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動物食肉比食草更易得癌症,說明了什麼?
送交者: 柳浪美 2021年12月29日08:27:01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動物食肉比食草更易得癌症,說明了什麼? 

Nature》近期發表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論文題為Cancer risk across mammals (哺乳動物的癌症風險)

南丹麥大學的Orsolya Vincze教授團隊利用動物園成年哺乳動物 (110,148個個體,191個物種)的數據建立並分析了癌症相關死亡率的數據庫,並將年齡控制的癌症死亡率繪製到哺乳動物生命樹中。以此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

研究結果證明了哺乳動物致癌現象的普遍性和高頻率,並揭示主要哺乳動物目之間癌症死亡率的實質性差異。

這些研究同時均指出,食肉哺乳動物 (尤其是以哺乳類動物為食的種類) 面臨最高的癌症相關死亡率,癌症死亡率的系統發育分布與飲食有密切相關性。並且發現,癌症死亡風險在很大程度上與物種的體重和成年預期壽命無關。

該研究發現突出了生命史進化在形成癌症抵抗方面的關鍵作用,並在尋求天然抗癌防禦方面提供了重大的信息與啟示。

癌症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多細胞動物疾病。它需經歷一個多階段的過程,每一次細胞分裂都有產生突變的風險,這幾乎會影響所有哺乳動物 (包括人類),但並非所有動物都面臨相同的風險。

具體而言,該研究分析表明,主要以肉為食的哺乳動物 (狐狸、豹子、狼等食肉動物) 特別容易患上癌症。事實上,研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雲豹、蝙蝠耳狐、紅狼,都被發現死於癌症。

相比之下,食草動物似乎對癌症有很強的抵抗力。

研究小組推測,這可能是由於食肉動物的微生物組多樣性較低,它們在動物園內人類護理下的體育鍛煉有限,又或者是因為它們容易受到致癌病毒感染。

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小型肉食性有袋類動物 - 鬃尾袋鼬是最易患癌的物種之一。在Vincze等人開展的研究中,該物種28份屍檢記錄中有16份記錄的死亡原因是癌症。相比之下,196只印度黑羚(原產於印度的食草動物)和213只巴塔哥尼亞豚鼠(一種大型食草嚙齒類動物)的屍檢記錄顯示,其死亡時均未患有癌症。

此新研究數據提示,飲食可能對患癌風險有着很大的影響。圈養哺乳動物的這一現象是否也存在於野生種群之中?當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予以證實。

Vincze表示,生肉中含有病毒可能也是肉食性動物更易患癌的一個原因,因為攝入後有高致癌的風險。例如,一些動物園獅子患的癌症與其食用的牛肉中的乳頭狀瘤病毒有關。

研究團隊成員、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Beata Ujvari補充道,肉食性動物更易患癌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食肉動物更易受污染物的影響,因為越往食物鏈上游,動物體內的污染物就越集中。

此外,肉食性動物的飲食中脂肪含量高、纖維含量低,導致其腸道細菌的多樣性遠低於植食性動物。這幾點與人類癌症風險因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目前,研究人員還不清楚為什麼偶蹄目對癌症具有異常的抵抗力,但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有助於保護人類免受癌症侵襲。

Ujvari還指出,肉食性哺乳動物更易患癌,並不一定意味着吃肉的人也更容易患癌,“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其它哺乳動物不同,而且不傾向於吃生肉。但是,一些人體研究已經將肉類消費與患癌風險的增加聯繫起來”。

Ujvari看來,偶蹄目低脂、富含纖維的植物飲食可能是導致它們不易患癌的一個因素。它們也有可能已經進化出天然的抗癌能力,以補償其體形過大帶來的額外患癌風險。

了解食草動物如何對抗癌症,這無疑將會有助於人類開發癌症治療方法,也會帶來更多的癌症預防啟示。

看來,WHO將紅肉升級為二級致癌物,是有其一定的道理。許多研究的確發現,食用紅肉會增加癌症,尤其是腸癌的風險。此外,紅肉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也是相當明確的。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224-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人要有“三平”“三容”的心態
2020: 人生不該揮霍的三樣東西以及人無法隱瞞
2019: 溫哥華
2018: O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2016: 跑步的時候為什麼會岔氣?
2016: 醫生為什麼不搭理未掛號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