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生談中醫(警惕針炙、氣功、與中醫)
Stephen Barrett, M.D.,尋正譯
【應原作者要求,凡轉載此文,請保留這個鏈結:
http://www.quackwatch.org。此文英文原文鏈結為:
http://www.quackwatch.org/01QuackeryRelatedTopics/acu.html】
【譯者導言:Barrett醫生是一位退休的精神病醫生,在美國是著名的作家、
編輯和消費者權利代言人,他是全美反衛生欺詐委員會的副會長、美國科學與健
康委員會科學顧問、超自然現象科學調查委員會(CSICOP)特別會員。他曾在
1984年因反對營養物品欺詐獲得FDA局長公眾服務特別貢獻獎,2001年從美國健
康教育協會獲得健康教育卓越服務獎,是美國食品協會的榮譽會員。此文為眾多
的Barrett醫生反醫療營養欺詐的作品之一,發表在他主持的QuackWatch網站上。
〖〗內容為譯者根據原文意譯所加。針炙是中醫在美國流行的主要形式,所以本
文側重討論針炙。】
中醫,常稱東方醫學或者中國傳統醫學(TCM),包括大量的基於神秘的各
種民間醫療實踐。它宣稱身體內存在一種生命能量(氣),循特定路線運動,叫
做經絡,與身體臟器與功能相連。疾病是氣平衡失調或者〖運行〗受阻引起的。
古傳實踐技術如針炙、氣功以及各種草藥的使用據稱可以〖幫助〗恢復〖氣〗平
衡。
傳統的針炙,正如現行實踐那樣,要用不鏽鋼針刺入身體各部位。低頻電流
可能被施於炙針以產生更大的刺激。其它可以單用或者結合針炙的技術包括灸術
(對皮膚使用燃燒的藥絮或者草藥),通過插入的炙針注入無菌水、普魯卡因、
嗎啡因、維生素、或者極度稀釋療法的藥品,使用激光(激光炙),對外耳部進
行針炙(耳炙術),按摩(使用按壓〖穴位〗的方法)。所有治療都針對所謂的
“穴位”,據稱穴位在全身都有分布。最早的穴位有365個,跟一年365天相對應,
隨後在過去的2000年裡炙術支持者們相繼擴展了穴位的個數,達到2000個左右
[1]。一部分實踐者對疾病部位或者鄰近部位進行針炙,其他人則根據症狀選擇
〖治療〗穴位。在傳統的針炙治療中,通常多個穴位結合使用。
氣功也宣稱能影響生命能量〖氣〗的運動。內氣功是為自己練功,涉及深呼
吸、集中意念及放鬆技巧。外氣功則為“氣功大師”所發,據稱可以用他們手指
發出的能量治療大範圍內的疾病。但是對中國氣功師們進行科學調查的研究者未
能發現任何證明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的證據,〖相反〗有一些〖故意〗欺騙的證據。
比如他們發現,躺在距氣功師有八英尺遠的桌面上的病人隨着氣功師手掌運動而
有節奏地運動或者翻騰,但是當〖病人〗她不能看見氣功師時,她的運動跟氣功
師就沒有聯繫[2]。數年前被中國取締的法/輪/功就是一種氣功,它宣稱是“一
種強有力的治療、釋放壓力與提高健康度的機制”。
絕大多數針炙師堅持對健康與疾病的中國傳統觀念,認為針炙、草藥以及相
關實踐技術是對整個疾病領域的都有效的〖系列〗手段。其他的人則拒絕這種傳
統看法,認為針炙只是止痛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手段。中醫先生所使用的診斷過程
包括問(醫療疾病史、生活方式),望(皮膚、舌頭、膚色),聞(呼吸聲),
與切脈。據說有六大經脈相對應於身體器官與功能,每隻手都可以通過切脈診察
哪股經脈缺氣〖氣虛〗。(現代醫學只確認一種脈博,對應於心臟跳動,可以在
腕、頸、足及其它地方察探到。)一些針炙師認為在症狀發生數周乃至數月前就
發生了身體能量失衡。他們宣稱針炙可以用於治療這類病人,這些病人沒有明顯
的疾病而只是感到不適。
中醫(以及其它亞洲國家的民間醫學實踐)對一些特定物種〖的生存〗構成
威脅。比如說,黑熊——因它們的膽囊而身價倍增——在亞洲幾乎被獵殺絕跡,
偷獵黑熊在北美也是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含糊的主張
據說針炙有效的病症包括慢性疼痛(頸、腰痛,偏頭痛),急性損傷痛(扭
拉傷、肌肉與韌帶撕裂傷),胃腸疾患(消化不良、潰瘍、便秘、腹瀉),心血
管疾患(高低血壓),泌尿生殖疾患(月經不調、性冷淡、陽萎),肌肉神經疾
患(癱瘓、失聰),以及行為疾患(暴食症、藥物依賴、吸煙)。但是,支持這
些主張的證據多為針炙師們的觀察〖經驗〗及有嚴重科學設計缺陷的研究。一個
設有對照的研究發現電炙耳朵對慢性疼痛的治療作用不比安慰劑刺激(輕柔刺激)
更好[3]。在1990年,三位荷蘭流行病學者分析了51項有對照的針炙治療慢性疼
痛的研究,結論說“即使是較好的研究的質量也很差……針炙對慢性疼痛的治療
