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禮記禮運大同篇的由來
送交者: 公孫明 2017年06月16日23:07:4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禮記禮運大同篇的由來

公孫明 06/17/2017

【公孫明按:有個眼瞎心盲的無知混人上貼了一篇垃圾文“胡扯“大同”的半文盲都不讀或讀不懂《禮記》中的上下文”,指鹿為馬混亂是非,故寫此以解讀者之惑!】

禮記禮運大同篇是人類史記載關於社會主義發揚的最古老文件。但凡一種思想或哲學都有其演變過程,我們其實不必斤斤計較它的產生,重要的是它的內涵。孔子曾問學於老子,而禮運大同篇之所指,跟老子莊子的世界觀境界是很接近的。

如果一定要追根究底,關於禮記禮運大同篇的由來,以下的說法比較可信,因為孔子的政治思想,真正能夠明確表現出來的就是禮記禮運中所記的「大同」之境。為申述與查檢之便,現仍抄錄於下:

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但清代以來之學人多加以否定,認為非孔子所云。對此有說明的必要。

按否定的最高憑據是假定這是孔子為司寇時所言,而當時子游年方六歲,是不可能與他談這問題的。(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後來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孔子一章中引用之而認為錢氏所云並非純屬無稽。「故〈禮運〉可疑,不當取作孔學之代表」雲。

不過蕭先生又云:「然大同之義高尚優美,尚不與儒學之宗旨相背反」,所以接下來還是申述了一段。錢氏則當時以疑古急先鋒自任,他參取清代江永、崔述諸說而發此論。另則連老子其人都要否定其存在。問題是錢氏說孔子與於賓時子游只有六歲,這是認為孔子只有在任司寇時才參加賓典禮。

〈禮運〉原文並沒有說孔子時任司寇;而孔子在回魯之後,甚受禮遇,尊為國老,則賓之禮當然也會邀他參加,那時孔子已近七十,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那時是二十五歲了,作為孔子的陪同而一起參加,有何不可能?所以錢氏之論縱然看來似乎很有理,其實是根本毫無根據的否定。應否定的正是他自己這一瞎說。

〈禮運〉初稿本應即是子游(言偃)所記。子游遠從南方的吳地來從學於孔子,人又聰明,孔子是很欣賞他的。所以那天參加賓典禮時,特別帶了他同去。他大概來了還沒多久,孔子說的話很長,他應是回家後慢慢寫下來的,或把孔子平常告訴他的一些關於禮的細節也加了進去。到初稿完成時,孔子或已去世。子游後來也有很多學生,此文當由其弟子再做了些整理。

大概由於受到江永、崔述、錢穆等先後否定〈禮運〉與孔子的關係的影響,近人所撰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說到孔子時也幾乎都不提〈禮運大同〉之說。例如台灣薩孟武先生的《中國政治思想史》是作大學參考讀本用的,甚至在卷末參考書目的儒家部分都不列出《禮記》,大陸當代學人劉澤華、萬荃主編的《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徐大同等四人編着的《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等都根本不提〈禮運大同〉之說。較早寫於1932年的陳元德《中國古代哲學史》則把〈禮運〉與〈大學〉〈中庸〉的着作權都歸給漢代的戴聖與戴德而不承認是孔子及門弟子及再傳弟子之所記,卻沒有任何可信的理由。

但陳氏書中論孟子一節列舉了數十條申述孟子思想實出自老子,則所論相當有理。而孟子書中並不提老子之名,則他指稱「孟子為『熱中』之人,雖早年慕老子之道然終不能『以自隱無名為務』,而既轉而歸宗孔子,也就不再提老子了。」其實孔子也甚受老子影響。

宋代黃震就已說〈禮運篇〉的「篇首匠意,微似老子」(轉引自蕭公權前揭書)。孔子本來就是拜老子為師的!他三訪老子,老子又對他說了那麽多話,當然是給了孔子相當影響的。而〈禮運〉全篇文字很長,「大同小康」段只占了不到全文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以上則分述孔子認為禮的重要性、孔子自己去杞和宋尋求夏商舊禮的經過,以及禮儀的具體細節,那些都是孔子的老本行。其中「大同」一段則還只有「大同與小康」的一半,那就是所謂〈禮運大同〉篇。而由上述黃震的話看來,亦可見此段不但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也是老子對現實要求的最高政治理想藍圖。

近代以來則只有孫中山慧眼獨具的指出「禮運大同」之說是孔子的主張,他說:「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稱堯舜』,就是因為堯舜不是家天下」(《三民主義》演講本,〈民權主義〉第一講)接着他又引用了孟子的話而認為孟子已知道君主不一定是要的。(同上引)

然而孔子卻一直認為君主是一定要的。對於後來轉稱為皇帝的天子,孔子更是認為必要。孔子在制度上是沒有創新的,其尊君之論在後代也不斷被利用。孫中山則明白指出只有根本廢除皇帝才能解決問題,這就是孫中山比孔子更高明的地方!〈大同篇〉中的「選賢與能」一句,孔子原意大概是由上面來選拔賢能而任用之。自孫中山以來則已重新理解為由民眾來推選賢能,這也是一項重要的新發展。

但中山先生究竟是逝世得太早了一些,比孔子的「耳順」之年還差一點呢。所以孔子晚年欣賞的「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的詩情畫意的灑脫境界也是沒有想到過的。而孔子欣賞的這一境界應也是與他對老子給他的多次言論的體會有所關連。

而中山先生,從其全部言論看來,似乎是沒有接觸過《老子》與《莊子》的,否則的話,在其未完成的《民生主義》末尾部分,必將包括他尚未提及的環保問題與愛護自然的觀點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毛澤東早年生涯
2016: 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經驗——紀念中國人
2015: 從《三國演義》裡看諸葛亮的笑
2015: 雲南各民族的植物情書
2014: 中俄兩國要爭取能源定價權
2014: 歷史的瞬間:值得收藏的老照片
2013: 因政治被淡化的記憶:蘇軍當年在東北的
2013: 陳曉農:中南海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