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人們覺得中國只是靜靜地遠觀英國脫歐,但隨後的全球性動盪將使中國決策者的日子變得更難過。
4分鐘前 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研究員 蒂尼·麥克馬洪(Dinny McMahon)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儘管人們覺得中國只是在靜靜地遠觀英國脫離歐盟,但就其對疲軟的全球經濟造成的動盪,英國退歐可能會使中國政策制定者的日子變得更不好過。
英國所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以其在世界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和對投資的開放態度,英國經濟在過去得益於中國投資。幾年前,中國工商銀行斥巨資收購倫敦商品及外匯交易業務,中國金融機構如此規模的投資在世界範圍內還是頭一宗。而當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設立主權財富基金時,將對英國商業房產和基礎設施的投資作為進軍歐洲之前的測試。
正是這些投資讓卡梅隆和奧斯本領導的中英“黃金時代”變得可以想象。英國是通向歐洲和全球貿易中心的一扇大門。但是失去了歐盟且越來越內向化的英國,僅憑其約湖南省大小的人口規模,對中國來說將不再是那麼具有吸引力的經濟夥伴。
的確,中英經濟關係的一些部分並不會被影響。中國學生會一如既往地湧入英國大學,英國也依舊會是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但“黃金時代”的藍圖是圍繞一個能將中國不斷增長的對外投資納入囊中的英國所構建的,而如今的情況已不復往昔。
中國很可能會對夭折的“黃金時代”不作評論。畢竟,湖南曾在一段時間比英國更具投資前景。對中國來講,英國退歐的事實不如它所釀成的經濟不確定性重要,特別是美元升值讓北京決策者的工作更加難辦。
當世界仍難以預測英國退歐對全球經濟意味着什麼時,投資者們已將他們的錢換做美元,作為可行範圍內最穩妥的選項。面對此情此景,北京需要設法達成艱難的平衡。要麼繼續像年初一樣保持人民幣對美元匯價穩定,然後眼看着中國出口在其他主要市場內失去競爭力;要麼讓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並承擔釋放去年以來就試圖控制的資本外流的風險。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資本外流永遠不至對中國造成麻煩。在頂峰時,中國曾擁有價值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遠遠超過其需要用於捍衛人民幣價值的貨幣量。但是,去年的情況打破了這些論斷。
中國央行重新對人民幣估價,一次性貶值近2%,資金隨之大量外流,粉碎了人們一直以來對人民幣單向升值的篤信。據估計,去年流出中國的資本高達1萬億美元。這些資本大部分用於中國公司償還其海外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從而降低如若人民幣繼續貶值所帶來的風險。但資金外逃也牽扯其中,居民把錢轉移到國外以應對人民幣繼續貶值。
過去一年中,中國外匯管理者迫使資金外流更為困難,有時通過加強對現有規則的執行力度,有時則通過阻撓管理流程,減緩兌換人民幣的過程,但這些手段只是權宜之計。近些日子以來,中國的資本控制漏洞百出。而且如若美元繼續攀升,恐怕人們只會將更多的錢調離中國。這雖然不至於釀成危機,但是會侵蝕央行儲備,從而削弱其應對危機時的手段。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作者為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研究員。本文中文譯文由威爾遜中心提供,譯者姜沫良。 本文責編: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