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毛主席說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24年06月18日14:27:1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閱讀筆記第四部分

(從第三十五章到結束語)

毛澤東

  五十六、關於共產主義的國家問題

  639頁上說;“在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國家將變成不需要的東西而逐漸消亡。”但是國家的消亡還需要一個國際條件。人家有國家機器,你沒有,這是危險的。639—640頁上說,即使到共產主義建成後,只要帝國主義國家還存在,國家還是必要的,這個提法對。緊接着書上又說;“但是,國家的性質和形式將取決於共產主義制度的特點。”這句話不好懂。國家的性質是壓迫敵對勢力的機器,國內即使沒有需要壓迫的敵對勢力,對於國外的敵對勢力,國家壓迫的性質也還沒有變。所謂國家的形式不外軍隊、監獄、捉人、殺人等等,只要帝國主義還存在,國家的這些形式到共產主義又有什麼不同呢7

  五十七、關於向共產主義過渡

  641頁上說;“在社會主義社會沒有敵對的階級”,但是還有敵對階級的殘餘。“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是不需要通過社會革命來實現的”,只能說不需要進行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社會革命,但是還有新的生產關係代替舊的生產關係,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的社會革命。

  書上在這裡接着聲明。“這並不是說,社會沿着通向共產主義道路發展就不要克服內部的矛盾。”不過是附帶聲明罷了。這本書雖然有些地方也承認矛盾。但不過是附帶的提起。說明問題不從分析矛盾出發,這是這本書的一個缺點。當作一門科學,就應當從矛盾分析出發。

  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因為生產高度自動化,要求人們的勞動和行動更準確,那時的勞動紀律會比現在更加嚴格。

  現在我們說共產主義社會分兩個階段,即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這是馬克思他們根據當時社會發展的條件所預見到的,進到高級階段以後。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一定會出現新的階段,新的目標,新的任務一定又會提出來。

  五十八、集體所有制的發展前途

  650頁上說;“集體農莊合作社生產關係的形式完全符合農村目前生產力發展水平和需要。”究竟是不是這樣呢7

  有一篇蘇聯的文章,介紹了紅十月集體農莊的情況,說“原來幾個農莊不合併時很多事情不好辦。合併以後,這些事情都好辦了。”說現在一共一萬人,計劃在中心建設一個住三千人的居民點,這個材料可以說明現在集體農莊的形式已經不完全適合生產力的發展了。

  書上這段說。“要求大力鞏固和進一步發展國家(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集體農莊所有制。”既然需要發展,要過渡,怎麼能大力鞏固呢?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社會制度要講鞏固。但不能講得過火。書上講了模糊的前途,但一講到具體措施就不清楚了。從某些方面(主要是生產方面)看,他們沒有停滯;但是在生產關係方面,可以說基本上停滯不前了。

  書上說,要把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單一的共產主義所有制,但是在我們看來,首先必須把集體所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所謂把集體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就是把農業生產資料統統變為國有,把農民統統變為工人由國家統一包起來,發給工資。現在全國農民每人平均每年的收入是85元,將來達到每人150元,而且大部分由社發給的時候,就可以實行基本社有,這樣,再進一步變為國有,就好辦了。

  五十九、關於消滅城市和農村的差別

  651頁的前一段對農村建設的設想很好。

  既然要消滅城市和農村的差別(書上說是“本質差別”),為什麼又特別聲明並不是“降低大城市的作用。”將來的城市可以不要那麼大。要把大城市居民分散到農村去,建設許多小城市。在原子戰爭的條件下。這樣也比較有利。

  六十、關於社會主義各國建立經濟體系問題

  659頁上說.“每個國家都可以集中自己的人力財力來發展在本國有最有利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有生產經驗和幹部的部門。而且個別國家可以不必生產能靠其他國家供應來滿足需要的產品。”、

  這個提法不好。我們甚至對各省都不這樣提。我們提倡全面發展,不說每個省份不必生產能靠其他省份供應來滿足需要的產品,我們要各省儘量發展各種生產,只要不妨礙全局。歐洲的好處之一,是各國獨立,各搞一套,使歐洲經濟發展較快。我國自秦以來,形成大國,在很長時間內,全國大體上保持統一局面。缺點之一是官僚主義控制太死,地方不能獨立發展,大家拖拖拉拉,經濟發展很慢。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我們要做到全國是統一的。各省又是獨立的,是相對的統一,又是相對的獨立。

