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綱要---晚清時期》之二十一 |
送交者: 文光 2021年05月16日08:00:0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接上頁) 三.船政學堂
船政學堂附屬於福州船政局,創辦於1867年,初名求是堂藝局,以培養造船,駕駛技術人才為宗旨,是我國第一所高等工程和海軍專科學校。 1. 機構設置: 分前學堂,後學堂,藝圃,繪事院和電報學堂。 (1)前學堂設製造和設計專業,用法語上課,法國洋員任教習。製造專業分造船和輪機兩班,學制5年,設計專業培養繪圖員,學制3年。 (2)後學堂設駕駛和管輪專業,用英語上課,英國洋員任教習,學制5年。三年理論學習,兩年上艦實習。 (3)藝圃,即學徒班,培養高級工匠,學制3年,學生半工半讀。 (4)繪事院,船政學堂附設的船舶設計院。 (5)電報學堂,1876年由繼任船政大臣丁日昌開設,學制1年,培養電報技術人員。 2. 生員和待遇: 學生主要來自於福州城鄉的普通家庭(當時條件優越家庭子弟首選科舉正途,加之在五個通商口岸中,福州是發展最慢的,民眾開放意識相對也差,一開始報考船政學堂的學生寥寥,是沈葆楨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家一家走訪勸說,才有學生陸續前來報名,所以開始學生都是兩年一屆)。 學生的待遇很優裕,每月給銀4兩。 學生管理非常嚴格,每三月一次考試。成績優秀者賞銀10兩,不及格者,處予戒責,凡三次考試不及格者,即予辭退。 從1867年開學到1874年,招收300名學生,順利畢業者只有193人。 3. 辦學模式: 船政學堂採取廠校合一的辦學模式,學生理論課結束,即下工廠實際操作,或上練習艦實習。加上嚴格的考核制度,短短幾年,便成績斐然。 製造專業的學生完成五年學業,都能勝任工程師一職,駕駛專業學生能獨立駕駛輪船。後來北洋海軍從國外訂購的軍艦大多由這批畢業生駕駛回國。 4. 出國留學: 1877年-1897年,船政學堂從優秀畢業生中選拔人才,向歐洲派遣留學生 4 批,共 78人。 第一批: 1877年38人赴法國,英國留學,學期二年。其中: 製造專業26人赴法國學習造船,槍炮,採礦,煉鋼技術。 駕駛專業12人,經英方考核: 嚴宗光(嚴復),方伯謙,何心川,林永升,葉祖珪和薩鎮冰6人進入英國皇家格林威尼海軍學院繼續學習升造。 劉步蟾,林泰曾等6人進入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實習。 第二批: 1882年,10人赴英,法,德國學習,學期二年。 第三批: 1886年,24人赴英,法,德國學習,學期二年。 第四批: 1897年,6人赴英,法國學習,學期二年。 5. 辦學成績: 船政學堂的創辦,共培養製造,駕駛,輪機專業畢業生 629名。其中:製造179人,駕駛241人,輪機 210人。其主要成就是: (1)為清政府培養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工程技術人才。其中著名的有: 被譽為中國近代造船之父的魏翰,傑出的造船專家鄭清濂,輪機專家陳兆翱。 中國第一位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第一批留美幼童,美國耶魯大學鐵路專業畢業,1881年被招回國,因當時無路可建,被分配至船政局工作)。 近代中國第一代採礦專家林慶升,池貞銓等。 (2)為中國的海軍建設特別是北洋海軍的組建輸送了大批高級將領。 北洋海軍的主力艦艦長均來自於船政學堂的第一,第二屆畢業生。 清末民國年間的海軍總長或海軍司令也幾乎來自於船政學堂的畢業生如薩鎮冰,劉冠雄,程璧光,林葆懌,李鼎新,黃鐘瑛等。 (3)湧現出了一批傑出的具有國際視野的思想家和外交家。 第一屆駕駛專業畢業生嚴復在留學英國期間,注重觀察英國社會,閱讀了大量西方名著,翻譯了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以及生物學家赫希利的《進化與倫理》(即《天演論》),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等西方經典著作,將西方的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西方文化傳播進中國,是中國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回國後曾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和監督,民國後出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第一屆留法畢業生陳季同在擔任駐法參贊的同時則翻譯了大量中國名著如《詩經》,《聊齋志異》等介紹給法國,同時也將大量西方的科學,法律和政治制度等傳播給中國,為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非凡貢獻。 第一屆駕駛專業畢業生羅豐祿後任清政府駐英國,俄國公使。 第一屆製造專業畢業生吳德章後任清政府駐奧匈帝國公使。 (未完待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0: | 崇禎不是被吳三桂推翻的,斯大林也不是 | |
2020: | 中美1月2日就溝通冠毒信息 | |
2019: | 禁書《第二次握手》 | |
2019: | 論邱吉爾 | |
2018: | 對毛澤東“三個世界”理論的再回顧 | |
2018: | 文革口述:我怎麼當上造反派頭兒 | |
2017: | 《射鵰》是一部失傳的教育真經 | |
2017: | 北京皇城六門 | |
2016: | 假如歷史上毛澤東不存在 | |
2016: | 舊作紅梅花七律一首紀念文革5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