的功效仍舊可疑。” [4]他們也研究了針炙治療香煙、海洛因、與酒精的成癮性
的報告,認為針炙作為對這些疾患的有效治療手段不受合格的臨床研究所支持
[5]。
針炙麻醉在東方用於手術並未象其支持者所建議的那樣普遍。在中國醫生會
剃除那些看上去不適合的病人。針炙不被用於急診手術,〖若被用於手術則〗要
常常伴隨着局部麻醉或者結合鎮靜安眠藥物[6]。
針炙如何止痛是不清楚的,一種理論建議疼痛信號在傳輸到脊髓或者大腦前
在許多連接到局部的“門戶”被阻止;另一種理論認為針炙刺激軀體產生鎮痛類
的物質叫做內啡呔,可以止痛;其它理論涉及安慰劑效應、外部誘導(催眠效
應)、習得條件作用作為重要因素。Melzack與Wall注意到針炙產生的止痛作用
可以用許多其它類型的感覺過度刺激所產生,比如說電與熱應用於針炙穴位上或
者身體的其它部位,他們結論說“這些類型的刺激的有效性證明針炙並非一種神
奇的治療方式,而只是許多通過增強感覺輸入而產生鎮痛作用的方式之一。”在
1981年美國醫生協會科學事務委員會表明〖針炙〗止痛作用在大多數人並非總是
存在或者可以重複觀察到,在不少人中根本就觀察不到[7]。
1995年密蘇里大學醫學院精神病臨床教授George A. Ulett(MD,Ph.D.)宣
布“去掉超自然的想法,針炙實際上是一種很簡單的可以用於非藥物性止痛的技
術。”他認為中國傳統式的針炙〖因為缺乏適當刺激〗實際只是安慰劑作用,而
用電刺激大約80個針炙穴位被證實有止痛作用[8]。
在中國的中醫研究的質量奇差無比,最近一個對2938份發表在中國的醫學雜
志上的臨床研究報告進行的分析斷定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毫無結論價值。研究者表
示:
在大多數的研究中,疾病是通過傳統〖中醫〗醫學的體系來定義與診斷的,
研究結果是通過主觀或者客觀或者二者皆有的傳統醫學方法認定的【作者可能是
指這些研究是通過“傳統方法”認定附合現代醫學標準的結果,比如用中醫的方
法判定肝炎的治癒與否,譯者注】,還往往加以傳統中醫的結果判定〖比如氣虛
血瘀等〗。發表在非專科類的雜誌上的超過90%的研究是評估大多為中國秘方
【秘方一詞在西方學術界及公眾眼裡都具有強烈的貶義,譯者注】的草藥方劑……
雖然近年來在方法學的質量上有所進步,仍舊存在大量的問題。隨機化過程
多數描述欠當,只有15%的研究應用了盲法,少量的研究才有超過300的樣本量,
許多研究中使用另一種缺乏隨機對照研究證實療效的中國傳統方法來作為對照,
大多數研究只關注短期與中期而非長期效果,大多數研究不報告研究對象順從治
療狀況與隨訪的完全度,療效極少用量化來表示與匯報,從來沒有提到過原設治
療分析【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指實驗分組按最初設計治療手段,而
非實現了的治療手段分組,比如說有的病人不遵從研究人員分配的組而私自或者
徵求得同意變換了組別,或者退出研究等,在原設治療分析中還放在原設組內分
析,譯者注】,超過半數的研究沒有匯報〖研究對象〗基線特徵或者副作用。許
多研究只是短篇報道。大多數研究都取得了對檢驗效果的陽性結果,表明發表偏
差的普遍存在,通過對49篇研究針炙對中風的療效的研究的漏斗圖分析【測定樣
本大小與確切臨床療效大小的關係,漏斗圖不對稱及樣本大小與療效臨床大小成
反比分別表明發表的選擇性偏差及測試療效的無效性,譯者注】,證實在該領域
內的選擇性發表陽性結果的偏差,提示針炙可能不比對照的效果更好[9]。
在Heidelberg大學的兩位科學家發明了“假針”,可以幫助針炙研究者設置
更好的對照研究。該裝置是一個有鈍頭的針,可以在銅柄里自由移動,當鈍頭接
觸到了皮膚,病人有針炙針插入的感覺,同時該針的暴露部分不斷地縮入柄內,
造成針插入皮膚的印象。當此假針用於志願者時,沒有人懷疑此針實際未插入皮
膚內[10]。
在2004年,Heidelberg大學的一個團隊在對婦女在乳房及婦科手術術後噁心
與嘔吐的針炙療效研究中證實了其假針的價值。該研究中有220位婦女在前臂內
側的“心包經6號穴”【可能指郄門穴,譯者注】針炙穴位上接受了針炙或者假
針治療,在術後噁心嘔吐的後果或者抗吐藥使用〖頻度〗上兩組沒有區別,在麻
醉前接受治療或者在麻醉後接受治療的基礎上兩組也沒有區別[11]。對上述研究
進行更細緻的分組分析顯示嘔吐在針炙組病人中有“顯著降低”,但是作者們正
確地表明此類發現可能是因為關注多個結果造成的。(當關注的結果愈多,在結
果中發現一個假的有統計顯著性的結果的機率也隨之增加。)這項研究之所以重
要,因為術後噁心嘔吐減少是少有的有科學雜誌中報道支持的針炙療效之一,
〖那些〗其它〖針炙防治術後噁心嘔吐〗研究有陽性結果的未能實現如此嚴格的