  各省服從中央決議,接受中央控制,獨立解決本省的問題。而中央重大問題的決議,又都是中央同各省商量共同做出的,例如廬山會議的決議就是如此。它既合乎全國的需要,也合乎各省的需要。能認為只有中央需要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地方就不需要反對右傾機會主義了麼?我們是在全國統一計劃下,提倡各省儘量各搞一套。只要有原料,有銷路,只要能夠就地取材,就地推銷。凡能辦的事情,就都可以儘可能去辦。以前是擔心各省都發展了各種工業,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工業品,會沒有人要,現在看來並不是這樣的。上海已經提出向高,大、精、尖發展的方針,它們還是有事情可做的。

  為什麼不提倡各國儘量搞,而提倡可以不必生產能靠其他國家供應來滿足需要的產品呢?正確的辦法應當是各國儘量搞,以自力更生為主,自己儘可能的獨立的搞,以不依賴別人為原則,只有自己實在不能辦的才不辦。特別是農業應當儘可能的搞好,吃飯靠外國、外省危險得很。

  有些國家很小,確實像書上所說的情形。“發展所有工業部門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也是力所不能勝任的。”那當然不要勉強去搞。我們國內有些人口少的省,如青海、寧夏,現在也很難什麼都搞。

  六十一、社會主義各國發展能夠“拉平”嗎?

  660頁第三段.“使社會主義各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總的水平逐漸拉平。”各國人口不同,資源不同,歷史條件不同,革命有先進的和後進的區別,怎樣拉得平呢?一個父親生十個兒子,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聰明些,有的愚蠢些,怎麼能拉平呢?“拉平”是布哈林的均衡論,社會主義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一國之內的各省、一省之內的各縣都不平衡,拿廣東省的衛生來說,佛山市和歧樂社搞得好,因此佛山市和廣州不平衡。歧樂社和韶關不平衡,反對不平衡是錯誤的。

  六十二、根本問題是制度問題

  668頁說,社會主義國家貸款和帝國主義國家不同,這個敘述是符合事實的。社會主義國家總比資本主義國家好,我們要懂得這個原則,根本問題是制度問題,制度決定一個國家走什麼方向,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社會主義國家總是要同帝國主義國家相對立,妥協總是臨時的。

  六十三、關於兩個世界經濟體系之間的關係

  671頁上說。“兩個世界體系的經濟競賽。”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提出了兩個世界市場的論點,教科書在這裡提出兩個世界體系的和平經濟競賽,強調在兩個世界體系之間“建立和發展”的經濟關係,這是把實際存在的兩個世界市場變成了在統一的世界市場中的兩個經濟體系,這是從斯大林觀點的後退。

  在兩個經濟體系之間,其實不只是競賽,而且有激烈的廣泛的鬥爭,教科書避開了這個鬥爭。

  六十四、關於對斯大林的批評

  680頁上說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個著作上,正如斯大林的其他著作一樣.有一些錯誤的原理。書中所指的兩條罪狀不足以服人。

  一條罪狀說斯大林抱着這樣的觀點。“商品流通似乎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阻礙。逐漸過渡到工農業直接進行生產交換的必要性已經成熟。”

  斯大林在那本書裡說過,有兩種所有制,就要有商品生產。他說。“在集體農莊的企業中、雖然生產資料(土地、機器)也屬於國家,可是產品卻是各個集體農莊的財產,因為集體農莊中的勞動也如種子一樣,是他們自己所有的,而國家交給集體農莊永久使用的土地,事實上是集體農莊由當作自己的財產來支配的。”在這樣的條件下,“集體農莊只願把自己的產品當作商品讓出來,願意以這種商品換得他們所需要的商品。現時,除了經過商品的聯繫,除了通過買賣的交換以外,與城市的其它經濟聯繫都是集體農莊所不接受的。”

  斯大林批評了蘇聯當時主張取消商品生產的觀點,認為當時商品生產同三十年前列寧宣布必須以全力擴展商品流通時一樣,仍是必要的東西。

  教科書說斯大林似乎主張立即消滅商品,這個罪狀很難成立。至於產品交換問題,在斯大林只是一種沒想,他並且說過,“推行這種制度,無須特別急忙,要隨着城市製成品的積累的程度而定。”

