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五行”的蓋頭 |
送交者: 梅花易客 2010年06月26日09:38:56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有很多人問過,五行,為什麼不是六行?為什麼不是四行?也有人說,酒精跟水一樣,但不克火吧? 在漢朝以前,中國的天文學還是以“蓋天學說”為主的。對“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是熟悉不過的事情。就是到了現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老人,每天起床或晚歸時都會習慣性地看下天,然後推測天氣。而我們現代的中醫學院教授或是研易的哲學專家卻不是從最簡單的仰觀天、俯察地來理解五行,而是從古書上去訓詁,得出《尚書-洪範》是當時留存下來的、最早記錄五行的書。近五千的的更替,很多書是佚失了的,特別是“渾天學說”和“宣夜學說”的興起,中國的天文曆法以及儒家理學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而且這些專家們,又不去看最新的考古發現,自己對五行都雲裡霧裡搞不清,那就更不可能教會學生了,所以也只能是站在講台上誤人子弟一代又一代了。 遠在近兩萬多年前的新石器中晚期,生活於黃河流域的華人先祖們,通過肉眼的觀察,發現太陽、月亮和肉眼只能看到的五大行星在天球中的運行規律,同大地的晝夜、四季、植物的生、長、化、收、藏等更替規律是有相關聯的。可以很好地指導,高度依賴自然氣候變化的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產生了最原始的天文曆法起源思想。 水星於每天子時和巳時見於北方;每月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會水星於北方;每年十一月、六月夕見於北方。所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合水也。火星每天丑時和午時見於南方;每月逢二、七(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日月會火星於南方;每年二月,七月夕見於南方。所以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七合於火也。木星每天寅時和未時見於東方;每月逢三;八(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月會木星於東方;每年三月、八月夕見於東方。所以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八合於木也。金星每天卯時和申時見於西方,每月逢四、九(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月會金星於西方;每年四、九月夕見於西方。所以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合於金也。土星每天辰時和酉時見於中央;每月逢五、十(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日月會土星於中宮。 五行運行,以二十八宿為區劃,由於它的軌道距日道不遠,古人用以紀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相繼出現於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見,河圖乃以五星出沒的天象而繪製,這也是五行的來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見於北方,正當冬氣交令,萬物蟄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七月夏至後,火星見於南方,正當夏氣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熱,火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見於東方,正當春氣當令,草木萌芽生長,所謂"春到人間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見於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殺伐之氣當令,萬物老成凋謝,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見於中天,表示長夏濕土之氣當令,木火金水皆以此為中點,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時氣候變化,皆從地面上觀測出來的,土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 五行,是五大行星的簡稱。因為用肉眼,只能看到五顆行星在天球上運動,所以只有五行,沒有四行或六行。 《尚書·洪範》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其實古人是把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歸納為五種屬性:“木”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火”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土”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或性質;“金”具有清潔、肅降、收斂作用或性質;“水”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作用或性質。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