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景路:戰國時代武士的“一汁一菜”
日本的戰國時代雖然沒有確切的劃分,但一般意義上來說,被日本史學家認可的戰國時代劃分應該有兩個時期:一個是指從1467年(應仁元年)的“應仁之亂”起算,直到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開江戶幕府為止的總計約140年的這段歷史;另一個也是指從1467年的應仁之亂起算,截止到1573年(天正元年)織田信長把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昭趕出京都為止的這段期間。不過,此非本文要討論的內容,不贅述。
據《日本戰國史》介紹,戰國時代日本尚屬貧窮時期,一般庶民家都是一日兩餐,早八點和下午兩點,下午餐用畢,到晚上睡覺為止,即使餓了,也要靠“忍飢”功夫來應對……
與普通庶民家庭一樣,當時各路諸侯大名的軍隊也都是採取兩餐制,不過,與庶民不同的是軍隊的兩餐分為“平時”和“戰時”兩種。平時嘛!普通下級武士(即兵士)就是“一汁一菜”,“一汁”還不是指的“大豆味噌汁”,而是“糠味噌汁”或乾脆就是“鹽汁”;“一菜”也就是野菜或者海草、蒲鉾、納豆等加工食品。飯也不是白米飯,而是玄米或者雜谷糧混在一起的蒸飯,但飯量確是十足的,一般每位兵士的定額為2合5尺,換算成現在就是“五碗飯”。軍隊有軍規,吃法兒也就有規定,一般是先吃那“一菜”,然後一碗接一碗的吃飯,最後把湯汁倒入碗中以“湯泡飯”結束“食事”。
武將當然與士兵的待遇不一樣了,雖也是“一汁一菜”,但“汁”卻是大豆味噌汁,飯也是白米飯。而一旦開戰大名需要手下的武將和兵士們賣命時,食事則立馬豪華起來了。“戰前食”不僅全是大豆味噌汁、白米飯,而且還有含有高蛋白的雞魚肉、魚醬、梅乾等提供,甚至在出陣前還有壯行酒喝。吃飽喝足,將士們帶着滿肚子醬湯酒湯,一路“丫擊給給”(殺啊!),就沖鋒陷陣去也。
日本人做事兒細,那可是自古養成的,這體現在戰國時代的兩軍陣前就是,因事先不知戰爭會打到何種程度、用多少時間,所以,一般在出陣前大本營都會給將士們准備好“陣中食”。那麼,“陣中食”都有什麼呢?一般將士們隨身攜帶的“陣中食”有三種:一種稱作“兵糧丸”,這是一種用米、蕎麥粉、豆類、魚粉等混在一起捏制的丸狀食物;其次是“味噌玉”,這是用把味噌燒熟後捏製成的一份份的丸狀醬丸,看上去就像了我們當年的大個兒安宮牛黃丸等中藥丸;最後,還有一種“芋莖繩”,這則是把地瓜莖葉曬乾後製成的一種繩狀食物,平時就系在腰間,需要時即可干吃(容易讓人想起熊貓吃竹紅軍啃皮帶的情景),也可放入化開的“味噌玉”里製成味噌汁。這樣,“兵糧丸”、“味噌玉”、“芋莖繩”合在一起,“陣中”的“一汁一菜一飯”全有了,就足見了古代日本人的飲食智慧。
其實,戰國時期還有一種陣中食是相當牛叉的,那就是大名之間互相搞接待時的宴席料理,日本戰國資料中有一份織田信長接待德川家康的菜單得以流傳下來,從菜單來看,織田信長共設了“本膳、二膳、三膳、四膳、五膳”五道菜款待德川家康:本膳包括烤鯛魚、魚膾、鮒鮨;二膳包括醃魚腸、鰻魚等;三膳為燒鳥、螃蟹;四膳有卷烏賊干、松茸;五膳則為刺身和姜醋鯧魚等,用日本人的話說就是絕對的“豪華絢爛”了。據說,德川家康美美的吃了這頓豐盛料理後,就決定了輔助織田信長共取天下,只不過,估計當時他自己都沒想到,他才是那得到了天下的最後的“黃雀”。有史料說,戰國時期大名之間的接待都是這樣“豪華絢爛”的,目的就是彰顯自己的財大氣粗,有錢!有實力!不服你咬我?不過當代日本人卻都是堅決秉持不露富原則的,這一點倒是缺少點日本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