  另一條罪狀是低估價值規律在生產領域中、特別是對生產資料的作用。“在社會主義生產領域中,價值法則不起調節作用。起調節作用的是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和國家計劃經濟。”教科書提出的這個論點,其實就是斯大林的論點,雖然教科書說,生產資料是商品,但是第一,不能不說在全民所有制範圍內,生產資料的“買賣”並不改變所有權。第二。不能不承認價值規律在生產領域中和流通領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這些論點同斯大林的論點在實際上是一致的。斯大林和赫魯曉夫的一個真正區別是前者反對把拖拉機等生產資料賣給集體衣莊,而後者則把這些東西賣給集體衣莊。

  六十五、對《教科書》總的看法

  不能說這本書完全沒有馬列主義,因為書中許多觀點是馬列主義的。但是也不能說這本書完全是馬列主義的,因為書中有許多觀點是離開馬列主義的。基本上否定這本書,還不能做這個結論。

  書上強調社會主義經濟是為全體人民服務的經濟,不是為少數剝削者謀利的經濟。書上說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不能說完全是錯誤的,這本書基本觀點說的就是這個,書上也說了有計劃、按比例、高速度等等。就這些方面看,這本書還是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至於在承認有計劃按比例之後,如何按此例,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各有各的辦法。

  但是這本書有些基本觀點是錯誤的。書上不強調政治掛帥,群眾路線,不講兩條腿走路。片面地強調個人物質利益,宣揚物質刺激,突出個人主義。這些都是錯娛的.

  對社會主義經濟的研究,書上不是從矛盾出發,他們實際上是不承認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認社會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事實上,他們的社會主義社會中還有階級鬥爭,即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殘餘的鬥爭。但是他們不承認。他們的社會中還有三種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個人所有制。當然,這種個人所有制和集體化以前的個人所有制有所不同,那時農民的生活完全建立在個人所有制上,現在是腳踏兩隻船,主要是靠集體,同時又靠個人。有三種所有制就一定有矛盾鬥爭。教科書上不講這種矛盾鬥爭,不提倡群眾運動.書上不承認先使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過渡到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使整個社會成為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然後再向共產主義過渡。

  書上用什麼“接近”,“融洽”的模糊說法來代替一種所有制變為另一種所有制,一種生產關係變為另一種生產關係的觀點。

  就這些方面看,這本書有嚴重的缺點,有嚴重的錯誤,是部分的離開了馬列主義。

×   ×   ×


  這本書的寫法很不好,沒有說服力,讀起來沒有興趣,書上不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具體分析出發,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它總是從概念出發,從定義出發,只下定義,不講道理。其實定義應當是分析的結果,不是分析的出發點,書上憑空的提出一連串規律,卻不是從具體歷史發展過程分析中發現和證明的規律。規律自身不能說明自身,不從具體歷史發展過程的分析下手,規律是說不清楚的。

  這本書的寫法不是勢如破竹、高屋建瓴,問題不突出,文章沒有說服力,讀起來沒有興趣,文章不講邏輯,甚至形式邏輯也不講。

  這本書看來是幾個作者分別一章一章地寫的,有分工而無統一,沒有形成科學的體系,加上用的是從定義出發的方法,使人覺得是一本經濟學詞典。作者相當被動,很多地方自己同自己矛盾,後面同前面打架。分工合作,集體寫作,雖然是一種方法,但最好的方法是以一個人為主,帶幾個助手寫,像馬克思他們寫出來的書,才是完整、嚴密、系統、科學的著作。

  寫書有批判對象,才有生氣。這本教科書雖然也說了些正確的話,但沒有展開對錯誤觀點的批判,所以看起來很沉悶。

  許多地方使人覺得這本書說的是書生的話,而不是革命家的話,經濟學家不懂得經濟實踐,並不真正內行。看起來這本書是反映了這種情況.作實際工作的人沒有概括的能力,沒有概念和規律這一套,而作理論工作的人又沒有實踐的經驗,不懂得經濟實踐,這兩種人沒有結合起來,也就是理論與實踐沒有結合起來。

