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转帖王剑的医保危机,他认真做了新闻调查,用功得来眼睛都迷糊了,数据和逻辑清晰,值得关注的朋友一看,了解基本信息。
对比美中两国医保制度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美国的医疗保险,分为公私两大块。大部分的美国人参加私立医疗保险。公司的雇员一般可以从几百家医疗保险公司当中,选择一家符合自己需要的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险。
*雇主雇员分担*
由于美国医疗保险的费用非常昂贵,一般的做法是公司负担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个人负担百分之十到二十 。如果公司效益好,比如在网络经济红火的时代,很多高科技公司百分之百地负担雇员及其家属的医疗保险费用。
美国的医疗保险计划分个人和全家两种。如果你是单身,那就只需要购买个人医疗保险计划。如果你有家室,那就可以买家庭保险计划,每个月交纳的费用也相应多一些。一人购买,涵盖全家,包括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保险费*
交纳医疗保险费一般占收入的多少呢?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为例,根据2005年美国人口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美国大华府都市区家庭年收入的中线是89300美元,每个月中等家庭平均收入为7741元。医疗保险费一般由所在单位承担百分之80,个人负担百分之20,大概每个家庭平均每个月要从工资单中扣除120美元左右用于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费用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1.5。
*穷人老人*
从克林顿时代开始,美国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话题此起彼伏,一直没有间断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焦点就是由于医疗保险费用昂贵,很多美国人买不起保险。听众朋友们一定会问,低收入的美国人,或者退休的老年人,他们的医疗保险是怎么安排的呢?
低收入和老年人这两部分人通过参加政府的医疗福利计划而获得医疗保险。根据“全美亚太裔耆老中心”的介绍,国家医疗保健福利计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给老年人提供的,称为“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另一种是为低收入的美国人提供的,称之为“医疗辅助保险”(Medicaid)。
先让我们介绍一下“老年医疗保险”的情况。申请老年医疗保险首先有年龄的限制:年满65岁才符合资格申请联邦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参加这个计划不受收入和资产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说,百万富翁和工薪阶层的普通退休职工在参加联邦老年医疗保险计划方面是一视同仁的,而且这一计划一旦申请通过,一般享受终身。
另一种专门给低收入家庭和个人提供的医疗保健计划由州政府负责,这种计划称为“医疗辅助保险”(Medicaid)。申请这种保险有一定的限制。
据纽约出版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以纽约州为例,单身职工每个月收入必须低于692美元,(相当于5536元人民币),资产在4150美元之下,才有资格申请政府医疗补助计划。不过这里的资产不包括汽车和住房,仅仅指各种银行存款的账户加起来的数字不得超过4千多美元。
换句话说,申请政府提供的“医疗辅助保险”(Medicaid),只要每个月的工资不够高,而且银行里面没有存很多钱,就可以申请医疗保险,对你拥有一部什么样的汽车和拥有什么样的房产并没有任何限制。
*急诊救助 无分贫富*
另外,我们还要介绍一下美国的急诊室。在美国看急诊,只要打一个电话,救护车就会呼啸而至,然后由急救人员把病人用救护车拉到急诊室抢救。
美国的医院奉行救死扶伤的原则,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先救人要紧。即使被拉进急诊室的是一名没有任何收入,没有任何身份的非法移民,医院急诊室的医疗和护理人员也不得追问病人的移民身分,也不会向移民局打报告,透露申请者的移民身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相关人员也无权向医疗单位调阅求诊人的医疗和个人资料。
根据联邦 EMTALA 法的规定,任何医院的急诊室都不能因为无法支付医药费或非法移民身分而把需要就医的病人伤患送走,或拒绝提供医药救助。
另外,据有关专家的介绍,非法移民期间或者没有合法身分期间所累积的医疗费用,并不需要在以后归化成美国公民或取得合法身分时偿还;除非是用诈欺方式取得医疗补助。
*代价高 困难大*
不过,美国的急诊护理业近几年来也出现一些问题。美国华盛顿邮报六月刊登一篇呼吁改善美国急诊的文章。文章中说,美国的急诊室面临严重亏损的危险。约14%的急诊室病人没有医疗保险,约16%的病人有联邦和州府政府为穷人提供的医疗保险,约21%的病人有为老人提供的联邦医疗保险。半数以上医院声称,为这些病人提供急诊护理会导致亏损。
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湾区的医疗卫生以及保险方面的专家孙晓光博士说,很多情况下,私人医院不堪重负,最后破产倒闭。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美国急诊护理业的问题除了经济方面的压力外,还有急诊室床位少病人多的矛盾,医院(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院)常常找不到愿意去急诊室工作的专门医师,急诊室的压力和嘈杂的环境造成医生误诊等问题。有关专家呼吁成立一个新的联邦机构来管理急诊护理系统。
*揭示危机以消除危机*
美国媒体一贯以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机构自称,认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是监督政府,媒体在危机到来之前喊狼来了更是天经地义的做法。
