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偉勛:防輔監國與典簽制
韓非子認為:“人臣太貴,必易主位”、“兄弟不服,必危社稷”。他還認為:“千乘之君無備,必有百乘之臣”算計他。“萬乘之君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諸子集成・韓非子・愛臣第四》),準備搞掉他。所以帝王們最怕的、最戒備提防並殘酷打擊的,往往就是這些最親近的最接近他的人。(萬古不易:第一把手最要防的是第二把手。)
為了防範這些人,還立了些制度。防輔監國與典簽制的設立都是。
魏時即有“防輔監國”之職。“防輔者,言防其為非,而輔之以正也。監國,即監國謁者也。”說的很好聽,是為了防止帝王之子們“為非”,“輔之以正”。其實,“諸侯王皆寄地空名而無實”,而且還配備以“老兵百餘人以守衛,隔絕千里之外。不聽朝聘,為設防輔監國之官以伺察之”。關鍵就在這個“伺察之”。伺察的結果是:“諸侯王過惡日聞”。“聞”於誰?自然是乃兄或弟,當今皇上了。
到南朝蕭齊王朝時,發展為“典簽制”。
“諸王出鎮,皆置典簽,主帥一方之事。悉以委之。”諸王名義上為某之王,為刺史,如桂陽王鑠、衡陽王鈞、江夏王鋒、建安王子真、巴陵王子倫,實際上,大小事皆歸典簽管。不僅如此,連王本身一切行動自由也典簽管。南海王子罕戍琅琊,在屋裡悶得無聊,想去隔壁東堂玩玩,“典簽姜秀不許。子罕還,泣謂母曰:‘兒欲移五步,亦不得。與囚何異?’邵陵王子貞曾向廚子要熊白吃。廚子答:‘典簽不在,不敢與。’”
戴僧靜曾說;“‘取一挺藕,一杯漿,皆咨簽帥。簽帥不在,則竟日忍渴。’諸州唯聞有簽帥,不聞有刺史。”
宣城王蕭鸞掌握了朝廷大權,在篡位前,屠殺諸王,“皆令典簽殺之,竟無一人能抗拒者。”
典簽柯令孫奉命殺建安王子真。子真嚇得鑽到床下。令孫把他拉出來。這位王子向柯叩頭求為奴。不許。一刀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