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12
荻生徂徠(1666 - 1728),本姓物部,名雙松,字茂卿,號徂徠、萱園,通稱總右衛門。是日本德川時代中期的哲學家和儒學家,也是江戶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萱園學派(又稱古文辭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運用儒家的教誨,以維持政府和社會良好的秩序。他認為日本人的情感要讓自己表達出來,才能培育出中國文學在日本的願景。徂徠吸引了大批追隨者並吸收他的教誨,且建立了徂徠學校,並在現今的日本開設儒家獎學金,影響力甚遠。荻生徂徠的思想,打破了當時程朱理學在日本的統治地位。

荻生徂徠所處的年代,是中國的康熙雍正年間,他的印章,在《日本美術畫家人名詳傳續》中有專門的介紹:
在《日本書畫落款印譜》(卷三)中,荻生徂徠的印章也有專門的介紹:
中國的知識分子,自春秋以來都以能夠代聖人立言為己任,沒有例外。而一荻生徂徠為代表的日本文人,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主張復歸孔子之前的先王之道,即堯舜禹湯文武之道。他認為,聖人是創設禮樂刑政的天子,而述而不作的孔子,作為聖人是不太夠格的。而子思、孟子等孔子之徒創設的儒學,在真理性上更要大打折扣。他在晚年完成的《政談》,更進一步的批判朱子學,是重新詮釋儒學經典的最終總結。雖然其學說以古學為名,卻推動了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所以他被稱譽為日本近代政治理論奠基人。

荻生徂徠是日本漢學家林羅山後人林鵞峰和林鳳岡的學生,深得林氏家族真傳,並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又承上啟下,開門辦學,是日本近現代影響最大的儒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