒香,可能是因為前面有個人加塞,她便與之爭吵了起來,最後還動了拳腳。我看後不禁搖頭嘆息,大家都是來敬佛的,都應懷着慈悲之心,為何為這些芝麻小事發火呢?如果帶着這樣的心態來拜佛,佛又豈能關照於你。佛在哪裡?佛就在你心裡,你的心不寬, 佛就會離你而去。如果你擁有善良、慈悲和寬容之心,佛就會在你的內心安營紮寨、永遠長駐。
佛是什麼?
佛不是神、不是聖人、不是什麼超人,也不是超自然的東西。佛是一種心境,它就是平靜。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要他脫離了內心的私慾,不再發脾氣、不再怨恨、不再嫉妒、憤怒、悲傷、憂慮和恐懼,也不再貪婪和自私,那麼,他就擁有了佛性。
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天堂,痛苦總是多於歡樂。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臉,兩道眉毛,一個鼻子,再加上一張嘴,活脫脫構成了一個漢字:苦。人生本來就是痛苦的,執著於痛苦,痛苦就會被放大百倍、千倍;追逐歡樂,歡樂又會稍縱即逝,最終讓人失望。唯有平靜能夠長久。平靜之心不取決於環境,而是取決於我們對待環境的反應。擁有佛性的人,就是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到平靜並保持平靜的人。這樣的人恬淡虛無、真氣順從、精神內守,自然會健康長壽。
第五節 富人想長壽,就要像窮人一樣生活
一天我剛到診所門口,一輛悍馬車便迎面開來,一個急剎停在了我的面前,從車上下來兩個身材魁梧的大漢,打開後車門,攙扶着一個男子走下了車。原來,男子是山西一個煤礦的礦主,那兩個大漢,一個是司機,一個是保鏢。煤老闆患糖尿病多年,希望能通過中醫來調養。談話間,煤老闆感嘆道:“真是奇怪,我的朋友中有六七個都患有這個病,有一天聚會喝酒,一桌十個人,有八個人都掏出胰島素來注射,那場景真令人難忘!以前窮的時候,什麼病都沒有,現在富了,攤上了這麼一個病。”
其實,不只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和癌症等很多慢性病都盯上了富人,富人要想健康長壽,就要像窮人一樣生活。如果富人執意要像富人一樣生活,那麼他們多半會短壽。天道就是這樣,損有餘,以補不足,你在某一方面多了,在另一方面就會少。這就是“貧者多壽,富者多促”。
富人與窮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欲望:一個欲望多,一個欲望少。富人掙了十萬,還想掙一百萬,掙了一百萬,還想掙一千萬,他們有強烈的進取之心,同時,欲望也沒有止境。窮人大多知足常樂,缺少進取之心,同時欲望也少。欲望就像火,它能煮飯燒水,給人溫暖,如果不加以控制,火躥出來,釀成火災,就會燒掉衣物和房舍,讓你葬身火海。所以,古人說:“有欲則邪得而入之,無欲則邪無自而入。”
其次,富人吃的好,整天大魚大肉,花天酒地,窮人吃的差,一日三餐多有蘿蔔青菜。富人應酬多,寢食沒有規律,窮人生活單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富人壓力大,窮人窮開心。富人身邊美女如雲,窮人身邊僅有糟糠之妻。大家看,富人的生活雖然風光,但都違背了長壽之道,窮人的生活雖然清貧,卻很健康。
廣西巴馬有個長壽村,那裡的老人大部分都活到了90歲以上,百歲老人更是多得出奇,居住在那裡的人沒有一個高血壓和糖尿病,甚至連一例癌症都沒有,老人都是無疾而終。為什麼巴馬人會如此長壽呢?關鍵就在於他們沒有太多的欲望,巴馬人擁有愉悅的家庭生活,他們重視與人為善和融洽的人際關係,一日三餐以蔬菜和糧食為主,而且安於現狀。我見過一位113歲的巴馬老人,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幾間農舍圍成了一個院落,一位老人坐在院落中央剝着玉米,陽光照在她滿是皺紋的臉上。近處,一隻母雞帶着一群小雞在覓食;遠處是望不斷的青山。這是一幅多麼寧靜、和諧的圖畫啊!我問老人多大歲數了,老人自豪地告訴我:“今年113歲了!”不用多問,從老人那知足的笑容里,我們就能體悟出她長壽的秘密。
健康長壽從來就不取決於你的地位有多高,你的財富有多少,你的食物有多好,它只取決於你是否有一顆寧靜的心。富人追逐名利,整日在憂慮、嫉妒、憤怒和恐懼中生活,心靈難得片刻的寧靜,他們怎能健康長壽。
富人想要長壽就不能過富人的日子,而應像窮人一樣生活。具體地說,就是要用寧靜的心來對待財富和地位,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就是這樣,他是世界上最節儉的億萬富翁,他對吃的原則是“簡便”,對穿的原則是“整潔”,晚上9點之前必須回家,從不應酬,他雖身價68億美元,但卻將金錢看的很輕,他曾一次就捐給一家醫院2.5億美元。汶川地震後,王永慶向災區捐款1億元人民幣。他說:“有錢不去做公益,是一種罪過。”他最終活了93歲。
一天,我正在301醫院給全國工商聯的企業家做健康諮詢,一位大夫進來問我:“胡教授,你懂中醫,太極拳真有那麼大的作用嗎?”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話弄得莫名其妙,一問才知,原來這位大夫曾治療過一位肝癌患者,出院時,家屬偷偷問還能活多長時間,根據西醫的經驗,他判斷頂多也就兩三年,這事兒已經過去七八年了,誰知今天他又碰見了那位病人和家屬,他十分驚訝,一打聽,病人也沒有採取別的治療,只是出院後迷上了太極拳。每天6點起床,一練就是兩個小時,8年來從沒間斷過。這位大夫很納悶,所以才來問我。
老祖宗留下來的許多東西都是寶貝,我們千萬不能捧着金飯碗去乞討,就以太極拳為例,許多慢性病患者練了太極拳後,疾病不知不覺就消失了。我在給病人開處方時,也建議他們打一打太極拳,還經常開玩笑地說:“我這個藥的藥引子就是太極拳,不打拳,藥可就沒有效果喲!”在我的經驗中,凡是打太極拳的,藥的效果就好,不打拳的,藥的效果就差一些。太極拳與其他運動的區別就是一個字--慢。別的運動講究的是一個快,快運動鍛煉的是肌肉,慢運動鍛煉的則是氣。我常說練太極拳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尋找自我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我們自己。每天我們都在忙吃,忙喝,忙掙錢,每天我們都有喜、怒、哀、樂,我們越忙碌,自我就越容易迷失。當我們練太極拳時,隨着內心緊張、憂慮和恐懼的情緒漸漸遠去,自我便開始慢慢回歸;我們用意念引導動作,用動作配合着意念,那剛柔相濟的一招一式,會讓心靈進入一種寧靜平衡的狀態,那是一種難以用語言和文字來描繪的境界。內心沒有了雜念,你會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澄淨,全身上下的氣通了,你會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輕鬆。這便是《黃帝內經》所描繪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心空了,人靜了,氣便運轉起來了。所以,我常說太極拳是最好的補氣方法之一。
不過,太極拳雖是補氣最好的方法之一,卻較難學,必須要有一定傳統文化的積澱,要有一定的悟性,而且非下苦功不可。不過也別擔心,還有很多補氣的方法,既簡單易學,效果也很好
第五章 補氣最簡單的方法
第一節 最簡單的補氣法:清晨拍手
拍手很簡單,效果卻不簡單。
拍手是一種至剛至陽的養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補氣。手是陽氣的大本營,腳是陰氣的大本營。手穴共有39個,拍手可以震動陽氣,推動全身氣的運行。
為什麼要早上拍呢?因為早上太陽剛剛升起,天地間的陽氣開始慢慢積累,人體內的陽氣也隨着旭日開始升發,以人配天,此時拍手可以促進陽氣的升發,利於全身之氣的運行。
乾隆皇帝活得很長,詩也寫得很多,不過好詩卻很少,他有一首詩是寫手與氣血的關係的:“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清,何年是白頭?”從文學的角度來說,乾隆爺的這首詩不足稱道,但從養生的角度看,這首詩卻很有價值。他說人的手掌上藏着健康長壽的秘密,掌握了這個秘密,歲月就會倒流。這個秘密是什麼呢?那就是拍手。拍手能疏通全身氣血,周身的氣血清了,什麼時候才會有白頭髮呢?乾隆爺的詩雖有些誇張,但拍手的確有不凡的補氣效果。
一天清晨,在公園的角落裡傳來陣陣拍手聲,一群人一邊拍手,一邊高喊,仔細一聽,喊的是:“渾身通暢,百病不生……”路過的人看着這一群人,小聲嘀咕着:“這能管用嗎?神神道道的。”等他們拍完手後,我便上前與他們攀談起來,一位花白鬍子老人告訴我說,這拍手可管用了,他以前患有哮喘,心肺功能衰弱,求醫問藥十幾年也沒有多大改善,後來開始拍手,每天清晨都來公園,幾年來從沒間斷過,現在他的哮喘已好幾年沒犯了,顯然,拍手補氣法疏通了他全身的氣機。這時,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花白鬍子老人壓低了聲音,悄悄對我說:“你看見這位了嗎?他以前患有尿毒症,每星期要洗三次腎,後來練習拍手,每天用力拍一兩千下。現在,他跟換了一個人似的。”
別人也許對拍手不以為然,我卻對此深信不疑。人身上有十二條經絡,與手掌相連的就有六條,它們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經絡是氣的管道,連接着五臟六腑,經絡被堵塞了,氣的運行就不通暢,人就會生病。拍手可以同時疏通六大經絡,其作用不可小視。
為什麼要一邊拍手,一邊大喊大叫呢?我們的身體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人的精神可分為三個層次,精神的第一個層次藏在人的大腦里,被稱為意識,人們常常用它來思考金錢、美女和權力;精神的第二個層次藏在人心裡,在這個層面上,人們常常會產生寧靜、憂慮和恐懼等情緒。精神的第三個層次藏在人的肝里,中醫稱為魂,《黃帝內經》說“心藏神、肝藏魂”。用西方術語來說,神和魂就相當於人的潛意識。在意識的世界中,人們需要的是思考,在潛意識的世界中,人們需要寧靜、愛和感恩。意識能給我們財富,潛意識則能給我們帶來健康。譬如,人睡覺了,大腦中的意識休息了,但心和肝中的潛意識仍在工作,它指揮你的腸胃仍在消化,指揮你的血液仍在流動。所以,身體要想健康,就要讓潛意識的工作正常。同時,人的意識也可以影響潛意識,意識影響潛意識的方法之一就是暗示。譬如你不斷重複某一句話,給身體以暗示,久而久之,這句話就會由意識轉化成潛意識,直接進入心和肝,從而影響我們的身體。公園裡的人不停地高喊“渾身通暢,百病不生”,這就是暗示,時間一長,這種意識就會轉化為潛意識,影響我們的全身。所以,人的意念有時比最好的藥還管用。
但要注意的是,我們給身體暗示時,是向內進入人的潛意識,而不是向外調動人的意識。比如,你不斷重複這樣一句話:“我要活到一百歲”,這明顯是一種欲望,它調動的是人的意識。所以,你越暗示,欲望就會越強烈,以欲望來滿足欲望,無異於火上澆油。如果將這句話改為“我能活到一百歲”,雖然是一字之差,卻大不一樣了,這句話調動的是身體的潛能,它很容易進入人的潛意識。潛意識對意識是有選擇的,它不會選擇欲望和貪婪,只會選擇愛和感恩,所以,我們在暗示之時,一定要切記。
下面,我把幾種簡單有效的拍手方法教給大家。
第二節 基本拍手補氣法
十指分開,手掌對手掌,手指對手指,均勻拍擊,切記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以免拍手過度造成淤血(圖3)。開始可以輕拍,以後逐漸加重。以自己的雙手能承受為度,但不能太輕。否則起不到刺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區的作用。
拍手最好在清晨進行,如果覺得拍手時發出的噪音太大難以接受,也可以拍“空心掌”。手掌弓起,手指張開,拍下去時,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邊緣部分(圖4)。但是這種方法的打擊面縮小了,所以效果會差一些,因此拍打的時間要相對加長。
除了最基本的手掌相拍外,還可以左右掌背互拍(圖5),左右手虎口對拍(圖6),兩手掌彎曲互拍(圖7),以一手的手刀擊另一手的掌心(圖8),以掌心擊虎口(圖9),兩手握拳對拍(圖10)。不要小看這些小動作,這些都是大有講究的。只要你細心閱讀那張手掌穴位和反射區的圖,就會明白,每一個小動作都對準了一個或幾個重要的穴位和反射區。刺激它們,就能打通經絡,保證氣血的通暢。
