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動態清零是因為在乎人命?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2年10月22日04:57:2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共產黨動態清零是因為在乎人命? DNA4200
看看這段歷史 戰爭意味着殺人,內戰意味着死亡的是同胞。幾乎所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廣島原子彈,知道南京大屠殺,但是很少人知道長春“和平解放”的真相。廣島死了幾十萬人,南京死了幾十萬人,長春也死了幾十萬人。不同的是,廣島幾十萬日本人死於美軍的原子彈,毀滅用了短短9秒;南京幾十萬人中國人死於日軍的屠殺,用了一個多月;而長春幾十萬死亡的中國人,是在五個月內被活活餓死,是死在“人民軍隊”自己手裡。不,這些死亡的人不是國民黨軍隊,不是地富反壞右,是普普通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當年,張正隆在撰寫遼沈戰役回憶錄時,采訪了很多老人,包括當時的部隊幹部,戰士,和倖存的東北老百姓。他在序言中寫道,很多被采訪的人告訴他,這些事我不能說,說了你也不能寫。張正隆說,確實,很多事情不能寫。可是,“血紅雪白”還是被禁了,因為他寫出來的已經太多。在他的書中,第一次在大陸披露了圍困長春的慘劇。 早先,在九十年代跟台灣的一位教授聊天,他對於國共之戰的結果頗為不滿,認為共軍是驅使老百姓送死,藉此動搖國軍的戰斗意志,國軍敗得太冤。我當時覺得,國民黨敗了就敗了,這種說話是一面之詞,而且有為自己失敗推脫責任嫌疑,不足為信。但是,長春一戰,共軍確是地地道道以 幾十萬老百姓生命為賭注,用恐怖手段迫使守軍投降。共軍切斷了長春的所有交通,封鎖機場,只許人員進不許出,開槍射殺企圖逃離長春的難民,逼迫這些人去搶國民黨空運的大米。在長達五個月的圍困之後,國民黨守軍投降,但是繁華的長春成了一座死城。長春原有50-70萬人,圍城結束後只剩下了17萬。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在蘇聯的縱容和幫助下,共軍順利接管了東北。內戰爆發後,以遠征軍新一軍和新六軍為主的國軍進攻東北。四平一戰,林彪兵敗,被一路追殺到松花江。在美國和蘇聯的逼迫下,蔣停戰談判。在停戰期間,蘇聯開始大規模援助共軍,首先將俘獲的日軍10000多人和朝鮮籍日軍數萬人編入共軍(大部分是技術兵種和醫護人員),並將原先美國援助的大批武器提供給共軍。同時,由於國民黨東北行轅不接受原先日本人訓練建立的偽滿軍,10萬偽軍基本被共軍收羅。國軍八年抗戰已經疲憊,占領東北各大城市後掀起了結婚熱,特別是新一軍新六軍大多數是青年學生,成了東北女孩擇婿的熱門。所以,國共攻守互換,成了國軍守衛大城市,共軍占領農村和小城市。但是,國軍中的兩隻精銳部隊部隊戰鬥力確實超強。林彪曾經用5個師包圍新一軍的主力新22師,卻進攻失利。原屬於新六軍的主力新38師(孫立人的王牌)歸屬新建的新七軍,負責守衛長春。共軍以優勢兵力包圍孤立的長春城,但是多次進攻遭受失利。為此,林彪決定改變戰術,圍而不打,困死長春。從戰爭角度,圍困並沒有錯,但是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一支軍隊拿平民做武器,以餓死全城百姓作為恐嚇手段來達到自己目的。 