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1
古代中國人是很喜歡紫的顏色的,而且和道教有關。道教的神仙與紫色相關的很多。比如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替玉皇大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統御諸星和四時之神。由於紫色在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為紫府、紫台、紫海。同時,只有道行比較高的修道者才能身穿紫袍。紫金丹是古代方士的丹藥,修道者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丹房裡所持的小藥丸就是紫金丹。由於紫色沾上了仙人、聖人、天子之氣,所以古人認為紫雲是祥瑞之兆。於是古人便將星空分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又名中宮和紫宮,居於中央,被認為是玉皇大帝的居所。在封建社會,因為皇宮是權力與富貴的象徵,所以帝王的宮殿也被稱為紫禁城。紫庭、紫闈、紫朝、紫閣、紫殿等詞語也和帝王、皇宮有關。所以紫氣東來、衣紫腰金、金印紫綬、金章紫綬、和紅得發紫都是非常好的褒義詞,而且也都和穿衣服的顏色有關係,在中國帝王中,最開始崇尚紫色的就是居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袍服,結果全國上下仿效,以至於供不應求。根據韓非子的記載:
到了秦朝,秦屬水德尚黑,所以皇帝開始穿黑色的衣服,但是老百姓可以穿紫色,而且非常時髦,因為紫之極致就是黑,是五色之中最為接近黑色的,剛出土時的秦俑就曾經是紫顏色的,被後來不知所以的研究者稱為漢紫,又稱中國紫,其實這是不對的,應該稱之為秦紫。
漢承秦制,雖然先後尚土德和火德,但皇帝仍然穿黑色衣服,只有大臣穿紫衣。《漢書 ·百官公卿表》說,秦漢之際可以佩戴金印紫綬的官員只有相國、丞相、太尉、太傅、太師、和大司空。高官厚祿衣紫,金章紫綬。尤其是在魏晉之後,紫色的地位提升,用來代表富貴莊嚴。同時,有了五等官服制度,官位從高到低的顏色分別為:朱、紫、緋、綠、青。到了唐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員才可穿紫色官服,並禁止老百姓公開穿朱、紫、青、綠等顏色的服裝。《唐會要》中說: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宋朝也有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的說法。《宋書·符瑞志上》說:黃紫旗蓋間於牛斗之間,有天子之氣。黃紫旗蓋,因為紫色與金黃色為至尊之色,才有天子之氣。
秦始皇兵馬俑的紫顏色
洛陽漢墓中的紫顏色壁畫
那麼被誤稱為漢紫的秦紫和中國紫的化學成分是什麼呢?是性質極不穩定的硅酸銅鋇(BaCuSi2O6)的複合化合物,在900到1000攝氏度高溫先生成中國紫。
Cu2(CO3)(OH)2 + 4 SiO2 + 2 BaCO3 → 2 BaCuSi2O6 + 2 CO2 + H2O
It appears to have been made from a mixture of barium and copper minerals, quartz, and a lead salt as a special extra ingredient that acts as a catalyst and flux. The mixture needed to be heated to between 900 and 1000 °C – any hotter and you’ll get Han blue (BaCuSi4O10),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gyptian blue (CaCuSi4O10), the oldest synthetic pigment.
到了1050攝氏度以上,中國紫就分解為和埃及藍相近的中國藍(CaCuSi4O10)了:
3 BaCuSi2O6 → BaCuSi4O10 + 2 BaSiO3 + 2 CuO
中國紫的分子結構
中國紫的顏色
這種顏色只在西周到兩漢的一千多年裡出現過,由於其中的銅鍵為金屬鍵,很難存在於天然礦物里,但與中原地區最早的古玻璃鉛鋇玻璃酸鹽頗有淵源。商周時期,製備青銅時已有應用鉛礦的經驗,通常用它們來作為玻璃的助溶劑,而原始瓷也出現在這個時期。戰國中晚期發展出了成分特殊的鉛鋇玻璃酸鹽,秦俑中的中國紫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時期被人們偶然發現並作為顏料使用的。其後東漢末年的長期分裂不僅使得中國紫消失不見,就連其配方也一同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