第三節 高級拍手補氣法
(1)掌背輕拍背部及脊椎骨(圖11)
脊椎骨的每一節都有督脈的穴位。督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既可以抵禦外邪,又可以溫通經脈,滋潤五臟六腑。兩手握拳,用手背輕拍後背督脈上的命門穴,可以益氣補腎,強腰壯陽,扶持正氣。如果能同時輕拍後背膀胱經的穴位,補氣效果更為明顯。
(2)雙手掌背拍打尾椎骨上部、左右臀部外側(圖12)(圖13)
尾椎骨末端,道家叫做“尾閭”,是打通督脈的起點,仙骨正在其上。拍打此處,可以加強督脈的氣,從而促進排便。有便秘的朋友可以試試這種方法,簡單有效。
接着用左右掌輪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線(圖14),這是足太陽膀胱經所經過的地方,拍打膀胱經有助於利尿。最後輪流拍打臀部外側,這是足少陽膽經所經過之處,拍打此處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提高肝膽的消化、供血、解毒功能。
很多愛美的女士們總是抱怨臉色暗沉,長斑,實際上這是因為體內的毒素造成的,每天用這種辦法拍打,補督脈之氣,促進排便,將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內乾淨了,皮膚自然變得白皙透亮,由內而外散發出動人的光彩。
(3)輕拍腹部
用左右手掌輕拍腹部(圖15)。腹部有幾條經脈經過:任脈、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雙手輪流輕拍此處,有助於加強脾胃肝腎之氣。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總攬全身的陰經脈氣,負責人體的精血和津液。如果任脈不暢,泌尿生殖系統就會出現問題,如月經不調、陽痿、疝氣、盆腔腫塊等。經常輕拍腹部的任脈,可以刺激人體性激素的分泌,調節人體的陰經,從而延緩衰老。輕拍腹部,對肝膽疾病、泌尿生殖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等都有好處。有的人腰疼時總下意識地去捶捶腰,實際上,腰疼很可能是因為氣血在肝經中流通不暢引起的,堅持輕拍腹部,就能改善並治癒腰疼症狀。
(4)握拳擊掌
一隻手用力握拳,一隻手張開,以拳擊掌,可以強化手掌筋骨之力,從而強化手部末梢神經,來加強全身氣血循環(圖16)。做此動作時要配合腳步,邊行走或者邊踏步來握拳擊掌。現在人們出門有車,上樓乘電梯,走路的機會越來越少,雙腳變得有氣無力,腳上六條經脈的氣不足,會導致肝、膽、脾、胃、腎、膀胱的功能衰退。
人的腳和手一樣,也有很多反射區,這些反射區通達全身的臟腑。腳反射區的氣血堵塞,相對應的臟腑就會出現疾病。如果一邊走路一邊練習拍手,手腳都能得到按摩刺激,是非常好的保健治病之道。
第四節 站樁補氣法
還有一種簡單的補氣法--站樁。
“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是一種姿勢,這種姿勢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
站樁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鍊形骸;既能健強腦力,又能增長體力。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你說的站樁不就是蹲馬步嘛,誰不會啊,哪有這麼神奇啊。蹲馬步是站樁的一種,站樁還有很多種類。大家可別小瞧了這個站樁,“萬動不如一靜,萬練不如一站”。
人在年輕之時,一般下焦比較實,上焦比較虛,上焦是指心與肺,下焦是指肝與腎。上虛下實,元陽充足,頭目清醒,人就充滿了活力。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樣,天上風輕雲淡,地面綠樹成蔭。然而,到了老年,人會漸漸地變為下焦虛,上焦實。上虛下實,頭輕腳重,人就會神清氣爽;下虛上實,頭重腳輕,人就會昏昏沉沉。所以,中醫認為上虛下實是身體健康的標誌,上實下虛則是病態的表現。
人為什麼會上實下虛呢?這是因為氣的流動不通暢了,氣都集中在了上部,不下降了,上面當然實了,下面當然虛了。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人體的法則遵循天地的法則。天地之間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體之內也應該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人體之內上虛下實,天地之間也應該上虛下實。如果下面的地虛了,森林被亂砍濫伐,水土流失,那麼,上面的天就變實了,沙塵暴會籠罩天空。
那麼如何來改善這一狀況呢?國家的政策是植樹造林,讓下面先實起來,下面實了,上面自然就虛了。中醫養生的道理也一樣,要讓上焦的心肺之氣降下來,先要讓下面的肝腎之氣充實起來。方法之一就是站樁。站樁站樁,關鍵是一個樁字,樁就是要讓身體的下半部分穩定下來,要有生根之感。你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頭頂天,腳踏地,身體先有了根,體內的氣才會自動地慢慢回歸原位,該上升的上升,該下降的下降,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時間一長,身體就恢復到上虛下實的狀態。這就好比一杯渾濁的水,你越攪動,它越渾濁,你讓它靜止不動,輕的東西就會往上浮,重的東西就會往下沉,不一會兒,你就能看見一杯清澈見底的水。
站樁時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讓身體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實,下面充實了,腎精就會充實,腎精充實了,宗氣運行通暢,心肺之氣下降,肝腎之氣上升,這樣一來,人就進入了上虛下實的狀態,就能健康長壽。《黃帝內經》對站樁有具體的論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
千百年來的實踐證明,站樁是補充元氣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氣充滿以後,人就會身強力壯,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許多身體健康的人長期站樁,他們都享有高壽。而一些體弱多病之人,通過站樁,一樣從中獲益。站樁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陰陽相交,加速新陳代謝,還可以加強各臟器、器官以至細胞的功能,對許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療效,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風等。
我在這裡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最基本的站樁補氣法(圖17)。在練習站樁前,應排空大小便,並把衣扣腰帶鬆開,而且飯前、飯後一小時不宜練習。
1.腳:兩腳呈內“八字”形站立,兩手抬至胸前,兩腳站得不能太寬,腳跟比肩稍寬一些,腳尖和肩寬度差不多。
2.頭:頭要正,百會上領,下頦微收。口微微閉,舌抵上齶,神情平靜。目光平視,自然呼吸,全身放鬆。使周身上下氣機平衡、和暢。
3.手:手指自然舒張,中間仿佛有一個氣球,兩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兩臂圓撐,和身體環抱成半圓形,手的位置開始時可以放低一點,以後再慢慢上升,但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
4.肩:肩部放鬆,不能繃緊,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這時鎖骨、胸部有點沉,所以肩下松時還要往兩側外撐。有的人站樁時間一長就身上流汗,兩手冰涼,原因就是肩肘沒放鬆,氣運行受阻。因此,在練習站樁前要把肩膀抖摟抖摟,放鬆地前後轉一轉。
5.膝:膝蓋微屈,膝蓋不能過足尖,大腿根部空虛,呈似坐非坐狀態。
6.身體: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翹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鬆微回收。會陰上提,尾閭下垂指向地面。會陰往上提,氣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會上領,這樣上下氣機連成了整體,氣機平衡,內蘊充足,才能顯現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內氣渾厚的姿態。體內氣機充足、通暢了,身形自己會往下矮。下矮時膝蓋不能過腳尖,這樣站樁既出功夫又長力氣。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閭下垂,否則體內的氣只上不下,氣機上涌,失去平衡會導致血壓升高。
保持這個姿勢,儘量放鬆全身,什麼都不要想,讓氣血自然流動。一般至少站30分鐘。開始練習站樁時,會覺得很費力氣,膝蓋、大腿酸痛。有的人還會哆嗦,這是正常的反應,沒有關係,哆嗦勁兒過去慢慢就好了。腿酸痛時一定要堅持,忍耐一會兒,酸痛是因為你的身體裡氣不足,無力支撐身體重量。這時你可以用意念去體會哪個部位酸,怎麼個酸法,氣隨着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氣就會注入這個部位。等到這個部位的氣慢慢充足之後,酸痛也就消失了,這時你的身體就會蹲得更低更穩了。大家一定要牢記,站樁站直了雖然省勁,但越直越沒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點儘量蹲低。當然,身體下蹲時不要勉強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站過樁的人都有這種體驗,只要站上一會兒,你就能感覺到四肢發熱,這是因為你的氣血開始旺盛起來了,再站一會兒,你會自然地感覺到體內氣的運動,你的意念到了哪裡,氣就會跟到哪裡,這是因為你身體內的經絡開始連通了,經絡連通之後,氣血就會暢通無阻,身體的各種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蘇東坡評價練站樁時所說:“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力百倍。”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痔瘡患者,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他患痔瘡已經很多年了,一直沒有根治。只要一咳嗽或一使勁兒,就有可能出現肛門脫垂的現象。痔瘡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煩惱,經常為此焦躁不安,坐臥不寧,而且他還有高血壓。痔瘡是身體氣虛的反應,人的身體一虛弱,正氣虛損,血脈阻滯,就容易生濕積熱,濕熱下注肛門,便引發了痔瘡。要想根治痔瘡,就應補氣。我建議他練習站樁。一開始他還不願意,不相信站樁就能治病,非得要我給他開一堆中藥。我勸說他,你吃了這麼多年的藥也沒見好,嘗試一下新的方法也無妨啊。他勉強同意了,回家後按照我說的,每天開始練習站樁,開始是每次站20分鐘,慢慢地每次站半小時。剛開始幾天他還總給我打電話抱怨,站樁時手腳經常出現發麻、發脹的感覺,皮膚就像是無數螞蟻爬過似的,很不舒服。我告訴他,皮膚出現這種“蟻走”的感覺,正是氣血開始通暢的表現,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如要血通,則氣必先通,不用擔心,這是好現象。後來,我就沒接到他的抱怨電話了,大概過了三個月,我已經忘了這件事了,一天他又打來了電話,告訴我,痔瘡已經好多了,血壓也穩定了,他興奮地說自己現在對站樁已上了癮,一天不站,心裡就沒着沒落的。聽完他的話之後,我又想起蘇東坡的話來,站樁有時比之服藥,其力百倍。