例如,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是世界各地莘莘学子深造的首选,然而美国媒体和教育界经常疾呼教育危机,籍危机感保持领先的地位。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文章,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医疗保健改革不得人心*
和美国的急诊救护工作相比,中国的医疗保健制度被一些专家说成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最失败的一项。 目前流传在中国人口头上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得啥别得病,缺啥别缺钱。
在中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成为中国老百姓社会关注的第一焦点。
新华社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的话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新华社在报道中承认,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效率低下。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完全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怨声哀情*
英国的BBC在一篇报道中说:在沈阳市铁西区工业生活区的一条街道边,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七嘴八舌在聊天诉苦: 一位说,“要俺怎么活啊?我肝硬化,胃溃疡,冠心病,什么也治不了。就硬挺着,等死。” 另一位说,“都这样呀,都没有钱。药费给俺报了,咱不要求别的。治治病就行,多痛苦啊。死吧,给儿女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有一位讲,“这儿有个气管炎的跳楼了。没钱治啊。治不起,到冬天遭罪。冬天下不了地,憋得上不来气,没有钱治,跳的楼。这一片跳楼的有好几个。”
一些美国之音的听众在听众热线中谈到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时怨声载道,有的甚至怀念毛泽东时代的赤脚医生,公费医疗,合作医疗制度。
*九成民众无医保*
中国青年报不久前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在733名接受调查的人士当中,90%的人对10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超过大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虽然现在国家比以前富裕多了,医院比以前多了,但是看病却比10年前更难了。老百姓反而看不起病了。农村合作医疗没有了,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大病统筹,小病得自己掏钱。 特别是很多下岗职工,他们的最低生活补助费不过三四百块钱,如果缴健保,那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据中国卫生部门统计,目前为止,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只有一亿人,也就是说,全国百分之九十的民众没有被医疗保障制度覆盖。
*药厂医院同发疾病财*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另一个引起民众不满的方面是医药部门市场化、商业化,造成失控。药厂哄抬药价,牟取暴利,造成药价虚高,病人买不起药。药厂推销员通过各种不正常手段,向医院和医生行贿,让医生开药,造成医院相当一部分的收入要靠药商的回扣。医生和药厂在这么一种不完善的市场上合谋,来对付患者,形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导火索。
*无钱治病酿悲剧*
去年8月8号,福州的一位42岁贫苦农民因无钱医治肺癌后绝望,在公共汽车上引爆了土炸弹,除炸死自己外,还炸死另外一名妇女,事件中有30多人受伤。中国媒体还报导了许多因经济困难不能就医而自杀的例子。
广西南宁市有一位姓魏的英雄人物。这名保安在同抢钱包的人搏斗过程中被扎了三刀。由于他支付不起医疗费,疼痛难忍中竟想跳下19层楼自杀。 更具讽刺的是,当英雄获奖后,他却将一万元奖金全部送给了自己生病中的母亲,以备老人看病之用。 路透社在报导这则消息时称这位保安是名副其实的悲剧英雄。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在中国共产党失败的海洋中,唯有中国社会的医疗保健制度曾经独树一帜,中国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向全社会提供了基本的保健需要。一些中国问题观查家认为,今天,中国的医疗卫生的市场化改革丢掉了以前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唯一亮点,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却学来了其中的糟粕,形成的是既不姓社,也不姓资的中国特色。
*留学生的网论*
一位中国大陆留学生写的一篇中美对比的文章在网上广泛流传。其中谈到医疗制度:
“前阵子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医疗制度的文章,我当时看完了吓了一跳,心里也着实难过。这市场化不叫市场化,叫做乱七八糟自由化。
“再发达的国家,也不是绝对市场化的。比如在美国医疗和教育等很多方面其实都不市场化。美国的医疗实行保险制度,一般由自己所在的公司买全家的医疗保险。家庭年收入在3万美金以下的,国家给低收入者提供免费的医疗保险政策。
“我认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动了个大手术花了80多万美金的手术费。她是中国过去看孩子等绿卡的中国公民,送进医院没钱也没医疗保险。医院确定了,还是动了手术,根据老太太的收入,每个月付80多美金偿还,其实到死我估计也还不了一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