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Yiyi11
万维读者网 > 健康生活 > 帖子
徽人:也谈中医
送交者: 徽人 2013年02月19日08:32:57 于 [健康生活] 发送悄悄话

    如身体感到不适,在这当然是去找家庭医生,西医。大多地区也有不少中医诊所,也许是心理的作用,总觉得只是些参行中药铺,不是很相信。如在中国,并不排斥中医,也许会根据需要去看中医。南京中医院(不知是第几医院)肛肠科就很出名,对痔疮治疗无需像西医那样来上一刀,卧床几天。只是扎上后泡药水,不用卧床,不影响基本的生活料理,一样的效果,大表哥当时就是在中医院进行的根治。中西医选择,在这个病例上,大多数人估计宁愿选择那不用动刀的中医。记得小时候,小叔叔结婚后很长时间没有孩子,最后回老家,爷爷的挚友,一位名中医给把的诊,现在小堂弟也三十多了。爷爷和他的挚友都已仙去很多年,如何好的脉,如何开的方子,不得而知。科学乎,伪科学乎,其实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有时会觉得,中医有些玄,不过也的确是。在我看来,中医更像是属于文化的统筹。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中庸。既然中医是一种文化,那也得粘一点中庸之气,有这么一付中药黄芪厚朴,黄芪补气,厚朴散气,功效可想而知,这是中药里的白搭,什么病都可以用,讲究的就是这种中庸之道。相对于中医的文化,西医更像是一门科学技术,西医的发展进步与其说是医学的进步,不如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十年,医学科学家们更是借助于现代科技,攻克一个个医学难关。现代的科学技术,给予西医更准确,更直观的解决办法。

    不过现在再去看中医,中医生们也挂着一个听诊器,也看X光片,也看化验结果。说起来是中西医结合,或借助于西医的诊断手段,但不如说中医也在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中医定性分析,西医定量分析,这大概也算得上西医更为准确的地方吧。西药可精确到克,毫克或更小。但中药到两,钱,不知有没有更小的单位。钱与毫克的数量级相差太远,但从中国的整个文化来说,中国的文化自古就不是一个讲究精确的文化,充满着文人的浪漫主义。中国出过大思想家,大文学家,但没有出过对世界有影响的大科学家,当谈起灿烂中国文化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或悲哀。小日本为什么不承认南京屠城三十万,因为我们的数据只是一个估计。来自那个城市,从小就受到的教育,堆满尸体的江滩,血红的下关江面,但没有确切的户籍统计,军队编制统计,说到底也还只是个估计。

    西药是精确的,但并不代表西医也就精确。前些天感冒,有十多天,去了一个walk-in诊所。医生告诉我,超过十天的感冒,基本都算病毒性感冒,如需要,可开抗生素。医生给我开了十天,每天三粒的剂量,连我自己都觉得是不是太多了。如果换一个医生,说不定只给开一个星期的剂量,其实这也是一个经验问题。那么精确的西药,掺合起经验来,也就不那么精确了。是药三分毒,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同样西药也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叫副作用,问题是中医并没有告诉你,也许中医本身就不是很清楚。如果说中医发展具有偶然性,其实西医也一样,X光的医学使用就是一个偶然。最近最典型的莫过于伟哥的使用,本想研制的是一冠心病的药物,结果,大家都知道的。

    洋人对待中医,也挺有意思。举三个同事的例子,一位,估计代表大多数洋人的看法,偶尔的一次中医按摩推拿,还可以。第二位,中医针灸戒的烟,所以是半信半疑。最绝的有一位洋同事,有病只看中医,有位中医家庭医生,还要把他的中医师推荐给我。作为一种非主流,能有这样的结果,也并不奇怪。

    中国人在医学方面获得的最高成就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的项目为青篙素。青篙素,源于中医药,但应运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套用小时写作文常用的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概也就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看待中医的态度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圣母玛利亚 所施行的神迹三个例子
2012: 保持快乐的十五大习惯
2011: 饭后不能急于做的6件事
2010: 中医到底能治哪些病?(1)ZT
2010: 给中医信徒当头一棒:女中医卖中药 在英
2009: 警卫秘书揭秘邓小平长寿的养生四法:定
2009: 武汉爆发大规模A型口蹄疫 当局封锁消息
2008: 刘逢军养生理论
2008: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