第五節 補氣六字訣
有兩位病人,一位患了肺癌,一位患了肝癌,患肺癌的病人是部隊離休的老幹部,家裡條件好,什麼藥都能報銷,最好最貴的藥都用上了,每天五百多元,最後癌細胞倒是給控制住了,小腦卻萎縮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患肝癌的病人家裡很窮,吃不起那麼貴的藥,只好想別的辦法,聽說六字訣對身體很好,於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在公園的大樹下,練起了六字訣,一練就是八年。現在,他儼然成了公園裡的名人,每天早上,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幅畫面:銀杏樹下,一位身材瘦高的男人,半蹲身子,緩緩發出一個長長的聲音--噓!
補氣六字訣,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吐納養生法,它的最大功能就是通過呼吸引導,調動五臟六腑之氣。五臟六腑之氣混濁,人就會生病,如果將五臟六腑的濁氣吐出,再吸納進清新之氣,人就會恢復健康。如何來吐出體內的濁氣呢?古人發明了六字訣--噓、呵、呼、呬、吹、嘻。
發噓聲可以吐出肝上的毒氣。
發呵聲可以吐出心上的毒氣。
發呼聲可以吐出脾上的毒氣。
發呬聲可以吐出肺上的毒氣。
發吹聲可以吐出腎上的毒氣。
發嘻聲可以吐出三焦上的毒氣。
通過六字訣吐出了臟腑內的毒氣,再吸納進天地間的清氣,五臟六腑之氣如此循環,日日更新,就會激發它們的潛能,這樣一來,人就會精神百倍,健康長壽。那麼,六字訣為何對癌症病人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因為癌細胞是厭氧細胞。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溫伯格醫生的研究證實,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最大的差異是,正常細胞需要充足的氧氣才能生存,而癌細胞正好相反,癌細胞是厭氧細胞,只有在氧氣不足和血中氧氣濃度太低時,才會生長。所以,一些人患了癌症後,進入深山老林過着簡單的生活,卻奇蹟般地康復了,就是因為深山中的空氣清新,負氧離子的含量很高。同樣的道理,清晨,人們通過六字訣,最大限度地吐出臟腑內的濁氣,最大限度地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就會增加身體內氧氣的含量,身體內的氧氣一多,癌細胞就失去了生長的條件。其實,不僅是癌症,幾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因為身體內的氧氣不足造成的,所以,六字訣不僅對癌症病人有幫助,對所有病人和沒病的人也都有好處。
如何呼出肝上的毒氣(圖18.1-3)。
要呼出肝上的毒氣,就要發出“噓--”音。首先,兩足開立,與肩同寬,頭正頸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雙膝微屈,全身放鬆,呼吸自然。
噓,讀( x )。口型為兩唇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並向內微縮,上下齒有微縫。
呼氣時念噓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向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兩眼反觀內照,隨呼氣之勢盡力瞪圓。呼氣盡吸氣時,屈臂兩手經面前、胸腹前緩緩下落,垂於體側。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動作六次為一遍,做一次調息。
噓氣功可以對治目疾、肝腫大、胸脅脹悶、食欲不振、兩目乾澀、頭目眩暈等症。
如何呼出心上的毒氣(圖19)。
要呼出心上的毒氣,就要發“呵--”音。呵,讀(k )。口型為半張,舌頂下齒,舌面下壓。
呼氣念呵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經體前至胸部兩乳中間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氣盡吸氣時,翻轉手心向面,經面前、胸腹緩緩下落,垂於體側,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動作六次為一遍,做一次調息。
呵氣功治心悸、心絞痛、失眠、健忘、盜汗、口舌糜爛、舌強語塞等心經疾患。
如何呼出脾上的毒氣(圖20.1-3)。
要呼出脾上的毒氣,就要發“呼--”音。呼,讀(h )。口型為撮口如管狀,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時,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臍部,左手外旋上托至頭頂,同時右手內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氣盡吸氣時,左臂內旋變為掌心向里,從面前下落,同時右臂迴旋掌心向里上穿,兩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兩手內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於體側。再以同樣要領,右手上托,左手下按,做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為一遍,做一次調息。
呼字功治腹脹、腹瀉、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縮、皮膚水腫等脾經疾患。
如何呼出肺上的毒氣(圖21.1-2)。
要呼出肺上的毒氣,就要發“呬 --”音。呬,讀(x )。口型為開口張齶,舌尖輕抵下齶。
呼氣念呬字,兩手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掌心向上,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對喉,然後左右展臂寬胸推掌如鳥張翼。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於體側,重複六次,調息。
如何呼出腎上的毒氣(圖22.1-2)。
要呼出腎上的毒氣,就要發“吹--”音。吹,讀( ch u )。口型為撮口,唇出音。
呼氣讀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兩臂自體側提起,繞長強、腎腧向前劃弧並經體前抬至鎖骨平,兩臂撐圓如抱球,兩手指尖相對。身體下蹲,兩臂隨之下落,呼氣盡時兩手落於膝蓋上部。下蹲時要做到身體正直。呼氣盡,隨吸氣之勢慢慢站起,兩臂自然下落垂於身體兩側。共做六次,調息。
吹字功可對治腰膝酸軟、盜汗遺精、陽痿、早泄、子宮虛寒等腎經疾患。
如何呼出三焦的毒氣(圖23.1-2)。
要呼出三焦的毒氣,就要發“嘻--”音。嘻,讀(x )。口型為兩唇微啟,舌稍後縮,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
呼氣念嘻字,足四五趾點地。兩手自體側抬起如捧物狀,過腹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並向頭部托舉,兩手心轉向上,指尖相對。吸氣時五指分開,由頭部循身體兩側緩緩落下並以意引氣至足四趾端。重複六次,調息。
嘻字功治由三焦不暢而引起的眩暈、耳鳴、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疾患。
補氣六字訣全套練習每個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練三遍,日久必見功效。
第六章 十大補氣穴位
經絡就像一條條鐵路線,內連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穴位是這些鐵路線上的一個個車站,它們的主要作用是為列車加水、加油,增加動力。而氣血則是列車上裝載的貨物。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是血運行的動力,當列車載着氣血在鐵路線上運行一段距離之後,氣就會逐漸減弱,列車就必須在下一個車站補氣,以便繼續前行。在人體中有十個最重要的補氣穴位,就是這些穴位負責為各條經絡補充真氣,增加動力。我們先來看一下脾腧穴。
一、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中的穴位,位於人體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脾腧穴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你們看,脾是脾臟,這說明這個穴位一定與脾臟有很大關係,一個與脾有很大關係的穴位為什麼會跑到膀胱經上去了呢?如果我們弄懂了“腧”字的含義,也就明白了,“腧”通“輸”,意思就是運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將脾臟濕熱之氣向外輸送入膀胱經。膀胱經就像汽車的散熱器,人體內的外散之熱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順着它下行。人感冒發熱了,多喝水多排尿,就會好起來,其原因就是體內之熱順着膀胱經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專門負責外散脾臟濕熱之氣的。下文我們要說脾有四怕,怕濕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臟中的濕熱之氣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會受損,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損,氣血就會虛弱。所以,脾腧穴是人體內最重要的補氣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鐵路線上的一個大樞紐,這個樞紐不通暢,整條鐵路就會癱瘓,脾臟內的濕熱之氣運送不出去,時間一長,整個人都會出毛病。那麼,如何保證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據季節的不同,採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區別。早春和晚秋最好採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則用艾灸比較好。夏冬兩季進行艾灸不但可以溫補脾氣,還能祛濕。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選擇按摩的方法,不但簡單易行,還能取得同樣的療效。
按摩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每天晚上的8點左右,因為這個時候運轉了一天的“脾氣”已經有些疲弱了,此時將廢氣排除,補充新氣,一則可以緩解白天的勞累,二則可以為第二天蓄積力量。
利用指尖,強力按壓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鐘,然後將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注意:按摩時,手掌要緊貼皮膚,向下的壓力不要過大。
二、足三里穴
中醫認為,人體最多氣多血的經絡是胃經,而足三里穴是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發氣血的生化與運行。
