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定性西安事变:系日本人汪精卫张学良共谋 |
送交者: ccplie 2011月12月16日15:43:04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内战正酣,蒋为何白送中共10万吨美援物资 由 LuZhiShen 于 2011-12-16 11:20:44 |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2月16日 转载) 来源:凤凰网历史 (博讯 boxun.com) 核心提示:埃德加·斯诺在《中共杂记》这本书里,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西安事变之后,苏联通过宋庆龄转给中共一封电报,这封电报让中共领袖目瞪口呆。 这个电报是斯大林亲自起草的,说了三条:第一、西安事变定性,是日本人、汪精卫和张学良共同炮制的阴谋;第二条、蒋介石是唯一有资格领导中国抗日的人选;第三条、中国共产党应该尽一切努力,促进事件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 而且怕中共不听话,电报里还警告,说中共你要不尽力办这事儿,促成释放蒋介石,苏联就要向全世界宣布,跟中共断绝关系,甭管咱都是一个共字儿的,从此我以土匪相看,就是说从此我把你中共当匪来看。埃德加·斯诺在书里写了细节,当时毛泽东看到这个电报,气得那是满脸通红,跺脚大骂。 凤凰卫视2011年12月15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窦文涛:75年前的约摸这个时候,12月12号的上午,几辆汽车飞奔在从临潼到西安的公路上,其中一辆里头坐着刚刚被抓的蒋介石,蒋介石还受了伤。当时车里除了他还坐着几个什么人呢,坐着这个东北军105师的旅长唐君尧,卫队二营的营长孙铭久,还有个副官谭海。 这车里不大的空间坐了总共五个人,而且这唐君尧、孙铭久和谭海,都是大块头儿,东北大汉,都是大块头儿,所以这个车里就非常的拥挤。老蒋后背当时受伤,按说呢是应该平躺,可是因为左右都是人,没办法儿,只能是把他挤得直直的坐那儿。 这个孙铭久后来还记得,说是这个蒋介石当时在车上说了一句话,反映了他当时关心的主要问题,说“太挤了,太挤了”,真是受不了,可是他说不太挤了,没有人搭理他,见到没有人搭理他,蒋介石也不吭声儿了。后来有评论说,就从那一刻起,蒋介石体会到“阶下之囚”的含义。 解说:蒋介石被关押在新城黄楼的东厢房,为了防止他自杀,房间里面所有电线插座及坚硬物件全部被拆除,进入房间以后,蒋介石连喝了十几杯开水才放松下来,上午九点,张学良独自一人来见蒋介石,态度仍然是毕恭毕敬。 情景再现 张学良:委员长休息的好吗? 蒋介石:我不是你的委员长。 张学良:您的腰怎么样现在? 蒋介石:我不是你的委员长。 李松林(著有《蒋氏父子在台湾》):他就想说,我跟委员长争的不是个人,而是政治主张之争,但是蒋介石就是不听不听,我不跟你谈。 情景再现 张学良:学良救你了,联合起来抗日吧,委员长。 蒋介石:日本人迟早都会打跑的。 张学良:没有时间了委员长,你看到大街上的学生在游行,全国人民在呼唤。 蒋介石:你一介武夫,你不懂政治,不要跟我谈抗日的事情。 张学良:现在要命的是。 蒋介石:糊涂糊涂,不说了,糊涂。 杨瀚:蒋介石确实是个政治领袖,政治人物,他有很强的这种处理危机的能力,首先他从张学良一天看他三次,他知道张学良就是底气不足,作为一个对手来讲的话,只要你陷入我手以后,不需要就是这样的,因为这不是对手的态度了。 解说:据当时看守蒋介石的宋文梅回忆,蒋介石被扣押之后,南京派来了三十六架飞机,在西安上空低飞示威,机声震耳欲聋。蒋问是哪儿来的飞机,宋答是南京飞来的,蒋听了之后面露得意之色,对张学良更是不理不睬。 胡玉海:张学良还承认的是,就是如果你继续抗日改变政策,我们还拥护你当委员长,我抓你的目的就是让你领导我们抗日,他心里有底了,这下子架子又摆起来了,张学良说啥我就不搭理你。 解说:但杨虎城却是另外一种态度,他始终不去看蒋介石,直到14日,在蒋的要求下才来到新城黄楼。 情景再现 杨舒成:委员长休息的好吗? 蒋介石:你看看这么个地方我能休息好吗? 杨虎城:听说委员长腰部受伤,现在不知怎么样。 蒋介石:虎城啊我问你,东北军犯上作乱的事情你知道吗? 杨虎城:这个副司令之前跟我商量过。 