  這本書表明作者沒有辯證法.寫經濟學教科書也要有哲學頭腦,要有哲學家參加,沒有哲學頭腦的作家參加,要寫出好的經濟學教科書來是不可能的。

  這本教科書初出版是一九五五年,三版是一九五八年,但主要的骨架似乎在這以前就定下來了,看來斯大林在當時定下來的架子就不大高明。

  蘇聯現在也有人不同意這本書的寫法。格.科茲洛夫:《論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教程》一文,對這本書的批評,提出了帶根本性的意見。他指出這本書在方法上的缺點。他主張從分析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來說明規律,他提出了結構方面的建議。

  從科茲洛夫這些人的批評看來,在蘇聯也可能產生作為這本教科書的對立面的另一本教科書來,有對立面就好了。

  初步讀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他們的寫法和觀點,但是還不能算是研究,最好將來以問題和論點為中心,仔細研究一下,並且搜集一些材料,也看一下不同這本書的觀點的其它發表的文章和書報,在有爭論的問題上,有什麼不同的意見都可以了解一下,問題要弄清楚,至少也要了解兩方面的意見。

  我們要批評和反對錯誤的意見,但也要保護一切正確的東西。要勇敢也要謹慎。無論如何。他們寫出了一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總是一大功勞。不管裡面有多少問題。有了這本書.至少可供我們議論.並且由此引起進一步的研究。

  六十六、關於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寫法

  蘇聯教科書從所有制出發寫,原則上是可以的,但是可以寫得更好些。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經濟。也主要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研究生產資料的分配如何決定產品分配。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的社會性和占有的私人性是個基本矛盾。馬克思從商品出發,來揭露在商品這種物與物的關係後面所掩蓋的人與人的關係。在社會主義社會商品雖然還有兩

  重性,但是由於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由於勞動力已不是商品,社會主義的商品兩重性已不同於資本主義商品的兩重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再被商品這種物與物之間的關系所掩蓋。因此,如果還照抄馬克思的辦法從商品出發,從商品的兩重性出發來研究社會主義的經濟,可能會反而把問題模糊起來,使人不容易了解。

  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產關係。按照斯大林的說法,生產關係包括三個方面.即所有制,勞動中人與人的關係,產品分配。我們寫政治經濟學也可以從所有制出發,先寫生產資料私有制變革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把官僚資本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把地主土地私有制變為個體農民私有制,再變成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然後再寫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矛盾,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如何過渡到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同時也要寫全民所有制本身的變革,如下放體制,分級管理,企業自治權等。在我們這裡同時是全民所有制的企業,但是有的是中央部門直接管理,有的由省市自治區管。有的由地方專區管,有的由縣管,公社管的企業,有的是半全民半集體的性質,無論是中央管的或各級地方管的,都在統一領導下,而且具有一定的自治權。

  關於在生產和勞動中人與人的關係問題,教科書中除了有句“同志式的合作互助關係”這樣的話以外,根本沒有接觸到實質問題,沒有在這方面分析和研究。所有制的問題解決以後,最重要的問題是管理問題,即全民所有制的企業如何管理的問題,集體所有制的企業如何管理的問題,這也就是一定的所有制下的人與人的關係問題,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有制的變革,在一定時期之內,總有限度,但是在這一定時期內,人與人在生產勞動中的關係卻可能是不斷變革的。我們對全民所有制的企業的管理,釆用集中領導和群眾運動相結合,黨的領導、工人群眾和技術人員相結合,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不斷改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等等這樣一套。

  關於產品分配,要重新再寫,換一種寫法,應該強調艱苦奮鬥,強調擴大再生產,強調共產主義前途遠景,不能強調個人物質利益,不能把人引向“一個愛人、一座別墅、一輛汽車、一架鋼琴、一台電視機”這樣為個人不為社會的道路上去。“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但、如果只看到足下,不想到前途,不想到遠景,那還有什麼革命的興趣和熱情呢?