對照控制。
Harriet Hall是一位對醫療欺詐感興趣的退休了的家庭醫生,他用很有趣的
方法總結了針炙研究的顯著結果:
各種針炙研究證實了你在哪裡放置炙針都不重要,或者你當真使用炙針與只
是假裝使用炙針(只要被實驗對象相信你使用了炙針)都是一樣的。許多針炙研
究者正在做我稱為牙妖科學:測量枕頭下錢還剩多少,絲毫不管牙妖是否真的存
在。【西方的傳統,小孩換牙時脫牙睡覺前藏枕頭下,熟睡後父母用硬幣或鈔票
換之,醒後告之牙妖用錢換走了小孩的牙。譯者注】
風險是存在的
不適當的針炙操作可以導致昏迷、局部血腫(因為刺穿了血管)、氣胸(刺
穿了肺)、驚厥、局部感染、乙肝(炙針傳播)、細菌性心內膜炎、接觸性皮炎、
以及神經損傷。針炙師使用的草藥沒有受到安全性、療效、實效上的法律管制。
此外如果針炙師不採用科學知識體系進行診斷,還存在漏診危險疾病〖而不能得
到及進治療〗的風險。
針炙的副作用很可能跟針炙師所受訓練有關。對1135位挪威醫生的調查揭示
了66例感染、25例肺穿透、31例疼痛加重、與80例其它併發症。對197位更傾向
於認識到即時併發症的針炙師平行調查顯示132例昏迷、26例疼痛加重、8例氣胸、
與45例其它意外[12]。但是一個在日本醫療設施內五年內對76位針炙師的研究在
55591次針炙治療中只發現了64例有害事件(包括16例遺忘的炙針與13例暫時性
低血壓),沒有嚴重的併發症,研究者結論說接受過適當〖現代〗醫學訓練的針
炙師不容易出現嚴重的有害事件[13]。
在2001年英國針炙委員會的成員參加了兩個前瞻性研究後報告說在經歷了超
過66000次針炙治療的病人中〖觀察到〗併發症機率低而且沒有嚴重併發症[14,
15]。伴隨的社論認為併發症在稱職的針炙師手上很少發生[16]。因為缺乏後果
資料,上述研究不能對風險與效益進行對比評估,這些研究也沒有涉及針炙師使
用傳統中醫方法進行不適當診斷(而未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的機率。
靠不住的〖治療〗標準
在1971年,因為許多美國名人到中國帶回來的〖神奇〗故事,針炙突然變得
熱門起來。創業者,包括醫學界的或者沒有醫學背景的,開始用誇張的廣告手法
宣傳〖有關的〗診所、研討講習會、現場表演、書刊、遠程學習課程、以及業餘
自修成套裝備。目前一些州限制只有醫生才能進行針炙,或者針炙者必須在醫生
的監督下才能執業,在大約20個州里人們可以不需要醫生的監督就執業針炙。
FDA現在規定炙針為二類醫療用品,要求合法執業者在執業活動中標記其為一次
性用品[17]。針炙不在老年保險(Medicare)的保險範圍內。1998年3月的美國
脊柱按摩協會雜誌用了一個分五部分的封面報道鼓勵脊柱按摩術師進行針炙訓練,
其中之一的作者聲稱這樣可以擴大他們的執業範圍[18]。
全國針炙與東方醫學認證委員會(NCCAOM)出台了志願認證的認證標準,對
東方醫學、針炙、中醫草藥學、亞洲軀體治療術進行分別認證。在2007年,據稱
該認證項目或者測驗在40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得到執照認可,在全美有2萬多有
執照執業者[19]。(Acupuncture.com網站提供各州執照執業信息。)針炙師的
〖專業〗證件通常包括C.A.(持證針炙師)、Lic. Ac.(執照針炙師)、M.A.
(針炙碩士)、Dip. Ac.(針炙畢業證)、Dipl.O.M.(東方醫學畢業證)、以
及O.M.D.(東方醫學博士)。其中一些有法律價值,但它們並不保證〖證書〗持
有人有能力進行必要的診斷或者進行合理的治療。
在1990年美國教育部承認現在被叫住針炙與東方醫學認證委員會的認證資格,
但是此認同並非基於〖認證人員〗所學的科學基礎,而是基於其它因素[20]。
Ulett表示:
針炙的認證是一個假打欺騙。雖然得到認證的包括一些頭腦簡單的醫生,大
多數是非醫學專業人員,他們假裝醫生,使用認證作為一系列未經證實的新時代
醫療騙術的保護傘。遺憾的是,一些健康維持會(HMO)、醫院、甚至醫學院都
經不起引誘,從而將真正需要現代醫療的病患暴露給庸醫騙術〖作為欺騙目標〗。
全美反衛生欺詐委員會作出了如下結論:
針炙是未經證實的治療方法。
其理論與實踐是基於原始及幻想的疾病與健康概念上,這些概念跟現代科學
毫無關係。
在過去20年的研究中證明針炙對任何疾病都沒有明確的效果。
經驗中的針炙效果多半是基於期望、暗示、反刺激、條件化、以及其它心理
機制的綜合效果。
針炙的使用應當被限制在適當的研究機構與活動中。
保險公司不應該被強制要求為針炙服務提供保險覆蓋。
允許非醫學專業的針炙師執業〖的政策〗應當被逐步廢除。
希望嘗試針炙的消費者應當同有相關專業知識、而又沒有任何商業利益相關