《黃帝內經》中說:“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在人體的360多個穴位中,具有保健養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穴,因此它也被人們稱為“保健穴”和“長壽穴”。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的功效。經常按壓足三里穴能調節胃液分泌,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並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延緩衰老。
民間一直流傳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可見足三里對於強壯身體有多重要。針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它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並且對於嘔吐、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我教大家幾個簡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堅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指凹陷處便是。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兩側同時操作。首先,按住幾秒後迅速鬆開;然後再按住緩緩加力,再迅速鬆開,鬆開時,手指不離皮膚,依次操作5分鐘。注意,每次按壓時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揉兩側足三里穴。兩手按住兩側穴位,朝同一方向轉動(順時針或逆時針均可),轉36圈後,再朝反方向轉動。注意揉動不能太快,保持呼吸均勻和緩,兩手手指要帶動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膚。
熨足三里:將兩手掌心搓熱,並迅速分別貼在兩側的足三里穴上。停留5~6秒,兩手沿上下方向擦動,操作5分鐘左右,這時小腿應感覺熱乎乎的,如果覺得熱感不夠,可以加長操作時間。用此方法鍛煉2~3周胃腸功能就會增強,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狀況,還能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很多慢性病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
對於體形較胖,體內寒濕或痰濕較重的人,最合適的辦法是用艾灸灸足三里,每次15分鐘,一天1~2次即可,如果採取隔姜灸更好,不易燙傷。一般捏取5~7個艾柱就可以了。
我的太太也是北京一家大醫院的內科主任醫師,退休以前工作特別忙。有一天,她剛剛風塵僕僕地出差回來,就遇到了重病號,她急着去做會診,抓起桌子上的礦泉水就喝了幾口。這下好了,三五分鐘之後肚子就開始痛起來,堅持到會診完,把任務交付給當班醫生,才回家。回到家裡以後,我就看她臉色發白,腰有點彎着,一問是肚子疼,就叫她趕緊坐下來,幫她把褲腳捲起來,按摩足三里,先按左邊,再按右邊。用力按穴位,她會覺得特別疼,而且酸脹,其實對一般人來說,按准穴位的那種痛感是難以忍受的,不過一旦你有這種比瘙癢和疼痛都難受的感覺,那說明穴位是找對了。就這樣按摩了15分鐘,她的肚子有很輕的水動的聲音,類似於飢餓的時候,肚子咕咕叫的聲音。這時,她的表情已明顯放鬆下來,肚子也不怎麼痛了。
三、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悶、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狀,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天半夜,我們家樓下鄰居老張的氣喘病犯了,他的兒子跑來找我去給看看,我到他家時,他因為劇烈而連續性的咳嗽而呼吸急促,臉色煞白。如果再不趕緊採取點措施,人就有危險了,於是,我趕快在他的胸前找准膻中穴,有節奏地點按了幾十次,再配合按摩肺腧穴、內關穴等幾個穴位。幾分鐘後,他的氣喘終於平息下來,人也慢慢緩過氣來了。其實,老張患的是慢性支氣管炎,再加上他的煙癮特別大,所以經常會犯病。而點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緩解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咳嗽、氣喘,寬胸順氣,改善不適症狀。
對肝病患者來說,經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為什麼會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應該說是一個很特殊的穴位,它位於人體胸部的正中線上,在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黃帝內經》說“膻中者,為氣之海”,“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納一身之氣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開“氣閘”,讓全身之氣通行無阻。遇到不開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讓低落的情緒變得正常起來。如果你情緒不好,氣下不能達於足,上不能傳於頭,全身上下氣機不暢,當然會覺得心煩意亂、胸悶不堪,此時,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寬胸順氣,情緒也就變好了。
按摩膻中穴一般選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為宜。每次按摩10來秒即可,6次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為了增強效果起見,按摩切忌用蠻力。體質好的朋友按摩時,用力可稍大些;體質不好的朋友,動作要輕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還具有一定的豐胸效果。生產後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四、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個,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發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各處。因此,湧泉穴具有益精補腎、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湧泉穴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經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躍腎經內氣、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特別對於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無力、婦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自我養生保健按摩療法--“搓腳心”,實際上就是推搓湧泉穴的俗稱。通過推搓湧泉穴,可以達到對腎、腎經及全身進行由下到上的整體性調節和整體性治療的目的。有句俗話說得好:“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經常按摩湧泉穴對於老年人是特別有好處的,不僅可以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增強防病能力;還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餘種疾病。我每天都堅持按摩湧泉穴,身體一直很健康,很少求醫問藥。
按摩湧泉穴的方法有很多,我現在教大家最簡單有效的幾種方法。
1.摩擦湧泉穴。端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也是摩擦到腳心發熱為止。
2.浸泡湧泉穴。每天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浸泡雙腳,熱水以自己能適應為度,加少許食鹽,浸泡15~30分鐘。
3.拍打湧泉穴。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手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最好拍到腳底有發熱的感覺。
通過這幾種方法刺激湧泉穴,可以促進人體內的氣血循環,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而且還能刺激大腦皮質神經,使人感到輕鬆舒適,有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五、關元穴
關元穴在下腹部,肚臍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並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將拇指之外的四指併攏,以中指中間一道橫紋為準,四指總共的寬度即為“三寸”。關元穴為任脈與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三焦元氣所發處,聯繫命門真陽,為陰中之陽穴。它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點按此穴可補攝下焦元氣,扶助機體元陰元陽。它也是歷代醫家公認的強壯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緩衰老。
按摩關元穴可以明顯改善氣虛體質。將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施壓力,然後用交叉的雙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中老年人如果想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應該常灸關元穴,藉助火力,可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培腎固本、調氣回陽、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準關元穴熏烤。艾條距離皮膚約2~3厘米,感覺皮膚溫熱但並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鐘,以灸至局部皮膚產生紅暈為度,隔日灸1次,每月連續灸10次。
六、氣海穴
氣海穴是補氣的要穴。氣海,任脈水氣在此吸熱後氣化脹散從而化為充盛之氣,因此,本穴如同氣之海洋,所以得名氣海。
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濕理氣的作用。
氣海穴在肚臍直下大約一寸半,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我們常說的下丹田,實際上就是指以氣海穴為中心的一定區域。
《黃帝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到邪,我們先來說濕邪,它常常在疾病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體內有了濕邪,就會阻滯氣機,病症就會因此產生。而氣海穴作為人體中陽氣蒸發陰液的關鍵之處,對於濕邪為患、氣機不暢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如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脘腹脹滿、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惡露不止、胞衣不下、髒氣虛疲、形體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療效。經常按摩氣海穴,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緊貼氣海穴,按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動作要輕柔緩慢,按摩至有熱感,你就能感覺到體內的氣血順暢,身體輕鬆。