  六十七、關於從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研究問題要從人們看得見,摸得到的現象出發。來研究隱藏在現象後面的本質,從而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的矛盾。

  在國內戰爭和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研究戰爭的問題也是從現象出發的。敵人大、我們小,敵強我弱。這就是當時最大量的,大家都能看得到的現象。我們就是從這個現象出發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研究我們在小而弱的情況下,如何來戰勝大而強的敵人。我們指出。我們雖然小而弱,但是有群眾的擁護,敵人雖大而強但有空子可鑽。拿內戰時期來說,敵人有幾十萬,我們只有幾萬,戰略上是敵強我弱、敵攻我防,但是他們進攻我們就要分成好幾路,各路人要分成好多個梯隊,常常是一個梯隊進到一個據點。而其它梯隊還在運動當中,我們就把幾萬人集中打他一路,而且集中大多數人吃他這一路中的一點,用一部分人去牽制還在運動中的敵人。這樣,我們在這點上就成了優勢,成了敵小我大,敵弱我強,敵守我攻,加上他到一個地方情況不熟,群眾不擁護他們。我們就完全可以消滅這部分敵人。

×   ×   ×


  意識形態成為系統,總是在事物運動的後面,因為思想認識是物質運動的反映。規律是在事物運動中反覆出現的東西,不是偶然出現的東西,事物反覆出現,才成為規律,才能夠被人認識。例如資本主義的危機在過去是十年一次,經過多次反覆,就有可能使我們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危機的規律。土地改革中要按人口分配土地,而不能按勞力分,這也是經過反覆後才認識清楚的。第二次國內戰爭後期,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的同志主張按勞力分配土地,不贊成按人口平分土地,並認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階級觀點不明確,群眾觀點不充分,他們的口號是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其它人按勞力分。這種方法事實證明是錯誤的,土地應該怎樣分法是經過多次反覆才弄清楚的。

  馬克思主義要求邏輯和歷史一致。思想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邏輯是從歷史中來的。而書中堆滿材料,不分析沒有邏輯,看不出規律,不好,但是沒有材料也不好,那就使人只看見邏輯,看不見歷史,而且這種邏輯只是主觀主義的邏輯。這本教科書的缺點正在這裡。

  很有必要寫出一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研究歷史的人,如果不研究個別社會、個別時代的歷史是不能寫出好的通史來的,研究個別社會就是要找出個別社會的特殊規律,把個別社會的特殊規律研究清楚了,社會普遍的規律就容易認識了。要從研究許多特殊中間看出一般來,特殊規律搞不清楚,一般規律是搞不清楚的。例如研究動物的一般規律,就必須分別研究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等等特殊規律。

  六十八、哲學要為當前政治服務

  任何哲學都是為當前政治服務的。

  資產階級哲學也是為當前政治服務的。而且每個國家,每個時候都有新的理論家。寫出新的理論,來為他們當前的政治服務。英國曾經出現過培根和霍布士這樣的資產階級唯物論者,法國十八世紀又出現了百科全書派的唯物論者;德國和俄國資產階級也有他們的唯物論者。他們都是資產階級的唯物論者,他們都是為當時的資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所以並不因為有了英國資產階級唯物論就不要法國的,並不因為有了英國、法國的,就不要德國的和俄國的。

  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當然更是要密切地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對於我們來說,馬恩列斯的書必須讀,這是第一。但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人,任何國家的無產階級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

  任何國家,任何時候,單靠老東西是不行的,單有馬克思、恩格斯,沒有列寧寫出兩個策略等著作就不能解決一九○五年和以後出現的新問題,單有一九○七年的“唯物論和經驗批判論”就不足以應付十月革命前後產生的新問題。適應這個時候的需要。列寧就寫了“帝國主義論”、“國家與革命”等著作。列寧死了,要斯大林寫出“列寧主義基礎”和“列寧主義問題”這樣的著作來對付反動派,保衛列寧主義。我們在第二次國內戰爭末期抗日戰爭初期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這些都是適應當時需要而不能不寫的。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新的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關於鄧小平開槍
2023: 七絕 題照(1968)爾為韭菜定遭殃
2022: 貝葉經,藏族史學者黃顥先生
2022: 軍事專家:中航母3艦戰力 可破第一島鏈
2021: 北京:國安部副部董經緯主持反間諜大會
2021: 左翼文藝戰線的領導人--陽翰笙
2020: 如果哥倫布是太監而鄭和不是
2020: 普京說:中國將成為最窮國家!
2019: 乘龍快婿這麼來的​&#820