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波疫情來得太突然,12月7日官宣當地新增1人確診,到了12月8日就變成了5例,除了新增速度快不說,還有一些鮮明的特點和啟示,三甲覺得有三個萬萬沒想到。
網紅丁真憑一己之力讓全國人民爭先恐後飛赴四川游,萬萬沒想到這樣的大好局面被一場疫情反彈給毀掉了。有媒體報道,成都12月8日已有過百航班取消,四川新一輪旅遊熱被迫降溫。四川作為文創旅遊大省,損失毫無疑問是巨大的。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疫情對各行各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極有可能是長期的。因為全球已有不少專家分析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與人類共存,期望疫苗在短期內終結疫情是不現實的。
昨天晚上乘坐出租車時,我問司機:“疫情對出租行業的影響應該不大吧?”之所以這樣問,是覺得大家的防護意識都提高了,能打車的就儘量不去擠公交和地鐵,出租車行業業績應該還不錯。結果出租車司機無奈而抱怨地說,影響很大,北京境外的航班基本沒了,國內外旅遊的人也少了,疫情前每天五分之二的活是跑機場和火車站,如今已經遠遠不到五分之二了。
看來我還是低估了疫情對出租車行業的影響,隔行如隔山,由此及彼其他的行業究竟有多難,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了。如果今年的影響有部分行業還是隱性的,那麼到了2021年可能很多隱性都將會變成顯性,比2020年更難。所以接下來想一想怎麼應對,不僅國家層面需要考慮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和思考。
第二個沒想到,成都12月7日公布的第一個病例被檢測出陽性前,體溫只有36.2℃。
當地官方通報中是這樣說的:“患者盧某某,女,69歲,12月6日因咳嗽、咳痰等症狀,前往郫都區人民醫院就診。入院體溫36.2℃,肺部CT顯示雙肺散在分布磨玻璃影。12月7日,經成都市疾控中心覆核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這種情況在以往的病例中是極為少見的。感染了新冠病毒,主要的臨床特點就是發熱。但這名患者竟沒有發熱。目前我們的防控措施均把發熱作為新冠感染者的第一道篩查,醫院有發熱門診,商場、學校等各行各業也都入門測溫。成都出現這樣的病例,不僅使傳染擴散風險倍增,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會出現感染新冠不發熱呢?成都其他確診的4名患者發熱嗎?不發熱是病毒變異導致的,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畢竟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還遠遠不夠。
還有一個沒想到,就是疾控人員在第一例確診患者家中的開關、冰箱、菜板都檢測出了陽性。這一點在以往的各地疫情通報中很是罕見。官方這樣通報到底是要傳遞什麼呢?恐怕有兩點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首先,這說明病毒對這名患者家裡的污染已經非常嚴重了,發現這起病例時已經比較晚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這名患者12月7日上午被診斷為普通型後,下午就出現呼吸衰竭,被當地官方重新更正為重型病例。而新冠肺炎從輕症到重症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在冰箱、菜飯中檢出陽性,不得不讓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冷鏈。從最近青島、上海、天津等各地通報的疫情反彈情況看,首個病例基本清一色都是接觸進口冷鏈的裝運工。冷鏈食品流入市場後並未發現有人因為購買食用了這些食品而感染。成都的首個病例只是農民,並不是冷鏈裝運工,會不會是接觸了被污染的冷鏈食物而傳染的呢?目前還不得而知,需要當地進一步溯源。
防控是需要走在溯源前面的。三甲再次提醒大家:在外出購物以及接觸冷凍食物時,一定要戴口罩,不要用手去揉眼睛、摳鼻子;一定要養成生熟分開的好習慣。堅持加工存放食品的時候按照生熟分開的原則,防止交叉污染;處理完肉、水產品等生的食物時,及時對案板和手進行消毒。
來源:三甲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