七、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腎臟的元氣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個大補穴,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能。凡是由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痛、腰酸、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哮喘、性功能減退、習慣性流產等,刺激該穴均可達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去醫院體檢,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常覺得咽喉乾燥、腫痛,這就屬於中醫上講“腎陰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邊按揉太溪穴一邊做吞咽動作,就可以補充腎氣,病情當時就會有所緩解。
兩年前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病人,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同志,她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遺尿症。她最苦惱的是憋不住尿,只要活動幅度稍大,就會尿失禁,她甚至都不敢大聲咳嗽,更不敢大聲笑。診斷之後,我發現她是腎氣虛弱導致無法固澀縮尿。我沒給她開藥,只是在她後背的腎腧穴上,左右各拔一個真空罐,同時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鐘,我讓她回家後按此方法自己進行治療,告訴她,只要堅持二十來天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結果,一個星期左右,她的腎腧穴就拔出了大水泡,而且太溪穴也被揉得腫痛。事實上,拔出的水泡,還有穴位的腫痛,都是疾病由內到外的一個過程。它說明身體的確有問題,但通過拔罐和按揉穴位,達到了一定的療效。二十天后,她的遺尿症徹底好了,到現在也沒有復發過。
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覺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狀很快就能緩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腳冰冷,每天晚上睡覺前刺激太溪穴,堅持一周時間,手腳就會變得暖暖的。
八、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因而百會穴是各經脈氣會聚之處。其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如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人,經常按摩百會穴也能清神醒腦,增強記憶力。
對於很多受低血壓困擾的患者,我常常勸說他們回家時自己按摩百會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適中,注意,按摩時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氣、沉肩、肩發力於臂而貫於指。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見效。
九、肺腧穴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肺主一身之氣,腧,通“輸”,有轉輸經氣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統疾病及與氣有關的疾病,比如說哮喘、咳嗽、嘔沫、腰脊痛、癲疾、喉痹等疾病。
經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寬胸理氣,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時按摩天突穴,對治療連續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側肺腧穴各36次,36次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後按壓天突穴36次,36次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脹感也可以。咳痰時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強壓此穴6秒鐘左右,重複做3次即可。
每位女性都希望擁有白皙美麗的肌膚,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中年女性的臉上就常常出現一些雀斑、蕎麥皮,為了去掉這些斑點,有些女性朋友用盡了各種方法,進美容院、進行激光祛斑、用高檔化妝品,但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那麼,應該怎麼防治臉上的斑點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學會在肺腧穴上指壓就行,簡單、有效,而且絕對是免費的。
因為,中醫有“肺主皮毛”一說,肺氣得到調補以後,皮膚就會變得滋潤,毛髮也會變得有光澤。時間長了以後,的確有美容祛斑的作用。
方法如下:一面吐氣一面用指頭強壓6秒鐘,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的話,可請他人協助。記住,每20次算一療程,每日應做5療程。
十、懸鐘穴
懸鐘穴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屬足少陽膽經。懸鐘又叫髓會和絕骨。顧名思義,它和骨、髓都關係密切,專管人體骨髓的匯集,對與骨和髓有關的疾病都有治療作用。另外,它是會穴,會穴的特點就是一穴連着數條經絡,地位至關重要。
老年人睡覺的時候特別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會落枕,好幾天脖子都恢復不過來,脖子只能保持一個姿勢,疼得寢食難安。因為老年人體弱,氣血虛弱,一旦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或過低,造成頸部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處於過度拉伸狀態,局部氣血失於調和,寒邪乘虛而入,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影響代謝產物的排出,頸部肌肉便產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懸鐘穴是治療落枕最好的穴位。因為它主髓,而髓與骨相連,因此對氣血虛弱和失調導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落枕後只要用滾、揉、捏、推等手法給懸鐘穴強有力的刺激,只需十來分鐘,就能感到頸部變輕鬆了,如釋重負。而且,經常輕輕敲打懸鐘穴還有降血壓的功效。
第七章 十大補氣食物
一說到補氣,很多人自然就會想到人參。不錯,人參的確堪稱補氣之王。中醫里有一個很有名的方子,叫獨參湯。此方只有一味藥--人參30克,輔料為30克紅糖。記得很久以前,我還沒進中南海的時候,某天,鄰居家的老太太神色慌張地跑來叫我:“胡大夫,麻煩你去看看吧!”我問:“出什麼事兒了?”老太太語無倫次地說:“兒媳婦暈過去了。”我到她家一看,兒媳婦躺在床上,面色蒼白,人已經暈厥了。一家人哭作一團,束手無策。原來這家的兒媳婦產後失血過多,元氣大傷。我叫老太太趕緊去我家拿人參,又找來紅糖,熬了一碗獨參湯。一碗參湯下去後,她慢慢甦醒過來,全家人這才長長地舒了口氣。
人參大補元氣,回陽固脫,是藥之極品。但人參並不是人人都適用。其實,我們身邊許多物美價廉的食物都具有補氣的功效。如何選擇補氣的食物呢?我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秘訣,就是生長於水中的食物以及生在土裡的食物多有補氣的作用。因為這些食物吸收的地氣最多。中醫看待食物的方式與西醫不一樣,西醫只會分析食物的成分,中醫會去觀察食物的性能。中醫能根據食物的生長環境、生長時間和形狀來判定其功能。比如,蚯蚓生活在泥土中,它能在泥土中自由穿行,於是,中醫便將蚯蚓做成了一味藥,叫地龍。中醫的思路是,既然蚯蚓在泥土中能自由穿行,那麼,它在人體內就一定會有通絡化淤的作用。果不其然,地龍確實具有通絡化淤的功效。一些體內有血淤的病人喝了地龍水之後,淤血慢慢就散了。再比如穿山甲,大家一聽名字就明白了一大半,它具有很強的在地底下穿行的能力,製成中藥後,其主要功效就是攻堅散淤、治痹通絡。
大家明白了中醫的思路之後,就容易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了。下面,我就介紹10種最常見的補氣食物。
一、土豆
“萬物同源,天人一體”,人與動植物之間存在着物性相宜、物類同感的共同規律。因此,我們的先人在最初發現某些食物的藥性時,依據的就是“同氣相求”的原則。
在這裡向大家透露一個小秘訣,多吃根莖類、塊莖類的植物有助於補氣,比如土豆、山藥、紅薯,等等。當然,上文說到的人參也屬於這一類。因為這類植物生長時全埋在地下,更多地吸收和凝結了地氣。可以說,生長環境有時可以從根本上決定植物的藥性。了解了這一規律後,大家就可以依據自己的體質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食物。
如果大家留意過的話,就會發現,土豆啊,地瓜啊,吃下去以後很容易在腸道里形成氣體,尤其是吃得稍微多些以後,就會比平時多放一些屁。這也是此類食物能夠生氣、補氣的原因。
這裡,我們單說土豆。一說起土豆,恐怕有人要撇嘴了,土豆,這也太平常了。沒錯,土豆很平常,但也有令人驚奇的作用,這個道理就像偉大寓於平凡之中。中醫認為,土豆味甘、性平、微涼,入脾、胃、大腸三經。有和胃調中、健脾利濕、解毒消炎、寬腸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美容和抗衰老的功效。因為對人體有諸多有益之處,土豆又被稱為“地下蘋果”,還被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
土豆主要入脾經和胃經,可以起到大補脾胃之氣的作用。況且,土豆大多生長於夏秋兩季,分為夏土豆和秋土豆,中醫認為“天氣溫,地氣發”,因此,土豆的生長更多得益於生發的地氣,而人食用後可以使氣虛的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脾胃氣虛的狀況。
不過,補氣的食物不宜過量,否則很容易出現胸悶、腹脹等問題,一旦出現脹滿噯氣的現象,再次食用時可以搭配陳皮等行氣的食物一起吃。
二、山藥
“天氣通於肺,地氣納於腎。”山藥補氣,又入肺經和腎經,能夠補益肺腎之氣、貫通天地之氣。而且,它不熱不燥,性味非常平和,食用後,不用擔心氣機壅滯的困擾。因此,特別適合那些氣虛者食用,人稱“神仙之食”。
《本草綱目》裡評價山藥說:“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益腎氣”,說的就是山藥可以補益腎氣;“健脾胃”指的是它可以扶正脾胃之氣,“潤皮毛”說的是山藥利肺氣,而肺主皮毛,因此,山藥又有滋養皮膚的作用;再者,從“以色補色”角度來說,山藥色白,而肺色也屬白,因此,食用山藥可以增益肺氣,進而使皮膚細膩白皙--也就是說山藥還有美白效果。
