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法十六條 (一九五九年四月) 毛澤東
黨的總路線,大家都贊成。去年政治上的主要標誌是總路線的制定,但是還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是工作方法問題。
我們要實現總路線,必須有好的工作方法,沒有好的工作方法,我們的總路線是不能完全貫徹的。有了總路線,還必須有好的工作方法,才能實現多快好省、幾個並舉的方針。所謂方法,無非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結合的,思想方法不對頭,工作方法也就不對頭。現在中心問題是工作方法問題。
一、多謀善斷。這句話的重點在謀字上。謀的目的是為了斷。曹操有個參謀叫郭嘉,他批評袁紹多謀寡斷,有謀無斷,沒有決心,不果斷,結果官渡之戰就打了敗仗。所以有謀還要善斷。要多謀,少謀是不行的,要與多方面商量。我們了解情況要多聽各方面的意見,多看看各種材料,各種方案,善於判斷,善於下決心。現在我們有些人就是少謀武斷。根本不同人家商量,這是武斷。有些同志不大願意聽不同的意見,只願聽相同的意見。與相同意見的謀得多,與相反意見的謀得少;與幹部謀得多,與生產人員謀得少。他不是聽聽別人不同的意見,看看別人不同意見的材料。來做出判斷,聽聽不同的意見才有好處。不一定相同的意見才正確,不同的意見就不正確。不同的意見也可能是正確的。有些同志在訂經濟計劃時不同別人交談,不去多謀。為什麼不跟秘書謀一下,不跟工廠的廠長謀一下?可以謀你左右的幹部,也可以謀工人、農民,可以謀提出不同意見的同志。他既然提過不同的意見,你就謀謀他,看看他的意見怎樣。有些同志很主觀武斷,認為自己的意見就是正確的。實踐的結果,不行,還可能造成虛假現象。要聽聽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反面的意見,不同的意見,將各方面的意見集中起來分析研究,才能多謀善斷,訂的計劃才能正確。謀是基礎,只有多謀才能善斷。多謀的方法很多,如開調查會、座談會。
二、留有餘地。俗話說要有後手。一切工作都要留有餘地。我們在安排工作計劃時,要留有餘地。給下面點積極性。不給下面留有餘地,就是不給自己留有餘地。留有餘地上下都有好處。如農村包產問題,包產指標二千斤,就是沒有給下面留有餘地,也是沒有給上面留有餘地。過去我們打仗也是一樣,要留有餘地,集中兵力打擊敵人,還要有個預備隊,必要時把預備隊拉出去。現在搞生產就忘掉了。計劃工作要留有餘地。長短期計劃都應如此。要讓實際工作去超過,要給群眾超過計劃的餘地。生產隊長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過去工作中間起碼是個泄勁的辦法。讓群眾超過反而會鼓舞群眾的幹勁。我們有些生產計劃、經濟計劃,滿打滿算,不留一點餘地,很容易造成虛假現象。我懷疑搞工業的同志是否懂得工業。留有餘地是政治問題,也是工作方法問題。我第一次訪問蘇聯與斯大林談話時,問他們第一個五年計劃經濟建設有什麼經驗。蘇聯同志說:經濟建設有二條經驗。第一是留有餘地,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留有百分之二十的餘地,他公布的數目就少百分之二十。蘇共二十一次代表大會公布七年計劃,鋼的生產指標九千多萬噸,它實際生產不止這個數。農業生產也好,其他也好,都是留有餘地,實際超過了,人民群眾心情更加舒暢;一點餘地不留,將來完不成計劃,就造成悲觀失望。蘇聯經濟建設的第二條經驗是抓住重點。有重點才有政策,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我們要按政策辦事情。