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我們能做些什麼? |
送交者: 安雅雲 2017年09月01日06:33:02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猛戳演講視頻 ▼ 演講全文 在座各位有多少人希望能活到八十歲以上? 好,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能夠長壽。就讓我們一起穿越到未來。未來的我們,假設都已經 85 歲。 每個人隨便選兩個人看看,他們其中的一個就可能得了阿爾茨海默病。(笑聲) 也許你會想:“反正不會是我”。好吧,如果你不是那位患者,那你就是照顧患者的那個人。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可怕的疾病可能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恐懼,部分源於我們對它的無能為力。 儘管對它的研究已經有幾十年,我們依然沒有能夠治癒它的方法。 所以,如果我們有幸長壽,阿爾茨海默病似乎是我們大腦的宿命。 不過,情況也許並沒有這麼糟。 如果我告訴你,我們不依賴於任何治癒或是藥物的發展就可以改變現狀、改變我們大腦的命運呢? 讓我們先看看目前神經學上對阿爾茨海默病的了解。 這是一張兩個神經元連接的圖。連接的部位,也就是紅色圈出的這塊,叫做突觸。 突觸是神經遞質釋放的場所,是信號傳送和交流的場所,也是我們思考、感受、視聽、欲望和記憶的場所。 而突觸也正是阿爾茨海默病發作的的地方。 讓我們把突觸放大,看一則動畫演示。 在信息溝通的過程中,除了釋放穀氨酸等神經遞質到突觸,神經元還釋放了一種名為β澱粉樣蛋白的小肽。 正常情況下,β澱粉樣蛋白在新陳代謝時會被清除,由我們大腦的保護細胞——小神經膠質細胞處理。 儘管分子層面引發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還爭論不休,大多數神經學家相信,β澱粉樣蛋白的聚集引發了阿爾茨海默病。 或者是釋放了太多,或者是未能完全清理,突觸因此便開始堆積β澱粉樣蛋白。 若這一事件發生,蛋白自己纏繞起來,形成一種被稱作澱粉樣斑塊的黏糊糊的聚合體。 在座的有多少人已經過了四十歲了?現在你是不是有點怕承認了? 阿爾茨海默病的起步,澱粉樣斑塊的堆積,也許已經在你的大腦中出現了。 我們唯一能確認的方式是 PET 掃描,因為現在你對此還毫無知覺,你還沒有任何記憶、語言、或是認知方面的問題,至少現在還沒有。 我們認為,澱粉樣斑塊的堆積至少需要15至20年時間才會到達它的臨界點,隨後引發分子的連鎖反應,導致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症狀。 在這一臨界點之前,你的記憶力退步可能會像這樣:
現在,在你們再次驚慌失措之前——我知道你們中的半數在過去的 24小時內至少有過上述情況之一——我要說的是,這些都是正常的遺忘類型。 實際上,我的看法是上面那些例子甚至和你的記憶壓根沒什麼關係,因為起初你並沒有留意你把鑰匙放在哪裡。 但是在臨界點之後,記憶、語言和認知的偏差就不一樣了。 與在你的大衣口袋或在門旁邊的桌子上找到鑰匙不同的是,你最後是在冰箱裡找到了鑰匙,或者你找到鑰匙後還在想,“這玩意是幹嘛的?” 所以,當澱粉樣斑塊積累到臨界點後會發生什麼? 我們的保護細胞——小神經膠質細胞變得過度活躍,釋放出導致炎症和細胞損傷的化學物質。我們認為這可能會清除突觸本身。 一種叫做tau蛋白的神經轉運蛋白變得過度磷酸化,並轉化成叫做神經纖維纏結的物質,從內部阻塞了神經元。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中期,大腦出現大量的炎症、神經纖維纏結、突觸處的全面戰爭,以及細胞的凋亡。 如果你是一位想要治癒該病的科學家,你覺得最佳干預時機是什麼時候呢? 許多科學家賭在了最簡單的解決方法上——避免澱粉樣斑塊達到臨界點。 這就意味着藥物研發很大程度上聚焦於研發一種可以預防、消除或是減少澱粉樣斑塊積累的化合物。 所以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方法很有可能是一種預防性的藥物。我們需要在臨界點到達之前,在連鎖反應產生之前,在我們把鑰匙落在冰箱前,服用這種藥物。 我們認為這也是迄今為止這類藥物在臨床試驗上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科學技術不夠可靠,而是因為在臨床試驗的人們都已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 這就為時已晚。試想澱粉樣斑塊是已經點燃的火柴。在臨界點後,火柴的火引燃了整片森林。一旦森林起火,吹滅火柴早已於事無補。 你需要在火柴引燃森林前就把火柴熄滅。 即使科學家還尚未解決問題,接下來的信息確實振奮人心,因為這證明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影響澱粉樣斑塊的積累。我們可以做許多事情來避免達到臨界點。 讓我們把得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比作是一個天平。 我們把可能增加風險的因素放在一端。如果一端觸到地面,那麼你將患病,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 假設你已經五十歲。你已不再那麼年輕。隨着年齡的增長,大腦已經積累了部分澱粉樣斑塊。你的天平已經微微傾斜。 現在觀察一下你的DNA。 我們的基因全部遺傳自我們的父母。一些基因會增加風險還有一些會降低風險。如果你像《依然愛麗絲》中的愛麗絲一樣,你遺傳的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粗製濫造着β澱粉樣蛋白,單單這一點就會使你的天平一端着地。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基因只會使天平稍稍傾斜。 舉個例子,Apoe4 是一種增加澱粉樣蛋白的變異基因。你可能會從父母那裡遺傳一份 Apoe4 的基因,不過卻不會得上阿爾茨海默病。這也就意味着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的 DNA 並不是決定阿爾茨海默病的唯一要素。 什麼決定呢?我們對於年齡增長或者遺傳基因都是無能為力的。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改變我們大腦的宿命。 關於睡眠呢? 在慢波深度睡眠時,我們的神經膠質細胞沖洗着我們大腦中的腦脊液,清除掉我們清醒時積累在突觸的代謝廢物。 