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0178 (圖文)“若世間沒有愛,還有什麼理由活下去呢?”
送交者: 范學德2 2021年08月13日07:17:14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若世間沒有愛,還有什麼理由活下去呢?”


        范學德 2017-08-16


導讀:作為時代的牧者,唯有從後現代年輕人的基本特徵出發,洞悉他們的渴望,卻不以文化消費主義迎合他們的渴望,而是以生命之水解他們靈魂的饑渴。牧者自己就是那盛載活水的瓦器。





盧雲 著 《負傷的治療者》中文簡體字版 序言:


幾年前,我到美國西南部的一個很大的華人教會講道,在牧師的辦公室里,幾乎每個人的書架上都放着一本書,英文的《TheWounded Healer》。這不是盧雲( Henri Nouwen)寫的《負傷的治療者》嗎?為什麼他們都在看?主任牧師告訴我,他們牧師團隊正在一起讀這本書,一邊讀,一邊討論,一邊禱告。我問,為什麼選擇這本書?他說,這本書針對當代世界的處境,對牧者的牧養事工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反思。而一位牧會將近二十年的老牧者則告訴我,盧雲不僅洞察牧者的心,還指出了在我們這個時代,牧者該怎麼開展牧養事工。


《負傷的治療者》一書的篇幅,就像盧雲的許多書一樣,篇幅不長,但卻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儘管如此,我也是讀了好幾遍後,才慢慢地領會了他的深意。這是一本需要你用心來品味其芳醇的好書。

這本書的港譯本出版於1998年,影響了整整一代的華人牧者、領袖以及立志服務他人的兄弟姐妹。不久前,張慶棠弟兄告訴我,他們準備重新翻譯這本書,在國內出版。我說,太好了,國內太需要這樣有分量的書籍了。他還告訴我,譯者是小魚。小魚,喻書琴,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知道她的文字功底厚重,看了她的翻譯後,果然如此。


圖片

 

時代之殤


作為牧者,必須洞察自己所身處的時代和所面對的群體,他們與以前的世代有何不同?他們行為舉止的表象是什麼?而表象下的含混性和複雜性又如何?在這種含混性和複雜性衝擊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又是什麼?換言之,牧者必須了解並緊緊切准同時代人的心靈脈搏。我們驚訝地發現,早在25年前,盧雲就把今天所謂的“後現代症候”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這是“歷史感斷裂”的一代,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活在當下,也只為當下而活;這又是“意識形態碎片化”的一代,可以接受各種相互衝突的理論和實踐,認為存在即合理,不需要深入反思是非對錯,只要體驗high就好;這也是“永恆意識失喪”的一代,一切傳統價值和宏大敘事都是偽命題,世界的真相好比喪鐘敲響、理性去魅、諸神散場、人如螻蟻的荒原。


盧雲將這一代人的心靈特徵概括為“割裂與破碎”,並做了極其精妙的比喻:“後現代人與前現代人相反,他們的藝術是拼貼藝術,通過各式各樣碎片的拼湊,形成一種有關當下的瞬間印象;他們的音樂是即興音樂,通過不同作曲家曲目的合奏,傳達某種新鮮刺激的瞬間感受;他們的人生是遊戲人生,其思想和感情的表達需要他者的交流和他者的回應,但卻不強求他人的認同。”


正是因為如此,不再需要理想使命,不再需要價值判斷,不再需要獻身精神,生活就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可是,過度刺激、過度狂歡之後只剩下了“游離之感”。


圖片

 

割裂與破碎的另一面則是“冷漠與厭倦”。更深層的問題是“因着歷史感的斷裂,意識形態的碎片化,無法掙脫自身有限性和必朽性的囚籠,而變得內心癱瘓無力”。這幾年來,大陸流行的一個新詞倒是一針見血:鬱悶。鬱悶的一代。


但上述後現代現象中是否有更深層次的渴求與吶喊呢?盧雲從危機中看到轉機。我們不妨看看他對後現代年輕人的三大心理剖析:

1)、他們是內向的一代。雖然,25年前還沒有“宅男”“宅女”的說法,但已經呼之欲出。我們時常感慨,這一代年輕人崇尚個人絕對至上,極端關注自我(自戀),並且完全活在內心的小天地里,不再有高度自覺的社會參與感。我們更需要追問一下“為什麼?”盧雲的回答是:他們相信“外面”和“上面”都沒有什麼意義,意義也只是偽意義。任何權威、任何建制、任何外在的具體現實都不能將他們從焦慮和孤獨中釋放出來,並得享自由,因此,唯一的出路是在“裡面”。“也許在個人自我的最深處隱藏着意義、自由和合一的奧秘答案。”從這一點來思考,我們是否能以他們所關注的方式走入他們的“裡面”世界呢?