的醫生〖而非針炙師〗就其情況進行諮詢[21]。
發神經的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在1997年,國立衛生研究院及其它一些政府機構組織了求同發展會議,該會
議建議說“現已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針炙有價值進入正統醫學以及鼓勵更多的
對其生理機制與臨床價值的研究。”[22]其評審團也建議聯邦政府與保險公司擴
大保險覆蓋範圍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得到針炙治療。這些結論沒有基於在全美反衛
生欺詐委員會立場公告發表後的相關研究,相反,它們反應了一個由針炙支持者
控制的計劃委員會所選擇的評審團成員的偏見[23]。全美反衛生欺詐委員會董事
長Wallance Sampson醫生認為該求同會議是“〖針炙〗鼓吹者們的求同,而非基
於合理科學觀點的求同”。
雖然該會議的報告也描述了一些重要的問題,但它未能用適當的角度來闡述。
該評審團承認“研究針炙的絕大部分報告都是個案、個案系列、或者是缺乏合理
設計以驗證療效的研究”,以及只有“相對很少”的高質量的有對照的針炙療效
的實驗研究,但是它報告說“世界衛生組織列舉了40多個適合於針炙治療的疾病
狀態。”這一句話的後面應該加一句,〖世界衛生組織的〗這個清單缺乏有效性。
【世界衛生組織也受政治影響,在很多領域並不具有權威性結論(或權威性結論
的能力),中國易於受騙的消費者似乎對國際組織的觀點與看法,有時甚至是名
稱看上去象國際組織的,都一定程度上缺乏免疫力。譯者注】
更為嚴重的是,儘管求同報告提及了中醫針炙理論,它未能指出〖消費者〗
到缺乏合理診斷能力的針炙師處尋求診治的風險與經濟浪費。該報告提出:
針炙的主要理論是基於在身體內存在對健康至關重要的能量流(稱氣)的各
種模型,這些能量流的阻斷是導致疾病的根源,而針炙師可以通過可辯認的皮膚
穴位去糾正能量流失衡。
針炙主要採用全面的、基於能量的方法而非基於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模式。
儘管對穴位的解剖與生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對這些穴位的準確定義與描述
仍然存在大量爭議。一些關鍵的傳統東方醫學的概念比如氣的循環、經絡系統、
五行理論的科學基礎更難以捉摸,難以與現代生物醫學知識體系相彌合,但它們
在針炙治療過程中評估病人與決定治療方式上有着重要作用。
簡單地說,上述討論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找到傳統中醫執業者,你不可能得到
適當的診斷。很少有發表文章提到這個事實,讓我覺得甚為驚訝。即使是《消費
者報告》雜誌也建議尋求針炙治療的讀者向有ACCAOM認證的針炙師求治,我建議
人們避免這樣的認證執業者,因為認證所需要的訓練是基於毫無道理的中醫理論,
得到針炙最安全的途徑是大學醫學院裡做此方面研究的不相信此類理論的醫生。
診斷方面的研究
在1998年,我在一個社區學院聽一個報告以後,一位很有經驗的中醫執業者
察看了我的脈博與舌苔,他診斷說我的脈相顯得有“疲勞緊張”,舌苔上看我有
“血瘀”。不一會兒他又告訴一位婦女她的脈相顯示有心臟早搏(一種心臟節律
有異常的情況,有沒有意義要看個人是否存在潛在的心臟疾患)。他對我們都建
議進行針炙與草藥治療——大約要花90美元治療一次。我察看了那位婦女的脈博,
發現她的脈博完全正常。我認為非醫學專業的針炙師們大多依據不適當的診斷
〖來進行治療〗,國立衛生研究院求同會議評審人員應當強調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一個在2001年發表的研究顯示了中醫實踐的荒唐。一位有慢性腰痛的40歲的
婦女在兩周內看了7個針炙師,有6個診斷她“氣滯”,5個“血瘀”,2個“腎氣
虛”,1個“陰虛”,以及一個“肝氣虛”。建議的治療更是各有天地,在6個明
確寫下治療的意見中,針炙師計劃用7-26個炙針在背部、腿、手、與足上的4-
16個特別的“穴位”治療,在28個選定的穴位中只有4(14%)個穴位有兩個以上
的針炙師選定〖其它穴位均取決於特定針炙師〗[24]。該研究試圖通過設計使得
結果更一致。所有的針炙師都在同一個中醫學校受過培訓,另外6個〖針炙師〗
志原者因為他們使用“非常特別的治療方法”被排除了,有3 個因為執業不滿三
年而被排除了。基於科學的方法被詳細研究〖與應用〗以確保其可靠性,這好象
是最早的一個已發表的關注中醫診斷與治療的穩定一致性的研究。我期望有更大