山藥是典型的藥食兩用的保健食品。山藥用來炒或燉,都是很好的補氣食物,無論是從藥店買來的山藥飲片,還是菜市場中買的鮮山藥,作用都是一樣的。經常吃,對氣虛的人是大有好處的。如果有朋友體質虛弱的話,可以適當用山藥煮粥來喝。如果是和肉食搭配的話,要當心補益過火。湘菜中有道名菜,叫淮山藥燉燒雞,味道非常鮮美,但有的體質稍熱的人吃過之後,第二天早上起來,鼻翼發紅,鼻子呼出的氣發燙,這就是補過了。
在食用山藥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山藥有收斂的作用,上火、有實邪或者便秘的人要少吃或者不吃。
三、紅薯
紅薯與土豆、山藥一樣,食用部分都是生於地下的。它們介於糧食和蔬菜之間,是藥食兩用的保健食品。《本草綱目拾遺》認為,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食用以後,紅薯所化的精微主要入脾胃二經,它可以補中和血,又能暖胃生津、益氣通便。在這裡我們要說的,主要是它有補益脾胃之氣的作用,對於脾氣虛弱、容易便秘的朋友來說,食用紅薯是一個方便有效的選擇。若想通過食用紅薯補氣,最好選擇紅皮或紫皮,且瓜瓤是黃色的品種,也就是大家說的黃瓤地瓜。
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我在這裡把紅薯給神化了,把它的作用誇大了,其實不然。如果用大家都好理解的話來說,那就是吃紅薯好處太多了,能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能通便,能延緩肌膚衰老,能長力氣,等等。
我個人推薦大家用保守的方法來製作紅薯,效果會更好,比如蒸、煮紅薯或者熬紅薯粥喝,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發揮紅薯補益脾胃之氣的功效。另外,紅薯吃多了,則會造成腸道氣機壅滯。注意,老年人不適合多吃紅薯。
四、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肉”的之稱,是頗受稱讚的藥膳。香菇性味甘平,歸肝經和胃經,對於氣血虧虛、不耐勞累等有調理作用。尤其是野生的香菇,補氣祛濕的功效更為明顯。因為野香菇多生長於山坡之上較為潮濕的地方,因此對於濕氣有很強的防禦力,其祛濕功能主要來源於此。
《本草求真》稱:“香菇,食中佳品……能益胃助食。”《本草綱目》則認為:“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因此,香菇補氣,也主要指的是補益胃氣。總的來說,香菇有益氣滋陰、養胃潤肺、治風化痰的功效。
另外,香菇除了具有補氣滋陰的功效之外,還有明顯的抗癌作用。
五、牛肉
俗語說“牛肉補氣,羊肉補形”。多吃牛肉可以補氣,但這是指黃牛的肉,一般來說,不同種類的牛,因為生長區域和環境大不相同,食物的品性也有很大差別。比如,水牛肉有點涼性,可以降糖;黃牛肉性溫,可以補氣。黃牛肉的性質,就如同黃牛的性情一樣,厚而順,食用後,可以潤枯澤槁、平衡身體。在人們日常食用的禽畜當中,黃牛是體形最大、力氣最大的,而黃牛肉也是最能補益氣力的。在補氣這一點上,黃牛肉的功效堪比黃芪。這一點,不少中醫經典書籍都曾提及。
《醫林篡要》認為:“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只要脾胃的氣血旺盛,全身的氣血也就都得到了補益,進而全身的器官也都得到了滋養。因此,可以說,補了脾胃就是補了全身,補了脾胃之氣就是補了全身之氣。
牛肉能夠補益脾胃,扶持中氣,對於氣血兩虧、久病體虛的人有很好的調養作用。牛肉首先能夠補益脾胃之氣,繼而全身的經絡系統和臟腑都得到了調養。
牛肉的做法很多,炒、烤、煎、燉,無論怎麼做都是美味的。但是究竟怎麼做才是最有營養的呢?對於老年人來說,清燉最合適。清燉牛肉既能將其營養成分最大限度地保存下來,又能保證老人不攝入過多的油脂。牛肉不易燉爛,烹飪時可以放一個山楂、一塊橘皮或一點茶葉,這樣肉比較容易爛,而且山楂和橘皮還有行氣的作用,可以在補氣的同時防止氣機壅滯。燉牛肉時放入一些山藥、蓮子、大棗等,更有助於補脾益氣,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虛損羸瘦、體倦乏力者有顯著療效。如果能將牛肉與仙人掌同食,還可以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
雖然牛肉的好處很多,但是牛肉的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且膽固醇和脂肪含量較高,故老人、幼兒及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多吃、不宜常吃,一周吃一次比較合適。
六、泥鰍
俗語說“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意思是,這兩者都是極其難得的美味。泥鰍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非常高,又被稱為“水中人參”。它味甘、性平,食用後入脾肺兩經,具有補中益氣、利水祛濕的功效。
《本草綱目》對泥鰍有着詳實而生動的描述:“泥鰍生湖池,長三四寸,沉於泥中。狀微似鱔而小,銳首圓身,青黑色,無鱗,以涎自染,滑疾難握。”大家可能納悶,李時珍把個泥鰍描寫得這麼詳細做什麼呢?“大家”必不做無謂的事,李時珍的寫法兒自有他的用意。事實上,泥鰍的生活環境、體質特徵都造就或者決定了它的藥性。因為生活在水底的淤泥里,泥鰍吸取了地氣的精華,又因為它“銳首圓身”“滑疾難握”,也就是體形有點像黃鱔,頭尖身子圓而滑,有利於在泥巴中鑽行,因此有非常好的益氣功效。再加上泥鰍終日生活在泥中,不怕水濕寒潮,因此泥鰍又有利尿祛濕的功效。
如果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泥鰍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但是脂肪含量低、膽固醇更少,很適合老年人食用。有道非常著名的美食“泥鰍鑽豆腐”,也就是把泥鰍和豆腐都放在涼水中清燉,等水慢慢熱起來,泥鰍就會為了逃生而鑽進豆腐,這道菜具有很好的進補和益氣作用。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可以將泥鰍和大棗、黃芪一起燉食,有補脾益氣和補肝養血的作用。
七、兔肉
兔肉被稱為“葷中之素”,香菇被譽為“素中之肉”,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兩者都能夠補氣。兔肉,是非常好的“保健肉”“美容肉”,能夠補中益氣,對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人很適用。因為,兔肉所化的精微歸肝經和大腸經,而肝臟主要負責排毒,再加上大腸也是排毒的重要通道,因此,兔肉又有涼血解毒的作用。
從看得見的營養價值來說,兔肉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能夠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強烈建議高血壓、冠心病、脾胃虛弱型的糖尿病患者時常吃些兔肉。
如果是氣血不足或者營養不良的患者,可以利用兔肉做一個補虛湯,來補氣益血,增強體質。方法是將兔肉和黨參、山藥、大棗、枸杞一併蒸熟食用,每天食用兩次就可以了。如果是氣短乏力的朋友,可以用兔肉再加上淮山藥、黃芪、枸杞煎藥,效果很顯著。
八、糯米
大家多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糯米製作的食品在冬天食用的比較多,像是八寶粥、年糕、湯圓。為什麼人們多在冬天食用美味的糯米食品呢?其實,這既是一種約定俗成,又有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和中醫道理在其中。冬天地氣下沉,而低氣溫又肅殺傷氣,寒冷的天氣最易傷到人體的氣機,因此,冬天最需要補氣。糯米食品是補氣暖胃的,因此,它們也成了人們冬天最愛的食品,不但口味好,還能滿足補氣溫中的需要。
中醫典籍《本草經疏》對糯米的功用做了比較詳細的分析--糯米可以“補脾胃、益肺氣之谷。脾胃得利,則中自溫,大便亦堅實;溫能養氣,氣順則身自多熱,脾肺虛寒者宜之”。糯米能夠和緩地補養人體正氣,一旦身體的正氣充足,身體的禦寒能力也就增強了。
糯米的黏性比較大,脾胃運化起來有困難,因此,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如果論吃法兒,糯米粥是最容易消化的。糯米煮成稀薄的粥食以後,就減輕了脾胃運化時的負擔,不僅好消化,還能更好地滋養胃氣。
如果你不太喜歡吃糯米做成的食物,那也沒關係,可以飲用一些糯米酒。糯米酒溫中益氣、補氣養顏,適合所有人食用。
九、韭菜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韭菜入肝經、胃經和腎經,生韭菜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能益肝散淤。吃熟韭菜可以起到補肝腎、暖腰膝、興陽道的作用,也就是韭菜有補氣壯陽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個別名,叫“起陽草”。民間又有“男不離韭,女不離藕”的說法。其取義,就是藕能滋陰,韭可以壯陽。
韭菜是多年生的植物,一茬割完又長一茬,好像永遠有使不完的力氣在生長,因此,它又有助益人體氣機的藥性。
韭菜四季都有,但只有在冬春季節食用比較好,冬春氣溫較低,而韭菜性溫,可以補益腎氣,旺盛精力。有句俗語說:“韭菜春食香,夏食臭。”其實,說的也是食用韭菜的時令。冬天人體貯藏陽氣,韭菜溫補腎陽,最宜人體陽氣收藏;而春天人體肝氣偏盛,木克脾土,因此,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食用韭菜剛好可以增強脾胃之氣。
逢冬春季節,建議大家適當多吃些韭菜炒雞蛋和韭菜豬肉餡的餃子或者合子等。
十、蜂蜜
蜂蜜味甘、性平,歸脾經、肺經和大腸經,可以補益脾氣和肺氣,是上好的藥食兩用的保健品,老人和女性尤其應該堅持食用。比如,老人和女性最容易受便秘的困擾,常食蜂蜜可以利肺氣、通腸道。而清潔的腸道,規律的排便,也是健康的基礎。平時愛美的女士注意了,紅棗補血、蜂蜜補氣,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堅持食用。
蜂蜜固然有補氣的作用,但哪種蜂蜜最補氣,還是有講究的。這要看蜜源,也就是蜜蜂是采了哪種花釀造成蜜的。
通常,如果蜜源是有補氣作用的植物,那麼此種蜂蜜補氣的作用也會更勝一籌,效果更明顯,比如黃芪蜜、黨參蜜、枸杞蜜。
黃芪蜜是很好的補氣蜂蜜。因為黃芪本身就是治療氣虛不可缺少的藥物,它能夠益氣固表、利水消腫,從而起到升舉中氣、強壯身體的作用,最適合氣虛多汗的朋友食用。
黨參蜜是非常珍貴的蜂蜜,它是由蜜蜂採集名貴藥材黨參的花釀造的。食用黨參蜜可以補中、益氣、生津,對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虛無力的朋友來說,是上好的選擇。
枸杞蜜是我國名貴的中藥,它集蜂蜜與枸杞的精華於一身,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的作用,特別適合氣虛腰痛、遺精滑精、工作繁忙的男性食用。
第八章 你為什麼這麼瘦
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胖人苦惱,人太瘦了,也會苦惱。瘦本來是別人都羨慕的,可是人人見了都說瘦,心裡也就有點不是滋味了,為什麼這麼瘦呢,是不是身體有了什麼毛病?
其實,胖瘦不是吃多吃少的問題,它和人的氣血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簡單點來說,氣虛則胖,血虛則瘦。胖人想要恢復到平和的體質,就應該多補氣;瘦人想要恢復到平和的體質,需要多補血。但不同原因導致的胖或瘦又不能一概而論,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哪種類型的瘦,又為什麼瘦呢?
