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英语:resilience ),是心理学与心理咨询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样经历过战争、恐袭、家暴的精神创伤,发展出创伤后应急综合症(英语:PTSD)的人为何总是少数?一种解释就是大多数人具有相当的心理弹性,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自己,从而在心理上成长,避免发展出心理障碍或疾病。
心理学对心理弹性进行了许多研究,目前认为:个体的外部环境对于他/她战胜困难固然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她自己的行为或习惯也对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其中,有四个习惯对培养心理弹性有较大作用:
其一,良好的关系。与他人(特别是亲密的家人、朋友、熟人等)良好的社会关系通常表明个体强大的心理弹性。心理研究认为,培养社会关系的行为有助于增强心理弹性。
注意:这种“关系”不是在某些华人文化圈子内的那种“拉关系”之以利益为导向的关系。以利益为导向的关系不可能加强个体的心理弹性,反倒可能削弱这种弹性。
其二,学会弯腰。所谓“峣峣者易折”。学会弯腰在中文的语境会让人想到在困难面前屈服或放弃。但这里说的是要练习自己的弹性。
第一,面对困难,不回避、不拒绝,而是正视且接受它们。
第二,注意自己应对的方式,克制自己的习惯性反应,代之以思考之后的主动应变。
第三,接受自己的感受、情绪,但不从情绪出发做出反应。
最后,反省自己的价值取向、人生目标之后再做出应变的决定。(类似中国人所谓“三思而后行”。)
困难的处境总给人带来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的增强往往会限制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某个问题或困难上。这样一来,问题的严重程度往往会被变形夸张而造成我们的误判。应对策略:学会引入大视野,从长期或更高的立足点来客观地看问题。
观察自己的思想。正如第一眼看到的鞋未必是最合适的 ,第一个出现在头脑中的想法也未必是最好的。要多考虑些不一样的思路,检查比对事实,然后选择方案。
第三,采取行动。与其花时间在逃避或担忧,不如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逃避或担忧容易造成自我重复与停滞不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影响、有一定控制的方面。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那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呢?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
第四,照顾好自己。关心他人的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因为自己的身体、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照顾他人的前提条件。一个策略是反省自己过往的经验,找出那些哪怕给予你短暂的意义、愉悦、平静、慰藉的那些事情或活动。然后,有意识地把那些事情或活动整合到现在的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