蒋介石:那你就是同流合污了。 解说:在埃德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蒋介石的生命危险不是来自少帅,也不是来自共产党,有可能来自杨虎城。 12日晚,张学良给中共发了电报,称蒋“反革命面目已必现”已被扣留,“望红军全部集中环县,以便共同行动”。 之后张学良询问苏联,对这次“革命”有什么看法,收到电报后,陕北苏区保安县城沸腾起来,整个县城几乎是一个声音,杀掉蒋介石。 周秉德:那当然是很激动了,这是多大的事情啊,一直蒋介石追杀中共已经十年了,一直就是追杀着,不止是十年了,可把他给逮着了,所以共产党这边有人就想着,干脆赶紧这个机会把他杀掉就好了,怎么样,这就是一个大仇人了,大敌人了对吧。 李海文:埃德加·斯诺里面那个《西行漫记》里讲的,说徐海东他们一家子死了60多口人,都是被国民党给杀的,你说我们这些战士,哪个人没有亲人被人,哪个人没有战友被杀,是不是。所以大家很仇恨蒋介石的,所以有些人一听说抓了蒋介石特高兴,所以有人说把他抓到苏区来公审,把他枪毙。 解说:毛泽东和周恩来立即回了一封电报给张学良,第一局是“元凶被逮,薄海同快”,并提出“蒋介石必须押在兄自己的卫队营里,紧急时诛之为上”。 杨天石:毛泽东提了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把蒋介石交给人民审判,另外还有一句话,除蒋也未必是不是一个好事,也就是说毛泽东是主张审判除蒋,明确讲枪毙的是莫斯科的王明。 解说:第二天中共给共产国际连发了三封电报,第一封和第二封是转发张学良的电报,第三封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恳求莫斯科“赞助我们”,“用大力援助中国”,并问可不可以“要求南京罢免蒋介石,交人民审判”。 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首次刊出“对蒋兵谏”的字眼,并向全国通报了张杨提出的“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乱”等八项主张。 12月14日,一个意外的消息,却让张杨二人如坐针毡,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发表社论,把西安事变定性为“叛变”,是“利用抗日运动进行的投机”。苏联驻中国大使鲍格莫洛夫,还专门向孔祥熙表示,苏联政府与事变无关,将来也不会给予张杨任何支持。 李松林:苏联发这个声明,是谴责张学良是叛徒行为,那张学良是阴谋,张学良受不了,为什么呢?他本来是希冀通过这个事变得到苏联对他支持,得到共产党对他支持,没想到的是苏联这个声明,那他是没想到的。 解说:张学良从收音机里听到《真理报》的社论,与原来的期待完全相反,他感到极大的震惊与愤懑,张学良的秘书宋黎曾经有这样的回忆。塔斯社广播了《真理报》、《消息报》的报道后,张学良手拿新闻记录稿下楼,在楼梯口遇到宋黎,面对宋黎自言自语地说,我救了共产党,他们就这样对待我。 杨天石:季米特洛夫的日记啊就有很明确的记载,张学良把这个蒋介石抓起来了,当时就是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王明高兴至极,表示要把蒋介石枪毙,就是跟季米特洛夫讲,就说既然抓住了,就把他枪毙掉,这个事情被斯大林知道了,斯大林是严厉地批评了这种主张。 解说:苏联甚至没有与中共商量,就单方面对外宣传与此事无关,并谴责张学良是“叛徒”、“强盗”,南京方面把苏联《真理报》的社论印成传单,派飞机到西安上空抛洒,西安城内人心惶惶,而全国各省也是一片讨伐之声,冯玉祥、盛世才、宋哲元等军阀,在得知了苏联的立场之后,因为惧怕蒋介石报复,多数持观望态度。阎锡山更是翻脸如同翻书,在复电中称张杨“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为”,政治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军事上也陷入困境,张学良、杨虎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盟友中共身上。 窦文涛:埃德加·斯诺在《中共杂记》这本书里,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儿。