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18
在前一阶段看到的一张三十年代旧照片中我们就了解到,二战期间日治时候的青岛,曾经建有那么一座忠魂碑,二战之后不仅面目皆非,新中国成立之后更是荡然无存了:
近看青岛市博物馆,在近现代文物类,残存两块见证了青岛百年历史的断碑。一块是日本人立的东亚建设之础,一块是国民政府立的山海重光碑,也都身首异处,满目疮痍,一样的下场。
|
|
|
1922年12月1日,中日在北京签署《山东悬案项目协定》,中国付出巨款后,赎回了青岛主权和胶济铁路。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对纪念塔进行了改建,将日本人的痕迹抹掉。1923年12月10,暨接收胶澳一周年纪念之际,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重新制作了纪念碑铜牌,镶嵌在接收纪念亭中。记录中国收回青岛的过程,碑文长达百余言,详述接收的前后事宜和参与其中的相关人员。此塔随之更名为中国接收胶澳纪念亭。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民国青岛市政府对纪念塔又进行了改建,重建青岛市接收纪念碑以示胜利纪念,重新粉刷,焕然一新。新的碑文记录了抗战的功绩。青岛抗战碑文的黑花岗岩板镶嵌在石柱之间。碑宽1米,高2米左右,由当时的青岛市长李先良题词,书山海重光四个大字,字高宽各40厘左右,左侧刻有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字样。
|
|
| |
|
青岛市博物馆的介绍说:东亚建设之础碑,高308厘米,长102厘米,宽57厘米,碑重约5吨,立于昭和十六年即1941年,正面刻:東亞建設之礎 陸軍中將板垣征四郎謹書。碑阴书:《板垣兵团入城纪念碑记》,原文为:
顺便说一句,青岛市博物馆,是国内少见的还值得一看的几家市级博物馆之一。藏品不多,但文物分类和图片介绍可圈可点,少了点儿假大空和领导接见,多了些书卷气和文化底蕴,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