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重點。打仗也是一樣,要有重點,有個主攻方向,有個箝制方向,這樣才能打殲滅戰。不僅建設工作要有重點,打仗要有重點,就是舞台藝術、寫文章、做詩也要有重點,留有餘地。舞台藝術也要給觀眾留有餘地,不要把戲都演完,演完戲群眾還會想想,這樣的戲演得才算成功。現在我們有些戲用不着去看,都是一個公式,開個群眾大會,開個鬥爭大會,喊了幾句口號就收場了。沒有給群眾留有餘地就結束了。所以寫文章、做詩、演戲都要留有餘地,不要一下子什麼都做完,要讓群眾去想想。
三、波浪式前進。過去講馬鞍形,其實不是批評馬鞍形,主要是反對冒進。那時有人公開在群眾中反冒進,反多快好省路線。一九五七年把基本建設壓縮了一下是對的,因為當時只有那麼多,只能辦那麼多的事。今年計劃也稍微降低了些。按速度來看,是增加了百分之××,今年要確保××萬噸鋼,煤有信心完成。農業指標,糧棉要很大努力才能完成,明年數字稍微再低一些。六一年再來個大躍進。社會主義建設中要懂得波浪式前進。“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不能天天搞高潮。我不反對波浪式,反對冒進。但是在群眾中公開反冒進是不對的,這是潑冷水,泄氣的辦法。馬鞍形將來還會有的,主要是不要反冒進。美國從一八六○年到一九五八年的九十九年中間,也不過是七次生產高潮,不是逐年高潮,也是波浪式前進,並不是每年都是高潮。我們的經濟建設,按實際情況,可以高些,可以低些。比如鋼的生產到一億六千萬噸,你還要翻一番就不容易了。少的時候翻一番可以,多了翻一番就困難,也沒有這個必要。這是波浪式前進。波浪式前進也是個工作方法。凡是運動就有波,在自然科學中有聲波、電波。凡是運動就是波浪式前進,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做工作,訂計劃,也要照顧到這一點。波浪式前進是客觀法則、客觀規律,不能老是翻一番。
四、實事求是。不同意在群眾中公開反冒進,但是要落實計劃,要按照形勢改變計劃。形勢變了,情況變了,人的思想也要跟着變,我們就要改變計劃,計劃不是不能改變的,武昌會議到現在就改變了。不根據情況改變計劃,工作就被動。經過第一季度的實踐,認為非改變不可,不改變就會造成困難,造成混亂,任務不可能完成。要根據情況變化,適應情況變化,按情況辦事。腦子不要硬化,訂計劃要有多少材料,多少人,訂多大的計劃,不要主觀地訂計劃。
五、要善於觀察形勢。腦子不要僵化,要注意觀察形勢,觀察動態,了解情況。要提倡嗅一嗅政治形勢,嗅一嗅經濟形勢。所謂政治形勢,就是觀察各階級思想,觀察他們立場變化。書記要觀察,各委員也要觀察。各委員不但要做好分管的工作,也要做好集體工作。北戴河會議時,指標訂得高,後來我走了河北、山東,感到不行。六中全會決定(鋼)降低為××萬噸,上海會議又壓了一下,一步步落實。
六、要當機立斷。只有觀察形勢正確,才能當機立斷。把握形勢的變化,來改變我們的計劃。有的同志上不摸底,下不摸底,有的工作也有斷,但斷得不適當。優柔寡斷是不對的,斷的時候要下決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公社這個問題很明顯,究竟幾級管理,去年沒有清楚,(再)經過一個過程,一月二十七日,就提出這個問題。要感謝內部參考。內部參考給我很大幫助,登了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材料。後來看了×××同志的報告,又到天津找了×××,到了山東找了×××,到了呂鴻賓社,發現了以下問題,一條杆子,一桿秤,不同意的一頂帽子。一把鑰匙,一張布告,一個樓梯。從這時才發覺隊的所有制。