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英国脱欧公投,是反思民主这个概念的契机。「民主就是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有任何纷争,只要来一次公投,愿赌服输。」对不起,过份简化的论述,只执着於群众最易理解的过程,绝不是民主政制的全部。
记得几年前和Acton Institute的创办人Robert Sirico神父谈到欧盟的问题,他说:「许多人,甚至欧洲人也不知道,欧盟这个概念建立在 Subsidiarity的原则之上。背离了这一点,欧盟也不可能长久地维系下去。」Subsidiarity这个概念,源於罗马天主教廷,其意义为:「每个权力架构之下,都有另一层权力架构;每一项决定,尽量由最低层的权力架构去行使,不要不必要地提升到另高层次。」
Subsidiarity虽然可以粗略地理解成权力下放、高度自治,但具体上我找不到贴切的中文繙译。在欧盟的文献,例如2007年通过的《里斯本条约》,附件中的第一和第二协议,在若干程度上都反映了「高度自治」的精神。可是在具体的条款和操作上,欧盟的最高决策层,即欧洲理事会,却没有遵守相关的原则。
在《里斯本条约》之前,德、法、英、意四国在部长会议的投票权是相当的,但其後,德国在部长会议的权重占比大幅增加,其他小国如荷兰、比利时、希腊、葡萄牙等则减少。事实上,这重大的转变,也令德国成为许多人眼中的「欧洲霸权」。原则上,欧共体的出现,是为了促进货物和人口流动,结果却是另一回事。欧盟政府涉足的公共政策越来越多,到後来甚至连青年事务、体育等也插上一手,总难免触及到不同国家本来在制度中的既得利益。
欧洲小国离心力大
欧盟成员国有些行议会制,有些行首长制;两种选举制度产生出来的政客,思维行为都有很大分别,而当他们在同一个首长会议抑或外长会议中商讨关乎整个欧洲的公共政策时,矛盾不易消弭。在部长会议中,欧盟成员国要阻止立法,至少要有四个国家(占35%以上的欧盟人口)反对该提案,其门槛之高,令小国以及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政府如英国等,离心力也越来越大。
欧盟落得今天下场,原因之一是大政府过度扩张,也背离了当初促进人口和贸易往来的本意。事实上,自欧共体大西洋对岸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型,本来代表全球自由贸易讨论的世贸谈判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换句话说,北美和欧洲俨如两个庞大的贸易保护堡垒,而所谓的泛太平洋合作协议,许多人想当然说是为了围堵中国而来,更明显的功能其实是世贸失效之後,北美和泛亚的贸易结盟。
说远了,欧盟由促进自由贸易的框架,变成事事干预的大政府,而欧洲各国文化又倾向福利主义,一旦出现了不能负担的财务代价时,难免会互相指摘。自2010年起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其实至今仍然未真正得到处理,只是未知道下一个临界点在哪里。
回到Subsidiarity概念,本来这是一个让权和责都尽量平均分摊在每个个体的最佳安排。在天主教最原本的教义中,上帝将自由意志给予人类,人类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人不再为自己的事负责,甚至人人都以为自己有权无责的时候,结果就是社会结构的破落。现实的收场,总要有人要为集体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但权益的分配却未必是均等。这是欧盟的原罪,也是错误地将民主过份简化的後果。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