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什麼究竟由誰決定? |
送交者: 米笑 2013年02月01日12:36:38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
這個問題看上去簡單,當然是自己決定,難不成還有人捏着你的鼻子強迫吃嗎?不過仔細想想,可能並沒有這樣簡單。就像給老闆幹活,干還是不干,你完全自由。可是你真的撂挑子試一試,能行嗎? 吃東西其實也是這樣。作為消費者只是整個利益鏈上的終端,很多東西由不得你。你本事再大,也只能從人家提供的食品中選擇,也架不住商家狂轟濫炸地洗腦,讓你心甘情願地接受他們的產品。最後是不是你自己的選擇,誰也說不清。 比如,你為什么喝紅葡萄酒?你的答案非常可能是“紅酒有益健康。”如果再問:“你怎麼知道有益健康?”你該如何回答呢? 紅酒本來就是一種酒精飲料而已,其發跡也不過從1992年開始的。當時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一期電視節目《法蘭西之謎》,將法國人最愛吃高脂肪食物,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卻全球最低,歸結為法國人愛喝葡萄酒。從此,美國的葡萄酒消費迅速增長。2006年,《自然》報道說哈佛大學醫學院與NIH發現,紅酒中的白藜蘆醇,能增長實驗鼠的壽命。紅酒廠商趁機大肆宣傳,將“喝紅酒,抗衰老”的說法灌輸給消費者。 除了商家熱捧,很多科學家也開始對紅酒研究。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康涅狄格州立大學的Dipak K.Das教授。他因發表了很多白藜蘆醇可幫助小白鼠預防心臟病、延長其壽命等研究結果而出名,被譽為當今美國紅酒研究的頂尖學者。但是, 2012年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對Das教授提出控告,說Das教授在11份學術期刊上發表的26篇論文都存在造假行為,這些論文多數都與白藜蘆醇有關。 貴為教授為什麼要造假?當然是因為拿不到符合需要的數據唄。其實白藜蘆醇是不是對人體有健康效果,直接做人體臨床實驗就可以,何必麻煩小老鼠?白藜蘆醇存在於葡萄皮中,由於白葡萄酒多去皮釀造,所以不含白藜蘆醇,讓兩組人分別喝紅酒和白葡萄酒,結果不就出來了? 如果你喜歡喝紅酒,但是有人告訴你紅酒沒有健康作用,甚至說紅酒提高致癌風險。那麼,你會因此減少喝紅酒嗎? 答案是肯定的:當然不會。人們一旦接受了某種觀點,其實是很難改變的。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在美國年銷售超過5億美元,但是,臨床上早就被證明無效。 猶他州立大學醫學院的Clegg等,2006年發表文章(N Engl J Med 2006;354:795-808)報告了對1583例膝骨關節炎疼痛的患者進行的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單藥或聯合治療膝骨關節炎疼痛的雙盲、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單獨或聯合治療都不能明顯減輕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症狀。 瑞典伯爾尼大學的Simon等在2010年發表了一篇有關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治療膝/髖骨關節炎的文章(BMJ 2010;341:c4675)。共有3803例患者參與研究。研究發現,無論是單藥還是聯合治療,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都不能改善膝/髖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明確的臨床試驗結果並沒有減少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的銷售,事實上,這兩個產品的銷售額穩步上升。這其中,商家的選擇性宣傳功不可沒。任何有利於產品銷售的信息都被商家無限地擴大傳播,但是對於負面信息,商家通常是聞而不聞,一字不提。 更奇怪的是消費者的堅持。我曾經問過長期服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的朋友:有用嗎? 回答:“有用,效果相當明顯。” 這當然是有些“科學”根據。因為臨床試驗中,產品確實顯示可以減少疼痛。關鍵問題是,安慰劑也有同樣的作用。也就是說,把麵粉放進膠囊,貼上相同的標籤,就會產生相同的鎮痛作用。 顯然,你服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表面看是你自己的決定,但是你做出決定的根據卻不是你自己的,是被洗腦的結果。同樣,你吃什麼,取決於你可以得到資訊,取決於你接受“教育”的程度,並不一定是你自己的決定。 |
|
|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2: | 放鬆減壓離不得,簡法供你作參考 | |
2012: | 小思:放鬆減壓離不得,簡法供你作參考 | |
2011: | 感冒後 9件必做的事 | |
2010: | 且看反中醫二丑還有什麼卑劣手段ZT | |
2010: | 從地牛翻身到腎水不足 / 作者:Gabin | |
2009: | 開天闢地第一回:美軍要將中醫針灸療傷 | |
2009: | 原文在此,CBS NEWS | |
2008: | 中年人的膳食調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