這次會議明確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些同志三分怕上級,七分怕下級,因為他摸到了上面的底,有什麼錯誤缺點,上級總是要掌握團結——批評——團結、與人為善、治病救人的方針;他怕的是群眾,你要他開五、六級幹部大會,幾萬群眾參加,他就怕了,他就經不起檢查。以後要來一個上級、下級夾攻中層。很多縣委、地委的話不可聽,儘是好話,不把事實情況讓你知道。在工業方面也要注意這個問題。中級幹部的話往往不能聽,要聽也得上下結合才能做出正確的結論。召開五、六級幹部會,基層幹部占多數,這樣的會才開得好。要善於分析情況,抓緊時機,當機立斷,下定決心,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方針政策。對黨內一些不良傾向,也要當機立斷。
七、與人通氣。上下左右,左鄰右合,上上下下,都要通氣。中央與地方商量通氣。黨委委員互相商量通氣,與書記要通氣。我們過去通氣少了些,要想辦法通氣,現在釆取了寫信的辦法。一個月寫一次,這就是通氣的辦法。通氣有好處,不通怎麼了解情況?怎麼指導工作?做工作,會議,不要一點空氣沒有,討論之前,應該事先有個醞釀。有些會連題也沒有。我講這個問題講了一百次,不通氣不好,不要把問題獨立起來,不要使人不摸底。決定問題要有個充分醞釀。
八、解除封鎖。平時不向中央反映情況,開會才拿一大堆材料來,平時不下毛毛雨,到時就下傾盆大雨。他就是不給你反映情況,不匯報,不請示,就是不給你知道,平時紙片隻字不給你,開會就給你一大堆材料,要你做決定,下決心。要解除封鎖,不要封鎖中央,要把封鎖消息的同志狠狠批評一頓,讓他幾夜睡不好覺,以後就會好了。杜勒斯封鎖我們,共產黨內部也有封鎖情況的,不要封鎖政治局,不要把中央委員和主席當做跑龍套的。對省委書記也不要封鎖情況,報告中要有觀點,一個事情要提出幾種方案,要說明你那裡的基本情況、不同意見、核心問題是什麼。要把工作情況如實反映上來,不要封鎖。
九、一個人有時勝過多數,因為真理往往在他一個人手裡。多數的時候是多數人勝過少數人,有時候又是少數人勝過多數人。就是說,有時候真理不在多數人這邊,而在少數人或個別人這邊。你們不要看開大會,大多數人贊成就是正確,就是真理。那不見得。往往真理是在少數人手裡。如馬克思主義,就是在他(馬克思)一個人手裡。你們看過聯共黨史,有一次會議大家都舉手了,就是列寧一個人不舉手。列寧未舉手是真理,其他人都不對。列寧講,要有反潮流的精神。各級黨委要考慮多方面的意見。要聽多數人的意見,也要聽少數人和個別人的意見。在黨內要造成有話講、有缺點要改進的空氣。批評缺點往往就有點痛苦的,但批評之後,改了,就好了。有些同志不把自己心裡話說出來,中庸之道太多了。不敢講話無非是六怕:怕警告,怕降級,怕沒有面子,怕開除黨籍,怕殺頭,怕離婚。殺頭,岳飛就是殺頭才出名的。要言者無罪,按照黨章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過去朝廷有廷杖制度,不知打死多少人,但還有很多人死在朝廷(原稿如此——抄者)。有些同志深怕對自己不利,這就要提倡敢想敢說的共產主義風格。王熙鳳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當然,這是痛苦的。但錯誤的意見提出來,還可以受教育。領導幹部對極少數人的意見,應該很好地考慮,注意分析這些意見,不要馬上頂回去,看看裡邊有沒有真理。
十、要歷史地觀察問題。計劃變動,要經過一個歷史過程。北戴河、(第一次)鄭州、武昌、上海幾次會議,原訂的計劃不是有了改變了嗎?上海會議比較穩當,切合實際,可能會超額完成。糧食、棉花能不能超過,要做很大的努力。糧食把雜糧、地瓜加上去也可能完成。現在公布的四大指標不改變。去年放的“衛星”有的有好處,有的未放起就掉下來了,為什麼去年不去更正呢?一更正就會給群眾泄氣。但去年大躍進是確實的。每年增產百分之十是躍進,百分之二十是大躍進,百分之三十是特大躍進。事物是從發展中逐步認識的,不到今年一月下旬,也不認識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問題。武昌會議還沒有提出所有制問題。也是(第二次)鄭州會議才提出來的。