西安事变之后,苏联通过宋庆龄转给中共一封电报,这封电报让中共领袖目瞪口呆。 这个电报是斯大林亲自起草的,说了三条:第一、西安事变定性,是日本人、汪精卫和张学良共同炮制的阴谋;第二条、蒋介石是唯一有资格领导中国抗日的人选;第三条、中国共产党应该尽一切努力,促进事件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 而且怕中共不听话,电报里还警告,说中共你要不尽力办这事儿,促成释放蒋介石,苏联就要向全世界宣布,跟中共断绝关系,甭管咱都是一个共字儿的,从此我以土匪相看,就是说从此我把你中共当匪来看。埃德加·斯诺在书里写了细节,当时毛泽东看到这个电报,气得那是满脸通红,跺脚大骂。 解说:在处理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斯大林是有私心的,他担心蒋被扣导致中国分裂,被日本人钻了空子,从而使苏联在远东地区东西两面受敌,损害本国利益,为了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合作,斯大林甚至做好了牺牲中国工农红军的准备。12月14日,脾气火爆的斯大林向中共做出了指示,但是这封电报却成了学术界争论的关键。 杨天石:这个共产国际曾经把共产国际的意见打过电报给中共,就是“西安事变要和平解决”,但是这个电报呢乱码,没有翻译出来。 解说:直到12月16日,中共才收到莫斯科的电报,因此有学者质疑,如果14日的电报翻译不出来,应该马上要求莫斯科重发,而不可能等两天,更何况在这样关键的时刻。 史学家杨奎松在《西安事变新探》一书中,写下了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毛泽东因为自己对策与苏联不同,因而有意利用这一点搞了一个时间差,直到现在,这封乱码的电报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相比之下南京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方是以后何应钦、戴季陶为首的讨伐派,主张大举进攻,武力解决。另一方是以宋美龄、孔祥熙为首的和平解决派,主张派人到西安与张杨谈判。长期以来史学观点认为,何应钦是为趁乱炸死蒋介石,取蒋而代之,但是现在有学者持不同看法。 杨天石:那么这个张学良他把蒋介石扣下来了,国民党中央如果连屁也不放一个,不做出一个慷慨激昂的姿态,这不可能啊,蒋介石并没有觉得何应钦,你趁机想把我炸死啊,蒋介石没有对何应钦有任何责备和批评,相反的一直到这个1949年以前,何应钦是长期得到蒋介石的重用的。 解说:12月14日,蒋介石的外籍顾问端纳飞到西安,端纳还带来了宋美龄的一封亲笔信,信中在安抚蒋介石的同时,提到南京政府“戏中有戏”。 杨天石:这种说法好像是从中共方面流传出来的,我们始终在宋美龄的文献里面,在国民党的文献里面找不到这四个字,我曾经很留心地找过,找不到这四个字。 杨瀚:周恩来给中央的电报里提到就是,宋美龄给蒋介石的信中有一句话“宁抗日勿死敌手”,这句话在现在发表的宋美龄的信中根本就没有,作为周恩来绝对不会捏造这个事实的。 解说:杨瀚多方调查后称,台湾公布的这封信其实是伪造的。 杨瀚:现在台湾方面公布的这个宋美龄给蒋介石的信,完全是后来做的,女人写东西和男人写东西不一样的,她有自己的风格,有性格的,给蒋介石的这封信是一个男人写的,不是女人写的,因为最后出来以后宋美龄签的字,等于蒋介石回南京以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留下来了。 解说:高桂滋公馆是蒋介石在西安的第二个软禁之所,与张学良公馆仅一墙之隔,蒋介石在这里写下了三封遗嘱,在写给宋美龄的遗嘱中,他说家事并无挂念,唯经国与纬国两儿皆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万望至爱视如己出,以慰吾灵。 另一方面张学良致电中共,对苏联态度表示不满,毛泽东在17日给张的电报中安抚说,唯远方政府目前为应付外交,或尚不能公开赞助我们。 同一天,周恩落、叶剑英等人到了西安,当天晚上周恩来同杨虎城、张学良在这间小客厅谈了几个小时,周恩来说现在只有逼蒋抗日再体面地释放他,才是解决之道。南京方面蒋介石的大舅子,张学良的至交好友宋子文主动向媒体发表谈话,说自己愿意担任斡旋者角色。 