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做史的态度太随机,如何保障出炉的是正品。请看如下的表述:
“
先采纳及认同卢某的话语:“我的优点,不是能深入考据,发掘史实,而是提出一种可能性, 一种话题,让有兴趣的人能够继续钻研。看来这还有点效”果,……我其实看的东西很少,但就是凭“猜功”——所谓“猜功”,就是逻辑推理。但我的文史资料的佔 有始终比较薄弱,我在英国基本上看不到中文书,只能从网上下载一点东西,附近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利用,….”
注意卢某看的东西很少,。。。就是凭“猜功”,就是逻辑推理。但我的文史资料的佔 有始终比较薄弱,….
接着,暴露高华的问题:“高华也曾经表示过与芦笛类似的意思:以他的身份,苦于无法读到被官方垄断的许多档案史料,于是将精力、工夫下在对诸种已有的公开史料的对比、鉴别和分析上。”
这里自我暴露两个问题
1. 看东西少,掌握的实际资料少。
2. 靠猜,苦于无法读到被官方垄断的许多档案史料下的推理。(但....文史资料的佔 有始终比较薄弱)即从资料的佔有薄弱条件下推理。
任何逻辑推理必须符合推理逻辑,你看东西少,真够无知无畏,那在不是瞎命题。你没有足够资料,靠自己有限寻找的资料乱推理。对已有公开史料的对比、鉴别和分析上的正确结论必须你能证明这资料本身可靠。由于你本身就不占有足够资料,如何判明这资料能对在掌握实际资料少的条件下提出的命题论证?
现有资料本身就充满冲突你如何取舍?毫无疑问,卢,高、高对这种问题的回答只能骗了那些无知的人们,对稍有知识的人等于自我鞭挞。
这类人的研究方法只是野史戏说的研究方式,真正成功几率有限,是瞎猫碰死耗子的几率。不过这类人决不会承认不成功,因为这些人预设的命题,任何考证的取舍都以这预设命题为标准,无论一个材料如何接近实际历史,只要不符合预设的,没有大量阅读后提出的命题的“推理”都会弃如敝履。这就是这类人的研究方法,如此这类得成果只能作为小说或消遣在如厕时阅读。
他们唯一的贡献是对不同的观点,哪怕是不符合实际历史的观点展现,让人们看到一些历史是如何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