的研究證實中醫診斷毫無意義,跟病人的健康狀態毫無關係。該研究的作者宣稱
那些診斷顯示“高度一致”,因為幾乎所有的針炙師都發現了氣或血瘀,不過,
更合理的解釋是幾乎任何人都會得到這樣的診斷。如果一個健康的人被多位針炙
師檢查,其後的〖診治〗過程肯定極為精彩。
更多的信息請至:
CSICOP關於中醫與偽科學在中國的調查
(http://www.csicop.org/si/9609/china.html)
全美反衛生欺詐委員會關於針炙的立場公告
(http://www.ncahf.org/pp/acu.html)
質問Isadore Rosenfeld醫生的針炙故事
(http://www.csicop.org/si/9907/news.html)
參考文獻
1. Skrabanek P. Acupunctur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Stalker D, Glymour C, editors. Examining Holistic Medicine. Amherst, NY:
Prometheus Books, 1985.
2. Kurtz P, Alcock J, and others. Testing psi claims in China:
Visit by a CSICOP delegation. Skeptical Inquirer 12:364-375, 1988.
3. Melzack R, Katz J. Auriculotherapy fails to relieve chronic
pain: A 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JAMA 251:1041?1043, 1984
4. Ter Reit G, Kleijnen J, Knipschild P. Acupuncture and chronic
pain: A criteria-based meta-analysis. Clinical Epidemiology
43:1191-1199, 1990.
5. Ter Riet G, Kleijnen J, Knipschild P.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into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addiction.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40:379-382, 1990.
6. Beyerstein BL, Sampson W.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Pseudoscience in China: A Report of the Second CSICOP Delegation (Part
1). Skeptical Inquirer 20(4):18-26, 1996.
7.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
Reports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81. Chicago, 1982, The Association.
8. Ulett GA. Acupuncture update 1984.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78:233?234, 1985.
9. Tang J-L, Zhan S-Y, Ernst E.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19:160-161, 1999.
10. Streitberger K, Kleinhenz J. Introducing a placebo needle into
acupuncture research. Lancet 352:364-365, 1998.
11. Streitberger K and others. Acupuncture compared to
placebo-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rophylaxi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atient and observer blind trial.