圖片


2)、他們也是無父的一代。準確地說,是有肉身的父親卻沒有靈性意義上的父親。“他們排斥父親,抗拒權威,也質疑任何以權威自居的個人和建制的合法性。”不過,父輩的權威瓦解之後,朋輩取代了父輩成為新的權威。今天面臨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就是許多原生家庭問題多的青少年遠離家庭,敵視父母,投入各種同輩小幫派的懷抱;問題的關鍵是,當朋輩中的領袖成為新的權威後,如何能給其追隨者正確的引導?抑或更會誤入歧途,成為幫派老大暴政的犧牲品?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可以勝過父輩和朋輩的權力之爭呢?

3)、他們更是倉皇失措的一代。“許多年輕人相信,他們身處在一個荒謬的世界,若與現存模式合作,就是出賣自己。”對社會的敗壞不滿,對父輩的偽善不滿,自己又無法給出補救的良方——這也是對自己的無能不滿,於是,他們坐立不安、神經緊張、日益沮喪;最後的發泄方法無外乎兩種,“要麼是毫無意義、毫無方向的暴力傾向,要麼乾脆選擇自殺”。如今高校那麼多的大學生選擇跳樓自殺,不也證明了這一點嗎?對此,我們能為這些絕望到極點的孩子做些什麼呢?


值得稱道的是,盧雲在深度剖析後現代年輕人的內心時,並沒有道德上的義憤感和屬靈上的優越感,而是充滿了溫存憐憫的牧者情懷,這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如何在後現代社會做心靈的深度牧養? 


圖片


牧養之傷

作為這個時代的牧者,唯有從之前描述的後現代年輕人三個基本特徵出發,洞悉他們的渴望,不是用文化消費主義迅速迎合他們的渴望,而是將生命之水送到他們面前。牧者自己就是那盛載活水的瓦器。


首先,針對年青一代在細膩、複雜、豐富的內向性感受之中依然渴望有人能主動地陪伴、理解,並敞開進行內心的交流,而非教義式的說教,那麼,新一代的牧者就必須成為“自我敞開的牧者”。這需要何等大的勇氣!


作為牧者,首先,你敢不敢安然進入自己的內心,敏銳洞悉內心的各種複雜多面性?即坦然承認自己不是什麼屬靈導師,只是一個蒙恩的罪人?能不能既不高看自己,也不定罪自己?其次,你敢不敢將自身的心路歷程表達出來,鞭辟入裡地向他人敞開自我,分享給前來尋求幫助的人?能不能既非表明自身的靈性剛強,也非流於“軟弱大曝光”,按時下的話說,既不要“高大上”,也不要一味吐槽,而是讓人看到上帝的聖手如何在帶領自己。


圖片


其次,針對年青一代在對父輩權威的解構立場之中依然渴望真正令其心服口服的權威,那麼,新一代的牧者,必須成為憐憫的領袖;“我們必須思考這種權威的本質是什麼。我發現,沒有一個字眼比‘憐憫’更恰當了。憐憫必須是這種權威的核心,甚至是其本質。牧者唯有將上帝借耶穌基督對人顯明的憐憫傳遞出來,令會眾感同身受,心悅誠服,才能夠算得上是神忠心良善的僕人。”憐憫從何而來?盧雲說:“只有當我們發現,朋友內心的軟弱自己內心也有,敵人身上的罪惡自己身上也有,並願意承認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弟兄姐妹時,才能實實在在地饒恕他人。”讀至此,讓人拍案叫絕。