十一、凡是看不懂的文件禁止拿出來。有些工業部門拿出來的文件,別人看不懂,問他,他自己也不懂。寫文章、寫報告,不能用加減乘的方法,即形而上學的方法,一定要有情況、有分析,切合實際。我懷疑搞經濟工作的同志是不是懂得經濟,有的經濟學家是不是真懂得經濟,如果真懂得了,一定會從意識形態上表現出來。自己還不懂,寫出來的東西別人當然也看不懂。為什麼寫的文章別人看不懂?就是沒有鑽進去,沒有掌握材料,沒有把每個問題都交待清楚。新華社關於西藏叛亂的公報,就有個來龍去脈。(按:此公報是在主席親自主持下寫的。)寫文章是給人看的,一切問題都要有個交待,交代不出不要勉強,勉強寫出來就不能說服人家。為什麼會勉強呢?就是對事物沒有真正的了解。有些文章沒有說服力,說明你對業務本身不了解,不認識,不了解群眾心理。唐朝名作家韓愈,以散文者稱於世。他是河南修武人。他主張用師之意,不用師之辭。他主張不要因循守舊,要有獨特風格。不要怕毀譽,潘宗詞寫駢體文,不好讀,專叫人看不懂。美國的新聞報導值得我們學習。美國新聞通訊社的新聞報導,凡是提到某一個議員的名字,必註解他是美國某州的議員。每次都這樣註解,多少年也是如此,重複了多少次也是如此,就是怕其他國家的人看不懂。我們的新聞報導卻不管人家懂不懂,自己知道,人家不知,又不註解,又不注釋。有的人寫文章不用口語。魯迅寫文章就口語化,《阿Q正傳》裡的阿Q說:兒子打老子,這就是口語,一講出去人家就懂。我不止講過一萬次了,從今天起要改過來。我們寫文章是要給全國人民看的,要給一千三百萬黨員看的,要一看就懂,看不懂就退回去。這次工業部門有幾份材料都退回去了。
十二、權要集中。權力集中在常委會和書記處。以後凡是小問題,政治局、常委會簽字是可以的,凡是國家重大問題,一定要經過中央全會討論。各經濟部門的各種計劃,先要通過中央全會討論,決定方針,然後才訂計劃。不能先動手,後做計劃。(造成)既成事實,才送上來簽字。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有權在手,就可以把令下。要勇於負責。要服從領導。
十三、要解放思想。不要怕鬼,不要扭扭捏捏,要有骨有肉。有些同志中間空氣不健全,前怕狼,後怕虎,思想沒解放,怕挨整。幹部要有堅持真理的勇氣,不要連封建時代的人物都不如。不要怕穿小鞋,怕失掉選票。就是殺了頭也好麼,你是為了國家,為了堅持真理,為了堅持自己正確的意見。
十四、關於批評。我們都是好同志,對同志的批評也是為了把工作做好,找到好的工作方法,希望同志們敢於提出各種不同的意見。要是你有缺點,我不批評,我有缺點,你不批評,造成這種自由主義的空氣,不好。有些同志報喜不報憂,不把真實的情況反映上來。人家本來有困難,你反映上來說人家沒有困難,人家有不同的意見,不好。(可能有漏字——抄者)我們又不打擊,又不報復,為什麼不敢大膽批評,不向別人提意見?明明看到不正確的,也不批評,不鬥爭,這是庸俗作風。我們前代無冤,後代無仇,不打不相識麼。
一個人如果沒有人恨,就是不可設想的。
批評、自我批評是黨教育人民的武器。
十五、集體領導。中央開會有了核心,各地都應辦到。
十六、和各部門的聯繫,特別是和工業部門的聯繫要加強。和三委(計委、經委、建委)、兩部(冶金、一機)的聯繫要密切。
(說明:主席在一九五九年四月在八屆七中全會上講過工作方法九條,此後在另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增為十六條。以上是根據九條的傳印稿和十六條的兩種傳抄稿整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