1948年5月28日,東北野戰軍發布作戰命令: (一)使用獨立師以營為單位,接近長春周圍近郊,堵塞一切大小道路,在陣地上構築工事,主力部隊切實控制城外機場。 (二)以遠射炮火力,控制城內自由馬路及新皇宮機場。 (三)嚴禁糧食、燃料進敵區。 (四)嚴禁城內百姓出城。 (五)控制適當預備隊,勾通各站聯絡網,以便及時擊退和消滅出擊我分散圍困部隊之敵。 (六)城南、城東歸六縱,城北、城西歸一縱,炮兵由炮司派歸一、六縱指揮 (七)兩個月來幾個獨立師團圍困長春成績不大,未看成嚴重戰斗任務,無周密計劃和部署,應該改正,要使長春成為死城 九月九日,東北野戰軍“林羅劉譚”在給毛澤東的報告中說∶ (一)我之對策主要禁止通行,第一線上五十米設一哨兵,並有鐵絲網壕溝,嚴密結合部,消滅間隙,不讓難民出來,出來者勸阻回去。此法初期有效,但後來飢餓情況愈來愈嚴重,飢民變乘夜或與白晝大批蜂擁而出,經我趕回後,群集於敵我警戒線之中間地帶,由此餓斃者甚多,僅城東八里堡一帶,死亡即約兩千。八月處經我部分放出,三天內共收兩萬餘,但城內難民,立即又被疏散出數萬,這一真空地帶又被塞滿。此時市內高粱價由七百萬跌為五百萬,經再度封鎖又回漲,很快升至一千萬。故在封鎖鬥爭中,必須採取基本禁止出入,已經出來者可酌量分批陸續放出,但不可作一次與大量放出,使敵不能於短期內達成迅速疏散。如全不放出,則餓死者太多,影響亦不好。 (二)不讓飢民出城,已經出來者要堵回去,這對飢民對部隊戰士,都是很費解釋的。飢民們會對我表示不滿,怨言特多說∶“八路見死不救”。他們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將嬰兒小孩丟了就跑,有的持繩在我崗哨前上吊。戰士見此慘狀心腸頓軟,有陪同飢民跪下一道哭的,說是“上級命令我也無法”。更有將難民偷放過去的。經糾正後,又發現了另一偏向,即打罵捆綁以致開槍射擊難民,致引起死亡(打死打傷者尚無統計)。 這不是有人造謠,不是敵對勢力抹黑,這是白紙黑字的歷史,是東北野戰軍當時給毛澤東和中央的電文!這不是戰爭,這不是內戰,當今世界上最殘暴最沒有人道的恐怖分子也干不出這種沒有人性的卑鄙殘酷行徑。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軍隊人民愛。可是,為了奪取政權,無論是戰士還是平民,都成了毫無價值的工具,崇高的革命目的如果是依靠這樣的手段,中國人民為什麼要革命?當坦克開到北京長安街,當武漢被犧牲,當香港被拋棄,你還會覺得奇怪嗎? 原長春區黨委書記宋占林說,1955年,有個人申請入黨找他談話,說我那時吃過人,還能入黨嗎?老人回憶,我們兄弟身強力壯,我和大哥是木匠,二哥是銅匠,在貧民區中算中上等人家。就這樣,13口之家也死了4口,孩子全餓死了。他回憶說,死人最多的洪熙街和二道河子。洪熙街甚麽樣子沒見到,二道河子十室九空。開頭還弄口棺材,接著是大櫃、炕席甚麽的,後來就那麽往外拖。也沒人幫忙了。都死,誰幫誰?拖不動了,就算到地方了。有人拖不動了,坐那兒就動不了了,也死那兒了,最後也沒人拖了。炕上,地下,門口,路邊,都是。有的白花花剩副骨架,有的正爛著,剛死的還像個好人。大夏天,那綠豆蠅呀,那蛆呀,那味兒呀。後來聽城外人說,一刮風,10里、8里外都薰得頭痛。我們家附近沒一家不死人的。同院的王青山,5口剩1口。西邊何東山,也是5口剩1口。前院一個姓曾的木匠,7口人剩個老伴。“楊小個子”一家6口,剩個媳婦。後邊一家“老毯兒”(東北稱闖關東的河北人為“老毯兒”),6口全死了。 蘇聯衛國戰爭中,曾經有這樣一幕:被德軍包圍後,紅軍指揮員命令,所有的婦女和兒童,為了俄羅斯民族,去向敵人投降。而被圍困中的長春,婦女兒童成了最先被犧牲的羔羊。