最後,針對年青一代在倉皇失措之中依然相信並渴望有人告知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那麼,新一代的牧者,更要成為默觀的批判者和批判的默觀者。“牧者被呼召幫助他人確信這寶貴的福音,然後讓他人看見,在那些日常經歷苦難表象的破敗帷幔之下,依然能看到某些盼望:我們乃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陶造。按此方式,默觀者可以成為這倉皇失措一代的靈性導師。”

 

“因為他們關注的是最本質的、最核心的、最終極的存在維度;他們不會陷入偶像崇拜,反而經常邀請他人去叩問真正的,也經常是令人痛苦不安的問題,逼視那些光鮮迷人表象背後的真實,除去一切妨礙他們明心見性的障礙。”


圖片


早在兩千年前,耶穌就曾三次對彼得說,你餵養我的羊。因此,基本的牧養之道無他,愛而已。盧雲曾說:“若世間沒有愛,又有什麼理由活下去呢?”這對我們是一個深深的提醒。因為“大多數教會領袖已經習慣於策劃大規模的組織,召聚會眾做禮拜、辦學校、建醫院,忙於各種基督教節目演出,猶如馬戲團的指揮一般。他們對於聖靈深邃而柔細的工作已經很陌生,甚至很懼怕”。


但被呼召成為自我敞開的牧者、憐憫的牧者、默觀的牧者,都不是某種強制性的律法主義要求。牧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承認自己的有限與無能。他斷不以自己善憐憫、善默觀誇口,他知道自己不過是一個同時背負自己傷口和他人傷口的治療者,而且,也未必能完全治療自己和他人。


可惜,在人們習以為常的觀念中,一個牧者,就是一個聖人,一個道德超人。盧雲提出的“負傷的治療者”這個概念,打破了這個神話。他再三強調,牧者和其他人一樣,也是一個寂寞的、掙扎的、軟弱的負傷者;對於中國的牧者來說,這尤其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家長制”的文化傳統往往把牧師塑造成一個能掌控一切的“大家長”、完美無缺的聖人、無所不能的強者,即使我們明明負傷了,我們也不會公開承認,更不用說,讓這傷口成為醫治的泉源。而盧雲卻恰恰相反,他邀請我們正視,甚至珍惜自身的寂寞、掙扎、軟弱!


圖片


盧雲在《負傷的治療者》一書中的洞見對當代教牧事工的影響極大。越來越多的牧者發現,任何教會或事工的整體健康,主要取決於其領袖在情感和靈性上的健康。我們必須承認,人永遠也不會達到完全或者完美。因此,牧者要敢於承認自己的軟弱,坦誠自己的失敗,知道自己的貧窮,袒露自己的無能,並接受有限性這個禮物。這樣,我們才能活出自己的真我。因為成熟的生命就是喜樂地活在神給我的有限性裡面;此外,在一個逃避身心痛苦、追逐官能快樂的消費主義時代,牧者應當逆潮流而行,學習感受痛苦,正視痛苦,接受痛苦,因為痛苦往往是通向憐憫的道路。


其實,不僅牧者如此,會眾亦如此,教會亦如此。盧雲曾說,愛和痛苦、孤獨、破碎、軟弱的交織就是共同體,所以我們要來到一起,一起掙扎、一起疼痛、一起生活、一起相信、一起尋找,並發現答案,一起愛。


而這一切,都歸回到《以賽亞書》中著名的那句話:“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他就是那一位淚跡斑斑、傷痕累累的上帝——耶穌基督。通過他的傷口我們學習醫治自己的傷口,用我們的傷口去學習醫治他人的傷口。

2016年6月初



圖片

圖片


好書推薦



圖片


負傷的治療者

  •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9月1日)

  • 外文書名: The wounded healer

  • 平裝: 182頁

  • 語種: 簡體中文

  • 開本: 32

  • 定價:28.00元

  • ISBN: 9787508089140

  • 品牌: 北京青橄欖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學佛後必須知道這八項因果定律(上)!
2020: 學佛後必須知道這八項因果定律(下)!
2019: 缺少雌激素的女性朋友 身體會出現一下
2017: 1粒西瓜籽等於6味特效藥
2017: 吃貨必看!減肥期間吃四種零食不會胖
2016: 夏威夷隨筆(之一)住進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