Anesthesia 59:142-149, 2004.
12. Norheim JA, Fennebe V. Advers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Lancet
345:1576, 1995.
13. Yamashita H and others.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JAMA 280:1563-1564, 1998.
14. White A and others.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acupuncture:
Prospective surgery of 32,000 consultations with doctors and
physiotherapists. BMJ 323:485-486, 2001.
15. MacPherson H and others. York acupuncture safety study:
Prospective survey of 24,000 treatments by traditional acupuncturists.
BMJ 323:486-487, 2001.
16. Vincent C. The safety of acupuncture. BMJ 323:467-468, 2001.
17. Acupuncture needle status changed. FDA Talk Paper T96-21,
April 1, 1996
18. Wells D. Think acu-practic: Acupuncture benefits for
chiropractic.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iropractic Association
35(3):10-13, 1998.
19. NCCAOM 25th Anniversary Booklet. Burtonsville, MD: NCCAOM, 2007.
20.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Nationally Recognized Accrediting Agencies and Associations.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for Listing by the U.S.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and
Current List. Washington, D.C., 1995,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1. Sampson W and others. Acupuncture: The position paper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Against Health Fraud.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
7:162-166, 1991.
22. Acupuncture. NIH Consensus Statement 15:(5), November 3-5, 1997.
23. Sampson W. On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Abuse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cupuncture. Scientific Review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2(1):54-55, 1998.
24. Kalauokalani D and others.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atterns among acupuncturists evaluating
the same patient.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94:486-492,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