12月20日,张学良陪同宋子文去见蒋介石,宋子文给蒋介石带来了宋美龄的信,信中说,如子文三日内不回京,则必来与君共生死。在宋子文用英文写成的《西安事变日记》里,描述了蒋介石见信落泪的情景。 杨中州:蒋介石看着看着就哭了起来,宋子文呢从侧面劝蒋,说是你对张杨提出来的主张要有所让步,这时候周恩来就不失时机地和宋子文进行了长谈,说明抗日不抗日对他们的利害关系。 解说:12月22日,宋美龄飞抵西安,在下飞机之前,宋美龄交给端纳一把手枪,用英语说,如果叛军哗变,无法控制时,你立即开枪打死我。 杨树标(著有《蒋介石传》):宋美龄因为身体非常不好,她因为这个有一种荨麻疹病,她容易坐在飞机上非常头晕,她很困难很困难,那么她自己克服了这个困难,上了这样的飞机,这样的飞机质量又差,而且好多人劝,说你不能去,弄不好下来又把你抓住。宋美龄当时把手枪交给旁边,就是假如他把我抓住的话,你们就把我打死好了,我不给他们侮辱。 解说:蒋介石在这天的日记中,记了下午四时他与宋美龄见面的情况,二人相见“感动悲咽,不可言状”。 郭冠英:耶和华说,今要女子护卫男子,见到太太来了就非常感动,蒋介石一看到她来,就泪一直下,一直流眼泪,他说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你进了虎穴了,反而是蒋夫人还比较冷静,安慰他。 解说:宋美龄的到来使蒋介石的态度又了很大转变,二宋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了几次谈判,而周恩来则以第三方调停者身份出现,对于他们的谈判并不干涉。但是由于端纳听不懂中文,二宋也有意回避杨虎城,在谈判中多数用英文交流,因此杨虎城对于他们交谈的具体内容不是十分清楚。 赵武元: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几个人绝对不会叫翻译来参加,而且他们之间英文说的很流利的,但是杨虎城听不懂,有些事情确实是,张学良最后等于是牵着杨虎城的鼻子走。 解说:在23日的谈判中,宋美龄向张学良提出,希望能在25日送蒋介石回南京,也算是送给蒋介石的一份圣诞礼物,张学良表示赞同,但杨虎城听不懂英语,并不知道他们已经谈到了“放蒋”的问题,一场事变发生以来最大的危机笼罩了西安。 解说:12月24日晚,周恩来在张学良、宋美龄等人的陪同下去见蒋介石,但是在蒋介石后来公开发表的日记中,对于此次与周恩来的见面只字未提。 杨天石:蒋介石想我以堂堂委员长之尊,会和一个打了九年之久的一个匪首去谈判,他觉得他丢面子。 解说:而张学良晚年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的时候,谈到周恩来与蒋介石的这次见面,也是欲言又止。 李云峰:蒋介石和周恩来到底谈什么东西,他是守口如瓶,但是张学良呢有一句自鸣得意的话,就是说周恩来和委员长的这个谈话,不仅我参加了,周恩来还是我领着去的。 解说:对于周蒋的这次会面,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历来持有不同意见,但美国胡佛档案馆收藏的宋子文电报和日记中,却对这次会面有着详细描述。 周秉德:进了门以后呢,周恩来第一句话就说蒋先生,我们十年没有见了,你可比原来苍老了,这么一句话,就是很轻松的这么一句话,蒋介石放松下来,叹口气点点头,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可得听我的话。 解说:蒋介石对周恩来说,在剿共岁月里,我一直记怀中共领袖,你们许多人皆曾为余部下,既然我能对桂系施以仁怀,那对中共亦一定能慷慨对待。 周秉德:周恩来立刻就回答,说只要校长能够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咱们共同地抗日打日本,不但我周恩来可以听你蒋校长的话,我们整个红军都可以听你蒋先生的指挥。 解说:周恩来所代表的中共的态度,让蒋介石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对周恩来说,已委托张学良来改编红军,周恩来也向蒋承诺,愿意为其长子蒋经国的回国而斡旋。 胡玉海:你看多人文关怀,蒋经国那时候在苏联加入了共产党,他和蒋介石是已经就是对立起来了,说是父子之间就没有,就沟通不了的,说周恩愿意做这方面的工作。 