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保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即便處於隔離狀態下,適當鍛煉也是有好處的,對於愛跑步的人來講,這一階段在外跑步如何保護好自己?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離就足夠了嗎?
據Medical Xpress報道,來自比利時和荷蘭的工程師做了一項新的模擬實驗,結果發現,跑步者和騎自行車的人在他們的身後會留下一個“飛沫霧流”,因此離他們遠一點或者向旁側移動,是更好的自我保護方法。
該模擬實驗依賴於呼出液滴的計算機模型,而不是病毒的活體實驗,還沒有正式發表在學術期刊上。不過,在其他研究空氣中微粒行為的學者看來,上述發現是可信的。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化學教授Jose-Luis Jimenez表示,病毒可能像香煙煙霧一樣在空氣中徘徊。如果沿着一個正在呼出病毒的人的腳步,就有更多機會吸入病毒,這完全有道理。
隸屬於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和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的Bert Blocken是該模擬實驗的主導者,他指出,這個實驗的結果不是為了阻止人們鍛煉,而是提醒大家,應該避開其他鍛煉者,因為有些人在出現症狀前就已經開始傳播病毒了。
人們在走路、跑步或騎自行車時呼氣、咳嗽或打噴嚏,大部分微滴會被夾帶在跑步者或騎自行車者身後的尾流或霧流中,後面的人如果緊跟在其身後跑步或騎車,就會穿過那團霧流。
從實驗結果來看,Blocken說,運動中,兩個人之間應保持的距離取決於雙方的呼吸移動速度。在同一條跑道上時,他建議後一位跑者應與前面的跑者保持30英尺的距離,而騎行時,後一位騎手應與前一位騎手保持60英尺的距離。如果無法實現保持距離,那就換一條不同的跑道。
也有專家表示,在戶外,呼出的病毒很可能會擴散得更快,特別是有風的情況下,這對於運動人士來講是一個好消息。
Blocken表示,他的模擬實驗僅限於沉降到地面的較大霧滴,沒有模擬可能在空中停留數小時的較小的氣溶膠粒子的行為。
政府部門已經指出,在日常環境中,暴露的主要風險來自較大的霧滴,它們會很快沉降到地面上,這就是6英尺社會隔離設立的基礎。空氣中殘留的較小氣溶膠顆粒更有可能在醫院環境中產生的,比如在給病人安裝呼吸機的過程中。
然而,來自科羅拉多的教授強調,即使在說話和呼吸時,也會產生一些更小的粒子。重要的是這些粒子的濃度及是否含有病毒,根據經驗,一個人吸入的病毒越多,患病的幾率也就越大。
因此,對於那些疫情期間堅持跑步的人來講,解決辦法很簡單:一個人一個跑道。
加拿大衛生部授權生產的雙黃連JANOR(佳諾)膠囊(NPN:80029070),是加拿大VIKER公司榮譽產品,為助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提供重要的醫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