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官評抗戰時國軍白刃戰實力:敵人訓練有素
(博訊北京時間2012年5月15日 轉載) 來源:海南在線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敵人訓練有素,特別是榮譽一師擅長白刃格鬥》輕機槍手和步槍手交互衝鋒。七、八名象是專門投擲手榴彈的投彈手伴隨其後,一旦衝到距我約三十米的地方,就跪到機槍手和步槍手的前面,一齊投擲手榴彈,幹得相當漂亮。
抗戰前國民政府編練的德械師 資料圖
本文節選自《還原真實歷史:日軍拼刺刀時果真退子彈嗎?》之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同樣重視刺殺訓練 作者:佚名 原載於海南在線網站
1940年10月29日百團大戰後,八路軍冀西第一軍分區司令部在楊成武司令員簽發的《戰鬥詳報》中指出:“敵擅長白刃戰,其體力、技術均較優。”又“關於白刃戰在此戰鬥中,從我軍進行的白刃戰看,損失較大,其原因是由於體力弱,技術不熟練和不夠頑強。除以機械體操增強體力、臂力外,為了提高白刃戰的技術,還必須實行以下措施:整備防護用具,改良刺刀及建設軍區的製造工廠,改善保健給養,戰鬥部隊和幹部及全體指戰員每人要攜帶長刀一把,在進行白刃戰時長刀最為有效。”
《戰鬥詳報》指出的“備防護用具”。即指對刺訓練的木槍與護具。據張知行先生撰寫的文史資料《西北軍的練兵特點》,馮玉祥部西北軍於上世紀20年代即從日本引進對刺訓練的護具。1943年3月19日,陳賡大將在《隊務工作會議上的發言提綱》中對部隊刺殺訓練也強調着護具對刺。他說:“刺殺,必須以真槍在野外不齊地形或山地練習刺殺,不能停留在基本教練上面,多注意着護具對刺,護具的籌備法(克服困難)。”
我在著名攝影家沙飛拍攝的八路軍抗大二分校進行刺殺比賽的組圖中看到,當時八路軍已着護具進行訓練比賽。足見八路軍對刺殺,確切的說對刺訓練的重視。沙飛這幅“躍刺”的照片,使我想起1963年我軍《步兵分隊投彈、刺殺、爆破、土工作業教材》中“後退反刺”的動作插圖。60年代中期,“大比武”時代我軍的刺殺訓練極重視山地、村落、樹林、塹壕內的對刺應用技術。
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的白刃戰也使日軍印象深刻。參加侵華作戰的柴田隆一等著的《陸軍經理部》一書對中國國民黨軍白刃戰有如下評價:
《敵人訓練有素,特別是榮譽一師擅長白刃格鬥》輕機槍手和步槍手交互衝鋒。七、八名象是專門投擲手榴彈的投彈手伴隨其後,一旦衝到距我約三十米的地方,就跪到機槍手和步槍手的前面,一齊投擲手榴彈,幹得相當漂亮。一旦突擊不成功,就在輕機槍的掩護下撤退。可是,我方沒有彈藥,只是眼巴巴地看着他們衝過來,所以也許會被吃掉。
在敵人的隊伍中掛着“榮譽一師”徽章的好像是什麼特編部隊。後來聽說,這個師是從全軍選拔出來的,只在支那軍隊發動攻勢時使用,當處於守勢時,就保存在後方。所以,它從來沒有打過敗仗。正是由於這一原因,仿佛他們充滿着必勝的信心。在投擲了一陣手榴彈之後,步槍手開始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槍衝鋒。敵人的部隊竟能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槍衝鋒陷陣,這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始終擺着端槍的姿勢,這在所謂刺殺術上似乎屬於笨拙之列。而且,如果長時間格鬥,只要日軍一用刺刀反擊,他們馬上就撤退。不但不管怎麼說,他們的行動令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