深度睡眠就好像是大腦的強效淨化。 但是,如果你在睡眠方面虧待了自己呢? 許多科學家堅信,不良的睡眠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缺乏僅僅一晚的睡眠就會增加β澱粉樣蛋白。而澱粉樣蛋白的累積已被證實會影響睡眠,從而導致了更多澱粉樣蛋白的累積。 還有就是心血管的健康。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高膽固醇,這些都證明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從一些驗屍報告看到,有80%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同樣患有心血管疾病。 許多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在阿爾茨海默病的動物模型試驗中,可以有效減少β澱粉樣蛋白。 有益心臟健康的地中海式生活方式和飲食也可以有效扳回傾斜的天平。 所以我們能做很多事,來預防或者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到來。 接下來我們再設想以下另外一種情況。 假設你並沒有採取任何預防措施,而且你已經65歲了。你的家庭中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所以你可能遺傳了一兩種讓天平傾斜的基因。你的生命燭光漸漸微弱。你喜歡吃培根,而且除非有人追你,你也懶得跑動。 讓我們來想象以下,你的澱粉樣斑塊已經達到臨界點。你天平的一端已墜地。你觸發了連鎖反應,引發了森林火災,導致了炎症、神經纖維纏結以及細胞凋亡。你表現出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 你說話的時候會找不到合適的詞;你在找鑰匙的時候會碰到麻煩。我剛才講的內容你可能也不記得了。並且回想不起我一開始講的內容。 其實,另外還有一件事可以幫助你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哪怕你的大腦從病理上看已經生病了。 這件事和神經可塑性和認知儲備有關。 請記住,阿爾茨海默病的發作是突觸損失的最終後果。 一般大腦有超過萬億的突觸,這很不可思議吧,我們有這麼龐大的數量。而這一數字並非一成不變。 我們在一個叫做神經可塑性的過程之中,不斷生成和消耗着突觸。 每當我們學習到新東西,我們建立並強化新的神經連接,新的突觸產生了。 有一項著名的修女研究。研究開始時,678 位修女全都年過75歲;這項研究則持續了20多年。這些修女會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和認知測試。她們去世的時候,她們的大腦都捐獻出去用於解剖。 在這些修女的大腦中,科學家們有一些令人稱奇的發現。 儘管這些大腦出現了澱粉樣斑塊、神經纖維纏結和大腦的萎縮——而這些現象似乎是阿爾茨海默病無疑;然而這些大腦的主人,那些修女,卻並沒有在生前表現出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 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認為,這是由於這些修女擁有高級的認知儲備,意味着她們有功能更強的突觸。 接受多年正式教育的人,擁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經常從事腦力刺激活動的人,這些人都有更高的認知儲備。 他們有着豐富甚至有點兒富裕的神經連接。所以即使他們有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損傷部分突觸,他們依然有充足的額外後備連接。而這減緩了他們的大腦產生混亂。 讓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你只知道關於關於某個主題的一件事。比方說是關於我的。你知道我——麗莎•吉諾瓦——寫過《依然愛麗絲》這本書。這是你唯一知道的關於我的事。 你擁有了這個單一的神經連接,那個特定的突觸。 如果現在你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你有澱粉樣斑塊、神經纖維纏結、炎症以及小神經膠質細胞吞噬了那個突觸。 現在如果有人問起你:“嘿,誰寫了《依然愛麗絲》?”你是無法想起來的。因為那個突觸要麼衰弱,要麼消失了。你把我忘得一乾二淨。 但是如果你對我了解更深呢? 比如你了解到我的四件事情。現在如果你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即使三處突觸已損傷或者毀壞,你依然有一條路來繞過阻礙找到我的信息。你依然記得我的名字。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使用那些未損壞的通路,有效應對阿爾茨海默病。 同時我們通過學習新事物,創造了新的通路,改變着認知儲備。 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這些新事物的意義儘可能豐富,吸納視覺與聽覺的聯合感受。 所以這並不意味着去做字謎遊戲。你不希望去重拾那些你早已學會的信息,這就好比遊覽老舊的熟悉街道,那些周邊環境你早已瞭然於心。 你要開闢新的神經通路,讓你的大腦抵抗阿爾茨海默病。這意味着去學習說一門新的外語,去認得新朋友,去讀一本書,或是去聽一場精彩的TED 演講。 如果做了所有的這一切之後,有一天你還是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我想告訴你,我從我的外婆以及我認識的許多患者那裡學到的三件事情。 1. 診斷並不意味着死期將至。 2. 好好活下去。你不會丟失你的情感記憶。 3. 你依然可以理解愛與喜悅。 你也許不會記得我五分鐘前的話語,但是你依然會記得我帶給你的感受。 你遠勝於你所能記住的一切。 謝謝!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6: | 多慮了:分享我家菜園裡的瓜, 據說秋後 | |
2016: | 【原創】“臥如弓”是“落枕”的元兇 | |
2015: | 這樣吃飯體重馬上下降 | |
2015: | 5件事看你是否能活過80歲 | |
2014: | 《健康之路》 20140830 太極傳人的養生 | |
2014: | 從身高看你易得什麼病 | |
2013: | 減肚子最有效的八個小方法 | |
2013: | 在西雅圖湖畔,為生命乾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