解说:在这次会谈中,蒋介石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等六项主张,同时蒋介石也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协议内容不能公开,二是自己不能签字,只能用二宋做担保,张学良和中共都表示同意,但是却遭到了杨虎城的坚决反对。 情景再现 杨虎城:副司令,这次抓住总裁绝不能放啊。 张学良:那也不能把委员长总是这么扣下去啊。 杨天石:杨虎城坚持,要放蒋必须蒋介石签字保证,如果蒋介石不签字保证,那么不能放他走,张学良主张放就放了,所以为这件事情双方曾经发生过很尖锐的冲突。 解说:杨虎城对张学良说,如果在没有蒋介石签字,也没有对外发表谈判协议的情况下放掉蒋介石,难保他会施加报复,恐怕到时两人都会人头不保。 杨瀚:讲到生死问题的时候,张学良就发火了,你怕死我不怕死,说到这个程度的话,当时杨虎城也是很受刺激的,对不对,两个人共同干的是个政治事件,不是简单的一句怕死不怕死的问题。 解说:张杨此生最后一次长谈就这样不欢而散,关于张学良是否应该放蒋,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如果当时真的杀了蒋介石,会引发规模更大的内战。 李松林:真的杀了他,是无论如何不行的,为什么,因为蒋介石本人被抓了,可是军队一点利益没有受损,所以冯玉祥等人为什么主张这个和平解决呢,就因为军队没有受损,如果军队没有受损的话,你真的杀了我,我的上司被杀了,我复仇,所以国民党军队跟张杨军队之间,发生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最后内战又变成,局部变成全国的了,所以最后这场战争结局只能是鹬蚌相争,日本人得利。 解说:但也有学者说,如果杀了蒋介石,中国也未比会出现上述动乱。 杨瀚:在这个事件之前呢,杨虎城、张学良分别派人,也都了当时各地的一些地方的实力派,你像四川的刘湘、新疆的盛世才、山西的阎锡山、两广的李宗仁,这个白崇禧,这个黄绍竤啊,他们都是很支持的。他们有一个条件,实际上他就有一个潜在的条件,就是蒋介石要活着他们就有所考虑,蒋介石要死了,他们就是说没有什么可惧怕的。 解说:而周恩来所代表的中共,在放蒋问题上已经与张学良达成一致,认为和平放蒋是解决西安事变的唯一出路,在周恩来的调节下,杨虎城终于同意了放蒋的主张,但他坚决反对无条件放蒋,至少要等中央军撤出潼关,对外公布蒋介石的承诺,才能再作放蒋打算,张学良眼看说服他无望,开始自己谋划起来。 杨瀚:然后就积极策划,就是从25号上午,一个上午忙活,就是想办法怎么样蒋介石逃走,开始张学良提出要化装,给蒋介石化装,把他送出去先,这个方案被这个宋子文给推翻了。太危险了,因为整个西安城的控制权是在杨虎城手里的,你化装,化装好了则罢,化装不好一旦露馅的话,那生命就没了,那不是说杨虎城想怎么你,那当兵的临时给你处置掉了。 解说:张学良把杨虎城的态度,告诉给了宋子文和宋美龄,在宋子文的日记中也有记载,张学良同二宋商量,如何在杨虎城反对的情况下,使蒋介石安全离开西安。张学良还说,如果杨虎城不同意放人,尽可开枪打死他。 窦文涛:杨虎城这么想,那张学良为了顾虑杨虎城在西安的这个势力啊,他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安全放蒋的办法,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凤凰大视野》《西安事变》之《流血的落幕》。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0: | 狂逃—第五次战役的失败与媒体报道 | |
2010: | 芳与她的爷爷——杨遇春将军 | |
2009: |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娄山关 Flash | |
2009: | 丑陋的蒙古人 | |
2008: | 香椿树:毛泽东对诸葛亮的佩服与不佩服 | |
2008: | 这个叫什么“定理”的,真不是个东西。 | |
2007: | zt: 杨开慧的惨死与共产党对地主的屠杀 | |
2007: | zt: 我给毛泽东当了23年厨师 | |
2006: | 木心:鲁迅祭 虔诚的阅读才是深沉的纪 | |
2006: | 朱学勤:鲁迅的思想短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