宋占林回憶:不少人都把孩子扔了,扔到馬路邊上,希望有錢人能抱走撿條命。現在的東盛小學,當年就是學校,二道河子這片那兒最多。大都是5歲上下,有的拉拉巴巴剛會走,張着小手“媽呀”、“媽呀”叫,爬到馬路上的,爬進學校的,那個小樣呀!叫不動了,就歪在那裡,慢慢就死了,活着的還在那兒爬,啞着嗓子叫“媽”。人們都不敢往那兒去。街道幹部張淑琴說:我在吉林大路那兒見過,披個小被,在那兒哭得泥人兒似的:看一眼趕緊跑,自己孩子都餓死了,抱回來不也是個死嗎?朝陽區退休工人於連潤老人說:二道路那兒扔些小孩,一場大雨全淋死了,小肚子灌得鼓鼓的。唉,別說這個了,一說這個就想起我那死去的孩子。真作孽呀! 共產黨說是為了窮人家打天下,人民軍隊也都是窮苦人家子弟。但是,長春圍困五個月,死的基本都是窮人。在封鎖線有明文,凡是捐獻槍支和金銀財寶的可以放行,國民黨軍官可以放行,共軍急需的醫生和讀書人可以放行。著名評書演員單田芳表示,“圍城期間,單家前後出了17兩黃金外加一塊鑽石表,十幾口人買到一條生路”。部隊進城以後,很多幹部戰士看到城裡的慘狀落淚,吃不下去飯。不少人問:我們八路軍不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嗎?進城以後,掩埋屍體用了一個多月。後來來上面教育,要把這筆帳算到國民黨頭上。再後來,所有當事人的回憶錄都避免提到這件事,因為,畢竟„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計火燒藤甲兵。看到滿山溝在烈火中掙扎死難的敵軍,諸葛亮流淚了,神色黯然的說,此舉雖有功於社稷,但有損陰德,必折陽壽。 林彪入城後,不看戰爭影片,私下不穿軍裝,也禁止身邊人穿軍裝。他會想起長春嗎?林彪折戟三叉戟是否天命?當時東北野戰軍的另外兩位軍事指揮員,羅榮桓元帥,劉亞樓上將也都在林彪之前早早患病身亡。(長春圍城的前線指揮官是“二蕭”,後來的大將蕭勁光和上將蕭華,都得長壽;高官任做,駿馬任騎。) 記得以前談論過超限戰理論的問題。戰爭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戰爭的正義性經常存在爭論。但是,無論戰爭目的為何,戰爭需要遵循文明和道德底線?為什麼南京大屠殺遭到譴責?因為即使在戰爭中,這種對無辜平民的屠殺也是違背人性,是反文明的罪惡。那麼,長春圍困中死亡的中國同胞算什麼?死於戰爭?死於屠殺?死於恐怖活動?這一幕應該在號稱已經有了5000年文明的中國大地上演嗎?今天的中國,還會有這樣的悲劇嗎?重讀這一段歷史,我感到憤怒,感到無奈。我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吶喊還是沉默,因為我知道,大多數的中國人會根本不在意,會一如既往的冷漠地看着這樣的悲劇一次又一次發生,只因為自己還是倖存者。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1: | 州官放火:朝鮮戰場大空戰“佩刀”vs“ | |
2021: | 群英薈萃卻又少為人知的蘇波戰爭 | |
2020: | 被印第安人詛咒的美國總統們(二十二) | |
2020: | 聯合國的中國女外交官-聯合國走過的歷 | |
2019: | 聰明的一休(七) | |
2018: | 跨國謀殺,活體肢解,當今世界最野蠻的 | |
2018: | 京城的鎖龍井和北新橋(zt) | |
2017: | 燒了一輩子的香,念了一輩子的佛,死後 | |
2017: | 公孫明:哀中國七言兩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