一般來說,人瘦是因為血虛,但血虛也是由不同原因所致,可能是陰虛,也可能血淤或者氣鬱,又或者濕熱。要分清自己到底是哪種類型的瘦,可以從性格、體態、寒熱、大小便狀況、舌頭以及飲食等方面進行自我分析,下面我就將詳細介紹一下其中秘訣,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對號入座。
第一節 火大的瘦人---陰虛
看一個【瘦人】是否【陰虛】:
一看是否脾氣急躁。陰虛則內熱:瘦人火大 →血少 →津液耗損 →陰虛 →在外表現為脾氣急躁;
二看是否經常手心發熱、喜歡冷飲。陰衰陽盛 →陰不制陽 →手心發熱、面色潮紅、容易失眠、眼花耳鳴、小便短澀、喜歡冷飲、容易上火 →夏不耐署、冬卻抗凍。
三看身材。陰液虧少 →機體缺乏滋潤 →鼻子發乾、大便乾燥、雙目乾澀、體型瘦長。
總之,陰液虧損、火熱內盛 →有【火】、有【燥】。
夏天防暑、秋天保濕防燥,因為熱邪燥邪最易傷陰。保證晚上睡眠(養陰)。
滋陰食品:蜂蜜、百合、苦瓜。
第二節 長斑的瘦人---血淤
淤血內阻→血虛(本有血,但因淤血而虛)→機體缺乏滋潤(血行不暢)→人瘦
看一個【瘦人】是否【血淤】:
一看舌頭。顏色整體黯淡、點狀或片狀斑點、舌下兩根靜脈明顯曲張。
看女性是否血淤:月經顏色不新鮮、呈塊狀、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
二看是否怕冷。血淤者怕冷不怕熱。
三看性情。性格內郁、煩躁易怒、易發脾氣。
山楂三七茶:山楂不僅開胃健脾、消食除脹、更是活血化淤良藥。(降血脂)
三七活血化淤、補血(化淤行血)。
孕婦喝山楂水,會導致流產。
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山楂降血脂。
山楂紅糖水:月經不下、乳房脹痛、肚子痛。
第三節 內向的瘦子---氣鬱
肝喜條達,惡抑鬱,經常情志不暢 →肝氣淤積 →氣鬱 →肝氣不舒、肝氣犯胃(肝氣不升發,胃氣不下降)→胸脅脹滿、易打嗝、愛嘆氣、兩肋經常疼痛(上下竄來竄去的痛)
氣鬱人的性格:內向、憂鬱脆弱、多愁善感、情緒不穩、敏感多疑、易發怒、易恐懼。
解郁茶:玫瑰花,理氣解郁,是調理肝胃不和的良藥。
菊花,清肝火、疏風熱,是調氣的佳品。
第四節 愛長瘡的瘦人---有濕熱
濕熱的人 →面部、皮膚油光、易生痤瘡、粉刺、早起口苦口乾(膽氣外溢)、容易睏倦(濕熱內阻,陽氣被遏制)
大便發黏 →濕重於熱;大便乾燥 →熱重於濕。
藿香正氣水:解濕。
解濕食品:綠豆、赤小豆等甘寒、甘平、利尿食品。
飲食要清淡,少吃甜食、油膩食物。
第九章 補氣血,先補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補氣補血,應先補脾胃,脾胃補好了,補氣補血事半功倍,一補就靈。
第一節 看手:判斷脾胃是否虛弱的絕招之一
消化系統功能障礙 →食指彎曲變形,並且內測根部有酸痛感 →大便不暢通。
脾胃虛弱之極 →食指出現硬塊、顏色變紫。
按摩方:大便不暢通(便秘 [溏稀] 、腹脹、腹痛)時按摩:食指內測(靠近拇指)根部(此處稱“第二間”)、商陽穴(解除腸胃不適)、前頭點(胃炎的對應點)。
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 →十指併攏時,手指根部有縫隙
肚子不舒服時按摩:足三里穴、腹部的上脘、中脘、下脘及肚臍周圍
(以下內容來自網站)
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命門為督脈上的陽穴,二穴前後相連,陰陽和合,是人體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煉者把二穴稱為水火之官。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
神闕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嬰兒脫體後,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後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隨時得以自動調節,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經常對神闕穴進行鍛煉,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並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中風脫症等有獨特的療效。
神闕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其二是聚氣法:端坐,放鬆,微閉眼,用右手對着神闕空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
其三是意守法:放鬆,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於神闌,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發生,胎息則慢慢啟動。
肚臍眼(神闕穴)位於臍窩正中。經屬:任脈。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第二節 看眼袋:判斷脾胃是否虛弱的絕招之二
雙眼袋松松垮垮地耷拉着(水泡眼)、有明顯的褶皺 脾胃虛弱(很難調理)。用中藥益氣健脾、化濕利水:蓮子肉、薏米、山藥、白茯苓、白朮等
調養粥:大米、蓮子、薏米、芡實、山藥
雙眼袋鼓脹 →飲食無節制、飲酒過量、過食肉食(容易調理)
第三節 看舌頭:判斷脾胃是否虛弱的絕招之三
一看舌質:正常為淡紅色。
舌質偏淡 →血虛。
舌質偏紅 →體內有熱。
舌質發紫 →體內有淤血。
舌體胖大、邊緣有齒痕 →脾胃虛弱。
二看舌苔:正常為一層淡淡的薄白苔、濕潤、不燥不滑。
舌苔發黃:→體內又熱。
舌苔焦黃:→熱重。
舌苔發白:→體內有寒。
舌苔發黑:→寒重。
舌苔厚膩、白苔滿布:→脾胃虛弱。
案例:白苔滿布、有齒痕、大便稀而無臭且色淡、完谷不化、氣短乏力、頭暈。解方1:捲心菜牛肉湯:牛肉性溫、化掉體內水汽;捲心菜疏通經絡,兩者結合,補脾健胃、益氣通絡。
解方2:四寶粥:山藥、蓮子補脾;薏米祛濕;芡實養胃。
第四節 補脾胃的四寶粥
蓮子肉、山藥、薏米、芡實四樣各等分,磨成粉,每次放幾勺熬粥。
蓮子肉:補脾胃中氣(荷葉降血脂、荷蒂補氣、蓮子心降心火);
薏米:祛濕;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除胸中邪氣;
芡實:性平、味甜澀;補脾止瀉、收斂作用比蓮子強;
山藥:性甘、味平;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濕滋膩。是平補脾胃之良藥。
少年兒童脾胃虛弱、體質差的可常喝山藥粥
第五節 捏脊是最好的補脾胃的方法
捏脊: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作用: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滋陰補血、平抑心火。
脊柱兩側---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行走路線。有34個經外奇穴。上半部可治療上肢和胸部疾病、下半部可治療下肢和腹部疾病。
臉色晦暗(呈土黃色)的人脾胃都有問題---少言懶動、偏食 →捏脊
捏脊法對強健小孩的脾胃有奇效。尤其是“疳積”(因餵養不當造成脾胃受損的疾病,相當於營養障礙的慢性疾病)更有奇效。對先天不足的小孩也有調養作用。
第六節 脾胃有四怕
怕冷、怕濕、怕甜、怕撐
怕冷:脾屬陰,生冷食物傷脾 – 西瓜。
黃瓜、西紅柿性涼,脾虛者不宜食用。
忌食冰鎮啤酒、雪糕等。
多食寒涼,易損胃陽。
怕濕:脾最易被濕邪損傷。
脾被濕邪所困 →脾氣不升,胃氣難降。
怕甜:甜膩的食物在雲化過程中容易產生濕氣。多吃肉食也生濕氣。
怕撐:吃得太多或吃飽就睡傷脾胃。
保護脾胃四大要訣: 動為綱、素為常、酒少量、莫愁腸(保持良好情緒和心態)。
第十章 最簡單的補血法--晚上泡腳
要補氣早拍手;想補血晚泡腳。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第一節 晚上泡腳為什麼能補血
血虛、血淤 →手腳冰涼、舌質黯淡、臉上有斑、心臟發緊、憋悶、喘不過氣 →晚上泡腳 --- 熱水中放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破血、行血、和血、調血),活血化淤;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
第二節 泡腳的竅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水中放鹽 →便秘 →還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水中放醋 →腳臭 →祛除腳臭、防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 →脾胃虛 →暖脾胃,祛濕邪。
水中放花椒 →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 →痛經 →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水中放乾薑 →風濕骨痛、怕冷怕涼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糖尿病(陰虛所致)→花椒祛濕;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揮藥力。
泡腳四忌諱:
一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後。
二忌水溫過高。應40-50度。
三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泡腳禁忌:經期或妊娠期婦女;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可泡腳。
泡腳時: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 →腎寒;上身發熱,下半身不出汗 →氣虛
第十一章 十大補血穴位
十大補血穴位,大多在脾經胃經肝經之上,都是多氣多血之穴。
一、血海穴
補血找血海;補氣找氣海。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還有引血歸經,治療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體內的淤血,並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症狀。
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3-5次)或按摩(輕柔每側3分鐘)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痛等症有效。
二、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
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穴,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三、關元穴
足三里、關元、氣海是人體三大強壯要穴。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統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疾病。
按摩關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每一輪輕輕按壓8次,每次8輪,補血、消除小楠肚。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之穴),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腦髓。是保證肝血充足的首選。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嬰兒灸身柱,促發育;十七八歲灸風門,預防感冒;二十四五歲灸三陰交,促生殖健康;三十歲以後灸足三里,促長壽;老年之時灸曲池,促耳聰明目” ---- 日本流傳語。
灸足三里,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
胃酸過多、空腹燒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選陽陵泉穴有良效。
五、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交匯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穴各20分鐘,可排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統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經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足陽明胃經之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
此穴用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而用針。
多按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
多按此穴,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膽經和胃經交會穴。
功效: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
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按摩時配合頰車穴、腎腧。)
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按摩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九、期門穴
期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太陰、厥陰、陰維諸經之會處。
功效:呵護肝臟,避免肝血虛,常按此穴,對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門穴
章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厥陰、帶脈會合之處。
功能:疏肝健脾;調節五臟氣血,使五臟之間相互協調。
脾臟不好的人此穴有疼痛感。
艾灸章門及期門、足三里、內關,可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第十二章 十大補血食物
血虛 →全身性虛弱 →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健忘失眠、女子月經不調。
女性以血為本,血氣是美容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補血是女性修養調整身體的根本。
改善血虛狀況,需從改善飲食做起。中醫講究:以形補形,以色補色。
一、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腎、肺、脾經。
功效:補血明目、生津通乳、益肝養發;促進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主治:血虛引起的頭暈、低血壓、低血糖、身體虛弱、貧血面白、產後少乳。
二、紅棗: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要想身體好,一天三個棗。
功效:補中益氣、養護肝臟;養胃健脾、補血安神;滋潤心肺、調和營衛、促生津液、通關開竅、滋養血脈、助益十二經絡。
主治:貧血、面白、氣血不正。
【養肝湯】七枚紅棗(割開小口),開水浸泡8小時以上後,隔水蒸1小時。
功效:養血安神、舒肝解郁。(美容)
主治:對血虛、肝鬱所困的心神不寧、胸脅脹滿、難以安眠有良效。
三、豬肝:味甘、苦,性溫,歸肝經。
功效:助肝藏血、補血養肝。
主治:血虛、缺鐵性貧血。
四、藕:性溫和。(女子補身佳品)
《隨息居飲食譜》:“生食生津,行淤,止渴除煩,開胃消食,析酲(xi1 cheng2)。熟食補虛,養心生血,開胃舒郁,止瀉充飢。以純白純甘者良,生食宜鮮嫩,熟食,宜甘老,用砂鍋,桑柴緩火煨(wei1)極爛,入煉白蜜,收乾食之,最補心脾。”
生吃(宜鮮嫩)→清熱涼血、止血散瘀;
熟吃(宜甘老)→健脾健胃,養血補血。
口鼻出血→急服生藕汁→迅速止血。(血友病患者,可常吃生蓮藕)
禁忌:女子月經來潮期間或素有體寒痛經者不宜生食。
糖尿病患者不宜熟食、也不宜服用藕粉。
五、胡蘿蔔:味甘、辛,性平,入脾、胃、肺經。
功效:補血、養血,養肝明目;健脾、消化,利膈寬腸;化滯、除疳,補中下氣;改善腎虛。(修復肝細胞很好)
主治:肝血虧虛引起的視力下降、夜盲症;脾虛食滯引起的消化不良、呃逆;長期熬夜、飲酒、肝臟負擔重者
注意:胡蘿蔔是脂溶性食物,熟吃或搭配脂肪類食物吃比較容易吸收。
六、桂圓肉:味甘,性平,入心、脾經。
功效:養氣血,益心脾。
主治:氣血不足、心血虧虛、心悸失眠。
【桂圓紅棗粥】桂圓肉(龍眼肉)15g;紅棗15g;粳米100g;白糖適量。早晚各一次,連食一周。
功效:補益心脾氣血。
主治:心脾氣血雙虧、面色無華、疲乏無力、沒有食慾、大便發溏。
【桂圓膏】桂圓肉500g;白糖500g。搗爛攪拌均勻,隔水蒸熟成膏。日一小勺,溫水送服。
功效:補益心血。
主治:心血不足,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容易感覺恐懼。
七、黑豆:味甘,性溫,無毒,入心、脾、腎經。
功效:益腎生髓化血;增強脾胃運化。補腎滋陰,補血明目。抗衰老、增強精力和活力。
主治:腎虛、血虛者。(從根本上改善腎血虛的症狀)
氣血充足的人特點:面色紅潤、毛髮、指甲飽滿亮澤;思維清晰、精力旺盛、記憶力好。
八、黑木耳:味甘,性平。
功效:補腎生血,養陰、補血、明目、潤肺。(含鐵冠軍)
主治:崩中漏下、痔瘡出血、高血壓、血管硬化、便秘。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缺鐵性貧血、血虛等症。
九、烏雞:性平。補虛勞,養身體之佳品
《本草綱目》:烏雞,補虛勞羸(lei2)弱,治消渴,益產婦,治婦人崩中帶下及虛損助諸病。
烏雞肉:性平。偏於清補,養陰退虛熱。
家雞肉:性溫。偏於溫補,多食生熱動風,善發風助肝火。
【烏雞白鳳丸】滋養肝腎,養血益精,健脾固沖。
【烏雞湯】甘溫,補虛損,養陰血;大補氣血,對陽虛、氣血兩虛者宜。連骨(砸碎)熬湯滋補效果最佳。
注意:容易上火者不宜長期服用烏雞湯,常人也不可多食,一月兩次即可。
十、紅糖:味甘,性溫,入脾經。
中醫認為:性溫的紅糖通過“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來發揮補血作用。
功效: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瘀。《本草綱目》:“和脾緩肝”,“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惡露”。
適宜人群:年老體弱、大病初癒、長期患病、身體瘦弱者。
不適宜人群:胃酸高、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引起的胃痛、糖尿病患者。
附錄 胡教授的養生秘方
一、荷葉降血脂
荷葉性涼,歸心、脾經。健脾昇陽,散瘀止血。
血脂高引起的頭暈、胸悶、心悸者。每天泡荷葉喝,約三個月恢復正常。
二、小孩大便不通,喝一聽杏仁露
人體免疫力70%集中在腸道,腸道不暢,免疫力下降,就易生病。
杏仁,降肺氣。
小孩大便不通,喝一聽杏仁露,胃氣隨肺氣下降,肝脾之氣上升,氣機暢通,大便隨之暢通。
三、蘇葉泡腳可驅散感冒
蘇葉,性溫,具有發表。散寒、理氣的作用。
蘇葉熬水泡腳,對風寒感冒初期有良效。
四、泡李子是治拉肚子的靈丹妙藥
泡李子,味酸,有收斂的作用。
李子泡在泡菜罈內,時間越長,效果越好。拉肚子時吃一枚,立竿見影。
《黃帝內經》:“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
辛散:辛味具有發散的作用;
酸收:酸味具有收斂的作用;
甘緩:甜味具有馳緩的作用;
苦堅:苦味具有堅燥的作用;
咸軟:鹹味具有軟堅的作用;
五、涼水泡綠茶,可以治痛風
涼水泡綠茶,晚上泡的早上喝,早上泡的晚上喝,每天兩次。
搭配飲食:薏米30g;百合30g煮湯喝。
禁忌:啤酒、嘌呤含量高的食物(豆漿、肉湯、動物內臟、小黃魚、海鮮、拉麵、純淨水、濃茶、咖啡。醋等)。
六、“任脈操”延衰老
雌激素、孕酮等激素屬陰,其分泌主要靠腎臟積累的元氣。保護腎元氣,就可延緩身體衰老。
【方法一】按摩太溪穴(保護腎臟和泌尿系統的元氣)、三陰交穴(滋陰補腎)。
【方法二】任脈操。
1、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挺腰收背,頭向前傾。
雙手交疊,掌心向下,覆蓋在小腹---丹田處。
2、深呼吸。
吸氣時,雙手在腦後交叉;
吐氣時,彎腰,雙手輕輕下壓頭部。(等頭部壓到最低時,雙手向下摸雙腳,要觸及腳背。)
再吸氣,雙手抓住雙腳腳踝。(上身儘量貼近雙腿,最好碰到膝蓋。)
再吸氣時,鬆開腳踝,上身直起來,雙手平舉向前,掌心朝下。
重複連做三遍。
七、點商陽穴,祛便秘
健康的三個基本標準:吃得下、排得出、睡得着。
欲得長壽,腸中長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便秘,會導致頭痛。脾氣暴躁。痔瘡、高血壓患者血壓忽高,甚至心肌梗死。
【治療便秘偏方一】
每天晚上用熱鹽水泡泡腳。保持水溫45℃,泡20分鐘。可以活絡經脈、消除疲勞、清腸通便。(熱鹽水刺激腎經。)
【治療便秘偏方二】
點刺兩手商陽穴。迅速刺入並迅速拔出,放出少量血液或黏液。(最多每周一次,頻率不可太多。)
八、醋蛋液,促長壽
食醋浸泡生雞蛋,大約一周以後,打開攪勻,喝下即可。(抗癌、降血脂、補鈣。)
九、“三個半”,保平安
起床注意三個“半分鐘”:
1、睜開眼不要立刻坐起來,先躺半分鐘,伸個懶腰按摩臉部或胸腹部。坐起。;
2、坐起後不要立刻下床,稍微活動一下頸部和手腕部。
3、坐在床沿,兩腿自然下垂,坐滿半分鐘。然後下床。
這樣可以防止出現急性腦缺血、體位性低血壓,減少猝死或心肌梗死的危險。
最好下床後,再伸三個懶腰,然後再叩齒36下。
【 調節陰陽、養生保健 24常 歌訣 】
頭要常涼,腳要常暖;面要常摩,頸要常轉;耳要常揉,目要常旋;
齒要常叩,津要常咽;鼻要常通,舌要常卷;發要常梳,甲要常剪;
腕要常活,指要常彈;背要常直,胸要常含;臂要常伸,拳要常攥;
腿要常曲,腰要常彎;肛要常提,腹要常按;常理三焦,常通二便。
十、冬瓜皮快速止咳
【止咳辦法一】
干冬瓜皮加冰糖煮水喝。立刻湊效。
冬瓜皮,性味甘、寒,入肺、大腸、胃、小腸經。清熱、利水、消腫。
【止咳辦法二】
羅漢果(連皮帶肉)泡茶喝。
羅漢果,性味甘涼,歸脾、肺二經。清肺止咳,潤腸通便、消腫止血。對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燥便秘有好療效。
【小兒百日咳民間方】
取現殺活雞膽汁(豬膽也可),加白糖拌均勻喝下一小勺(兩周歲以上,以下一次半勺分兩次喝)。
動物膽汁,消炎。鎮咳、祛痰,清熱通便、止咳平喘。
十一、絲瓜藤治鼻炎
絲瓜藤(最好是接近根部的),剪下1米左右,烘乾,碾成碎末;再取明礬、冰片各10g碾碎,三者調勻。吹進鼻孔。打完噴嚏立刻暢通。此法祛除鼻炎的膿性鼻涕、頭痛頭昏。
絲瓜藤:止咳、祛痰、平喘。
明礬:性寒,味酸澀,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燥濕止癢。
冰片:通諸竅、散瘀火、開竅醒神、清熱止痛,排膿。
十二、睡前八法
1、甲端摩頭。
2、雙掌搓耳。
3、雙掌搓面。
4、搓摩頸肩。
5、推摩胸背。
6、掌推雙腿。
7、交換搓腳。
8、疊掌摩腹。
十三、生氣難受,捶一捶膻中穴
膻中穴,疏通氣機。生氣時捶一錘此穴,可“緩口氣”,調節情緒。
十四、月經不暢,吃幾片山楂
山楂(活血化瘀)、紅糖熬水喝,既能化瘀血又不傷新血,行鬱氣,又不傷正氣。對月經不暢(經血黑、有血塊、痛經)有效。每天吃幾片山楂片也可以。
十五、反胃嘔吐,喝土豆汁
新鮮土豆榨汁,每天早上喝,空腹、少量為宜。治療胃病(反胃嘔吐、胃痛、胃食管返流症)很明顯。
土豆汁,和胃調中,健脾益氣。
注意:不可用長芽的土豆。
十六、十指尖敲桌面,預防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